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達到五絕層次的高手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張無忌,一個是張三丰。兩人的內力層次都達到了武學的巔峰水準。
張無忌用了近四年的時間練成了鬥酒僧的《九陽真經》,是除了鬥酒僧和覺遠以外第三個練成這門武功的人。內力之充沛,已經超過了當年的五絕。
張三丰是武林中百年難逢的曠世奇才,以天資和成就而論還超過當年寫《九陰真經》的黃裳和寫《九陽真經》的鬥酒僧。他也是武林中難得的高壽之人,在書中已經修煉了一百多年,內力深厚之極。
以武學修為而論,張三丰自然遠超張無忌,但是如果以內力而論他們兩人到底誰更強呢。很多人認為張無忌的內力已經超過了張三丰。
張無忌雖然修煉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可是修煉了完整版的《九陽真經》,而張三丰當年得到覺遠傳承的不過是五六成《九陽真經》,所以在內力的積蓄上張三丰不如張無忌。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張無忌在修煉成乾坤大挪移時,書中有旁白交代,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後,本身所蓄內力已經是當世無敵。這個當世自然包括張三丰,也就是說他的內力積蓄之多已經超過張三丰。
這個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張無忌修煉九陽神功也不過快4年的時間,內力竟然能超過修煉100多年的張三丰。
原來這「乾坤大挪移」心法,實則是運勁用力的一項極巧妙法門,根本的道理,在於發揮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潛力,每人體內潛力原極龐大,只是平時使不出來,每逢火災等等緊急關頭,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負千斤。張無忌練就九陽神功後,本身所蓄的力道已是當世無人能及,只是他未得高人指點,使不出來,這時一學到乾坤大挪移心法,體內潛力便如山洪突發,沛然莫之能御。
很多人以此認為張三丰內力不如張無忌。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看一下內力的強與弱到底要看哪些因素。書中寫到張無忌所積蓄內力當世無敵。
但是在張無忌救援武當派時,曾經給張三丰輸送內力療傷。張三丰也有一個心理描寫。
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已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意,顯得內功已到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張三丰感覺到張無忌的內力已經達到了和自己一個層次,但是內力的精純程度呢,張三丰用了一個詞「遠不及」,也就是張無忌和張三丰的內力精純程度差的十分之遠。我們也可以理解,張三丰比張無忌多練了90年的武功,內力要是不能比他精純那才是有問題的。
那我們再來看內力的強與弱。內力分為兩個部分,多與少,精純與虛浮,也就是一個是數量,一個是質量。兩個部分共同構成一個人的內力是否強大。
比如《天龍八部》裡面的段譽和喬峰,論內力多少,段譽比喬峰多的太多了,論內力的質量,卻差的不是一點點,所以段譽和喬峰如果比武,完全沒有哪種應有的碾壓式優勢,甚至比拼內力時恐怕還不敵喬峰。
如果再通俗點說,內力的數量就像物體的體積,內力的質量就像物體的密度。而物體的重量是體積乘以密度,內力的強度也是內力的數量乘以內力的質量。
張無忌的內力數量多,就好比體積大,但是張三丰的比他也差不了多少,兩人是同一個層次的,就是1000立方米和990立方米的差距。
但是論內力的質量,就好比物體的密度,張無忌可能只有張三丰的二分之一,這樣乘起來,張三丰內力的總量自然要比張無忌大的多。
也就是張無忌的內力遠遠不及張三丰,而武學修為更是沒有可比性,所以張無忌才會覺得張三丰的武功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