少年俠客夢
一
「看武俠小說不?」
「哪裡有哩?」
「我問你看不?」
「當然看哩!」
上初一時,我一度和胡成奎同桌。有天早上上學,掏書包的間隙,他吊胃口般問我,得到肯定回答後,他拿了一本《碧血劍》讓我看,說是他父親買的,他已經看完了。我興奮地接過來,又是這個金庸著的,太好了!金庸是香港人,寫了好些武俠小說,精彩紛呈,社會上流傳的武俠小說多是他的書。
我翻看了裡面的插圖,那些圖真叫人眼花繚亂,那是超凡脫俗的武林世界,主人公風神瀟灑,面容俊朗,他的伴侶美麗動人,那些反面人物,面孔猙獰,武器奇怪。
下自習後,我迫不及待地從抽屜裡拿出書來,趴在桌子上,看開了,往往忘記了上課,要成奎的提醒。那絕世的武功,一招一式的名字,都有名堂。刀光劍影,愛恨情仇,肆意奔出,那種閱讀的快感隨之噴灑而出,仿佛自己和主人公一道快意恩仇,縱馬馳騁,自己也仿佛在一支優美歌曲的旋律裡飛舞,酣暢淋漓,真叫人大呼過癮。
那些天我們天天說的是袁承志、袁崇煥,少林、武當,武林盟主、反清復明。真狠自己遲生了幾百年,否則,自己也會像書裡的人物一樣,遇到大俠,或者武功秘笈,閉關修煉,然後行俠仗義,扭轉乾坤,叫漢人坐天下的。
那是80年代後期,社會風靡武俠、瓊瑤。男生喜歡看武俠,女生喜歡看瓊瑤。武俠小說家有梁羽生、金庸和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嚴格區分正邪,道德色彩濃烈,武功講究一招一式;金庸的小說人物性格複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人物亦正亦邪,武功描寫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古龍小說注重人性的體驗,常用生死、幸福與痛苦這樣的對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武功重視精神不重招式,強調攻心為上。
上學放學路上,課外活動,總能聽見討論武俠的聲音,甚至有激烈的爭辯,同學們為自己喜歡的大俠而據理力爭,甚至和同學打架。自習課,大半同學是不學習的,不是看畫本就是看武俠和瓊瑤。記得有個時間,放學後,我和幾個同學連家也不回,要在教室看一會武俠,畢竟書是借來的,一書難求,而接著我看書的同學,第四節課一下,人還在收拾書本呢,腳已經邁出去了,先飛跑回家去吃飯,來了後馬上換班看書。人閒著,書不能閒著啊。在課堂上看,老師抓住看武俠的了,暴怒,立馬沒收!被老師抓獲、書被沒收是常有的事情,暴怒歸暴怒,當然老師也很少有撕掉書的,老師多理解我們啊,大多的書是借來的哩!同學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去要,他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有天吃過午飯,和我在我家住宿的好友拿了一本《神鵰俠侶》上冊來我家,說下冊他叔叔看著,我們看完後就可以換取,一看封面,又是金庸著的,哪有不看的道理?記得那封面頗能吸引人,一對男女,武俠打扮,風神灑脫,還有一隻很大的鳥,這可能就是「神鵰」吧。
翻看了一陣,武功秘笈,武林幫派,愛恨情仇,家恨國讎,都有,是好書,這是武俠必備的元素嘛。我們愉快地共同看著,我看得快,要等他一些時分,他看完了,才能翻頁碼,等得人好焦急!忍不住要翻開微小的角度,瞅一瞅下面的情節,結果弄得他也看不好這頁的情節,於是發生了小爭執。好不容易看完一章,討論著裡面的情節,誰最厲害,誰的武功在那個誰的面前到底怎麼樣,誰最邪惡,邪惡到什麼程度等等,我們很快被離奇的情節吸引,為楊過的奇情苦志和對小龍女的痴情感慨著,讀著,讀著,不禁有點兒心動神馳,浮想聯翩,到底楊過和小龍女的命運如何,完全被故事情節所吸引。
我家吃飯時他看《神鵰俠侶》,他去家裡吃飯時我看;我寫作業時他看,他寫作業時我看。他睡覺時我看,我睡覺時他看,真正是欲罷不能,我們真是深深陷在其中了,被情節吸引地神魂顛倒,廢寢忘食。現在想起來,是什麼魔力,把人們引到了這麼個地步呀?
二
看著看著,我忽發奇想,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寫一部武俠小說出來?說不定還能出名呢。成奎說,以《碧血劍》為藍本,我們寫它的續集吧。我立馬認同。
他設想了情節:一開始就寫袁承志和情侶溫青青美滿幸福的生活,然而天不遂人願,袁竟然得病而去世,留下孩子與母親生活,母親傳授他武藝,後來他又被隱居世外的大俠劫走,教給他一身的武功,多年後母子偶然相遇相認,再走江湖,行俠仗義,反清復明。好!
《薛丁山徵西》、《楊家將》、《嶽雷掃北》等演義小說給了我們啟發。原著裡袁承志等人雖然為闖王的情報立下汗馬功勞,但最後闖王兵敗,便隨李自成大軍撤出北京城外,眾俠客退到一個島上,不與清朝合作,過著隱居生活。我們再寫袁承志已經沒有意思了,這不,金庸已經寫完了嘛。對,就寫他的兒子一輩。
那時候我們雖然不懂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是總覺得大俠要讓人敬佩,作為武林盟主,為朋友兩肋插刀算不了大事情,要做大事情,就必須要反清復明,把自己的個人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合在一起,這樣才是我們心目裡面的英雄形象。
說幹就幹,我拿來了小說《李自成》第一卷、《水滸》上冊,又借了一些武俠雜誌,結合他的《碧血劍》,就寫開了。我們共同討論好情節,我執筆寫作。先寫了荒島上生活的一些情節,對荒島的描寫,學習《水滸》裡好漢們走過的一些地方,那裡面寫景的文字很多,可供參考。
這時候,我們天天沉溺於翻閱各種借來的同學們的武俠小說之中,上課的效果大打折扣,作業也懶得做了,只想著一夜成名。寫到袁承志去世,他的兒子丟了後,細緻的情節我們再難以寫下去,我們進入苦思冥想階段。
但我們寫小說的事情卻不脛而走,好多同學都知道了,這是個稀奇的事情,身邊竟然有人寫武俠,不知寫得咋樣?好多同學便來索要,要「一睹為快」,我們只得給好友傳看了幾頁,不想竟然傳丟了,只有這一份,沒有再存底稿,這大大打擊了我們寫下去的決心,加上寫不下去,慢慢地,寫武俠小說的心也慢慢冷下來了。
三
除看武俠小說、寫武俠小說外,我們還秘密地練武,幻想有朝一日成為「俠客」,學得一身好本領,上取奸臣腦袋,下扶黎民於水火之中。我們用布縫做了沙袋,裝上曬乾的沙子,綁在兩腿上走路、跑步,以便增強腿上的勁道;天天在樹上練習「鐵砂掌」,擊打樹幹;早上舉架子車的車軲轆,練習臂力;在河邊背完書後練習扎馬步;在場院裡練習「鯉魚打挺」、「掃堂腿」。 ……
初二時,我和潤田拿著《武林》雜誌,躲在我家只圍了土牆的新院裡,狠下功夫,揣摩「洪拳」的招式。我們看熟招式後,一個拿著書讓另一個看著演練,一小節學會後,一起練習。
月明星稀,我們正在練習「武藝」。忽有青澀的笛聲,時斷時續,從附近飄來,如泣如訴,仿佛專為某人而吹,如怨如慕。聽那笛聲,不很熟練,是位少年在誰家門前吹奏。我們不由心性大增,脫去外套,露出背心,使出力量演練起來。月光下,只見二人身影晃動,騰挪跌宕,吻合著這笛聲,心中一股陽剛之氣迸發,仿佛自己已然成為一位少俠,功夫也已練成,只待有了機會,就可以鋤奸扶弱,闖蕩江湖了。
……
期末考試給我們一個慘痛的教訓。拿到通家書,看著上面好幾門不及格的成績,哪有心情再看武俠、練武藝、管不平事呢?先管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