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獨有的十二個設定

2020-09-03 吟風社

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說中,從連載版到新修版修改最多的當屬倚天屠龍記,其中包括男主的性格、女一的名字、女二的身世結局都被修改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連載版倚天獨有的設定吧。

1、武學盛世

在連載版中,元末武學明確勝過南宋時期,元滅宋後,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因此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武功比起宋末更為精進。

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崑崙,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

2、少年張無忌的性格

張無忌在連載版中聰明頗富心機,且心狠手辣,這個在本號之前文章:已經有詳細說明,這裡簡要說明一下,當謝遜講到和空見的往事時,只有十歲的張無忌猜到謝遜自拍天靈蓋的用意。當他聽完了謝遜講述自己與成昆的仇怨之後,無忌說自己記在心裡,將來也要把成昆全家殺死,一個不留!

只聽無忌昂然道:「義父,害你全家之人叫做混元霹靂手成昆,無忌記在心中,將來一定代你報仇,也將他全家殺死,殺得一個不留!」

在武當山上,當張翠山、殷素素自盡後,張無忌拎著的匕首在廳子裡轉了一圈,把在場的三百多人每一個長相都暗暗記在心裡,發誓日後要把這些全都殺了,而小無忌一瞪眼,便將那些身經百戰的各大派高手瞪得心裡發毛。張三丰對少年張無忌的評價是:「萬想不到他小小年紀,竟是如此工於心計」。可惜的是,金庸畢竟不是在寫龍傲天小說,結局不可能改變歷史,推翻元朝奪得天下的是朱元璋,要讓朱元璋取代張無忌奪得天下,這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張無忌便不合時宜了,慢慢就改成我們如今所見到的優柔寡斷的張無忌形象。李連杰版的梟雄張無忌的靈感大概來源於連載版。

張無忌

3、張無忌擔任武林盟主和峨眉掌門

元軍圍攻少室山時,在少林方丈空聞的舉薦下,張無忌成為天下武林盟主。到了結局時,在張三丰的主持下,周芷若的懇求中,張無忌又成為了峨眉掌門,是繼郭襄、風陵師太、滅絕師太、周芷若後第五任峨眉掌門。

周芷若和張無忌

4、周芷若的前世今生

在連載版中,周芷若是彌勒宗領袖周子旺的女兒,說起來也是明教的一份子,被常遇春救出。後來周芷若念念不忘當皇后也有她老爹的原因(周子旺稱帝過,說起來連載版周芷若也算草頭公主),結局時出家為尼,常伴青燈古佛。

周芷若

5、謝遜和張無忌會降龍十八掌

在連載版中,謝遜機緣巧合學會了降龍十八掌的其中三掌,但是教謝遜掌法的人學得不到家,謝遜自然也學得似是而非,後來謝遜把這三掌教給了張無忌。倚天旁白稱降龍十八掌在普天下掌法威力第一,丐幫第一高手傳功長老學會了十二掌,並且練到了九成功力,和鶴筆翁對掌時掌力略勝鶴筆翁,但卻不敵玄冥神掌的寒毒。

張無忌和謝遜

6、陳友諒偷學太極十三式

在連載版中,陳友諒一開始是少林寺弟子,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上少林寺,將太極十三式和武當九陽神功的精要,寫成的三十餘張玉版紙,作為交換,少年陳友諒將這些記在心中。於是陳友諒身兼少林、丐幫之長,又有九陽神功,還是成昆的關門弟子,照理來說,陳友諒應該是個大高手,可是有被趙明(也就是後來的趙敏)四招擊敗的汙點,不合常理,因此後來金庸把陳友諒是少林俗家弟子和偷學九陽神功的情節刪了。

陳友諒

7、成昆傳功張無忌

還是在張三丰帶張無忌上少林寺那段劇情中,空聞答應張三丰交換武功的請求,讓成昆傳授少林的九陽神功給張無忌,成昆接到方丈法旨,用隔帳傳功的方式將十三式功法傳給了張無忌,而且他是只傳功法,並未真正想讓張無忌練成。因此他在傳誦經文時越說越快,故意不讓張無忌記全,但沒想到張無忌竟將全部經文一字不落的記了下來。成昆看張無忌如此聰明,還助他打通奇經八脈。不過成昆至始至終都沒見張無忌的面,張無忌也不知道他的真面目。

成昆

8、阿三的過往

在三聯版和新修版,趙敏手下的三阿中,只有阿大有名字,阿二和阿三隻知道是金剛門的高手,而在連載版中,阿三原名宇文策,外號八臂神魔,二十年前曾在長安將薛氏五雄盡數擊斃,另有華山、峨嵋派中的幾位高手也死於其手。大家查不到宇文策的來歷,便把這筆帳算在明教名下者有之,算在白眉教名下者亦有之。殷天正等雖和薛氏五雄沒有交情,卻為此事很吃了個啞巴苦頭,被人打了悶棍喊不出冤。至此之後,宇文策銷聲匿跡,成了汝陽王府的手下。在武當山挑戰張三丰時,被殷天正認出,在眾人眼裡,憑藉八臂神魔的威名足以與張三丰一戰。

阿三

9、楊破天和成昆

陽頂天在連載版時還叫楊破天,是成昆和陽夫人的大師兄,看起來有點像翻版的令狐衝、林平之和嶽靈珊。楊破天死前遺言看的怪怪的,不知道是腦子不對勁還是什麼,跟成昆基情滿滿。

見那遺書上續道:「【餘將以僅餘神功,掩石門而和成師弟共處,地老天荒,再不分離】。夫人可依秘道全圖脫困。當世無第二人負乾坤挪移之功,即無第二人能推動此無妄位石門,待後世豪傑練成,餘師兄弟骸骨杇矣。破天謹白。年月日。」

陽頂天

10、毒害韓千葉的兇手

毒害韓千葉的兇手三版都不一樣,三聯版是啞巴頭陀,疑似範遙,新修版的是西域老番僧,而在最初版本則是白駝派高手,估計金庸一開始想讓歐陽鋒後人也出場,但回頭一想,歐陽鋒親兒子歐陽克沒有後人,乾兒子楊過的後人是黃衫女,白駝山又是一脈單傳,於是不了了之。

老夫人金花婆婆中毒不深,可憑本身內力自療。我一問起下毒之人,知道是西域白駝派一位極厲害的人物所為,和拙荊原無干係。

韓千葉

11、滅絕師太和方評

在連載版中,滅絕和方評是戀人,方評被謝遜殺害後,滅絕出家為尼,自此性情大變,絕情絕義、寧死不屈的性格正是在這種刺激下發展的,這也正是她為何如此痛恨明教的原因所在。方評在三聯版裡被改為了滅絕師太的兄長。大概是金庸覺得給正義的近乎刻板的滅絕師太安排這麼複雜的感情線有點崩人設,所以刪改了。

滅絕師太

12、史火龍之前的幫主

史火龍的上任幫主叫耶律淵如,從這個名字來看很有可能是耶律齊和郭芙的後人,耶律是契丹皇族的姓氏,在短短幾十年裡,丐幫就出了耶律齊和耶律淵如兩位毫無關係的契丹同姓幫主,這似乎不大可能。他在書中並無事跡,只是提到他與宋遠橋較好。他之所以被刪掉,是因為時間線存在嚴重BUG,張無忌十歲時的丐幫幫主叫耶律淵如,等到張無忌長大後,丐幫幫主卻又是失蹤了二十來年的史火龍,明顯有矛盾。

相關焦點

  • 連載版書劍、飛狐系列獨有的七個設定
    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陸陸續續介紹了連載版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碧血劍和鹿鼎記獨有的設定,作為金庸小說中故事發生年代最晚且互相之間有關聯的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獨有設定,今天就一併介紹了。
  • 連載版碧血劍、鹿鼎記獨有的七個設定
    金庸的十五小說中,以清朝為背景的多達六部,分別是《鹿鼎記》《連城訣》《鴛鴦刀》《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再加上明末清初背景的《碧血劍》,共有七部,在金庸三次大修改中,這七部屬於情節改動較少的,由於《碧血劍》和《鹿鼎記》可以當前後作看待,本文就來介紹一下連載版《碧血劍》和《鹿鼎記
  • 連載版天龍八部獨有的九大設定
    在之前文章中,小編給大家陸陸續續介紹了一些連載版天龍八部的故事,本文就來做個匯總,說說那些連載版獨有被後續版本刪除的設定。此外,葉二娘在連載版堪稱喪心病狂說小孩是心肝寶貝,心肝最好吃,因此會將小孩開膛破肚,挖出心肝來吃,還每天吸一個嬰兒的鮮血,活脫脫一個食人惡魔。
  • 金庸小說在連載版獨有的九大高手,集中在笑傲與倚天
    金庸在新修版增加的六大高手,其中兩個是歷史人物 ,本文則則來介紹在連載版存在,被後續版本刪除的幾個絕頂高手。左冷禪梅石堅梅石堅嚴格來說不是連載版獨有的人物,他在後來的版本中也有提及,然而出場的戲份被金庸刪除了,他是巫山幫的幫主,巫山幫就是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一行人剛回中原時,一個冒充丐幫的小幫會,當時賀老三挾持張無忌,被殷素素識破了,殷素素威脅道不把無忌還來我把你們幫主梅石堅砍成十七二十八塊!
  • 連載版雙鵰獨有的十個設定
    說完了連載版天龍八部,接著來說連載版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由於雙鵰故事具有連續性,就放在一起說了。"最後金庸大概就是直接將錯就錯,在天龍八部中,徹底就把一陽指寫成了大理段氏的著名武學,之後兩版射鵰,王重陽的武功成了先天功,一燈的絕技成了一陽指。
  • 《倚天屠龍記》:影版、劇版,那些活在金庸筆下的女子
    遂決心結合個人喜好做一檔盤點連載,談談那些活在金庸筆下的女子。今天盤點的是《倚天屠龍記》:參考的影視版有:94版《倚天屠龍記19版《倚天屠龍記》下面盤點的這些女子,針對書中對於容貌的描寫,結合以上幾個版本的演繹,主要以個人喜好排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最優。
  • 這幾個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你都看過嗎?哪一版是你心中的經典?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合稱為「射鵰三部曲」。而《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作品中可讀性最強的一部小說,「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句經典的臺詞,正是出自於金庸的這部武俠小說。而這部小說也被翻拍成了各種影視劇版,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各版本的《倚天屠龍記》。
  • 為什麼很多人感受不到《倚天屠龍記》中的「男子情義」?
    《倚天屠龍記》中的「男子情義」,以至於《倚天屠龍記》的很多討論(撕逼)都集中「張無忌到底喜歡誰」上。金庸在連載《倚天屠龍記》時正處在事業有成、兒女滿堂的幸福之中,因此連載版的《倚天屠龍記》的情感重點依然是傳統的男女之情。
  • 那麼多版紫衫龍王,誰才是最好的《倚天屠龍記》武林第一美女?
    【這版《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正是《演員請就位2》中的導師爾冬陞。】包括2000年版《笑傲江湖》的藍鳳凰,2003年版《倚天屠龍記》的殷離,2006年版《神鵰俠侶》的郭芙,2013年版《天龍八部》的蕭峰母親,2014年版《神鵰俠侶》的虛構人物秋意濃,從曝光的劇照來看
  • 從連載到新修,《倚天屠龍記》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倚天屠龍記》於1961年開始在《明報》連載,原名為《天劍龍刀》。故事以郭襄去少林尋找楊過引出,到明朝推翻元朝為結尾,前後跨度超過百年。因為跨度太大,所以是金庸留下BUG最多的小說之一。第三, 張三丰的武力值洪金寶所飾演的張三丰形象,是非常符合連載版描述的
  •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後來多寫了一個人,此人其實就是虛竹
    金老先生後來在《倚天屠龍記》裡多寫了一個人,結合小說內容來看,此人很可能就是虛竹。《倚天屠龍記》中有不少神秘高手,如明教教主陽頂天,據傳此人與楊過有很深的關係;再如開創「玄冥神掌」的百損道人,據傳此人乃是被張三丰打死;至於黃衫女、山中老人霍山等,也都是極其神秘的高手,但除了這些人外,《倚天屠龍記》中還出現了一位極其神秘的高手。
  • 在《倚天屠龍記》的結尾,張無忌和趙敏到底去了哪裡呢?
    倚天屠龍記三版的結局全不相同,連載版做了峨嵋掌門,而後三聯版只寫了傳位後歸隱,最新版遠赴大漠。在《倚天屠龍記》的結尾,張無忌和趙敏到底去了哪裡呢?本來冰火島也是個好地方,但是這裡太難尋了啊。在《倚天屠龍記》的結尾,張無忌和趙敏到底去了哪裡呢?
  • 經典回顧:《倚天屠龍記》多版本對比
    這一版本區別於上兩部,1978版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家對它都非常的熟悉,而且這也是第一部彩色版《倚天屠龍記》,無論在演員還是色彩上都是當代人能夠接受的。也是《倚天屠龍記》第一個電視劇版本,一經播出在當年的香港創造了極大的收視率。
  • 《倚天屠龍記》2019版——不管怎樣還是要拍下去的
    《倚天屠龍記》我都記不清自己看了多少個版本了,但每次出新版本還是會去瞅幾眼,期待看到一些新的閃光點。2019年的這版對原著的還原程度很高,尤其是涉及到武打的大場面,拍的很細緻,雖然也被很多觀眾吐槽慢動作太多,打戲太過冗長。但看過原小說就知道,小說中的套招更多,只是拍成劇,大家就不想看打打殺殺,只想看兒女情長了。這版的用心程度從選景就能看出,無忌爹娘和義父所在的冰火島在冰天雪地裡足足演了好幾集呢!
  • 倚天屠龍記,武功高手排行榜前十名,俞蓮舟上榜,張三丰不是第一
    俞蓮舟擔心這種武功不能一招制敵,自己改了十二招出來,招招致命。為此張三丰還訓斥過俞蓮舟,不到性命之憂,絕不能用。屠獅大會上,俞蓮舟大戰周芷若,把周芷若逼到了同歸於盡的地步。但原著中也點明了,俞蓮舟的武功遠勝周芷若,只是由於首次交鋒,他從沒見過《九陰真經》,被打了個出其不意。後來,俞蓮舟成了武當第二代掌門,練成太極拳劍之後,六大派中僅次於張三丰。
  • 連載版笑傲江湖獨有八個設定
    笑傲江湖是具有政治寓意的小說,因此在在大陸發行時,修改也是比較大,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連載版笑傲江湖獨有的設定。1、葵花寶典創始人葵花寶典是笑傲江湖的重要的劇情線索,在在三聯版和新修版中,葵花寶典的創始人是前朝太監,不少人腦補這個就是鄭和。
  • 倚天屠龍記的光明頂在哪裡
    金庸大師的小說《倚天屠龍記》相信大家都看過吧,沒看過原書的看過電視劇,沒看過電視劇的還有電影版的。》中最驚心動魄的場景,絕大多數讀者都會想起「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幕,即是在原著中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與子共穴相扶將」「排難解紛當六強」和「群雄歸心約三章」。
  • 《倚天屠龍記》各版「謝遜」都是「裝瞎」,唯有他是「真瞎」!
    提起《倚天屠龍記》這部經典影片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雖然這部電影已經被翻拍過無數次,但卻依然能夠引起觀眾的注意。《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
  • 《倚天屠龍記》大結局時張無忌為何不與趙敏拜堂成親呢?
    大家好,說起《倚天屠龍記》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了,劇中除了主角的開掛武學之路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張無忌身邊的那些紅顏知己了。以新修版為主)我認為也許是以下幾點原因:一、性格《倚天屠龍記在內心深處不止一次在想:"這四個姑娘個個對我情深愛重,無論我與哪一個成親,定會傷其他三人之心......"
  • 為什麼「倚天屠龍記」可以是經典?
    倚天屠龍記的結局《倚天屠龍記》是現代小說家金庸1961年所著的長篇小說,"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