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臨汾城東三十裡處,有一座酷似一隻老虎臥著的山巒,海拔約九百多米,歷來被人們稱為 「臥虎山」。
傳說當年,堯王與鹿仙女婚後雙雙別離仙洞,同回平陽堯宮居住。 兩年後,鹿仙女生了一個男孩,就是堯的大兒子,起名「丹朱」。 誰知丹朱出生之後,接連報來兇信,在仙洞「牧馬灘」一帶牧馬的人被巨蟒吞食。
鹿仙女大怒,她不顧生育後虛弱的身體,辭別堯王,手持利刃重返仙洞,用劍刺死了巨蟒。恰在這時,山神又來告知她,是害死她父母的黑虎仙唆使巨蟒作惡,擾亂堯的天下,近日,黑虎仙又多次偷下凡間,揚言要加害堯王。
鹿仙女一聽,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便託山神向天帝告發黑虎仙的罪過。山神也氣憤不平,當即就上天奏告了天帝。天帝向山神查問了端末,當即派山神把黑虎仙綁縛押出天廷,壓在平陽東邊的山下。從此平陽東邊的山就名為「臥虎山」。
千百年來,臥虎山流傳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神奇的有以下 「六奇」。
(一)神奇的不漏缸(甕)
在臥虎山的小山廟後,只有一口水缸,乍一看卻跟普通的水缸沒什麼兩樣,走近一看,卻發現這其實是一口破水缸,整個缸體從口沿到底部裂開一道縫隙,足有小指粗細,而且可從缸內看見射入的光線,當你注入水後,不到幾分鐘就漏個精光。這口水缸是專門用來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日朝山時供應人們飲水用的,神奇的是,每到這兩天,當缸內注滿水時,確是一滴不漏,等過了這兩天,水缸又恢復了常態。
(二)羊群坡的來歷
據劉金缽先生講,臥虎山一帶的地名可歸納成三句話:
九賈一鵝十八莊
七個圪堆八個坡
九溝八岔十二角
「羊群坡」屬八個坡之一。位於老山頂前馬臉坡下,「日圪堆」「月圪堆」旁。傳說當年蓋無佞廟時,由於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無法將建築材料運到山上,人們就想了個辦法,集聚全村羊群,每隻羊身上捆綁若干磚瓦,從山下趕上山,解決了所有建材的運輸,後來人們就將羊群路過的坡叫做「羊群坡」。
(四)天河濤聲
上世紀五十年代,臥虎山一帶,每每大雨過後,常常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其聲巨大,震耳欲聾,四萬裡波特洶湧翻滾,細聽,那聲好像來自天際,前後持續半個時辰。老人們說那是天河的水在響,又有說法是當年的遭洪水淹沒的那些冤魂在敲威風鑼鼓(見探崖傢伙一文)到底是什麼東西,一直不得其解。此聲在上世紀60年代後逐漸消失。
(五)戲臺
戲臺位於無佞廟小院南端,坐南朝北,何時建造,無從考起,當時,每月三月十五朝山,要在這裡唱戲一天,戲臺後有溫水泉一口,泉水常年溫暖,演習結束後,演員們都要在這裡洗臉卸妝。
(六)山門
臥虎山的虎頭被老百姓稱為「老山」,在老山無佞廟前小院的西南角,朝著「馬臉坡」方向建有一道山門,山門系進山之門,此門設計簡單,兩邊為山垛,門楣上用青方磚雕刻有「臥虎山」三個字,據傳,這三個字為一襄汾人書寫。
如今,臥虎山依舊安詳的橫臥在這裡,但這些美麗的傳說,已經成為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如今,放眼望去,山上的樹木繁盛起來了,路也修寬了,依託臥虎山發展旅遊的規劃也出臺了。相信勤勞、智慧的臥虎山子民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雙手,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把臥虎山建設的更加錦繡美麗,讓這座臥虎重新煥發青春,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