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之餘,我斷斷續續花了兩天半的時間讀完小說,它就是封筆8年之久的作家麥家所寫的《人生海海》。讀到末了,我眼眶有些溼潤,繼而轉身告訴身邊的朋友:「這小說寫得好,你一定得看!」在了解到這是麥家「故鄉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時,我開始期待起第二、第三部了。
在今年「4·23世界讀書日」的活動後,《出版商務周報》發布了噹噹和京東的數據報告,其中在文藝類圖書裡,《人生海海》拍在了第二位,僅次於餘華的《活著》。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言都說:
「我讀過他的那幾部名揚四海的小說,這一次,麥家是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可見,這本書足夠有分量,也足夠優秀。
《人生海海》這本書其實是圍繞一個充滿謎團的上校展開的。敘述的視角來自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即「我」。在「我」及許多村子裡的人看來,上校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他曾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是革命群眾要鬥爭的對象,但村裡的人一邊鬥爭他、反對他,又一邊巴結討好他,家裡出什麼事、人得什麼病都去找他拿主意。其次,村裡老一輩的人都說他是太監,可上校那個地方又是滿噹噹的。再有,上校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不愁吃穿,還能接濟別人,日子過得比誰都滋潤和舒坦,他還像養孩子一樣養著一對貓,貓吃的堪比人。
上校最大的秘密,其實是他肚皮上的神秘刺青,這個刺青關聯著他這一生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的身份經歷。但也恰恰因為這個微不足道的秘密,曾經的無限風光不再有,上校逐漸沒落,而這期間又關係著小瞎子、爺爺、父親等人的命運。
在這個過程裡,時代弱點和人性殘暴暴露無遺。在人人爭當紅衛兵的時代,眼不瞎心瞎的小瞎子成為隊長,煽動年青人攪亂村裡的寧靜,將上校五花大綁,一方面為了達成紅衛兵目的,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以弄清上校肚皮上的秘密。
而「我」的爺爺,日常跟「我」講一堆大道理,將道義掛在嘴邊,可卻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關鍵時刻還是將道義拋之腦後,為了一己之私做了不可饒恕的事。雖然說爺爺可能是為了護住自己的兒子,但其實我們也無法真正地理解他究竟是為了誰而做出選擇。
與此同時,村子裡的閒言碎語、口耳相傳的輿論,竟然也成為毀掉一個人、推動事情往更糟糕方向發展的發動機。人言可畏啊!
上校的秘密究竟是什麼?我就保留懸念,由你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這個秘密對於上校來說是一個恥辱,如紅十字一般讓人抬不起頭。這個秘密是上校一輩子想隱瞞的東西,為了把它帶進墳墓裡,上校不惜傷害小瞎子,不惜一輩子做光棍也不要玷汙自己愛的女人,甚至寧可犯罪,寧可死,也要守住這秘密、這恥辱。
全書最終是個壓抑的悲劇,悲的是上校瘋了、死了,而相關的人也命運坎坷。爺爺上吊自殺了;父親一輩子守在老家和「鬼」抵抗,不讓老家的「鬼」害了自己的孩子;瞎子靠村裡人接濟養活自己;而「我」遠離家鄉,落地異國他鄉。
但結尾也給了我們一點點勇氣和希望。上校在瘋了之後成了親,一個女人主動找上門和他結婚並照顧他,把他養得白白胖胖的,而自己卻日漸消瘦。這個女人便是上校愛著的,但因為自己帶著恥辱的標誌、為了不玷汙心愛的她而不願娶她的人。這個女人,在晚年自學文身技術,硬是把上校肚皮上的標誌改成了一幅畫,救贖了上校,成全了他,讓上校安心離去。
上校及書中眾多人物的生活演繹了什麼叫「人生海海」。所謂人生海海,其實是一句閩南方言,形容人生像海一樣複雜多變,起落浮沉。就像成敗,敗總是多於成功,人生也是,低谷總比高峰多,苦難多於歡樂,甚至有時苦難多得讓人在心裡直恨:啊,老天你為什麼要這麼對我?我做錯了什麼要讓我承受這麼多苦難和不公?
這麼一看,有時候真覺得,活著比死了更需要勇氣。死了只是一瞬,活著卻是一世。
人生海海,生活令人絕望,但,就如麥家所說:「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這並不容易,但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這麼做——拿起手中利劍,直面生活的考驗,這才算得上是真的勇士。
「愛一個人是容易的,因為我們身邊有那麼多可愛的人;恨一個人也不難,因為世上也不缺可恨的人;要愛上一個可恨的人,也許有一些難度,但最難的無疑是愛上自己可恨的命運。」願你我面對人生海海,仍舊能尋得勇氣,披荊斬棘,歸來後仍舊是少年。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