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一)—嘉靖、嚴嵩、徐階甩鍋大賽

2020-08-27 大隱者的深度影評

《大明王朝1566》相信不需要大隱者過多介紹了,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讀者朋友約稿了很長時間的一部作品,所以今天開始,大隱者將對這部電視劇進行深度的解讀,看看究竟好在哪,厲害在哪。

網上已經有許多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解讀了,大多局限在故事情節的解讀,鮮有引申的。而這部劇的價值,在大隱者看來,更多的是對我們工作生活的實踐價值

如果想了解真實的歷史,還是自己去看史書吧,大明王朝1566更多的是披著歷史劇外衣的正劇,展現的是創作者對封建歷史的深度思考。

今天我們來解讀第一集。

周雲逸:儒生的家國情懷


儒家文化的發展,到了明朝,進入了巔峰。只要有人信仰,就有人願意付出犧牲,比如周雲逸。

失控的大明王朝,嘉靖的不作為,嚴黨和徐黨的貪墨,矛盾已經激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周雲逸是為蒼生爭短長,無奈卻做了棋子。身在漩渦中,你求名也好,求利也行,求理想最好,反正橫豎你都會成為棋子,別人利用的,是你行為的果,與你無關。

周雲逸是怎麼知道工部開支的?徐黨。嚴嵩明知裡面有貓膩,假裝視而不見,為的是緩和矛盾,以免嘉靖帝動了殺心。

馮保搶先報祥瑞:職場新人的大忌

馮寶搶在所有人之前,跑到嘉靖帝那裡上報了大好的消息,以博得皇帝的賞識。

之後又裝作若無其事的去和老祖宗呂方匯報,說替乾爹把這事辦了。

這個單元,大隱者想寫給職場的新人。因為大隱者見過很多像馮寶這樣求進步的年輕人,聰明伶俐,見風使舵,無所不用其極,卻倒在了太聰明上了。

老話之所以流傳了千年,說明裡面的道理是最深刻的。比如說大智慧,小聰明。為什麼老話沒有大聰明呢?因為大了就是智慧了。

馮寶犯的錯誤就是小聰明。馮寶只是急迫的希望在皇帝那裡留下好印象,卻不知,皇帝雖然有提拔人的是和否的權力,但誰有權力把提拔的名單交給皇帝做選擇呢?是呂芳

大隱者講一個職場真實的故事吧。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酒量好,會說話,學歷高,長得英俊,幾乎是全能的好苗子,被許多人看好。

剛參加工作就被調入集團老總身邊的部門,前途無限大好。但沒過幾個月,這位年輕人就被調離開了,打入了冷宮。那麼這位年輕人犯了什麼職場大忌呢?

就是在有集團老總參加的飯局上,多次越過直屬經理,向老總表忠心、贊功績,老總自然是很受用,也表現了對他的喜愛。

但直屬負責人和同事們,是什麼滋味呢。很快,關於這個年輕人工作浮躁的評價就流傳開了,其實你工作踏不踏實,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

這個真實的例子和馮寶很像,你得罪了可以把你從候選名單抹去的人,所以,你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風言風語多了,就成了真相。工作浮躁怎麼能呆在重要崗位呢,所以,這位年輕人就被調走了。

不要搶風頭,特別是在那些能決定你是否在備選名單出現的那些人面前。

呂芳:姜,老的到底有多辣?

老話講,薑是老的辣。為什麼老的辣?能辣到什麼程度?

這要從人的成長經歷有關。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咱們以老祖宗呂芳為例,伺候皇上幾十年,見過的,聽過的,不知有多少。

在這樣的人面前,年輕人幾乎就是裸體的。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你這麼做目的是什麼,你渴望的是什麼,你在乎的是什麼,老爺子都門清。

馮保其實是一類年輕人的縮影,以為自己可以掩飾得很好,可以偽裝的很好,其實在那些老人面前,人家是拿透視鏡在看你。

見得多了,天底下就沒有新鮮事了。

嚴嵩與徐階:風雪中的火藥味

馮保這個小單元之後,劇情來到了內閣會議。一開場,一群閣老們大雪中幾句寒暄,就射出了暗箭無數。

嚴嵩說呂公公嫌我老了,卻是說給徐階聽的。潛臺詞是:推出個周雲逸,就想絆倒我,我還沒老呢!

鏡頭之後就聚焦到了徐階。說話的還是嚴嵩,要是下的都是銀子,我也不用再操這份心了。

別以為就你徐階憂國憂民,到頭來負總責的還是我嚴嵩。

爹說完了,小嚴再補充,再幹二十年,還不得讓人給恨死了。

好劇,就是每一個畫面都不會浪費。

為什麼怨氣的是嚴家父子?因為是清流挑起的鬥爭。作為三位老薑的呂芳,早就聞到了火藥味,在正式會議之前,想給各方定個調子。

虧空的事,只有我嚴嵩過不去

每個人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是職場裡最基本的原則。想定個調子的呂芳,其實也是在為自己考慮,作為皇帝身邊最近的人,皇帝不舒服,不開心,那下人是最倒黴的。

嚴嵩聽到呂芳這些雞湯的時候,頭是望向天的。因為虧空的事,大明已經揭不開鍋了。同舟共濟?揭不開鍋的時候,是沒有人同舟共濟的。

這也為會議上嚴嵩提出虧空之事前後呼應上了。為什麼許多人年輕時想不通的事,到了自己身上,都成了做惡龍的少年?因為到了一定位置,想談理想,先要活下來

徐黨:知道也不說,知道也不做

嘉靖皇帝、嚴黨、徐黨,三方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1. 嚴黨甘於背鍋,為嘉靖皇帝斂財,但其實也是搭順風車,拿的比皇帝還多;
  2. 徐黨明知嚴黨的背後是嘉靖,但就是假裝不知道,只拿你背鍋說事;就是假裝不知道,給你的開支各種下絆子。

根源問題是什麼?嘉靖。

嘉靖太聰明了,設想了一個完美的布局,嚴黨斂財,嚴黨背鍋,徐黨和嚴黨鬥的你死我活,讓嚴黨不敢放肆。

但嘉靖的思路就像永動機一樣,想法很完美,卻實現不了。因為嚴黨也聰明,不能一味的背鍋不享受啊,不能一味的背鍋不讓跟隨的弟兄不享受啊,所以,工部也好,修宮殿也好,都是一筆爛帳推到皇帝頭上。

甩鍋比拼,都是高手,死的是周雲逸

一場會議,成了甩鍋大會,這是第一集最精彩的部分。

1、開場白的嚴嵩,表示兩省大旱,三省大水,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這是在誇自己啊!這麼難的日子都是我撐著過來的。

當然,戲要做足,嚴嵩表示,主要是靠皇上宵衣旰食(傻子都知道和皇上一點關係都沒有)。

誇完了自己,嚴嵩表示該說說周雲逸了,如果不說,那就是默認,就是讓周雲逸的指責坐實了。說了,可以看看皇帝的態度,身正不怕影子斜。

這個鍋,我嚴嵩,不背!(因為背了,就是九族的罪)

嚴嵩表示:這場雪,是皇帝敬下來的。

潛臺詞是什麼?就是遇到過不去的坎了,你們一個個的就知道甩鍋,把責任全推到皇帝身上了,最終還是皇帝一個人解決的。

什麼叫拉仇恨?嚴嵩算是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嚴嵩的一番言論,最終想表達什麼呢?最後,嚴嵩扣題了:只要我們大明臣子實心用事,我大明朝還是可以如日中天的。

那麼誰沒有實心用事呢?周雲逸,和他背後的徐黨。


第一集先寫到這裡,寫了半集,已經快三千字了,嚴世蕃,徐階,張居正,高拱,都扮演了什麼角色,更多精彩細節,咱們下一篇繼續。

邊娛樂邊學習,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徐階和嚴嵩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嘉靖:嚴嵩不會問這麼細
    看過《大明王朝1566》中的朋友,都對其中由「資深老戲骨」陳寶國老師飾演的嘉靖皇帝印象深刻。有人說他是所有影視作品中城府最深的皇帝,也有人說他是最會維持勢力平衡的皇帝,還有人說他是最為「精明」與「陰險」的皇帝。這些觀點都沒錯,完全非常符合《大明王朝1566》中對於嘉靖皇帝的人物形象設定。
  • 《大明1566》大明第一忠臣-嚴嵩
    《大明1566》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劇中有一直在世人印象中是青天大老爺的海瑞、有忠心耿耿一心為主分憂的譚綸、有身為清流卻甘心情願拜倒在嚴嵩門下的徐階、更有夾在清流和嚴黨之間左支右絀卻一心做事只為能夠消滅倭奴還東南太平的胡宗憲
  • 為什麼有人特別喜歡《大明王朝1566》中的趙貞吉?
    《大明王朝1566》中的趙貞吉毫無疑問是一個能臣,而且還是一個審時度勢、注重大局的能臣。這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嚴嵩為首的嚴黨雖然確實貪汙受賄,但還沒有觸碰皇權的逆鱗,等到血經一事,時機就成熟了。徐階看到了這點,趙貞吉也看到了,所以他們並沒有真正把浙江往死裡推,而是在打擊嚴黨的同時,通過借糧和籌集軍餉,安撫了淳安建德兩縣的災民以及幫助胡宗憲打贏了對倭寇的決戰。
  • 低估、爭議、評分下滑,與《大明王朝1566》同為神作,卻少人提及
    如果撇去近些年民粹主義崛起的影響,這一時間段確實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方面,清王朝自順治入關,康熙皇帝經過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後,基本上奠定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基本盤。》與《大明王朝1566》相較如何?
  • 《大明王朝1566》:權欲薰心趙貞吉,一心往上爬,坑盡無數人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實際上就是無數人爭權奪勢的寫照。一邊是嘉靖帝千方百計地握緊自己手中的權勢,生怕別人搶去;另一邊則是底下人費盡心思地往上拱,渴望能獲得嘉靖手中漏出的些許權力。面對胡宗憲近乎低聲下氣的哀求,趙貞吉給出一個否定的回答,還撂下一句「有糧也不能借給你,死一萬人是個數字,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 從《大明王朝1566》看大明王朝的病根在哪裡?
    這個假期,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的小說全文。這部電視劇,去年才完整的看完。這部戲,講的東西很多,但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大明王朝的病根在哪裡?結局是嘉靖駕崩,裕王繼位,開啟「隆萬改革」,為大明王朝續命…… 歷朝歷代,都面臨著土地兼併的問題,本質上都是貧富分化,最終將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底層百姓活不下去,引起民變。
  • 大明王朝(9集)深度影評——身居高位的人為什麼不喜歡撕破臉?
    但你們要是正直,你們tm去和嘉靖皇帝說啊!說的冠冕堂皇,不也是把我們往死裡整嗎?胡宗憲病了,高瀚文暈了,楊金水消失了,都是高人啊!作為封疆大吏,胡宗憲和趙貞吉的格局(僅限影視作品)天壤之別。但是,如果我們理性的去分析,會發現趙貞吉的合理之處。
  • 明宮攻略:徐階鬥嚴嵩,用盡心機
    徐階和仇鸞曾經交往密切,而仇鸞和嚴嵩相對來說,冷淡很多。老嚴嵩就是抓住這一點,打算等仇鸞自爆,順便拉徐階下水。不久,機會來了,鹹寧侯仇鸞因為打仗消極,謊報軍情,貪功冒進,丟光了嘉靖皇帝的臉面,嚴嵩企圖利用這一機會,將徐階牽連進去。老嚴嵩洋洋自得,朝廷誰人不知,徐階和仇鸞可是一夥的,但一打聽,卻發現,請求治仇鸞罪的竟是徐階!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2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畢竟疏不間親,嘉靖帝再寵著,也親不過兒子、孫子,倒,是一定的了,只是在嚴嵩死前倒還是死後倒,還有變數;愁的人,暗地裡還有呂芳。這個第一時間向嘉靖賀喜的奴才,也意識到,自己的地位進入倒計時了,所以才有了後面對馮保的肺腑之言。
  • 隱忍、腹黑、官場打磨29年的徐階:只要你能忍,總有翻身的一天
    從有前(途)有閒的清貴翰林,預備閣老,一夜變成了遠離中樞的七品濁流地方二把手。老話講,既來之則安之,徐階一步一個腳印,開始慢慢職場修煉之路。在這過程中,很得夏言的欣賞,所以一直提攜他。嘉靖31年,修煉了29年的徐階,不出意料的飛升閣老,加入了大明董事會。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5)—高翰文,貴族化的官用不得
    書接上文,楊公公、胡宗憲、譚綸三路人馬進京,一場大戲即將上演,本集就從胡汝貞夜訪嚴嵩開始了。就像劇情裡面的嚴嵩,那麼老奸巨猾,卻被親生兒子給耍了。常在路邊走,誰能不溼鞋?很多事就是這麼隨機,不會因為你是大人物,就能避免。
  • 《金瓶梅》西門慶原型:大明鬼才「一隻眼」,太子都要向他行賄
    自明仁宗朱高熾開始,大明的內閣從原來的皇帝機要秘書機關,逐漸變成了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內閣輔臣都相當於宰相。自嘉靖「大禮議」為親生父親正名之後,明朝的內閣基本保持著三人組合的格局,以穩固和平衡朝局(特殊原因臨時減少除外)。
  • 夏言:何以成為第一位被辱大明首輔?
    江西廣信府貴溪(今江西貴溪)人 。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登進士第,初授行人。任兵科給事中時,以正直敢言聞名。明世宗繼位後,夏言疏陳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賞識,裁汰冗員,清查皇族莊田。他為人豪邁強直,縱橫辯博,因大禮議而受寵,升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累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擢為首輔。其後逐漸失寵。
  • 《大明王朝1566》裡的沈一石家破人亡:首富也不能呼風喚雨
    一、今天來聊明朝的事,準確說是一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裡有個豪商叫沈一石,常年住在浙江杭州,旗下產業有三千架織機、數萬畝桑田,還有上百家綢緞行和茶葉行劇裡剛開始就交代了,沈一石是織造局的官商,而織造局是太監管理的宮廷機構,太監的直屬上司便是嘉靖皇帝。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4集)—馬寧遠,寒門出身多無情
    不是下界的妖精都被打死了西遊記這部小說推薦讀者讀一讀三路人馬共同進京,嘉靖就是要避免一家之言。楊金水。何為最大的忠?就是知道自己頭頂上的天是誰。這點,楊金水做的非常到位,對嘉靖皇帝沒有絲毫隱瞞,這也為自己最後的結局打下了伏筆。
  • 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看5部明朝古風小說,重新認識大明
    《大明王朝1566》一直被譽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之作,至今在豆瓣維持著高山仰止的9.7分,而明朝這段歷史,也成為許多人非常感興趣的歷史時段,下面5本小說,從小說和明朝人物的視角帶您深入了解大明,重新認識大明。
  • 《明朝那些事兒》隨讀隨感——嘉靖·朱厚熜
    嘉靖一共有過五個內閣首輔大臣:楊廷和、張璁、夏言、嚴嵩、徐階。只能說,嘉靖確實是個狠人,待機時間也長,竟然這麼廢首輔大臣! 楊廷和在線時間其實不長,畢竟他跟嘉靖一開始就槓上了,兩個人限入了權力之爭,以楊廷和累了倦了厭了,退出爭鬥結尾。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3集)—馬寧遠,小忠大奸
    佔了「理」的胡宗憲,將浙江的實情上報天庭,倭寇未平,反民又起,又來了個改稻為桑,巧婦難做百家炊,難題丟給了嘉靖皇帝,故事就從這裡展開了。嘉靖:我不要理由,只要結果在裕王府看孫子的嘉靖帝,對胡宗憲的奏摺視而不見,當著裕王的面,告訴呂芳,有苦讓他找內閣訴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