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由行走
醞釀許久,艱難起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開頭,一場轟轟烈烈上演十餘年的動遷鬧劇終於塵埃落定。
——題記
我居住的是座小縣城,小縣城到底小到什麼程度,30年前這裡有兩個經典的稱呼: 南頭、北頭;市場分別叫做: 南頭小市場、中心大市場、北頭小市場。30年彈指揮間,這裡早已今非昔比,取而代之的是商廈林立,高速公路、鐵路,立交橋、外環路交叉縱橫,縱貫南北,一切繁華有序。
但人們還是習慣的延續著古老的稱呼。由於我們當地盛產許多種礦石,近年來這座小縣城又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鎂都。
話要回到2005年前,那時北頭還是一片棚戶區,大路上坑坑窪窪,小路上就不難想像了。冬天沒有供暖設施,家家戶戶自行解決取暖問題,買煤,生爐子,下雪天沒人除雪,太陽出來雪被曬化在路上,出門一腳泥,夏天遇到下雨天,汙水橫流,肆意蔓延,房屋就成了洋洋中搖搖欲墜的小船。因此人們盼星星盼月亮的盼著能早日動遷,希望能早一天住進寬敞明亮、舒適溫暖的暖氣樓。
北頭由兩條馬路把居民區分成三片,我家居住在中片,也就是我家前後各有一條小馬路。當年動遷時把我家後面的那條小馬路以北的居民區規劃為一期,馬路以南規劃為二期。
一期人轟轟烈烈的動遷、回遷,二期人眼巴巴的盼著自己的住房也能早日如願。轉眼3年過去了,時間來到2008年,二期動遷緊鑼密鼓的做著宣傳,巨幅標語覆蓋了5層樓高,發傳單的人走街串巷,絡繹不絕。
就在那年,著名的世界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緊接著四川發生8.0級大地震,這樣二期動遷被無聲擱置,二期人的動遷夢就此破滅。
10多年來,街道居委會無數次上門走訪調查,調查的大致內容是: 你對動遷有什麼看法?如果動遷你的理想回遷面積是多少?小道消息頻傳,不絕於耳,總在傳說這裡快要動遷了,就好像聽習慣了狼來了一樣,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希望破滅,人們早已習慣了謠傳。有人開始裝修房子,換窗戶,換門,購置新家具,改善居住環境。
我家也不例外,家裡該換的都換掉,該買的一律買新的,去年3月,還新買了大床,廚房、衛生間、門窗幾年間全部換成新的。就在我們準備常駐沙家浜時,2018年深秋再一次動遷熱潮來襲。
不知道是命運捉弄人還是老天眷顧,一場啼笑皆非的動遷戲如此這般的上演了。可能我說不太好,反正我從來沒見過這樣哭笑不得的滑稽事。
這次動遷以我家前邊的小馬駒為界線,又分出兩個區域,我家在路北,動遷從路南開始,我家的房子又一次成了動遷的「棄兒。」
我居住的是80年代建造的老樓房,前幾年房簷開始裂縫、脫落,正值暑期學校放假孩子們不上學,整天在樓下玩耍、跑來跑去,家長們擔心房簷掉下來砸到孩子,向街道反應,街道來了幾個人貼了張海報走了,大致內容是,提醒人們小心,注意房簷脫落砸傷行人。一些老人看不過去,一把撕掉了海報,並質疑這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路南的動遷辦正式成立,陸續進戶開展工作,牆上畫上大紅圈圈,標註紅色編碼,路南人家陸續搬走了,有的人家的門窗被拆下了,賣掉舊的家具,強被砸的面目全非,晚上一眼望過去,漆黑一片,樓房「瞪著」黑洞洞的「眼睛」陰森恐怖。路北人仍然巴望著自己的房子早點動遷。
前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扒了一半的房子在修房蓋,很是不解。一天遇到我的一鄰居姐妹兒,他告訴我說:路南動遷停止了,我驚訝的問:為什麼?他說你沒看見有人在修房子嗎?據說是一些問題地方和鐵路局沒達成協議,因此停止動遷。
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家路邊確實有一片居民區歸瓦房店段鐵路局管轄,據說早已規劃給地方了,這次動遷不知道是啥原因又老生常談。
房子扒了一半,動遷款不知道給沒給,有的人家亟不可待的搬離住處,另一方在沒有協調好的情況下片面實施動遷,扒了的房子重新修繕,是勞民傷財還是施策者決策失誤?是滑稽,還是鬧劇?
拔掉的房子又修好了……就此,我們的動遷夢再一次破滅了。
後記。
轉眼又一年過去了,時間來到了2019年秋,我們早已不給予任何希望於動遷,家家戶戶開始著手準備越冬,買煤,劈柴。就在9月20號,動遷辦的測量人員突然入戶測量,弄得我們人心惶惶。如今測量已結束,但不知道這次能否圓我們的動遷夢想。
下邊的圖片就是扒了一半又修好,眼下又面臨著動遷的房子。
作於2019年3月,原創文字,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