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
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後來,三國殺遊戲的興起再次帶起了「三國熱」,文韜武略,明爭暗鬥,三國殺裡的縱橫捭闔,比起童年的方便麵卡片,更接近了三國的真實面目和歷史的真相。
再到後來我開始讀《三國演義》,從彩圖插畫兒童注音版到整本的文言文,更漸漸拂去了三國時看似美好的面紗。群雄逐鹿,英才輩出,這是三國;餓殍千裡,馬革裹屍,這也是三國。多少鮮活的生命,不論是無名無性的一介草民,還是九死一生的軍人,甚至一城之主,他們的生命就像螻蟻一樣傾刻間灰飛煙滅。歷史,不忍細讀。
這本書是日本小說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也是日本三國文化的奠基之作。封面的圖片就有著濃濃的浮世繪風情。很多日本作家都鍾情於中國古代的歷史,比如宮崎市定。三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和融合的年代,自然吸引了更多目光。本書從赤壁之戰開場,正是三國時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一部歷史小說,本書是出色的。通俗的語言,明確的線索,詳略得當的描寫,都是一部成功歷史小說必備的要素。然而,還是沒有跳出上帝視角的窠臼,當然這也是歷史類小說很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全能的諸葛亮料事如神,用天意對抗曹軍,以命運解釋戰略,仿佛從後世穿越回去的時空旅行者,對一切都了如指掌。此外,正如《三國演義》一樣,本書也以劉備集團作為主要的描寫對象。劉備集團的文官武將都具有光鮮的主角光環,反而有種讓人覺得出戲的感覺。
但是,這本書的確稱得上是一本極其優秀的歷史小說。它的故事性很強,讓我不知不覺間就沉浸到故事裡,再次抬起眼來天都黑了。我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時代,看著鎧甲洪流的衝撞,看著赤壁火光沖天,看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甚至在魏延剛歸順時就知道魏延要造反,而要求劉備殺掉)指點江山。然而諸葛亮畢竟是人,不是神。
本書最後一章寫到了樊城之戰生擒于禁、龐德,大概是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歷史,這是三國最濃墨重彩的一段時光,除了耳熟能詳的劉關張曹孫周,徐盛,蔣欽,黃忠,金旋這些曾經出現在方便麵卡片上的人物也都在作者筆下活靈活現的粉墨登場,在歷史這個大舞臺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多年後再讀三國,儘管書中的快意恩仇,群雄逐鹿還是那麼的豪爽,可是我已不再是那個只崇拜英雄的的小孩子了。陣亡的將士,無辜的百姓,也是這段歷史的書寫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