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農村娃該紮根農村,還是融入城市呢?

2020-11-18 佛手拆書

《平凡的世界》,無論在電視熒幕前,還是在話劇舞臺,都贏得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全景式地描繪了當代中國城鄉社會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路遙

本是同根生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是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個人是親兄弟,卻選擇了不同的人生奮鬥歷程。同樣的家庭背景尚不足以說明什麼,共同的時代背景才是兩人生命的奮鬥底色,兩個人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個紮根農村,一個融入城市

孫少平和孫少安

紮根農村的孫少安

孫少安是老大,更是一個村的生產隊長,是個莊稼能手。或許因為過多的家庭責任和成熟,他選擇農村,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就是踏踏實實地把地種好,承擔起家裡的大小事情。因此,種地、養羊成為生命最重要的事情。

孫少安

後來,他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潤葉。因為給不了她幸福的生活,他愛情火焰還沒開始燃燒,就熄滅了。再後來,他在山西挖煤時認識了賀秀蓮,並娶了這個賢內助。賀秀蓮吃苦耐勞,是典型的農村家庭婦女,勤儉持家的能手。直到有一天,賀秀蓮生病了且很嚴重,孫少安只好從醫院拉著睡在木板車的賀秀蓮回家,在萬家燈火的時候,不得不面對妻子的去世。

融入城市的孫少平

孫少平

孫少平,一個窮困的又有知識的農村青年。擁有現代文明知識的孫少平,渴望融入城市,註定成為農村的「出走者」。在物質基礎匱乏的年代,孫少平的內心和精神是極度豐富的,具有高漲的工作熱情和崇高的道德修養。在面對愛情時,他沒有逃避,也沒有自卑,而是與田曉霞站在一起。

他千方百計以各種方式拼命走出農村,進入城市,結果呢?他與社會或自然環境有矛盾,又與周圍其他人有矛盾或是自身的矛盾,反映了城鄉文化的巨大差別,農村娃融入城市的艱難。

黃土高坡

總結

命運就像是掌紋,雖然錯綜複雜,但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無論作出什麼選擇,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追求生命的厚度,而不是長度。

關注:佛手拆書

評論、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大結局,孫蘭香成功了,卻沒有了農村人的味道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蘭香,作為通過高考,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寒門子弟,深受讀者的喜愛。在二哥孫少平的鼓勵下,她克服了農村人的羞怯、自卑、畏首畏尾,答應了吳仲平的請求。面對一個農村女孩要做自己的兒媳婦,吳仲平的父母心中始終不悅,但是面對兒子的執意,他們只能委曲求全的見這位未來的兒媳婦,但是當他們見到孫蘭香的時候,立馬改變了看法,喜歡上了這位農村女孩,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是這樣描寫的。
  • 《平凡的世界》:為何農村人讀的津津有味,城裡人表示看不進去?
    對於這些人而言,農村是他們的根,農村是他們一切情感的載體。這裡有他們的父親母親,有他們從小賴以生存的小麥地和玉米地,可這裡終究不是他們未來可以繼續長駐的土地。不得已之下,他們只能背井離鄉。離鄉為的是什麼?是賺更多的錢,是有一個更美好的偉大前程。但是離鄉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 當普通人最簡單也最難—《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洋洋灑灑,將陝北農村中的人物搬到紙上,帶到讀者眼前,要寫好這樣的長篇小說,結構過於緊湊不行,後期會無從下筆;記流水帳一般的敘事方式也不行,會令讀者失去興趣,味同嚼蠟。,城市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城市光鮮亮麗的物質文化等都影響著那些農村的人們,他們想要追求現代的城市文明,想要接受優質的城市物質生活。
  • 《平凡的世界》:郝紅梅拋棄了孫少平,而他為什麼要解救女賊娃?
    ——路遙筆者年少時讀《平凡的世界》,不明白孫少平放著好好的人脈資源不利用,為什麼非要去幹攬工、去大亞灣挖煤,這不是自找苦吃嗎?等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才明白——生而貧窮,應有不屈之心。01 農村孩子的自卑和自尊心孫少平在原西縣城讀高中的時候,生活條件遠不如普通農村家庭的學生,更不用說跟城市孩子相比較。為了他那可憐的自尊心,每次吃飯都是最後一個到學校食堂,吃下兩個黑高粱面饃;生活中他嫉妒顧養民趾高氣揚的樣子;在班裡他個子很高,卻總感覺比別人低了一頭。
  • 《平凡的世界》:算不算是60後的集體「意淫」呢?
    《平凡的世界》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作為中小學生必讀課外書,激勵了千萬青年,影響了幾代人。而我作為一個關中人,對《平凡的世界》裡的一些地方特色的描述是非常有共鳴的。60後算是新中國成立後最苦的一代:文化大革命、物資匱乏、吃不飽穿不暖、家裡兄弟姐妹多,尤其是出生在農村的那一批60後。我父母都是60後,在關中農村長大。他們看《平凡的世界》時感觸確實比我更深。太多的場景似曾相識:吃黑饃饃、下地掙工分、早起撿糞、一家人擠在一個炕上等。
  • 平凡的世界憑什麼得茅盾文學獎?
    這一度成了讓我放棄繼續讀下去的罪魁禍首,直到一個月後,百萬字的小說從頭看到了尾我才慢慢的開始品味出來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平凡的世界魅力之一:多線敘事的能力能夠輕鬆調動起多個主角人物展開敘事需要在寫作上有極其深厚的功底。平凡的世界所構建的世界裡,主要是圍繞著三條主線、兩個大場景展開布局。
  • 在《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為什麼可以和田曉霞談戀愛?
    而他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最不能忘懷的是「富人的女兒」冬妮婭,甚至想,「如果他也遇到一個冬妮婭該多麼好啊」!01 「農村新人」還是「魯濱遜」?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先是去黃原當「攬工漢」,後來又去銅城當煤礦工人。
  • 《平凡的世界》:貧寒使他自卑,卻不會讓平凡的他碌碌無為
    》,以上個世紀70年後期到80年代初期為背景,以農村出身兄弟倆孫少安、孫少平成長奮鬥史為縮影,映射了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城市以及農村的變遷,個人命運的改變。我在讀《平凡的世界》,一直從內心堅信,作為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是一個能夠成功逆襲的農家子弟,直到看完整本書的三部,也沒有看到現象中所謂成功逆襲,不免有點唏噓。
  • 農村娃的逆襲小故事,痛苦只是因為窮,賺錢只為享受
    農村娃的逆襲小故事,痛苦只是因為窮,賺錢只為享受。小王是個農村娃,小王初中到高中的階段一直兢兢業業非常刻苦學習,心中秉持著走出山村,改變命運的夢想。然而到了小王考上大學之後,小王的想法逐漸發生了改變。小王第一次看到燈紅酒綠的傷害,體驗了萬丈紅塵的寶馬香車的生活,這只是小王的所見,體會實在心中的體會。
  • 經典電影《念書的孩子2》:從農村到城市,從陌生到融入
    第一次遠離家鄉,在陌生的城市裡,看著屋裡的設施,開開手指在鋪了防護紙的桌子上滑動,摸摸著又摸摸那,不一會兒就睡著了。嘴裡念叨著:「小膽兒,小膽兒......」媽媽下班回來,給孩子壓了壓被角,發現孩子臉紅撲撲的,一摸,發燒了。爸爸很奇怪,在鄉下從不生病,怎麼剛到城裡就生病了。可以猜想,開開主要還是因為思念狗狗小膽,也可能有水土不服。
  • 平凡而偉大的賀秀蓮---典型農村婦女的代表,任勞任怨、敢愛敢恨
    ——路遙《平凡的世界》(賀秀蓮語)初讀《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讀路遙先生的巨著《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二。少時懵懂,純屬看熱鬧。的確,少不更事的我,讀完《平凡的世界》後,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孫少安肯定會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農村致富領頭人!第二個念頭:田曉霞那麼好的一個姑娘,生命怎麼就那麼短暫?!
  •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在田曉霞的鼓勵下,孫少平從農村走向城市,對未來抱有一種理想的熱情。可惜,田曉霞卻在一次抗洪採訪中,為了救一個孩子而英勇犧牲。1983年的那場洪水,捲走了田曉霞的生命,也捲走了農村青年孫少平的愛情和理想。同時捲走的,還有無數喜歡《平凡的世界》的讀者流下的真摯的眼淚。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放之宇宙放之歷史長河你我皆微不足道。全書主線是孫玉厚一家及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他們所生活的村莊雙水村的一些人和事。一直在聽沒在意頁數,當聽到全書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就這麼結束了?顯然孫少平最後應該選擇了和惠英嫂在一起了。
  • 《平凡的世界》黃土高原的那些花兒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就讀到了黃土高原的愛情故事,看到了故事裡不同風格的女性,她們性格鮮活,各具神韻,有的溫柔似水,有的熱烈如火,還有剛柔並濟......慶幸的是潤葉遇到的第二個男人本性不壞,只要潤葉自己調整好方向,人生還是可以自由把控的,雖然這個轉變的周期有些長,但並不妨礙好的結局......
  • 《平凡的世界》:艱難並不一定有價值
    一.路遙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1988年,《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逝世,年僅42歲。 《平凡的世辦》百萬字長篇巨作,整整花費了路遙六年時間,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此路遙多次深入到農村、城鎮、煤礦中體驗生活。
  • 《平凡的世界》:我用淚水洗盡你
    每次讀完《平凡的世界》我都淚潸潸,不在於苦,也不在於悲,而是故土思念,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只因我愛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我不想談宏大的災難與苦情,就說說書中少平,一個西北農村娃,走出大山的感同身受吧!其實,越長大越覺得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但我依舊相信神仙也擋不住人想人。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銜接而成,在每段旅程中,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每片風景都是生命的記憶。
  • 《平凡的世界》:理想愛情和現實愛情的碰撞,路遙選擇了後者
    是滿足於輝煌的一瞬間,還是以一個勞動者平靜的姿態重新踏上文學之路,在二者之間,路遙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1982年開始準備,1988年正式完稿,從大量讀書到準備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遙將自己關在陳家山煤礦醫院由小會議室改成的工作間裡埋頭創作,用七年時間寫就了被譽為「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桂珠」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 一個農村姑娘拯救一個城市家庭:生活的苦難中閃爍著純美的人性
    在那個思想剛剛解凍、物質依然匱乏的年代,王小麥作為一個從農村來到城市、沒有戶籍又沒有文憑的農民,她可能遭遇到的困窘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令讀者欣喜的是,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怨婦、更不是一個棄婦的形象,而是一個大智若愚、苦中作樂,從艱難困苦中一點一點勇敢站起來的女中豪傑。
  • 路遙《平凡的世界》|婚姻如鞋子,冷暖自知
    ——路遙《平凡的世界》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出生於陝西省清澗縣。1957年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為子,其後一直在延川生活。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紮根在他的身上。1986年年底,《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發表於《花城》雜誌。1989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出版,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10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完成。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2019年9月23日,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入選&34;。
  • 他,因《平凡的世界》而改變!
    他很欣賞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過的一句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中考他還是落榜了,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父親終於答應給他一次機會。而這一次,他把握著住了,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