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身死相許」,這是李莫愁最喜歡吟誦的兩句詩,也是她一生的底色。
金庸筆下的她,是個讓人覺得又恨又可憐的人物,她年輕時為情所傷,情傷鬱結,無處派遣。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女子,以她的悟性,本可以如郭襄,情場失意便專心事業,自創一門派;又或者如瑛姑,受盡情傷便尋一僻靜處,過與世無爭的生活。
可她,偏偏選了布滿荊棘的一條路,一念天堂,一念成魔,殺人成了她的愛好,她一步步成了江湖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女魔頭。
路遇一行行人,就因鏢旗上的「何」(陸展元妻子的姓氏)字,便面露兇光,趕盡殺絕。
可她也曾是單純善良的女子,面對曾經愛的人,也懷揣著一顆赤誠的心,卻被一盆冷水迎面澆來,陸展元的背叛,是她心裡的刺,扎進去了,一輩子也未能去除。
二十年後再聽《流波》曲,依然是長歌當哭,她常問情為何物,大抵是意難平。
不少網友說陸展元是渣男,是因為他違背諾言,李莫愁才落得如此下場,我卻不這麼認為,對李莫愁的結局,陸展元不能說毫無責任,但更關鍵的因素卻不是他。
年輕時的李莫愁也是清純動人,在河邊練劍時偶遇深受重傷的陸展元,她毫不猶豫地把他帶回去,不顧男女之別悉心照料。
武俠裡的人似乎總是情動得輕易,一見郎君誤終生,她對他芳心暗許,他也感念莫愁的救命之恩,故事講到這裡,似乎是個俗套的男女相愛的故事。
可惜他倆的身份背景,註定難以繼續。
李莫愁是古墓派弟子,師祖年輕時曾為情所傷,從此身居古墓,將「天下男兒皆薄倖」 的理念一代代傳遞下去。
莫愁的師父無疑便是這理念的擁躉之一,她對李莫愁盲目自信表示質疑,提出設題考驗他一下,破例收陸展元入門,要求他立下重誓:餘生長居古墓之中,終生不下終南山。
彼時的李莫愁初涉情事,在她眼裡,師父無疑是權威的,她神色遲疑了一下,便答應了,陸展元面露難色,卻並未反駁。
誰知過幾日陸展元就以要回家和爹娘交代為由,承諾事情辦好之後就回來,卻從此一走了之,音訊全無。
李莫愁的考驗,宣告失敗。
說來,陸展元僅僅是感念李莫愁救了他,兩人之間,並未發展出什麼堅不可破的深情厚誼。
李莫愁的考驗,比現代女子考驗男朋友「你媽和我掉水裡你先救誰」更過分,她要求對方斬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消抹掉與親人的所有恩情,餘生只有她一個人是重要的。
救命照拂之恩固然有分量,但是父母的生養之恩更為要緊,更何況他還有祖上辛苦打拼百年的陸家莊,他是獨子,這家業自然是等著他去繼承。
這事擱現代,試問,哪個有百年家業繼承的富二代,會拋下一切,跟一個並不深愛的女子去做山野鄉民?
他的選擇雖然薄情,但不難理解。
感情沒到那份兒上,考驗也沒用,感情到了那份上,不需要考驗。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當你開始考驗對方的時候,就是關係出現裂縫的時候,因為最不能細看的,除了太陽,就是人心。
所以啊,與其費盡心思給對方出難題,不如趁著時光一起多做幾件有趣的事,倘若李莫愁不去考驗陸展元,兩人多些時間相處,興許還能磨出些愛情火花。
有人說陸展元騙了她,讓她苦等半年,帶著破碎的心天涯海角的尋他,尋到他時,他卻正要成婚,妥妥的渣男。
然而倘若陸展元不以這個理由騙她,而是據實以告,說我不想跟你廝守終生,是迫於淫威才不得不答應你。
以師父刻板狠辣的性格,他恐怕不能活著下山。騙她既是權宜之計,也是不得不為之。
實際上,面對自己的妻子,陸展元不僅不渣,還很負責,有情有義,甚至比大多數男人都要有擔當。
陸展元消失半年,李莫愁再見到他,他正與何沅君成婚。
在李莫愁眼裡,如果沒有小沅,陸展元就不會變心。
何其
可悲,被拋棄了還不忘為對方找理由、將責任遷怒於其他不相干的女人。
她想手刃小沅,卻被枯木大師打到吐血,枯木大師與她十五年之約,期間不得來找陸展元夫妻的麻煩。
十五年的時間沒有稀釋李莫愁的仇恨,相反,此時的她武功高絕天下,她心裡的恨意也更為濃鬱,她要求陸展元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否則整個陸家莊都要遭她荼毒。
重壓之下,他沒有拋妻棄子,而是選擇將妻子女兒送走,自己獨自留下來面對;妻女被李莫愁截回之後,他選擇將手帕一分為二,一份留給女兒,一份留給表侄女英兒,他則與妻子決定順應天命,生死相隨。
對妻子,他無愧於心,對女兒,他父愛如山,對英兒,他義薄雲天。
我曾驚訝於人居然可以有多副面孔,後來發現,情誼有深厚,位置有高低,不足為奇。
陸展元在李莫愁面前,是罔顧救命之恩、背叛承諾的渣男,在妻女面前,卻是頂天立地的脊梁,情誼不同罷了。
小沅與陸展元是十五年的夫妻,育有一個活潑的女兒,兩人伉儷情深,攜手走過了十五年,這感情與李莫愁之間短暫的露水情緣相比,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有人說,倘若與陸展元成婚的是李莫愁,兩人能相守到老,悲劇就不會發生。
我看未必,李莫愁從小在古墓中長大,接受的教育幾乎全部來自那個刻板的師父,這造成了她偏激的性格,對她來說,白的對面是黑,愛的對面是恨。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夫妻感情也有若有若無的時候,她會拿「自古男兒多薄倖」這句祖傳名言,去對照、去印證、去懷疑、去考驗,而婚姻,大抵是經不起幾番折騰的。
陸展元,終究是個普通人,有不能割捨的世俗親情,與李莫愁,從來都不是一路人。他倆之間,無論哪個版本,恐怕都難以善終。
說到底,李莫愁在感情上是個完美主義者,她的愛情,必須純粹,容不得半顆沙子。
今日,她會因為陸展元的背叛而痛下殺手;他日,也會因為愛情不如她意而劍走偏鋒。
情花大火燃盡餘生,如她的情路,愛得炙熱,終難免灰飛煙滅:情花就如她的執念,再怎麼劇毒怎麼深刻,也逃不過香消玉殞的結局。
阿桑有句歌詞說得好,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李莫愁雖常問情為何物,卻根本不懂愛,她多年來,背負著執念,因愛生恨,因恨成魔,在江湖掀起了陣陣腥風血雨,卻不知,愛的背面不是恨,而是放過,放過自己,也放過對方。
她噴薄而出的恨意、對陸家莊的殺戮,她愛的是自己以為的愛情,而不是陸展元這個人。
這世間只有一個楊過,能與純粹的愛情完美的對應起來,卻有無數個形形色色的飲食男女,就連細看,也是一種罪過。
看過不少新聞,見過為愛飛蛾撲火、奮不顧身的人,最後發現所求的,是鏡花水月,是而執念四起,有的人毀滅對方,有的人自暴自棄毀滅自己。
何必呢?何苦呢?
遇人不淑是一種不幸,執念太深是一種悲哀。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得好,仰天吐唾,唾不至天,還墮己面;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背信棄義固然可恥,但用一生來為此買單,實為可悲。
人心中的執念是一葉蔽目,唯有放下,方能撥雲見日。
畢竟,當執念已經成魔,放下,就是前行。
作者簡介:木槿,湯小小寫作班學員,心之所向,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