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說單位老領導住院了,一打聽才知道,是因為養老金的事。為了這事兒,老領導來單位3次了,最後知道了結果,卻還是一口氣不順,回家沒幾天,血壓太高,住院了。
同事們聊起這事,我一直旁邊聽著,看得出,一群人表情語氣各異,有的替老領導惋惜,有的帶著嘲笑的口氣,有的只是聽著不說話。
因為同事們議論了好幾次,我大概知道了情況。
起因是,老領導退休後,有一次在銀行門口,和他一個老同學聊天,聊著聊著,自然就說到了養老金這個話題,結果老領導發現,他和這位老同學同樣的時間參加工作,一樣的級別,最後養老金卻差了幾百塊錢,於是老領導就決定去單位問個明白。
第一次到單位,老領導就受了氣,先是被門衛攔了一會,後來也沒人接待下,最後老領導找到單位會計,說明了情況,會計表示:當初退休的時候,就算過了,要是覺得有不對的,就抽時間再核算核實,看是否有問題。
第二次到單位,時隔半個月,因為沒有接到單位會計的電話,老領導就主動再次來單位,會計正好出去辦事,老領導就去辦公室呆著,辦公室同事給倒了杯水,就各自忙去了。等了一上午,老領導也沒有等到會計,打電話會計也沒接,就這樣,生氣的回去了。
第三次到單位,是老領導主動打電話給會計,卻得知還沒有核算,不過應該是沒問題的,這都是過了幾道手的。老領導掛了電話,就直接來到單位,直接找分管這塊兒的副職,副職得知來意,熱情接待,並且叫過來辦公室主任和會計,一起翻開以前的檔案,大概等了一下午吧,最後算是弄明白了,算的沒錯。
這下,老領導覺得沒面子了,質問為啥他和他老同學的養老金不一樣,副職也是笑著說,那得拿他老同學的養老金繳納情況、工資調整情況來對比,要不然他也不明白哪裡有變化。就這樣,老領導又生了一肚子氣,事情呢也不了了之了。
再後來,就是聽說因為養老金的事,老領導氣得住院了。
不得不說,這事兒在我們縣城還傳播挺快的,大家也是議論紛紛,今天得空,就和老友們聊聊這事兒。
今年,養老金再次連漲,不可否認,養老金多少確實是比較關注的話題。差距嘛,自然原因很多,總的來說,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同有差距。同一地區也有差距,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級別、不同的工齡、不同的繳納數額、以及工作期間,是否有影響工資的一些職務調整、處分等等。
現在養老金改革,「繳的越多,領的就多」這是基本原則,說到底,這也是一份投資,想要有比別人高的養老金,就要繳納比別人多的錢。
養老金,他能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還有心裡的安定。有人說,年輕存點錢,老了花自己的錢,不香嗎?這就像買房和租房一樣,也許是心理感覺不同,再一點也看活得年齡。
老領導一年養老金5萬多,說實話我覺得不少了,可還是習慣了比來比去。用我農村二大爺的話說:這些當領導的,退休了真是閒的,讓他們來地裡受受苦,就啥也不比了,多活幾年不好嗎?
最後,年輕人,比什麼都可以,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也是應該的。退休了,還和人家比,還什麼也較真動怒,就只能是自己折騰自己了,許多病都是因為生氣種下的病根。有些人,的確是領導當久了,退休也不想放下架子,一旦自我感覺受到不同待遇,就心生不滿,可這時候又能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