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西遊記》裡的人應該都知道,這裡面有三種食物比較難得,一是王母娘娘蟠桃園裡的蟠桃,二是鎮元大仙五莊觀的人參果,三就是金蟬子轉世的唐僧肉。這三種孫悟空除了自己師傅的肉沒吃過外,其它兩種可以說都吃過,尤其是這第一種王母娘娘蟠桃園裡的蟠桃,不知吃了多少。但是我們可能都知道孫悟空吃過蟠桃,卻不知道還有一個人竟然也偷吃過蟠桃,那個人就是東方朔。
相傳,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知道了蟠桃的功效,我們就可以理解王母娘娘為何要每年舉行一次蟠桃盛會了,一方面是為自己祝壽,另一方面那是妥妥的用蟠桃換下面神仙的忠心。可能你會問神仙都是神仙了還需要吃蟠桃嗎?是的,除了如來佛祖、玉皇大帝等級別高的神仙不用靠蟠桃維持壽命以外,其他小仙他們還沒有達到與天同壽的境界。
知道了蟠桃的功效,孫悟空作為蟠桃園的園長整日面對怎麼能不動心,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隻猴子,吃桃就是本性。在《西遊記》第五回中寫到:一日,孫悟空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裡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並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那眾仙果退。只見那猴王脫冠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才跳下樹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所以這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偷吃蟠桃的事實。
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有疑問並沒有看到有其他人偷吃呀,為什麼要說東方朔也吃了呢?咱們接著往下看,書中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告訴了我們。
《西遊記》第二十六回在唐僧師徒偷吃人參果後,觀裡的小道發現後氣勢洶洶來與唐僧理論,孫悟空一氣之下把人參果樹推到。當鎮元大仙回來後便把唐僧和豬八戒以及沙悟淨三人綁縛在觀中,讓孫悟空找尋藥方救活果樹。他四處尋找藥方醫樹時,來到了方丈仙山來找東華大帝君。到了大帝的童子東方朔,對東方朔的描述非常有意思,原文如下:
身穿道服飄霞爍,腰束絲絛光錯落。頭戴綸巾布鬥星,足登芒履遊仙嶽。煉元真,脫本殼,功行成時遂意樂。識破原流精氣神,主人認得無虛錯。逃名今喜壽無疆,甲子周天管不著。轉迴廊,登寶閣,天上蟠桃三度摸。
這裡有提到「天上蟠桃三度摸」,摸有可能是參加蟠桃宴去吃桃,但更有可能是偷桃。因為孫悟空看到他直接說:「這個小賊在這裡呀!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然後東方朔也不示弱,答道:「老賊,你來這裡幹嘛?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來,孫悟空點出了東方朔也偷吃過蟠桃,而且還不止一次有三次之多。
在《列仙傳》中記載:漢武帝壽辰之日,宮殿前一隻黑鳥從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東方朔回答說:「此為西王母的坐騎『青鸞』,王母即將前來為帝祝壽。」果然,頃刻間,西王母攜7枚仙桃飄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兩枚仙桃外,餘5枚獻與武帝。帝食後欲留核種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又指東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
又有《古小說鉤沈》輯《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柳守元《摘櫻桃贈元居士》詩:「蓬萊羽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從此,開始有東方朔偷桃之說。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