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天下》開播,戰國七雄最強兵種各是啥?你知道幾個?

2020-12-05 書生萌

大家盼了幾年的《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於12月1日在央視八套開播。

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再到《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的評分都很高,得到一致好評,相信《大秦帝國》的終章《大秦賦》(《大秦帝國之天下》)也不會辜負大家。

該劇的歷史背景,不需要多言,為中國歷史上可考的第一段大分裂時期的戰亂。

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自此各諸侯國混戰逐漸變成了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混戰,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

幾百年的混戰,縱橫捭闔和戰場廝殺始終是焦點。

成就了很多謀士,成就了很多武將。

大家最熟悉的謀士當屬蘇秦、張儀等,最熟悉的武將當屬白起、孫臏、王翦等。

《大秦帝國》系列中都有講述,書生不再贅述。

本文,作為書生跟大家聊《大秦帝國之體天下》的首篇,咱緊扣電視劇的情節,從戰場上的將士說起。

戰國七雄都有最強大的兵種,我們一起看一看各是什麼,書生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其中二三。

一、齊

《漢書·刑法志》載:「齊愍 以技擊強, 魏惠 以武卒奮, 秦昭 以銳士勝」。

其中提到齊愍王(齊湣王)時期,齊國的技擊強大,也就是近身搏鬥。

為何提這齊愍王呢?

因為在他之後,齊國那支訓練有素的技擊部隊也走到了盡頭。

齊愍王很牛,上任之後就開始了徵伐,先擊敗了楚國,又擊敗了秦國,四處樹敵。

內部與孟嘗君田文產生矛盾,田文與自己的國家成為敵人,整天想著怎麼對付齊王和齊國。

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趙、韓五國聯軍大舉進攻齊國,齊湣王大敗,自此齊國元氣大傷,精銳部隊也不復存在,齊湣王之子齊襄王忙著收復失地,他的孫子齊王建忙著看其他諸侯國混戰的熱鬧,最終投降秦王政。

二、楚

戰國中期,楚國成為「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軍事大國,楚王出徵時的王卒、被稱「舟師」的水軍、效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楚騎等,都是楚國的王牌部隊。

要說最為突出,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那支被稱作「申息之師」的軍團。

俗話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楚國「申息之師」便是那不要命的。

該部隊由楚國滅掉的兩個諸侯國申國和息國的遺民所組成,像是一直敢死隊,屢立戰功,威震戰國。

只是,這支軍團並未留下太多的詳盡史料。

三、燕

燕國地處大北方,大將軍樂毅以遼東胡人為主力,尋找了大批猛士和死士,組成了一支勇猛無比的「遼東堅兵」。

這支部隊戰鬥力極強,還成為了五國聯軍攻伐齊國的主力。

四、韓

韓地處各諸侯國包圍之中,屢遭其他六國攻伐,國力不強,戰力也不高。

韓國的兵種最強大的是弩兵,其他諸侯國皆畏懼不已。當時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的說法,其弩射程800米之外,號稱「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

射程800米開外的冷兵器,這是多麼恐懼的數據,現如今的大多數狙擊步槍的射程也只是400米到1000米,口徑大的射程遠,可達2000米開外。

正因有如此強大的弩兵,才讓屢遭其他諸侯國攻伐的韓國沒有迅速滅亡。

當然,這只是韓國沒有過早滅亡的原因之一。

五、趙

趙國的最強兵種,大家都很熟悉,胡服鐵騎。

趙國在中山之戰中失敗,趙武靈王發布胡服騎射的國策,趙國士兵將戰服改為緊小的胡服,將步兵為主的趙國軍隊改為騎兵和弓弩兵。

此後,趙國鐵騎威震天下,滅掉中山國。

各諸侯國感受到趙國鐵騎的厲害,於是紛紛效仿,建立了自己的騎兵部隊,但都不如趙國鐵騎。

六、魏

魏國的王牌,大家也都很清楚,魏武卒。

「魏武卒」是戰國兵家代表人物吳起訓練的魏國精銳步兵。

《荀子·議兵篇》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是說魏國士兵身披三層重甲和頭戴鐵盔,能開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每人背五十隻弩矢,拿著長戈或鐵戟,腰帶利劍,攜帶三天的作戰糧草,半天能走一百多裡。

必須接受「非人」的訓練,才能成為魏武卒的一員,這就是這支部隊強大的根本原因。

就像現在的特種部隊一樣,都接受過魔鬼式的訓練。

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率五萬魏軍,擊敗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公元前341年,龐涓戰死馬陵,魏武卒元氣大傷。

公元前293年,戰神白起率領秦軍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將士,魏武卒在此戰中損失殆盡,結束了屬於它的神話。

七、秦

秦人以彪悍著稱,都是虎狼之士,且軍士必須有戰功才能得爵,諸公子也不例外,因此秦兵格外的驍勇善戰。

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採納商鞅的策略,施行變法。

軍事方面,挑選精兵強將,組建秦銳士,二十萬新軍,銳士不到2000人,可見其門檻之高,比魏武卒只高不低。

另外,秦軍中作戰最為勇猛的特殊兵種也被稱作銳士。

後期,銳士成為秦軍中作戰最勇猛軍團的代名詞。

結語:

戰國七雄的各大王牌部隊,相信在《大秦賦》中都能看到。

各大王牌部隊哪支最厲害呢?

這個不好說,兵種之間也有相剋,不能說誰不要命,誰就厲害。

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總體來說,秦銳士的整體實力更勝一籌。

參考文獻:

1、《戰國策》

2、《荀子》

3、《漢書》

4、《史記》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原因揭秘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雖然《大秦賦》的名字也很好聽,但是沒有《大秦帝國之天下》那麼大氣磅礴,霸氣側漏,有點跟劇情不搭調。
  • 《大秦帝國之天下》應該會在今年就上映了吧!
    今天突然想寫一篇關於電視劇《大秦帝國》的文章,因為聽說《大秦帝國》第四部即將開播了,心中的激動之情不能言明。回顧一下自己追這部電視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高中時代。當時為了追這部電視劇,作為學生時代的自己哪怕在繁忙的學業下熬夜也要去追他。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播,80 集浩瀚篇幅,系列收官之作
    該系列目前已播出了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作品口碑炸裂,豆瓣評分為9.3、9.2、8.5。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上線。《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秦始皇從出生到一統六國,40餘年的戰國風雲故事。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雖然它們在藝術水準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歷史正劇的基準色——從服化道、禮儀制度到戰爭場面都盡力貼近歷史真實,拒絕「偶像化」「宮鬥化」「戲說化」各種流行濾鏡。
  • 80集浩瀚巨製《大秦帝國之天下》馬上開播!金戈鐵馬氣吞山河
    《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要展現了秦國「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天下的過程。這部系列劇在國內歷史正劇中是非常出名的,憑藉著精良的製作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和口碑,不少人期待最後一部收官之作《大秦帝國之天下》。
  • 《大秦帝國》:變數極大的蘇秦死間竟能成功,根源在於人性之貪
    《大秦帝國》給出蘇秦為國赴死的原因是因為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國、中山國乘人之危伐燕,攻取了燕國的許多城池,其中齊國攻取的城池最多,把燕國國內搶劫一空。蘇秦對齊國恨之入骨,因此和燕昭王密謀,赴齊國執行死間任務,目標就是滅齊。
  • 《大秦帝國·裂變》:說說王志飛商鞅人設的幾個瑕疵,勿噴。
    儘管是十年前的片子,相信很多喜歡《大秦帝國·裂變》的觀眾跟我一樣,聽到雄渾激昂的「赳赳老秦」配樂就精神一振,至今仍然對劇中一些橋段記憶猶新。一、開篇秦魏血戰,商鞅發現秦人胃裡很多野草。我想這絕不是惺惺作態,以劇中君臣二人的深厚情誼和絕對重合的志向來講,孝公是真心的,他可能認為只有商鞅才能把好秦國這艘炮利甲堅的戰船的舵,不會讓鯨吞天下的大夢中道而衰。但是問題來了,歷史上戰國時期真的會有君主做出這樣的舉動嗎?怎麼可能?!簡直不可思議!
  • 《大秦賦·東出》:一個時代的巔峰,一個系列最後的落幕
    》開播於2009年,減縮了原著的章回名字,定名為《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要故事線索則是商鞅變法為秦國崛起的轉折點前後,舊勳與新理念之間的衝突與妥協,商鞅定下法度,最後為了踐行法度慷慨赴死,奠定了整個大秦發展的基調,實現了大秦的崛起。
  • 終於等到你,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來啦
    電視劇《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要開播啦,12月1號起中央八套黃金檔,七國戰火將燃,這個冬天,還會冷嗎!主要劇情:秦獻公兵敗後死去,秦孝公繼位,當時的秦國國力落後,人民貧困,是個被人鄙視的邊陲弱國、蠻夷之地。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
  • 《大秦帝國》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大秦賦》能否力挽狂瀾?
    盼了好久終於盼到今天,《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賦》終於要上映了。然而,期待之中,又有些擔心。《大秦帝國》依託小說為藍本,並不需要重新構思劇本,並不存在過於倉促的因素。而孫皓暉先生的原版小說《大秦帝國》六部都很精彩,並沒有狗尾續貂之嫌。按說有如此基礎的《大秦帝國》系列應該不會重蹈覆轍,然而事實好像並沒有這麼樂觀。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襲,80集浩瀚收官篇,金戈鐵馬氣吞山河
    《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要展現了秦國「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天下的過程。這部系列劇在國內歷史正劇中是非常出名的,憑藉著精良的製作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和口碑,不少人期待最後一部收官之作《大秦帝國之天下》。
  • 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開播!心心念念,卻不知愛奇藝能不能看!
    大秦帝國,中國最好的古裝歷史劇,沒有之一,別管你其他古裝歷史劇評分再高,在大秦帝國這部大餐面前,也無非是個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什麼多少個時辰,什麼餘年,什麼唐、什麼宋?無非是麥樂雞、辣翅、雞腿煲的區別!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播,80集系列收官,定檔央八、歲末年初
    近日,張一山版的《鹿鼎記》上映,因為形象、演技的問題,被諸多網友嘲諷了個遍,豆瓣評分也僅僅只給了2.5分,口碑也算是到底了。近日,有網友爆料:「《大秦帝國之天下》已經鎖定了央視八套播出,歲末年初好劇不斷,」很有可能會接檔《鹿鼎記》,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 秦國成為秦朝的「前夜」丨《大秦賦》初評
    11年過去,大秦帝國系列劇終於從2009年的《裂變》,2013年的《縱橫》,2017年的《崛起》,走到了2020年的《天下》。》的《大秦帝國之天下》正式開播,該劇以一段秦始皇的內心獨白倒敘開篇,大秦帝國系列IP的故事也終於翻到了史書上最壯麗澎湃的篇章:秦統一六國,建起統一偉業。
  • 《大秦帝國》有哪些最值得看的地方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稱頌的時代之一。雖然這個時期戰亂不斷,鬥爭不休,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還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這個時期流傳下來的文獻典籍非常多,可採用小說的方式完整的去傳播的很少,直到孫皓暉先生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 張魯一《大秦帝國》搶下騰訊獨播,但選角不太合適
    老實說,能這般用心打磨一部劇,《大秦帝國之天下》已贏在起點上,就衝著這種匠人精神,想必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串戲。《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劇情大體遵循歷史,全劇分為三個單元,第一部分主講呂不韋與趙姬的故事,第二部分講述嬴政的成長,此乃最精彩的單元,呂不韋罷相、趙姬嫪毐私通、嬴政怒摔親弟等橋段將輪番上演。
  • 如果評選第五大名著,你會選哪個?《大秦帝國》行不行?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難逃金庸的影響,即便你沒有看過他的書,也一定看過小說該改編的影視作品,或者玩過內容相關的遊戲,或者去過相關的旅遊景點。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價值。它讓你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幾乎是拽著你,去了解體悟到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相對於金庸小說的無死角覆蓋,現在也有一部同樣偉大的《大秦帝國》,但知名度和普及率則遠遠不夠。
  • 《大秦帝國之縱橫》丨一部歷史巨著的重現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主要講述的是在商鞅變法強秦之後,年輕的秦國國君果斷任用張儀,再一次君臣攜手,縱橫捭闔,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戰國時代群雄逐鹿,《史記》將張、蘇二人並論,後世也多有二人正面交鋒的傳說,但即將播出的歷史劇《大秦帝國之縱橫》或將普及另外一種認識,那就是張儀和蘇秦身處兩個時代,二人之間並無交集。
  • 從8.9跌落到7.4,「大秦帝國」怎麼了?
    要知道,這一於2009年播出的歷史劇,僅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就有著《大秦帝國》整個系列其實就在說一件事:戰國初期,貧弱不堪,被眾諸侯國歧視的秦國,怎樣一步步改天逆命,最終統一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