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武俠世界精彩紛呈,江湖上大大小小的教派數不勝數,「教」作為武林一支,在江湖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最為出名的非《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和《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莫屬了。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日月神教當作明教的延續,兩者在結構組織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很多讀者可能也會對兩者孰強孰弱產生一定的疑問,今天我就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以任我行當教主時的日月神教和張無忌當教主時的明教做對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對比:
(一)兩教教主實力比較
明教教主張無忌,身份背景強大,乃武當張三丰第五弟子張翠山和天鷹教教主白眉鷹王的女兒殷素素之子,身兼多種絕世武功,有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太極劍、聖火令武功、七傷拳等,單說張無忌的武功,九陽神功可以無限加持內力,乾坤大挪移可以轉移任何的傷害,太極拳可以以慢打快,以柔克剛,就連七傷拳都要比崆峒派掌門厲害。光明頂一戰,初出茅廬的張無忌就打敗六大派高手,一戰成名,名揚天下。就以武功而論,張無忌的武功在倚天中僅次於修仙的張三丰,排第二,我認為他的武功絕對要高於黃衫女,為什麼不排第一是因為張三丰屬於修仙級別的並且自創武功,且有百年修為,實屬第一。縱觀張無忌在倚天中從無敗績(少林寺與周芷若一戰有忍讓的嫌疑,所以不算敗)。
張無忌劇照
任我行,日月神教教主,武功絕學為吸星大法,其它的武功就不知道了,狂妄自大,驕橫跋扈,有政治家的精明眼光和手腕,在修煉吸星大法時入魔被東方不敗篡奪教主之位。少林寺一戰用計贏得第一次比賽,但後兩場比賽不算贏,而且按照《笑傲江湖》的設定,任我行的武功應該在風清揚和方證大師之下。
任我行劇照
所以,兩教教主以武功實力比對,明教教主張無忌勝。
(二)兩教組織結構及教中主要人物實力比較
明教教主之下是光明左右使(左使楊逍和右使範遙),四大法王(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和青翼蝠王韋一笑),五散人(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和五行旗,而且光明左右使和四大法王在書中幾乎都是掌門人級別的人物,就連五行旗掌旗使的武功都在某些掌門人之上。楊逍戰勝何太衝夫婦,跟白眉鷹王和張無忌戰平三渡,年輕時秒殺峨眉滅絕師太的師兄孤鴻子,光明頂獨戰明教六大高手不落下風,而且身兼彈指神通(據說傳承於東邪黃藥師)和乾坤大挪移(陽頂天生前傳授),範遙與楊逍並列左右使,合稱逍遙二仙,武力值不在楊逍之下。範瑤武功正邪兼修,武功雜而多,淵博無比。
四大法王中的白眉鷹王光明頂獨佔六大派不落下風,少林寺與張無忌和楊逍戰平三渡,最終油盡燈枯;金毛獅王謝遜計殺空見神僧,反殺成昆,廢其武功;紫衫龍王黛綺絲能與不用倚天劍的滅絕打平;青翼蝠王輕功絕頂,世所罕見,得到張真人的誇讚(輕功應是金庸書中第一人),就連五行旗掌旗使中的銳金旗掌旗使莊錚都能與滅絕一時鬥個旗鼓相當。明教高層與當時的江湖高手來比,至少都是掌門級別的(應該是高於崑崙掌門何太衝和華山掌門鮮于通之流)。
而且五行旗屬於軍隊級別的,縱使武功再高面對軍隊的戰力仍是不自量力。這一點可以參考郭靖在襄陽大戰中戰死。郭靖在射鵰和神鵰中的武力值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仍不敵幾十萬大軍。
白眉鷹王劇照
任我行時期的日月神教,副教主是東方不敗(當時他的葵花寶典還未大成),光明左使向問天和右使曲洋以及十大長老。而任我行時期的教中高層似乎也沒有明顯的戰績。東方不敗在神功大成時與風清揚大戰不落下風。向問天涼亭一戰,面對正邪雙方數百豪傑,仍視若無睹,殺出重圍,十長老似乎沒有拿出手的戰績,所以任我行時期,日月神教的戰力似乎並不是那麼強。
向問天劇照
所以,綜合兩教的組織結構和教中高手的武力值及戰績比較,仍然是明教勝出。
(三)兩教的綱領比較
明教的口號是:「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明教雖被正派人士稱之為魔教,但是明教做的實在是正道之事。明教的基層組織,教眾遍布天下,而且還有義軍,他們以驅除韃虜為己任,最終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按書中的設定)。可見明教其實屬於一個政權組織,有明確的綱領和口號,有自己的奮鬥目標。
日月神教在任我行時期的口號是:「日月神教,戰無不勝,聖教之主,文成武德,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完完全全是江湖上打打殺殺的口號,教眾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說白了可能就是在混日子。基層組織沒有明教義軍那麼紀律嚴明,而且縱觀全書,似乎沒有拿出手的戰績。
所以,從兩教的綱領(口號)以及基層組織來看,明教勝出。
(四)書中背景設定
《倚天》的時代背景是在元末明初,《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是在明朝建立之後,約是在明朝中後期,按照金庸先生的設定,年代越是久遠,武功越高,而且《倚天》的武功設定整體偏高。
所以,按背景設定來比,仍然是明教勝出。
因此,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張無忌時代的明教要強於任我行時代的日月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