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導語:《大宅門》是一部由郭寶昌執導,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蔣雯麗、杜雨露等主演的家族劇,2001年在央視播出距今也差不多是一個孩子成年的時間了。
該劇講述了中國百年老字號「百草廳」藥鋪的興衰史以及醫藥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前些日子讀《白鹿原》時就忽然想起了這部同名小說,隨著中國影視的發展和進步,近些年來歷史題材,家宅爭鬥的劇也屢見不鮮,可真正有韻味的,寫的入骨三分的卻少之又少。一本好書,一部好劇該像酒一樣,越陳年越香。
故事開篇,由一輛馬車引起,往返三次,砸了三次送了三次,牽扯出了一樁恩怨底子來,從此白家這家宅開始了一波三折的命運。
詹王府一共有兩位格格,大格格留在內蒙老家熬成老姑娘一直未嫁人,近期才接過來,二格格先入宮做了嬪妃,詹王府一家沾了這二格格的光,於是旁人都只當府裡只有一位格格,並不知曉其他的情況。
白家呢家風正,老爺子雖不精明卻也不是能吃虧的主,常年佔著高位難免心高氣傲不服誰,白家三個兒子,除了三爺是個賴皮,其他兩個兒子都是心明眼亮一身正氣的人,不懂官場的場面話也不會察言觀色,於是事兒就這麼起了。
詹王府的老福晉最是信賴白家大爺,每每身子不適都是召大爺來瞧病,偏趕上那天大爺進宮,老福晉只好煩請二爺去瞧病。
二爺不知道詹王府這些事,號出了大格格的喜脈,這可了不得了,未出嫁的格格懷孕了,這是一樁大大的醜聞,讓整個王府蒙羞。
詹王爺是個沒腦子的王爺,直腸子一根筋,沒想著自家有問題,只覺得白家出了個庸醫,不僅沒給車馬費還砸了白家的車殺了白家的馬。
這是砸人招牌,往白家臉上吐唾沫的事,白二爺忍氣吞聲硬是氣哭了。
白家老爺子不受氣,非要把這面子掙回來,於是給大格格暗中下了安胎的藥,6個月,一切都定了型,詹王府丟了大人,大格格生了雙胞胎,白家等著看熱鬧,就結下了這一樁大仇。
當時白家二奶奶曾勸老爺子忍下這口氣,能不結仇就不結仇,被老爺子訓斥一番,別人欺負到頭上沒有忍著的道理。
於是,就有了後面的事。
詹王府的二格格惹怒了老佛爺,被暗中動了手腳,白大爺趕的不巧就栽他手裡了。二格格死了,白大爺背了黑鍋秋後問斬。
白家上下打點疏通關係耗盡家財,詹王府因大格格的仇也上下打點非要置白大爺死罪,於是這麼一來一回兩家二次結仇。
白家二奶奶親自上門送車馬,求老福晉,求王爺網開一面,詹王府老王爺原本有意給個臺階下,結果面子一時沒拉下來卻讓管家自作主張又把馬車砸了。
這麼一來,雙方的臺階都斷了,詹王爺架在上面下不來,硬著頭皮也就繼續辦著,直到老佛爺定了罪,白家大奶奶懸梁自盡,兩家又牽扯了人命官司,恩怨再上一層。
在白家為大爺四處奔走無望之際,白家老爺曾捶胸頓足感嘆道,怎麼就將兩家的關係鬧到這個地步。
白大爺在獄中等死,此時詹王府又生了新亂子,老福晉大病一場,請了無數的大夫都不行,老福晉只認準白家大爺除了白家的藥方一律不吃,此時大爺肯定是救不回來了,問斬的摺子批了就是無力回天。
詹王府只好親自上門道歉賠禮,求白家通融,將白家大爺接出來給老福晉看一看。
古今三大血海深仇,殺父,奪妻,弒子,這詹王府犯在了弒子上了。
白家大爺是長子,如今因詹王府陷害命懸一線,詹王府上門也自知理虧,管家登門險些讓三爺暴打,虧了二奶奶給攔著,這才逃回王府。
詹王爺此時也有了悔恨之心,開始反思這兩家是怎麼走到今天這步,究竟是誰錯了呢?
白家二奶奶一向持著一個道理,就是不結死仇,也有心將兩家這事就此了結,於是力排眾議和詹王府做了交易。
詹王府把大爺接出來給老福晉看病,為了成全詹王爺的一片孝心,也加上大爺的醫者仁心,忍著悲痛沒告訴老福晉真相,只說自己近期忙才沒來看他,這一番好心,要是個聰明人就該領情,就算救不回老福晉也該感恩白家以德報怨的高風亮節。
可惜!
詹王爺這個人腦子瓦特了,他好像有毛病......老福晉病入膏肓,白大爺誠心相告,就該吃吃該喝喝,沒多少活頭了,他懷疑白大爺故意不給老福晉治病。
原來醒悟過的道理又拋到腦後去了,開始不講理,又記恨了白家大爺。
二奶奶常說一句話「小不忍則亂大謀,當忍則忍」,這句話白家老爺子彌留之際才想明白,琢磨透。
詹王府若是一開始就對白家禮讓,大格格也許能在胎兒不成的時候無聲無息的打下去,也免了後來的這些醜事;如果詹王府砸了馬車,白家老爺子能理解和通融將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白家大爺不會非要死罪。
如果一從頭,二奶奶說讓雙方各忍一口氣的時候,大家都讓一步,詹王府和白家互相幫襯依託,這後頭的許多亂子也許就不會生出來。
人生在世,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老祖宗的話不無道理。
武俠小說中江湖中人也常說一句話,山水有相逢,後會有期,風水輪流轉沒準誰一朝得勢,多個朋友總好過多個敵人。
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事別做絕,話別說太滿,人生方得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