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圖/網絡
1
「把你放在宮鬥劇裡,肯定活不過第三集!」
聽過這句話吧,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智商情商都欠費,言行舉止處處紕漏,極容易被人抓住錯處給予致命一擊,然後徹底淘汰出局。
這個梗來自夏冬春。
在《甄嬛傳》第三集裡,華妃雲淡風輕賞了一丈紅,夏冬春的後宮生涯,便立刻宣告結束。
劇中未詳細交代她是死是活,但結局可以想像:
遭受那能把楓葉染紅的酷刑,不死也得殘廢,被送回母家的可能微乎其微,大概率是往冷宮一扔,在苟延殘喘中等待死亡。
說實話,挺慘的。
人們一聲嘆息,憎惡歸憎惡,卻覺得夏冬春罪不至死。而這,也構成整部《甄嬛傳》的第一個小高潮。
由她的死亡,來揭開後宮的冰山一角,宮鬥的慘烈程度亦可見一斑。
夏冬春是個犧牲品。
可她又不完全無辜,能成為「性格決定命運」的典型例子。
細細深究,我又覺得「作死」二字不完全準確。在夏冬春的悲劇中,確實有人在推波助瀾,有心或無意,內因與外因。
當所有因素匯聚,命運的齒輪開始咬合運轉,人物性格中的某一部分被放大。在特定環境中,難免會不知不覺地淪為一個活靶子。
當然,我不是說夏冬春可憐。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且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但在譏諷跟責備之外,或許我們更該探究其性格成因,以此警示自身、也告誡後人。
虛構的故事裡,也隱藏著真實的人性和人生。
2
夏冬春出場很早,存在感也很強。
第一集選秀,她就張牙舞爪地亮了相,言語尖酸刻薄,把安陵容為難得無法抬頭——只因誤撞了千金小姐,不小心灑出的幾滴茶汁,引發了一場大戰。
安陵容誠惶誠恐道歉、又提出了賠償,但夏冬春的利嘴不饒人,最後竟要求對方下跪,方可消心頭之恨。
眾秀女忌憚夏家的權勢,大多敢怒不敢言。唯有甄嬛挺身而出,替安陵容解了圍,也跟夏冬春結下梁子。
這個片段很有意思,各人的性格特徵都躍然紙上。
甄嬛聰敏、眉莊沉穩、安陵容怯懦。而屬於夏冬春的形容詞,則是仗勢欺人、張狂跋扈,與標準意義上的「溫柔賢淑」相去甚遠。
夏冬春一定不曉得,候場表現也會計入總分。
在她肆意撒潑時,這一幕已被有心人看在眼裡,轉頭就報告給了諸如太后、皇后、華妃一類的後宮當權者。
就好比是大公司招聘,應聘人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暗中觀察,以此作為淘汰或晉升的依據。
但夏冬春哪裡想得到這些呢?
她嬌縱慣了,滿以為頂著「包衣佐領家小姐」的頭銜,就能夠四處豪橫,乃至在後宮中橫衝直撞,一切都憑著自己的喜好行事。
所以,她敢處處給安陵容臉色瞧,也敢明目張胆地站到皇后那一隊,以至華妃不滿,隱患在不知不覺中潛藏下來。
這也為後來的一丈紅埋下伏筆,華妃認為,她(將)跟皇后沆瀣一氣。
給人的感覺就是,夏冬春的惡中透著一絲蠢,蠢裡又藏著狂,且口無遮攔、喜怒完全形於色。她絲毫不懂什麼叫謹慎小心,也根本不曉得何為人心莫測,甚至聽不懂旁人話裡的揶揄。
華妃給過一句很貼切的評價:「世上竟有如此蠢笨之人,竟然還被封為常在?常在這裡惹人笑話吧。」
她來到後宮,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錯誤。
3
原本,夏冬春是有機會活命的。
被選中的秀女入宮前,會有一位教習嬤嬤上門去,耐心教導宮中禮儀,同時也分析宮中局勢,委婉暗示勢利分布狀況,再話裡話外地提點一番。
關係親厚些的,或許還能收為心腹,在宮中彼此照應,共攀高峰。
所以,甄嬛始終對教習嬤嬤客客氣氣。
就連小門小戶出來的安陵容,都曉得要禮敬有加,儘可能地從嬤嬤身上獲取有用信息,好準確提煉出一套「後宮生存法則」。
夏冬春卻反其道而行之。
姑姑一上門,她就擺出千金小姐架勢,以主子的身份,狠狠把「前輩」教訓了一番。
當然,這都是沒拍出來的細節。
它們由頌芝轉述,然後換來華妃一個冷笑:既然如此,那就隨便教一下吧。
而這「隨便」的結果,是夏冬春喪失了最好的學習機會,對後宮的認識,始終停留在自己的想像中。她想當然地認為,皇后一家獨大,皇后在萬人之上。
就好比是打一局遊戲,別人都買武器買裝備,可她卻赤膊上陣,誤將無知當勇猛。
所以,夏冬春只能靠自己的有限認知來闖蕩,踩坑踩雷,幾乎是意料中的事情。
可在反覆刷過很多遍後,我發現了一個疑點:夏冬春不懂事,難道她的父母也不懂事嗎?
別的不講,在代表著皇家的教習嬤嬤到來時,他們怎麼可能放縱女兒,任由她胡作非為而置之不理?
那可是堂堂的包衣佐領家啊。
對可能進宮的女兒,哪怕不傾盡全力用心栽培,論理也該教規矩、磨性情,無限度向閨秀的標準靠近。
但如你我所知,夏家小姐到底是被養殘了,最後淪為後宮鬥爭的犧牲品,死得可笑而可悲。
4
講真,蠢姑娘是不應該入宮的,尤其是她集愚蠢、狂妄與兇惡於一身時。
我總覺得,當蠢、狂、惡混合在一起時,會發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把主體往不歸路上推。
因為她始終學不會審時度勢,偏又會被內心的慾念驅使,稍有不慎,就會行差踏錯滿盤皆輸。
後宮不好混的啊。
女人多則是非多,口舌本就如利劍。更何況她們還互為競爭對手,盈盈笑臉背後,往往還暗藏禍心,使絆子、捅刀子都是常有之事。
這樣的環境,夏冬春根本玩不轉。
她只適合在自家後花園內耀武揚威,關起門來做個不可一世的小公主,在父母的寵溺中任性一生一世。最好永遠不必踏足後宮,也無需面對社會。
寫到這裡,我簡直要懷疑夏冬春是長在繼母手中,自幼被溺愛、被捧殺、被軟刀子慢慢殺死。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但這確實是個警鐘。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愛」的深層次含義絕非百依百順,而是磨其心志、修其枝葉,使其適應社會,穩穩噹噹地存活於世。
畢竟躲得開後宮,也躲不開萬丈紅塵啊。
我們提起其他嬪妃,總愛感慨一句:若不進宮,她會有美好的人生,她能夠子孫滿堂,死在暖和的大床上。
可我們提起夏冬春時,卻只覺得:她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過好這一生。
禍根早就埋下了。
只是當時,夏小姐根本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