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為何「莫勸他人善」,才是最大的善良?

2020-09-05 狐小仙

與人為善,這似乎是我們一生都在做的功課!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為何說「莫勸他人善」,才是最大的善良?

林姨娘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也有這麼一群善良的人,可是他們善良到最後,自己卻沒有吃到什麼好果子。反而奮起反擊,才為自己掙了一片天。女主盛明蘭有一句至理名言:

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只要不是死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來了,是寬宥也沒有了,慈悲也沒有了,是不是很好笑。

不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原著中,康姨母始終都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可是,她卻一直要身邊的人對她善良:

  • 娘家嫂嫂剛過門時,康姨母在王老太太面前搬弄是非,讓嫂嫂立規矩,還挑撥哥嫂夫妻關係。
  • 娘家嫂嫂生下嫡長女,作為小姑子的康王氏,就竄動王老太太給兒子納二房。
  • 康姨母看上了娘家嫂嫂的白玉送子觀音,並威脅王老太太如果娘家嫂嫂不給,她就不嫁。那可是娘家嫂嫂的親娘為了女兒,三步一叩地在棲霞山求來的白玉送子觀音。
  • 每年都從娘家搜刮銀兩,娘家嫂嫂得縮衣節食的將出嫁小姑子的銀錢準備好。
  • 將嫡次女嫁回娘家,唆使女兒給婆婆,就是康姨母娘家嫂嫂下毒。

康姨母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人老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康姨母年紀越長做的壞事越多,直到給盛老太太下毒,碰到了硬核明蘭,她才覺得自己是陰溝裡翻船。

康姨母看不上庶女明蘭,眼紅明蘭嫁的好。就將庶女兆兒塞過去,一來噁心明蘭, 二來可以從顧府分一杯羹。

顧廷燁的好繼母小秦氏,居然勸明蘭接受兆兒。可是,小秦氏把兆兒誇的那麼好,為何不將兆兒給自己的兒子顧廷煒做妾呢?康姨媽為何不將兆兒送給嫡長女允兒,讓她們姐妹共侍一夫呢?非要讓明蘭慷慨大方的接受一個「妹妹」!

後來,兆兒被送去宥陽,盛家大房怕與二房生了嫌隙,將允兒喊回宥陽。康姨母為了女兒,不禁昏厥。所以,她為了報復,為了心裡的不平,給盛老太太下毒。

盛老太太

可是,康姨母唆擺親妹子王大娘子下毒是鐵證如山,王老太太還是要為女兒辯駁。在原著中,王家老太太為了給康姨母和王大娘子求情,差點給盛紘跪下,打了一手感情牌後,明蘭不禁感慨:「我差點以為將我爹爹撫養長大,延請名師指點,教以科舉中榜,聘妻生子的,不是我祖母盛老太太,而是您王家老太太呢!」

後來,王家老太太見親情牌沒有效果,以盛家的華蘭和長柏威脅明蘭,倘若你不放過我女兒康王氏,你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怎麼辦?

如果不是盛長柏大義滅親,顧廷燁一心護妻,並為盛老太太討回公道,那麼,結局會變成這樣:

  1. 盛老太太癱麻,無法管家,王大娘子伺候婆母,但康姨母會拿下毒之事,威脅王大娘子,那時候就不是打秋風了,而是拿捏了盛府。
  2. 盛老太太過世,草草下葬,王大娘子為了長柏的官運,依舊受康姨母威脅。
  3. 如果顧廷燁沒為明蘭出頭,那麼,盛老太太癱瘓或過世,明蘭失去了最後的依仗,康姨母會繼續跑到侯府裡作威作福。
  4. 盛長柏、盛華蘭、盛如蘭甚至盛老爹因為下毒之事,都會被康姨母拿捏住,甚至連海氏的娘家也為此受到牽連。那時候,康姨母就是天下無敵了。

明蘭

在原著中,康姨母下毒之事,只有王老太太一直為女兒辯解,一副慈母心腸。可是,如果躺在床上的是康姨母,下毒的是盛老太太,那麼王老太太又會如何?

依著王老太太的性格,她會想辦法為女兒討回公道。哪怕康姨母下毒之事鐵證如山,她依舊想將此事囫圇。最後,還是長柏哥哥上道,說出了眾人為何給一定要給盛老太太討回公道:

「這世上親或不親,也難說地很。老爺並非祖母親生,我等兄妹更與老太太沒有血緣干係,可這些年來,老太太為這個家窮盡心血,一片慈愛純然肺腑。而姨母呢,她和母親同胞所出,這些年來,只見她拆盛家牆角,未見她半分關懷母親。明知此事駭人聽聞,依舊還攛掇母親給祖母下藥,更有甚者,要拉我娘當替死鬼?這是親骨肉會做出來的事麼。」

如蘭和王氏

康姨母將兆兒送顧廷燁為妾,小秦氏勸明蘭寬容接納,是康他人之慨;而王老太太勸盛家放過康姨母,是勸他人為善。可回頭想想,如果明蘭接受與兆兒共事一夫,被噁心的只能是明蘭。盛家饒過康姨母,最後受傷的依舊是盛家。

可見,不分是非的很多時候,慷他人之慨,勸他人為善,從本質上就是錯誤!甚至會助長壞人的氣焰,讓這個世界,都變成灰色!

編後語: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人,總是勸說你對他人大方些,勸你與他人為善。如果,你聽從了建議,一味的慷慨大方,一味地與他人為善,最後委屈不平的,始終是自己!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都是「心機女」,憑什麼明蘭好命她們卻不得善終
    在《知否》原著中:林小娘、康姨母、小秦氏,外帶明蘭,她們其實都是「心機女」,但是又有所不同,也是這種不同讓明蘭可以很好命,林小娘、康姨母、小秦氏卻不得善終。貪念早都蒙蔽了林小娘的心,她沒有一個正確的三觀,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因為有她這樣的一個親娘,才是真真的害了墨蘭。原著中,貌美如花的林小娘後來被送進了莊子裡,永遠不能被接進盛府。墨蘭曾勸過父親,但是依然沒有成功。長楓就更不用說了,他媳婦柳氏當家作主,他自然說話不算話。幾十年過去,林小娘被折磨成了一個肥豬婆。
  • 他是《知否》原著中很可憐的角色:沒有父愛的成長,性格即命運
    》原著,我才發現和盛明蘭最合適的不是齊小公爺,更不是顧廷燁,而是系屬名門的賀弘文。而賀弘文自己,對於明蘭也是上心的,他會給明蘭最大的溫柔和寵溺。拋開盛家老太太不說,明蘭對這樁婚事也是非常滿意的。原著中的盛明蘭,對於劇中如清風明月的齊衡沒有多大的眷戀,反倒對賀弘文是有感情的。盛明蘭活的現實,但也深知賀弘文才是她的理想伴侶。沒有顧家的人情世故,也沒有齊國公府的高攀不起,賀家,才是盛明蘭的最佳歸屬。
  • 《知否》原著:小秦氏不愛顧偃開,為了省陪嫁才嫁給顧家,可悲
    導語:小秦氏是《知否》中,最可怕的敵人:她面甜心苦,得到了顧廷燁全部的信任,挑唆康姨母和盛家叔伯的矛盾,令他們出面迫害顧廷燁,自己躲在背後不出手,在最後,在皇帝面前告了顧廷燁一狀,直接將他推下地獄,將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推進地獄,何等可怕?可其實,你們知道小秦氏,原本是溫柔善良之輩嗎?
  • 《知否》原著王舅媽對康姨媽母女的做法很解氣
    《知否》電視劇中對王舅媽並沒太多鏡頭,但原著中康姨媽被送到慎刑司那段,給我們刻畫出一個忍辱負重,有仇必報,個性鮮明的王舅媽。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不傷及無辜,人原本就不需要太過善良。都說王家是門好親,待嫁時的王舅媽沒有姐妹,當時是打定主意嫁過去孝順公婆,善待大小姑子,當她們姐妹相處的。沒想到嫁到王家,不僅有偏心得沒邊的婆婆,更有刁蠻任性,無法無天的大姑子。
  • 《知否》低嫁的盛淑蘭在婚姻裡一味的隱忍,源於她高估了人性的善
    而在這個過程中,盛淑蘭滿腹委屈,多次的妥協,一味的忍讓,這才讓孫秀才對盛淑蘭更加肆無忌憚。很多人覺得是盛淑蘭太過懦弱,無力反抗,但是我覺得,在當時的那個社會,和女人的地位息息相關,男尊女卑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作為一個女人,盛淑蘭高估了對方人性裡的善。
  • 讀了《知否》原著才知道,「林姨娘害死衛氏」這才是真正的謊言
    在電視劇版的《知否》中,衛姨娘是因為胎大難產而死,林姨娘是害死衛姨娘的罪魁禍首。然而在《知否》原著中,明蘭既沒有得力的姨母,也沒有置林氏於死地。林氏後來終身在莊戶中,也是因為盛紘厭惡了林氏的所作所為,才把她逐出了盛府。那麼,衛氏到底是林姨娘害死的嗎?1. 衛姨娘的死,林姨娘當然脫不了干係。林姨娘本是落魄的官家女子,盛老婦人礙於林氏母親面子才把她養在膝下。
  • 《知否》原著中,為何說墨蘭用婚姻,給林姨娘的「體面」買單?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林姨娘不僅是盛家老爺最喜愛的妾室,還是為兒女幸福,犧牲自己的好母親。可是,她精心為墨蘭策劃,嫁入永昌侯府,卻讓墨蘭用一生婚姻給她的「體面」買單?甚至,原著中不僅一次說:林姨娘作為妾室,有田莊鋪子,有兒女傍身,只差一個正經兒媳婦的名分!林姨娘在盛家後院過的風生水起,以至於正妻王大娘子的一兒兩女對「妾室」這個產物,在心裡產生了畏懼:嫡長女盛華蘭要夫妻一心,最怕夫妻生了嫌隙。
  • 《知否》眾多姐妹中為何盛明蘭成為人生最大贏家
    沒有娘親為其籌謀,沒有爹爹的百般呵護,處處都被其他姐妹壓一頭的盛明蘭,卻成了整部劇裡最大的贏家。02明蘭心善,對朋友仗義。明蘭的善良從她對身邊的下人就能看出來,封建時代尊卑有別,但明蘭卻待身邊的丫鬟如姐妹一般。餘家大小姐嫣然和明蘭是最好的朋友。在一次馬球賽上嫣然看到亡母的遺物,想要能夠贏得馬球賽把這支簪子拿回來。
  • 《知否》原著顧廷燁給明蘭撐面子,遭拒絕
    原著中長柏的女兒洗三禮,盛家女兒齊聚一堂,明蘭作為盛家最小的女兒而且又是個庶女,卻是嫁的最好的。吃飯時被康姨媽排擠,明蘭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可能會遭到別人的嫉妒,於是選擇忍下來,剛平息的內心氣焰卻迎來了顧廷燁來接她回家,於是又迎來一波眾人記恨的眼神。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糊塗的大娘子
    無論是原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還是在電視劇中,盛家主君盛紘的大娘子王若弗都是 ,是非不分,很容易輕信自己親姐姐的話,對自己的孩子倒是不信任,甚至是埋怨。王大娘子性子直,單純,心地善良,這是優點,所以盛宏的母親才同意這門親事,但也是缺點,一個人若是單純的過了頭就是蠢了,任人擺弄,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喜滋滋地幫人家數著錢。
  • 她是《知否》原著唯一嫁給愛情的女人,她的不爭,才是聰慧人生
    在利益面前,才是考驗人性的關鍵時刻,但在乎的太多,是我們的負累,想要得到的太多,並非聰慧人生。看《知否》原著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她們以不同的性格活著。如明蘭那般小心翼翼,守拙度日的人;也有如墨蘭和林小娘整天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的女人,但我卻始終覺得活得最精彩的卻是如蘭。
  • 《知否》電視劇和原著對比:這「五處」改編,遠勝於原著
    申氏發現了齊衡的不專一,而齊衡在跟申氏的相處中,也發現了妻子的好處,懂得了珍惜。於是,齊衡跟自己的妻子申氏,有了另一番天地。這樣的改編,是對齊衡的溫暖,也是對申氏的溫暖,更是對婚姻的溫暖。兩個人一旦決定締結婚姻,前塵往事都不必再追,珍惜眼前人,才是最好的情深。
  • 《知否》原著敢「闖」的盛明蘭:她最好的底牌,是「靠自己」
    看《知否》原著,當我看到顧廷燁對大秦氏看法的那一段時,我更加深刻地感覺到,對於男人來說,婚姻,真的是權衡利弊後的選擇。其實,我從來不覺得盛明蘭是原著裡那些女子們中,過得最幸福的那個。因為,「高嫁」顧廷燁,她雖得到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潑天的富貴,可她付出的,也要比尋常人多得多。盛明蘭曾經和盛老太太發願說:「他(顧廷燁)予我尊榮和信任,我不能只安享富貴。
  • 知否原著中,盛明蘭為什麼拒絕齊衡,原因很值得學習
    知否原著中,盛明蘭為什麼拒絕齊衡,原因很值得學習知否電視劇中,關於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跟朱一龍飾演的齊衡。兩人之間求而不得愛情,這一對cp不知道弄哭了多少網友。但在原著中,盛明蘭壓根就沒喜歡過齊衡,甚至連一絲絲的機會都沒有給過齊衡,反觀齊衡這邊,對盛明蘭是痴心一片。
  • 《以家人之名》李海潮爸爸:人生最大的修行——善良如你如他
    文I小小蕙引言:法國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最寶貴的是善良。善良即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李爸爸雖然沒有錢,他卻用最大的暖意和寬容撐起了整個家,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和安全感。 三個孩子雖然遭遇了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在新的家庭中,李爸爸用自己的善良治癒了孩子們內心的傷,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人。
  • 《知否》原著中:為何好的婚姻,都是「胳膊肘子往裡拐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講述了盛家小女兒們的婚姻和愛情。同是盛家教出來的七個兒女中,卻只有六人婚姻美滿幸福,這是為什麼呢?在原著中,顧廷燁是一個頑固不堪的侯府嫡子。他有一個身份低微早故的親娘,一個狠毒的後娘,一個「老好人」的親爹,一個「白蓮花」的外室,一個恨不得他立刻去死的大哥,一個跋扈、耐不住寂寞給他戴綠帽子的正妻。所以,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顧廷燁離家出走了。當然,寧遠侯府對外的官方解釋為:體會民間疾苦,生活實踐去了。
  • 為何《知否》原著中,長楓會在婚後疏遠墨蘭?柳氏一語道破
    而對於《知否》原著中的長楓來說,他人生關鍵性的岔道口有兩個。 他的人生因為這兩個岔道口的出現而改變。最終,他在婚後疏遠了墨蘭,和華蘭冰釋前嫌。》原著裡,長楓成親後,盛老夫人曾對他有過一段評價:長楓人不壞,就沒個主心骨,當初聽林氏的話,如今聽媳婦的話,好在柳氏比林姨娘強多了。
  • 知否:蓉姐生命中的三位母親,曼娘狠毒,秋娘善良,明蘭善待
    人的好運不會白白送來,為人善心,做事善心,才有善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年幼的蓉姐,因生母曼娘外室的身份飽受非議,又因一直跟著父親的姨娘生活,性格變得怯懦,也不愛說話。而蓉姐很幸運,後來她遇到了明蘭,一個真心為她的人生考慮和規劃的嫡母。
  • 《知否》原著:康姨父才是康姨媽「惡」的根源丨別把不幸甩鍋父母
    《知否》原著中除了林小娘,另一個讓人恨得牙痒痒的人,恐怕就是康姨媽了。不管是看原著還是電視劇的時候,一看到康姨媽出場,就知道準沒好事。怨毒,自私,無情,陰險,世界上所有消極的詞彙用來形容她都不為過。而我卻更喜歡原著中康姨媽的結局。有人認為,都是她的母親王老太太太寵愛她了,以至於所有人都要聽她的,一有人不順她意,她便心生怨恨,伺機報復。真是這樣嗎?01我們都知道,王若弗和康姨媽都是王老太太的女兒。但王老太太最寵愛的女兒卻是康姨媽。
  • 摸勸他人善
    都勸她善良一些,別做不孝子。 朋友一手推著孩子,一手拎著菜,在大爺大媽的責罵聲和指指點點下回到了家。我朋友給孩子打開電視,自己在廚房裡一邊切菜一邊掉淚,太他媽委屈了。 莫經他人事,摸勸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