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淑蘭和離,盛紜四句話成點睛之筆,不愧是大老太太的女兒

2020-09-11 素問心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一個女性角色開朗活潑、端莊大氣、不拘小節、積極樂觀,她的生活非常圓滿,心態也非常好,最厲害的一點是她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能一語切中要害,這個人就是盛維的妹妹盛紜,盛家大老太太的小女兒。

在小說裡,淑蘭和離的時候盛紜也出席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她只說了幾句話就直接將孫志高的嘴臉揭露出來,孫家人顏面掃地,盛家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盛紜這個爽利人在淑蘭和離時說的關鍵的四句話吧!

一語點破孫志高好色的本性

孫志高娶了淑蘭之後就擁有了大量的財物,從窮人一下子變成了有錢人,從此他便開始得意忘形,整天流連煙花之地,甚至還與一位青樓奇女子產生了情愫。在這位奇女子懷孕之後,孫志高非要迎娶她進門,可是盛家的規矩是不可與青樓女子同一屋簷下。再加上淑蘭在孫家備受委屈,根本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所以盛家決定讓淑蘭合理。

在和離的現場孫志高就提到了淑蘭沒有生育子嗣這件事,而這位青樓奇女子卻懷上了自己的骨肉,所以一定要迎娶她進門。盛家人便說孫志高是讀書人卻與青樓女子同流合汙為切入點,直接指出了孫志高的品行問題。

孫志高被切中要害無言以對,孫母便說「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尋常,況且我兒是為子嗣大計,親家這是何意?」

按理說孫母這個理由說的也還是挺好的,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人也挑不出什麼理,可是這時候盛紜卻拋出一句「到底是為了子嗣,還是好色,天曉得!」

這一句徹底揭露了孫志高的真面目,因為淑蘭結婚幾年內就為孫志剛納了十一二個良妾,可他卻通通看不上,偏偏對這位青樓奇女子產生了情意,由此可見他不是為自己的子嗣著想,而是貪戀美色。盛紜一句話便直接點破了孫志高的本性,這位姑姑也是挺厲害的!

一語揭露孫志高可恥的嘴臉

接著盛家又指出孫志高風流且言行無狀,與青樓女子糾纏不清,玷汙了讀書人的清高氣質。盛家人覺得,孫志高雖然年少成名,可這些年卻沒有什麼進步,是他自己不爭氣,而且沒有讀書人的風骨,與枉為秀才。

可孫志高卻覺得,讀書人風流本是常事,自古風流才子都曾與風塵女子為伴,讀書人們並沒有將這視為恥辱之事,甚至還傳出了千古佳話。孫志高自詡才華橫溢,可以與四大才子相比,所以自己風流些也沒什麼,這是讀書人的一個特性。

孫志高恬不知恥,盛家人嗤之以鼻,可是盛紜卻直接點破「不過人家可都沒往家裡拉呀,更別說還讓她登堂入室延育子嗣了。」

盛紜這句話直接將孫志高與才子之間的差異點出來了,才子們再風流也是在外面,一旦涉及到娶妻生子這種大事的時候,即便是再風流的才子也會找規矩人家的女子為妻,不會讓青樓女子進門,更不會讓他們為自己生育子嗣。孫志高只看到了才子們的風流,而沒有看到才子們讀書的風骨,實在是可恥。

一語撕開孫志高貪財的醜惡

盛家既然要求和離,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離婚,那很自然就會涉及到財產分割的問題。盛家人覺得,孫家的錢財全部都是淑蘭的陪嫁,而且嫁妝單子上也寫得清楚,現在要和離了,那盛家理應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孫家是在迎娶了淑蘭之後才徹底改善了生活,現在盛家要把所有的錢都拿回去,那孫家一下就會回到解放前,孫志高母子自然不樂意。眼看就要錢財盡失,孫家母子立刻露出了醜惡的嘴臉,竟不恥道,淑蘭嫁進了孫家那所有的嫁妝就都是孫家的,不可能讓淑蘭帶回娘家。

見孫家母子這副嘴臉,盛紜便大笑道「我雖不是讀書人,但也聽說過『見雕欄思駿馬』,既然我侄女這般惹你的眼,你又何必留著她的東西?豈不睹物思人,莫非我們宥陽第一大才子捨不得錢財?嘖嘖,這可就太俗氣了喲。」

其實盛紜的邏輯很清楚,孫志高自詡是讀書人,還總是拿讀書人的清高來貶低別人,另一方面卻捨不得錢財。在讀書人眼裡錢財可是大大的俗物,孫志高這是自相矛盾,其本質就是一個自私自利又得意自滿的小人。盛紜這句話直接將孫志高貪財的醜惡嘴臉揭露出來,讓眾人看清了孫家母子的可恥!

一語諷刺孫志高讀書的無能

最後,盛家同意將一半的嫁妝留下,淑蘭和孫志高成功和離。這一次和離的過程已經讓在座的所有家族長輩和當地的官員看清了孫志高的嘴臉,可孫志高自己卻還掩耳盜鈴,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眾人離去時,孫志高主動與當地一位大人打招呼,可那位大人卻瞪了他兩眼什麼話都沒說,反而與盛家和和氣氣地道別。

孫志高眼見自己被眾人鄙視,內心非常不快便順口道「好個勢力的老貪吏!前幾日還與我吃酒評詩,今日便翻臉不認人,待我考取了功名,當狠狠參他一本!」

此時盛紜站在一旁立刻反擊道,「喲,這都考了幾回?連個舉子都沒撈上,還參人呢;真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盛紜的話直接戳中了孫志高最痛的地方。

孫家母子一直以孫志高為驕傲,孫志高12歲便考中了秀才,少年成名,成為了孫家的驕傲,而且他還一直以此為資本四處招搖。可惜的是12歲考中了秀才,十幾年過去了他依然還是秀才,每次考試都不中,這是孫志高內心深處最痛的點,他一直不願意承認,所以只能自欺欺人。盛紜的話就像尖銳的針,瞬間刺破了孫志高的毒瘤,道破了他讀書無能的痛處,扎的人痛快,被刺的人卻尷尬又痛苦。

話在最後:

盛紜姑姑雖然在電視劇裡並沒有出現,但是在小說裡這個人物還是非常有特點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盛紜姑姑最招人喜歡的是她爽利的性子,不管遇到什麼事兒都能開開心心的,當別人找茬的時候,她總是能一語切中要害讓對方尷尬又不讓自己難堪,言語談笑間就將對方退了回去,實在是痛快!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輕鬆舒適不約束,你身邊有這樣優秀的人嗎?

相關焦點

  • 知否:淑蘭和離,盛家大老太太的心機手段令人嘆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小說裡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受某些因素的影響電視劇裡並沒有把它完全展現出來,其中就包括淑蘭和離這一段。在電視劇裡,淑蘭的和離很大程度上是明蘭在暗中操作,可是在小說裡,這一段卻是由盛家的大老太太,也就是淑蘭的祖母一手操控的。
  • 《知否》裡盛家大房全家幫助淑蘭和離,卻不幫華蘭脫離苦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淑蘭和華蘭都是盛家的女兒,兩人同樣是在夫家過得辛苦。可是淑蘭全家都願意幫她和孫秀才和離,脫離苦海。而對華蘭卻只是嘴上心疼,卻不會助她和離呢?孫秀才一家便惱羞成怒,更加欺負淑蘭,動輒打罵淑蘭。後來在明蘭的勸說下,盛家合力幫助淑蘭和離。
  • 《知否》淑蘭:從古到今,離婚對於女人有多難?
    最近被推送了一些知否的訊息,看著看著上癮了,忍不住重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小說了。知否素有小紅樓夢之譽,而其中更是鋪敘了家族發展個人成長的很多故事。當初追劇的時候,最先給我衝擊的不是幾個蘭的故事,反倒是宥陽老家的淑蘭離婚那個片段。
  • 知否:寧花重金求和離,也不願淑蘭被休!盛家為何要這麼做?
    在電視劇《知否》中,盛家長房的嫡長女淑蘭嫁給了「斯文敗類」孫秀才。這人志氣高本事小,唯一的愛好就是和母親一起折磨妻子淑蘭。後來他又提出要納青樓女為妾,這也徹底惹怒了盛家。盛家因此提出讓淑蘭與孫秀才和離,代價則是支付淑蘭一半的嫁妝。
  • 知否:盛家兩位老太太的教育理念值得你學習
    淑蘭的婚姻淑蘭是盛維的大女兒,大老太太的大孫女,她還有一個小孫女叫品蘭。淑蘭出嫁三年,嫁的是少年成名的孫秀才,為什麼選擇他呢?因為盛維是商人,盛家在那個社會背景下地位不高,所以他才將女兒嫁給孫秀才。一來盛家可以有個讀書的女婿,二來可以提高盛家的社會地位。
  • 《知否》:和離後的淑蘭,日子越過越好,再婚後還生下了兩個孩子
    看過《知否》這部劇的小夥伴對明蘭的堂姐淑蘭還有印象嗎?盛淑蘭本是一個大家閨秀,但是卻嫁錯了人,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在婆家不受待見,丈夫更是不上進,整日花天酒地。明蘭和盛老太回了老家探親,才知道堂姐淑蘭過的並不幸福。丈夫孫秀才本是一個出身貧窮的書生。盛家看他十分上進好學,便出錢資助了他,功夫不負有心人,孫秀才十二歲就中了。
  • 知否:同嫁鳳凰男,淑蘭和如蘭結局不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古裝電視劇,劇集長達76集,以北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五品小官家的庶女盛明蘭年少遭遇生母早逝、生父不重視,在艱難中成長、戀愛走入婚姻的故事。《知否》中人物線很多,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推敲,而這裡面蘊含的婚戀觀也值得當代女性思考。
  • 「忍等恨」與「穩準狠」,《知否》盛家大老太太人生成功六字訣
    於是,盛家大房下定決心促使淑蘭與孫志高和離。但是在古代,女性和離難於上青天。大多數是被休,掃地出門。盛家找到了孫志高的致命軟肋:孫志高一心要娶的妓女雖然被他贖身了,但是她在妓院的賤籍,也就是她做妓女的戶籍,忘記消除了。電視劇中,作為自帶光環的主角,明蘭想到了這一層,並想辦法拿到了妓女的戶籍,從而促成了淑蘭與孫志高的和離。
  • 知否:小說裡,婚姻最幸福的女人在盛家,她叫盛紜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明蘭乖巧可愛討人喜歡,小時候有盛老太太替她撐腰,成親後有顧廷燁替她出頭,有人說明蘭簡直是整部小說裡最幸福的女人。可今天我想說的是,明蘭雖然看似擁有了一切,可是婚後與婆婆的鬥爭,與顧家的鬥爭確實耗費了許多心思,畢竟顧家是一灘渾水。
  • 《知否》:淑蘭的「有辱斯文」
    ,以至於孫秀才開始尋花問柳,把煙花之地的賤籍女子的肚子搞大了,想把她娶進門,這徹底激怒了盛家,盛家大房老太太不願在看自己孫女受此屈辱,最終用計使淑蘭和孫秀才和離了。孫秀才和離以後,那煙花女子在敗光孫家以後就跑了,這時候孫秀才才發現,自己被騙了,煙花女子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
  • 《知否》原著淑蘭再婚後兒女雙全:女人這一輩子無非靠三個男人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大老太太就深受其害。曾經大老爺也看上位青樓女子,還為她贖身娶回了家。青樓女子多算計,揮霍無度,盛家的一瓦一片都被敗光了,大老太太還為此失去了大女兒。從那時起,大老太太便立下祖訓,盛家子女不與風塵女子同屋簷。孫秀才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盛家無法忍受的地步,然而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不可收拾的局面,與淑蘭的軟弱可欺、一味忍讓脫不了干係。
  • 《知否》淑蘭:初婚嫁給鳳凰男被迫和離,給女性帶來的幾點啟示
    為了迎娶那個青樓女子,孫志高寧可休妻,徹底涼了盛家人的心,尤其是淑蘭,這才看清他們的嘴臉,他們和離了。02和離後,淑蘭再嫁,很快生下兒女,公婆看中孫志高很快敗光和離時盛家留給他的半份嫁妝,青樓女子也卷了錢財跑路,他母子這才想起淑蘭的好,竟想再找她複合,被淑蘭婆家人從村子裡打了出來。最後他娶一個五大三粗的寡婦,母子整日被現任妻子打罵,活成了全縣的笑柄。這個結局自然是很解恨的,作惡的得到了報應,符合大家的期望。但其實,淑蘭本不應該逆來順受地受孫家母子三年欺負的。她一開始就錯了。
  • 知否:都是嫁給寒門秀才的盛家女,淑蘭苦盡甘來,如蘭卻慧眼識珠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很好的古裝劇。本劇是主要通過女主明蘭的成長曆程來展開,很細膩地描述了她的閨中生活,愛情和婚姻生活。劇中也通過明蘭的視角,講述了許多她身邊人的一些故事,並通過這些人物的刻畫,更好的襯託和表現明蘭的性格。
  • 《知否》原著:和淑蘭和離後娶了寡婦的孫志高,他的報應終於來了
    電視劇《知否》中只知道淑蘭和孫志高和離了,看了小說才知道孫志高最後的落魄。他的落魄是必然的,而他的報應遲早會來。今天,我們就聊聊聊孫志高。想著這樣的門戶,低嫁女兒,有了嫁妝和娘家撐腰,必然不會委屈了淑蘭。但她看走了眼。孫志高娶了淑蘭,是為錢,但又看不起淑蘭家從商。對淑蘭,他從來都不珍惜。淑蘭進門,她不喜歡淑蘭,淑蘭半年就給他納了25個妾。但是孫志高不滿意,他覺得沒意思,不夠刺激。他便找了舞女。舞女懷孕了,他要納舞女為妾。盛家提出去母留子,他也不同意。最後,淑蘭回了娘家,孫志高也不管。雙方僵持不下,盛家提出和離。
  • 《知否》淑蘭和離被孫秀才分去一半嫁妝,看似虧了,其實贏了
    當這個「賣藝不賣身的」的青樓女人大了肚子後,孫家母子急了。可良家不納娼。盛家淑蘭上有兄弟朝庭為官,下有娘家財帛萬貫,盛家是遠近聞名的儒商。淑蘭祖母當年險被娼人害死,若不是有明蘭祖母相助,怕是這一脈要銷聲匿跡。淑蘭的家訓:不接受夫家納娼。好不容易忙活來一個大了肚子的女人,孫家母子以休妻威脅淑蘭同意此女子進門。
  • 知否:淑蘭的錯嫁,因在王氏,錯在李氏,毀在孫志高,重生在祖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盛紘和王氏就這樣回憶過那段過往:我幼時隨老太太在京城住著,與維大哥在令國公府家塾讀過書,那家人我很是瞧不上。外表看起來光鮮,內裡卻汙穢不堪,那家塾也腌臢得很,我與維大哥只讀了半年就出來了。只是,後來還是盛維在學業上更有成就,而盛維也發現自己原來更善於經商。
  • 淺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是前幾年的劇了,奈何爆款的時候沒有關注,過了幾年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所謂的「真香」。 恰逢今天又是一個淅淅瀝瀝的雨天,呆著就有很多想法一直往外冒,不如記下來,好好說一番。閒時無聊,就愛刷著抖音看上一看,最初吸引到我的也就是「淑蘭和離」那一段,滿口「有辱斯文」的孫秀才和自以為兒子是宰輔大人的孫婆母。
  • 知否:這三位低嫁的全都不幸,盛老太太更是從雲端跌落泥潭
    知否:這三位低嫁的全都不幸,盛老太太更是從雲端跌落泥潭在封建時期的婚姻大多講究"門當戶對",其實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嫁人最好找一個家世地位都差不多的,既不顯巴結,也不至於讓別人覺得讓別人高攀了去。
  • 《知否》中盛老太太說「過日子別有什麼波瀾」暗含了哪些信息?
    《知否》裡有一段,明蘭跟盛老太太回老家,遇上了淑蘭和孫家那個窮秀才的事,然後祖孫倆人聊天時,盛老太太說:「過日子別有什麼波瀾,一眼望到頭那是最好的。」《知否》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劇,反覆刷後,再看這一段,卻忽然覺得有個細節大家可能都忽略了,或者說大家默認了。那就是盛老太太說的那句話,其實是有背景的。盛老太太,徐氏,勇毅候府大小姐,剛正不阿,是非分明。雖然電視劇裡對盛老太爺無多提及,但亦可知盛老太太算是下嫁了。可她下嫁盛家,卻與丈夫離心,也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
  • 盤點《知否知否》婆媳關係,教你三十六計如何跟婆婆相處
    知否知否中講述了很多段婆媳關係,比如說長柏妻子海氏和婆婆王氏,比如說華蘭與她侯爵府婆母,再比如說明蘭堂姐淑蘭與孫秀才的母親。不同的婆婆,應對方式不一樣,如何好好與婆婆相處,我們也能從知否中收益頗多。長柏親事剛定下來的時候,盛紘和王氏的反應冰火兩重天,王氏擔心海家勢大,自己日後無法管教媳婦。於是,在海氏入門的第一天,決定給海氏一個下馬威。朝雲啊,你既嫁過來,成我我家媳婦,一應規矩,自然也應該知道,需要你生兒育女,早晚聽訓,伺候公婆,輔佐丈夫都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