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彰顯知識分子的悲憫情懷和人生智慧

2020-09-02 佑佑讀書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是以知青文學見長的現當代作家之一。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

2019年7月,獲第二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8月16日,憑藉《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重生》是梁曉聲先生2020年新出版的以抗日為題材的新作。

該長篇小說刻畫了一個「儒者」形象,他曾留學日本,獲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返回家鄉,韓王村是華北平原的一個普通鄉村,故事圍繞韓王村描寫抗日戰爭末期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王文琪的抗日事跡。主人公是儒雅斯文的王文琪,其內心隱忍堅韌、寓剛於柔、憐憫生命、關懷他人,具有在逆境中生存的人生智慧。曾兩次挽救一個魯莽鄉親韓柱兒的生命,每次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此後陷入了與日軍的周旋當中,為了活著,不得不低頭順從,主動贏得日本高級軍官池田的信任,實則內心充滿憤恨,渴望早日打敗日本,國家獲得獨立,最後,王文琪親手斬掉日本長官池田的頭顱,走向重生。

《重生》是抗日戰爭小說,與以前曾經閱讀的抗戰小說不同,抗戰小說大多描寫的是以士兵、軍官為主人公,以抗日為背景,彰顯個人在抗日戰爭中突出貢獻,凸顯個人英雄主義,鮮少以知識分子為主題。並且,一些抗日神劇把日本侵略者描寫得過於弱智,而該作品則相對客觀,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歷史實情。



小說表面上是寫抗日戰爭,實則表述人情、人心、人性,凸顯弱者在逆境中的生存之道,彰顯隱而不發的人生智慧,以柔順反抗強橫,以柔弱展示力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處世哲學是自古有之。

以柔克剛的思想,散見於中國典籍,「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道德經》)「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將苑》)



克制忍耐的記述,亦不鮮見,「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記·伍子胥列傳贊》)「低頭受侮笑,隱忍硉兀寃。」(《送進士劉師服東歸》)「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云:將以有為也。」(《後序》)「若隱忍避仇,棄此適彼,我退一尺,敵進一尺,恐蠶食之憂,不止於岐、三豐已。」「當年弒殺公子惡及公子視,皆是東門遂主謀,我欲圖國家安靖,隱忍其事,為之庇護。」(《東周列國志》)「有可自強之道,暴棄之而不知惜,有可雪恥之道,隱忍之而不知所為。」(《制洋器議》)「可是西醫說她有孕,是個喜訊。自己不好生氣,只得隱忍。」(《圍城》)



中國歷史上,類似的論述很多,無不說明外在隱忍柔弱,內心堅韌強大,才是真英雄、大丈夫。勇而無能,不足為道,逞匹夫之勇,實則愚蠢至極,勇而有謀,隱忍待發才是真正的勇者。

本書後半部分有關國共內戰和文革的描述較為簡略,作者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案,一是詳盡描述王文琪的後半生;一是止筆於抗日戰爭勝利,即王文琪結束池田的生命,至此,本書主旨已充分體現。當然瑕不掩瑜,作者以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彰顯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與憤恨,對受難同胞的深切同情與懷念,歷史值得銘記。


相關焦點

  • 從《鄉村教師》看劉慈欣對人類命運的悲憫和希望
    我記得當時看到這篇小說還是在《科幻世界》雜誌上,如今再次欣賞這部作品有了更多的感觸和思考,下面我將從對人類命運的悲憫、落後就要被蹂躪或者被毀滅、知識改變命運三個方面帶大家一起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和帶給我們的啟示。
  • 《死者》:民族危機下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
    ——《死者》詹姆斯·喬伊斯主人公加布裡埃爾的名字引自聖經中象徵智慧的熾天使他對愛爾蘭民族的感情是矛盾的——接受了來自英國的「高等教育」後,他對民族文化和國家現狀已經厭煩透頂,恨不能完全拋棄愛爾蘭人的身份。可愛爾蘭文化是早已紮根在他心中的精神血脈,令他在割捨時痛苦萬分。正因如此,當「愛爾蘭」這個令他痛徹心扉的詞戳中他的神經時,他經過良好偽裝的紳士形象便立刻土崩瓦解。
  • 《白夜行》——讓人心生悲憫的惡
    ——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 ——桐原亮司 花了兩天多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讀到最後,心裡是沉痛的。亮司的從樓梯上縱身跳下 故事也隨之嘎然而止,該怎樣形容呢這是一種冰冷絕望。小說的中昔日的情節一一閃過。
  • 我心有觸動故而分享——彰顯人性、向命運吶喊的幾本網絡小說
    第二部《嬌娘醫經》(希行)作者用精妙的構思和精湛的筆力將中段的重生線與前段的鋪陳碰撞出一曲此起彼伏的交響樂在「迷惑與迷茫」「揭秘與真相」「反省與重生」「面對與放下」的小說書寫過程中,展現了不屈、抗爭、釋懷、坦蕩、正直、悲憫等諸多複雜情緒,其構成的一幅長長的畫卷,讓人盪氣迴腸。
  • 《人生》:人生就是經歷「浮華」後的重生
    曾近一切瘋狂的「輕舉妄動」都淹沒在這一聲聲包含悔恨和深情的呼喚之中,曾經縣城和大城市的花花世界都在高加林的心中漸行漸遠……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曾經幻想追求更高生活的寒門子弟,在經歷了不堪回首的繁華之後,選擇了自己的重生。在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面前,人人都想衝破時代和社會加諸我們身上的枷鎖。我們瘋狂的造夢,不斷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本無可厚非。
  • 《亮劍》知識分子革命的典型--趙剛
    電視劇《亮劍》中趙剛是唯一一個知識分子革命的典型代表人物,關於趙剛的思想特性的展示,作者其實是借馮楠和田雨的的口說出來的。趙剛首先是一個知識分子,他有著對中國社會問題,革命,革命的目的的清醒認知,如果說李雲龍革命是反抗切身能夠感觸到不公正,剝削和壓迫,那麼趙剛反抗的則是帶來這種不公正,剝削,壓迫的制度和社會土壤,他革命的目的不是反抗自身遭遇的不公,而是反抗他認識到,理解的不公正的社會制度,以個人自由和尊嚴的名義。
  • 《父親的莊戶田園情懷》
    而與生俱來的莊戶精神與田園情懷,鑄就了他剛烈的性格,以及從不畏懼與逃避生活的思想與堅強,田間地頭的汗水,似乎就是他身上的一層層保護網 ,我的父親對于田地與莊稼,一直都有著他獨到與智慧的情感見解,在我的記憶中,從我記事起我的父親,就一直都在苦難的生活中頑強的拼搏,他也從來都不服軟,也從來都不認輸,他從骨子裡似乎就一直帶著,與生俱來的豪邁與堅強,他口直心快,脾氣直爽,有時也有些小暴躁,但他對人生與生活的摯愛與熱情,卻遠遠的超出了我的想像,雖然生活中有時偶爾會與他有些小摩擦,但我從心眼裡卻一直都敬仰與敬佩著他。
  • 《風雅頌》:知識分子荒誕的盡頭是內心的黑暗現實
    ②知識分子「多餘人」角色的審醜價值用作家們自己的話來說,「多餘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烏鴉」的中間人物。他們深感自己與社會生活的格格不入,並因此而逃避和遁世,完全與現實世界脫離開來,陷入理想世界之中。
  • 熱血傳奇:收穫的情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下班這一段在路上的時間,能夠一個人靜靜地走路,靜靜地觀望,靜靜地思考,感受著這一種別樣的情懷。說到情懷,想起那天在網上看到網友對「情懷」一詞的解釋,情懷是一種溫柔對待世界的方式,是詩意的棲居,無論現實怎樣,心裡總保持一個詩意的世界,那個世界便是情懷。
  • 四十歲再讀《紅樓夢》,人生處處是修行
    一頁一頁翻來,常常不自覺中把自己當成了作者,用心的感受繁華和落魄之間的人生。四十多歲,經歷了人生中的大部分,學業、情感、事業、人情世故,再看《紅樓夢》,不注重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結束,也不再糾結小說結尾賈寶玉娶了誰,不驚嘆大戶人家的講究,也不感慨舊社會底層人家的卑微,而是用心去感受小說中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特別是一些常常被讀者忽略的小人物,不由得感覺,人活著,處處都是修行,修行就在生活中,而不是要去廟宇或者獨居深山。
  • 風雨見真情——《一輪紅日》中的人情美和人格美
    作品以真情打動人,展現了故鄉情、團隊情、親情、友情、愛情、鄰裡情等種種美好情感承載起來的家國情懷,探討了青年人如何選擇道路、如何安身立命、如何開拓人生新局面等現實問題,能夠引發讀者對生活的深入思考。主人公盛華畢業於省農大,他早早地立下了回鄉創業的志向,並與青梅竹馬的秀芳一道返鄉工作。這種選擇並非生存使然,而是理想、信念和故鄉情結使然。
  • 即將影視化的經典古言《山河枕》,如楊家將一樣的家國情懷
    這期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是「即將影視化的經典古言《山河枕》,如楊家將一樣的家國情懷」,書荒快來關注收藏吧!這本小說裡的家國情懷寫的很好,有沸騰的熱血,有百年的風骨,有不彎的脊梁。此時顧楚生也重生了,失去楚瑜,他才知道他是愛她的,這世想要倆人好好過日子,此刻,他就正在城外等著要與他私奔的楚瑜。可重生回來的楚瑜再也不會來了,她決定嫁入衛家,與鐵骨錚錚的衛家榮辱與共。戰事的急迫如同前世,衛珺和楚瑜剛拜堂就要出徵,衛國公帶著七個兒子出戰了。
  • 《人生海海》:上校守了一生的秘密,揭示這活著的道理,早知早好
    :人生真的太難了!但是,人生又變幻莫測,你無意中種下的善因,必將在某個時刻回報你良果,同理,惡因也會有惡果。人生就在這起起伏伏中,上演悲歡離合,體味喜怒哀樂,不管怎樣,最後贏定了的,是活到最後、活得最明白的那個!如果,你正經歷人生種種坎坷不平,或者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意義,陷入迷茫無助,想尋找人生的出口,或許,這本小說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啟發。
  • 豆瓣5.9《媽閣是座城》: 沒有霹靂手段,就別有聖母情懷。
    透過電影裡角色之間的性格,情感,善惡,也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做人一定要有智慧,沒有霹靂手段,就別有聖母情懷,一定要拎得清,不是所有的人都善良,也不是所有的都很自私,智慧且通透的人更容易過好這一生。女主梅曉鷗是一個單親媽媽,她獨自帶著兒子生活。
  • 重溫《知否》:盛家祖母教給明蘭的3點人生大智慧,值得女人深學
    文章/楠希(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中,我最敬佩盛家老太太,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有大智慧的祖母,教會了明蘭很多為人處世、持家、愛情和婚姻的大智慧下面我來分享盛家老太太教給明蘭的3點人生大智慧,希望對大家未來的人生有一些啟發與幫助。01、做人要懂得變通,不要太固執己見。
  • 《人生海海》: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雖是一個人的故事,但又更像講述了一個時代不同人生的故事。 時間和歲月帶來的不僅是年歲的增長,還有心中刻下的傷痕和歲月留下的滄桑,人生的百態,細細品味。 《人生海海》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死是不需要勇氣的,或者才需要勇氣。
  • 5本都市類優質小說,沒有重生,沒有金手指,看主角怎樣玩轉人生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都市類優質小說,沒有重生,沒有金手指,看主角怎樣玩轉人生第一本:《覆手》 作者:蝦寫書中主角沒有什麼奇怪的金手指,也不是重生的,更沒有亂七八糟的情感,因此這本書是網文中十分難得的一本正經律師文,而書中最大的看點便是高智商!男主是一位警校高材生,原本會成為一名帥氣警察的他,卻因為父親的叛變(應該是被冤枉的),被迫離開學校,前往東唐學習法律,最終成為了一名律師。雖然男主的人生軌跡因為父親的緣故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是他仍然與法律相伴。
  • 麥家的《人生海海》:與命運握手言和,是通往人生自我救贖的路
    麥家說:「人生太複雜,太寬廣,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心,沒有一點所謂生命的頑強,在人生面前基本是要敗下陣來的。」人生無處可逃,唯有與命運握手言和,才是通往人生自我救贖的路。復歸於嬰兒,以一顆赤子之心和生活相處!小說主人翁上校的人生跌宕起伏,富有傳奇色彩。他為人豪爽、瀟灑又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