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這兩句話是用來形容郭襄的,在一個女子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生最愛的人,而這個人又是那麼的優秀,那麼的令人心醉?從某種程度而言,楊過也是有點過分,既然已有心所屬,又何必再去招惹無謂的風流債呢?
神鵰俠侶十六年後,楊過之所以戴面具,就是已經意識到,自己俊朗的外表惹得一眾女子,如公孫綠萼紅顏薄命,陸無雙、程英姐妹為她終身未嫁,所以才戴上面具避免不必要情債。然而臨了,臨了卻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喜歡招惹的本性。
不得不說遺傳因素很重要,楊康的風流在楊過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實也是可以理解,楊過與郭襄的相處中,就像面對一個狂熱的崇拜者,楊過享受這種受人重視的感覺,所以他選擇做什麼都帶著郭襄,而自己內心下意識忘記男女有別。
人性本就是自私,或者說楊過有其它心思,使得他在得知郭襄是黃蓉之女,郭芙之妹時,還是在武林大會高調的為郭襄準備了三份禮物,讓郭襄成為眾人眼中,最閃亮的那一個。
在筆者看來,就這一點上,楊過純屬就是利用給郭襄慶生這個理由,光明正大炫耀自己,當初你郭伯母、郭姑娘不是看不起我嗎?現在我就讓你們看看,我的成就我的能力,到達了什麼地步。
二、
有的讀者或許會說:楊過沒有這種想法,不要以小人之心度之,其實有沒有參考楊過性格就明白了。楊過一生不服輸,性格極其孤傲,最恨別人看不起,他對郭家特別是黃蓉、郭芙內心一直有股怨氣,所以用這種看似不傷害他人方式,報復或者說炫耀、打臉也是很正常不過。
而且在《神鵰俠侶》結尾時,耶律齊被蒙古人包圍,郭芙希望楊過救自己相公,楊過說道:郭大姑娘,倘若你願給我磕三個頭,我就救你相公。郭芙二話不說,迎頭就拜,其實參考這裡,和英雄大會聯繫一起,楊過送完三份禮物,直接就走了,這是內心多不想見郭家眾人?
況且你想殺蒙古兵,什麼時候都可以殺,偏偏要選到郭襄生日那天?還在眾人面前,送那三份禮物,試問你楊過目的真是單純是為了郭襄慶生嗎?楊過有沒有為郭襄考慮過,你這樣對她,你讓郭襄這輩子,還怎麼忘卻你?
對於郭襄而言:「既有珠玉在前,頑石又怎能入眼」?在自己最不受重視,被人冷落的生日當天,楊過讓她成為眾人眼中,最閃亮般存在,完事拍拍屁股走人。還是那句話既然無心,何必招惹,徒增一份情債呢?
第三次華山論劍後,楊過小龍女選擇隱居,從此退出江湖,而郭襄雖然人在襄陽城,卻仿佛像丟了魂一樣,黃蓉又豈會看不懂女兒心思,但是縱然黃蓉聰明如女諸葛。可是在「情」之一字上,也是無可奈何。
三、
況且郭襄還是喜歡了,一個不該喜歡的人,郭家欠楊過種種因,最終也都報在了郭襄身上。倚天一書曾提到:郭襄尋找楊過大半生,就算在襄陽城破也未回去,後來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建立了峨眉派。
其實後續故事可以想像,郭襄始終忘卻不了楊過,母親黃蓉也沒辦法,只有選擇鼓勵女兒朝著心中渴望而去,當然黃蓉鼓勵女兒尋找楊過,還有一方面考慮,因為她知道襄陽早晚守不住,希望郭襄能夠離開襄陽。
郭襄離開襄陽後,追尋著母親給她講楊過的過往,一路走過楊過曾經踏過的足跡,風陵渡口肯定是找過,包括百花谷甚至瑛姑居住的地方,最後郭襄到了古墓派,以及全真教故地,都沒能找到楊過。
甚至連楊過小時候住的地方也去找過,武林江湖就這麼大,郭襄始終找不到楊過,沒辦法就每個門派都去闖一次,在進少林時,遇到了覺遠大師和張君寶,還幫助過二人,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張君寶何嘗不是被郭襄所吸引呢?
郭襄聰明、可愛,善良,最關鍵還是善解人意,張君寶情犢初開,遇到如此優秀的女子,怎能不心生愛慕呢?然而郭襄,心中卻有座墳,已經葬著一個未亡人了,又怎會在喜歡別人呢?
其實期間楊過亦曾聽說,郭襄在找他,然而楊過又能如何?他已是人夫,況且自己從來只愛小龍女,當年也只是一時本性難收,所以楊過只有選擇繼續躲避,讓郭襄找不到自己,希望通過歲月的輕撫,郭襄能對他記憶淡薄幾分,甚至最終忘掉他。
四、
楊過也曾託人將「玄鐵劍」,贈與郭襄!好一個玄鐵劍,「大巧不工,重劍無鋒」重達九九八十一斤,這樣的武器郭襄又怎能使用呢?送劍不外乎二層意思:其一,此乃神器,可對郭靖有其幫助。
其二,一名絕世劍客,連自己貼身寶劍都贈人了,用意很明顯,再次告訴郭襄自己不會在重出江湖了,希望郭襄不要在執著了,可惜郭襄雖然將劍轉贈給郭靖,卻沒能理解楊過意思,或者說不願意明白楊過用意。
郭襄二十四年,踏遍三山五嶽,武林諸派,皆未找到楊過隱居之地,那麼楊過究竟藏在哪裡呢?其實,不難猜,首先是一個無人之所,小龍女不喜歡別人打擾,也不喜歡見陌生人。
還有就是有歸宿感,本來古墓是最好的隱居之地,然而卻被很多人知道,為了避免打擾肯定不會在古墓了,那麼只有一個地方,就是絕情谷底。此處,小龍女住了十六年,早已習慣,況且有寒冰玉床,也能養蜜蜂。
最關鍵一點,一般人根本找不到,楊過當初也是抱著巨石,才能沉入水底,找到源頭與小龍女重逢。郭襄的話身子輕,根本沉不下去,況且當初郭襄,跳崖也沒能找到楊過,所以楊過和小龍女必然藏身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