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孫必振》《張不量》:吉人天相孫必振,神仙獨佑張不量

2020-10-10 每日解說

感謝關注和留言,為您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詩一:

金字書名雲裡見,風狂雷急浪相撞。

諸人倘顧同舟誼,會看徑帆穩渡江。

詩二:

執概從無一取盈,如何偏得不良名。

若非賈客親相訪,賞罰安能示眾生?

聊齋先生

明末清初。

有一次,山東諸城人孫必振乘船渡江,船到江心,忽然風雨大作。

風高浪急,船隻起伏不定,劇烈顛簸,浪頭一個接一個打進船艙,同船的人慌作一團,擠在艙中瑟瑟發抖。

忽然,天空中光芒耀動,只見一尊金甲神人立在雲端,手持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子,牌面向下,眾人紛紛仰頭觀看,上面寫著三個鬥大的金字:「孫必振。」字跡清晰,真真切切。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孫必振

眾人看得明明白白,於是異口同聲對孫必振說:「一定是你做了壞事,獲罪於天,天神要來取你狗命。」當即將他推搡出船艙,道:「你還不趕緊下船,難道要連累這麼多人陪你一起翻船,去餵飽江裡的王八才高興麼?」

孫必振不及解釋,眾人見大船旁還有一葉扁舟,不由分說將他推了下去。孫必振慌忙間跌入舟中,好容易扶住船槳,艱難站穩。等他回頭看時,一個巨浪捲來,先前坐的大船已沒入江中,轉眼間無影無蹤。

可見:「孫公自有天相,他人焉能寬心?」

話說,有個賈大外出行商,途徑直隸(今河北省)地界,忽然天降大雨,雨中夾雹,雨雹齊下,形勢猛急。

賈大趕忙躲進路旁莊稼地裡。忽然聽到天空中有人喊道:「這是張不量的田地,不要傷了他家莊稼。」

賈大心下犯疑:「既然叫這姓張的『不良』,神仙又為什麼要保佑他呢?」

等雹雨停了,賈大進村打聽這人,又問這名字的來歷。

原來村裡果然有個張大戶,家境殷實,廣積糧米。每到開春青黃不接之時,貧苦百姓家中口糧短缺,時常向他借貸。夏秋兩季豐收,他們前來歸還時,張大戶從不過秤計量,也不爭多論少,足不足數,一概照收不誤,所以得了個「不量」的美名,並非賈大以為的為人「不良」。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張不量

這時,村民們紛紛到田間地頭查看自家莊稼,果然見到田中稞穗多被冰雹打壞,遍地倒折,只有張家田地絲毫未損。

天佑有德者,有德者該當居之。但其他百姓又有何罪?貧民既已到了向人借貸的地步,上蒼為什麼還忍心降下雹雨打他莊稼?令他顆粒無收,雪上加霜。試問,是因他貧弱無力,而少了給你的供奉而令他獲咎於天麼?

悲哀啊!蒼天獨佑張不量,忍加貧民雪上霜?

本則與《孫必振》篇異曲同工,說的是「吉人天相,天佑有德」。

註:

孫必振(1619年-1688年),字孟起,號臥雲,山東諸城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進士。歷任河南淮慶府推官、山西陵川知縣、河南道御史

陵川縣名宦祠所奉祀的十三位名宦之一。平生能識人,為官多惠政。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白話聊齋之張不量
    聽到空中傳來聲音:「這是張不量的農田,不要傷害他的莊稼。」王先生私下心想,這位張先生既然名字叫「不良」,那就不是好人,雹神為何還要保護他的莊稼。並且問村裡人,為何要起「不良」這個名字原來張不量是鄉裡的富紳
  • 聊齋中朱爾旦換心殺妻,為什麼還能當神仙?
    聊齋《陸判》當初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是感覺神仙的神通廣大,鬼怪故事的奇異。那時更喜歡聊齋原著,那朱爾旦性格豪爽而且想得開,那陸判重義氣喜歡幫忙,02朱爾旦這個人生前雖然不說貪得無厭,但是也是不停得寸進尺,這最後也能成神仙,這個故事寫得有點過分了。現在想想才明白聊齋這故事該用宿命論來解釋朱爾旦命裡本來就要做神仙的,神仙在這裡面就得斷去七情六慾。所以朱爾旦在功名,嬌妻,兒孫這幾個方面經歷得失,最終斷去了七情六慾。
  • 聊齋志異,神仙保媒
    彭生說道:「西湖相距千裡之外,除非神仙騰雲駕霧飛去!」老者又說道:「不敢望成神仙,但萬裡行程,不過閒庭信步而已。」說著朝著空中明星招了招手,一輛神船從天而降,在眾人登船後,悄然而起,徑直升到了星空之中,點點繁星,觸手可及,不一會就停到了一片湖泊之中。
  • 聊齋:書生目中無人,神仙好意點撥,他卻不聽,後來卻被啪啪打臉
    今天的聊齋故事,咱們說的是:一個書生,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文採斐然,就目中無人,經常對別人極盡嘲諷。一天,偶然遇到一老道,老道好意點撥,帶他去往仙界,讓他見識世面,最好能幡然悔悟。誰知,他不但不收斂,對自己的評價又高了幾分。直到他意外墜海,被人救起,在炫耀自己文採時,被啪啪打臉,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 聊齋故事|女子河邊洗衣意外懷上神仙孩子,多年後腳踏祥雲來接她
    有人知道這女子有個孩子,卻不知父親是誰,眾人紛紛謠傳他是天上的神仙。暮有話說這篇小說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名叫《蘇仙》,它講述了一個鄉下女子因為意外懷孕,生下了一個「神仙」孩子的故事。蒲松齡的這篇小說,看似是在寫一個女子懷上神仙孩子的事,但卻是在說明那些因為暴力行為最後意外懷孕的女性,她們的精神世界,應該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 聊齋故事 考城隍
    考城隍(聊齋故事)《聊齋志異》第一篇叫做《考城隍》,說的是講故事的人姐姐的丈夫的爺爺宋濤,在縣城做廩膳生員。有一天,因為有病躺在床上休息,恍恍惚惚中看見有一官吏拿了一枚尺牘,牽了一匹馬,這匹馬頭頂上是白色的。見到宋公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
  • 新聊齋:狐仙情劫
    新聊齋:狐仙情劫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商洛城有一個叫宋秉子的書生,人至中年與他有同樣追求的另一個道友陳添,那日兩人不知從那裡聽說終南山上有老神仙出沒,於是結伴同行前往終南山,開始尋仙問道。時至金秋時節,宋秉子與陳添背著包袱,來到終南山腳下,四處打聽神仙蹤跡,可無人知道,於是兩人決定入深山隱居,繼續尋仙。
  • 這些聊齋中走出的絕美女鬼狐妖,哪一個最讓你動心?
    神仙姐姐的盛世美顏可以讓一個女鬼角色也成為仙氣滿滿的女神。》和2007年的《聊齋奇女子》中匯集了一大波各有特色的美女。《聊齋志異》正是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結晶。老舍曾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郭沫若也贊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張愛玲早期以婚姻家庭為題材的作品也明顯受《聊齋志異》的影響,曾自言始終愛著《聊齋志異》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他和蒲松齡交往密切,是《聊齋志異》最早的讀者之一,也曾為《聊齋志異》作序。他的詩文成就很高,王漁洋曾贊他:詩歌接近於蘇東坡,文章接近於莊子。他著有《志壑堂集》、《借鴿樓小集》等。泥鬼借別人的身體和嘴上門討眼睛,真是稀罕!但是明明是唐太史摳的眼珠,為什麼把氣撒在他同遊的表哥身上呢?
  • 聊齋志異之瞳人語
    頓時,方棟便失魂落魄,長這麼大,頭一遭遇見神仙般的俏佳人。這一瞅,丟了魂的方棟便緊緊跟著車馬寸步不離,生怕神仙妹妹從自己前面消失,一會兒跑到前面看,一會兒又落在後面瞧,那痴呆模樣只恨相見不相親。不知不覺,跟了數裡之遙。紅衣女子從未見過如此輕薄無禮之人,便呼隨行奴婢近前為她垂下帘子並問何處狂蜂浪蝶,鬥膽頻頻偷窺。
  • 聊齋志異之山魈
    山魈是聊齋卷一中第六篇故事。看標題就知道這是與山妖鬼怪有關的故事,雅芙心想,這蒲松齡特有趣,不是寫人就是寫鬼,不是寫神仙就是寫妖怪。他他他,哪來這麼多故事,如果都是他原創,他的想像力定是超群絕倫。當然,這些故事也許只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他閒來無事,加上好奇心使然,於是走訪民間收集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編匯後人整理罷了。
  • 志怪聊齋:欲做神仙駕渡船,貪戀紅塵難做仙
    因為,他聽人說,要想做神仙,必須心性好,意志堅定。「是想做神仙吧!」「噯唷!猜對了,你莫不是個神仙呢?」賀英高興地停了竹篙望著呂洞賓。「我不是。」「你是!」賀英重新打量了一下洞賓,見他雖然衣服破爛,但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背上還背著一口寶劍,就接著說:「我認出來了,你是呂洞賓呂仙長。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故事《鳥語》:遊方道人解鳥語,貪墨縣令拒忠言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鳥語誰知當天夜裡,家中果然失火,夜裡風大,助長火勢,鄉間又多是竹籬、板壁、茅草、柴禾等物有好事者沿路追上去找到道士,稱呼他為「老神仙」。道士搖頭笑道:「貧道不過是聽得懂鳥語而已,算得了什麼神仙?」這時,正巧有一隻皂花雀在道旁樹上鳴叫,那人忙向道士請教,只見他側耳一聽,答道:「雀兒是在說『初六養的,初六養的;十四、十六就死了!』」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二,口技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二 口技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有來找她求醫的,這女子卻說自己不會開藥方,要等夜裡請教神仙。晚上,她借了個小房間打掃乾淨,門窗緊閉,把自己關在裡面。眾人圍在門口窗邊,歪著頭側耳靜聽,只是竊竊私語,連咳嗽都不敢。房裡房外都黑洞洞一片,沒有動靜。到了初更時分,忽然聽到裡邊掀帘子的聲音,只聽那女子在裡邊說:「九姑來啦?」另一個女子的聲音答:「來了。」女子又問:「臘梅也跟九姑來啦?」
  •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
    聊齋故事——王六郎(二)第二天,許先生回家後,就要置辦裝備東下,妻子笑著說:「此次你去數百裡,既使有這個地方,恐怕土地與人不可能有共同語言。」許先生不聽,竟然到達招遠,果然有鄔鎮,尋找到鄔鎮,找到六郎說的地方,把肩上的東西放下,詢問宗祠在什麼地方。主人很吃驚,說:「您是否姓許?」許先生說:「是啊,你怎麼知道?」又問:「你是淄川的?說:「是啊,你怎麼知道?」主人不答,急忙出去。
  • 《聊齋志異》中最詭異的一個女子,不知為何這個姑娘總是面帶笑意
    蒲松齡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 ,從青年時期便熱衷於記述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社會現實與個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憤」、「狂痴」的人生態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為創作憑藉,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加工,於康熙十八年將已有篇章結集為《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一個憑著口技,來賣藥的女人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講述了很多鬼神狐怪的故事,他們外表看似與普通人無異,但常行仁義與報恩之事,比起有些人類還要義氣些,且在蒲松齡筆下那些狐怪鬼妖,都生的百媚千嬌美貌異常,同時又都諳於琴棋書畫,使人見了不得不愛之慕之憐之。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最近電影《美人皮》上映,影片內容根據《聊齋志異 連城》改編。劇中,貓妖因被喬生所救,心生愛慕。而喬生因與史家姑娘連城彼此傾心,一再拒絕貓妖。貓妖為得到喬生的愛,而心生怨念,與連城換皮,卻仍不得喬生所愛。最後,用自己千年的修為,換回喬生與連城的命,自己做回了一隻小貓。
  • 重溫聊齋《夏雪》:蘇州城炎夏大雪,大王廟一字免災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夏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初六,炎夏時節,烈日當頭,蘇州忽然天降大雪。聊齋先生說,這世道和風氣隨時在變吶!連神仙之流也喜歡聽奉承話,怪不得當官的人家總是門庭若市,車馬不息,而品性越是低劣無恥,為人越會討好巴結者,越能官運亨通,青雲直上。這也不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怕人家不愛聽,就怕自己不會說。你溜須來我拍馬,上位者越喜歡聽,下位者越是絞盡腦汁,想破腦袋,變著法子去說,唯恐說的不巧,說的不妙,說的不絕,說的著了痕跡。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