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壓道人的晚餐是不死藥,有一個神仙,早上開天地,晚上吃天地

2020-08-28 青燈伴讀

看過封神榜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神仙,也有很多家喻戶曉的上古天神,比如開天闢地的盤古。仔細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書中講述的內容有兩部分,分別是人間的武王伐紂和神界的封神大戰。在武王伐紂的路上,通天教主的碧遊宮竟然逆天行事,導致了封神榜上的有名之人幾乎都是碧遊宮的徒子徒孫。

在書中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神仙,來自崑崙山,是一個散仙,不拜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這個神仙就是陸壓道人。對於陸壓道人的真實身份,不同書籍中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從封神榜的內容來看,他應該就是太陽神。趙公明打敗十二金仙以後,陸壓道人第一次出現了,書中說「陸壓道人在混沌宇宙邊緣修煉,曾經見到盤古開天闢地。」

從這點來看,陸壓道人的輩分和修為都應該很高,也是一個先天聖人,後來在萬仙陣那一回,見了鴻鈞老祖,他們也是平起平坐的關係,因此很多讀者就認為陸壓道人是鴻鈞老祖的師弟。仔細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陸壓道人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喜歡吃不死藥,也就是說不死藥乃是他的晚餐。

見到趙公明的時候,陸壓道人也自我介紹一次,記得書中說「我在崑崙山上修煉的時候,鴻鈞老祖還沒有出世,經常去瑤池拿王母娘娘的不死藥當晚餐。」我們都知道封神榜上的有名之人,他們不能赴瑤池之約,其實就是去王母娘娘的瑤池品嘗不死藥。然而陸壓道人都可以直接去王母娘娘的家裡拿不死藥當晚餐了,說明這個神仙在書中的地位極高。

陸壓道人拿不死藥當晚餐,很多讀者認為很奇怪,其實還有一個更加奇怪的神仙,她早上創造天地出來,晚上又把天地給吃了,這個神仙就是萬鬼之母。在《述異記》中記載一個開天闢地的上古天神,不是家喻戶曉的盤古,也不是八景宮的太上老君,而是萬鬼之母,《淮南子》中也提到這一個神仙。

相傳天地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宇宙還是一團元氣,有一個叫做萬鬼之母的神仙,在混沌宇宙中誕生。萬鬼之母早上起來的時候,創造了天地,但是到了晚上,又把天地給吃了,可以說天地就是萬鬼之母的晚餐。既然能創造天地,又能吃掉天地,很多讀者認為這個神仙的修為也是深不可測,估計跟盤古也是不分上下,畢竟都是創造天地的神仙。

在封神榜的第一回,書中說女媧娘娘是崑崙山的九天玄氣孕育而來,紫霄宮的鴻鈞老祖是修煉九天玄氣。然而洪荒流小說中提到一個神仙叫做鯤鵬祖師,他竟然以九天玄氣為食,也有一些讀者說他是以天地為食。其實在誅仙陣那一回,書中出現了一個蠻荒小妖,他吃了如來佛祖的法寶,把十二品蓮臺變成九品蓮臺,這個蠻荒小妖就是通天教主的徒弟。

相關焦點

  • 有一件絕世神兵,用不周山修煉而成,在陸壓道人的手裡
    ,自稱在混沌宇宙中修煉元神,經常去王母娘娘的瑤池吃晚餐。然而趙公明不知道陸壓道人遇見就會變得更加強大,結果被陸壓道人拿出斬仙飛刀殺死。記得陸壓道人說「通天教主都不是我的對手,你一個斬三屍成聖的先天聖人,我能瞬間就打敗你。」當趙公明被殺死以後,他的魂魄往封神臺飛走了,成為封神榜上的有名之人,這是封神榜中第一個被殺死的先天聖人。
  • 有三個準聖級別的神仙,用混沌來修煉元神,修為被陸壓道人毀掉
    看過封神榜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最厲害的神仙應該就是先天聖人,這本書講述的內容其實就是先天聖人之間的一次較量。所謂先天聖人,不同書籍中都有不一樣的概念,洪荒流小說中認為先天聖人是在天地出現之前就誕生了,但是從封神榜的內容來看,先天聖人應該就是能修煉混元道果的神仙,天地出現之後的神仙也可以成為先天聖人,比如肉身成聖的二郎神。
  • 封神中,陸壓道人神秘莫測,有一人卻認得他。
    ,無論是人還是法寶,也稱得上封神的一個謎。陸壓自告奮勇的上陣。公明見一個矮道人,帶著魚尾冠穿著大紅袍,長的異相長鬚同樣是一頭霧水。封神兩大主要的陣營,是同出一門的闡教與截教。燃燈道人在闡教中,可以說僅次於元始天尊。
  • 身為魔界遺族,陸壓道人擁有一件法寶,差點讓通天教主去見佛祖
    通天教主有一個徒弟叫做趙公明,是一個先天聖人級別的神仙,擁有刀槍不入的護體神光,元始天尊估計都不是他的對手。後來出現了一個散仙,來自崑崙山,地位竟然在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上,這個散仙就是陸壓道人。後來陸壓道人一招就殺死了趙公明,讓趙公明成為封神榜上的神仙。
  • 封神榜:陸壓道人到底多厲害?一招秒殺趙公明,鴻鈞老祖見了也怕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封神榜:陸壓道人到底多厲害?,讓他的神仙生涯增添了幾分樂趣,都說鴻鈞老祖是三界最高強的人了,可在這三界裡外,其實還有一名實力不輸他的神仙。這位神仙便是陸壓道人了,作為封神榜中最神秘的角色之一,陸壓道人總是來無影去無蹤,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世,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本領,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是,陸壓道人比鴻鈞老祖更早出現在這個世上,就這一句「現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人還在前」可以判斷出。
  • 封神最牛散仙陸壓道人,到底從何而來,最後又去了哪裡?
    大家好,小編最近閒來無事,便又翻看了《封神演義》小說一遍,自是受益無窮,但是小編在裡面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人,不,應該是特別有趣的神仙,他就是散仙陸壓道人!其後我們也知道,陸壓道人自知不敵金蛟剪,化作一道長虹而去。之後,陸壓道人用自己仙家法術「釘頭七箭書」將峨嵋大佬殘忍地射死了。隨後破了烈焰陣,殺了其陣主。陸壓從何而來小編不知道,但是從上文中我們不難看出陸壓道人對闡教是友,對截教是敵,切有一點不將三老爺通天教主放在眼裡。
  • 揮手擒拿陸壓道人,楊戩都被打成狗
    封神大戰中,各方勢力都派出了許多精兵強將,其中有不少高人已經達到了準聖級別。  準聖級別是什麼修為?在封神世界中,鍊氣士的境界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人仙、神仙、金仙、大羅金仙、混元大羅金仙。  鴻鈞老祖曾公開宣稱,老子通天教主等人都是混元大羅金仙。也就是說,混元大羅金仙已然是聖人級別,那麼混元大羅金仙之下的大羅金仙也就是準聖了。
  • 封神中的陸壓道人,其實有三個身份,妖道佛三家
    封神中有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不在三教之中,但是卻幫助姜子牙設計殺死趙公明,此人就是那西崑侖散仙陸壓。陸壓道君出場時自稱:「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人更在前」,聽起來名頭很響,所以我們就來扒一扒這神秘莫測的陸壓道人。
  • 若列出一份「中國上古神仙排行榜」,哪些神仙人物有資格登榜呢?
    那麼,若列出一份「中國上古神仙第一名」,哪位傳說人物有資格登榜呢?畢竟,佛教神系、道教神系及封神演義神系中的設定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必須摘選出一個評判標準。今天,我們便以《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為標準,來評選幾位法力最高強的上古神仙。首先,有資格登榜的,自是鴻鈞老祖了。
  • 封神榜:怎麼證明準提道人就是如來佛祖?這隻鳥已經提示了
    談到《封神榜》,相信大家都已經對裡面的一些人物有了比較好的理解了吧,封神榜裡面的人物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複雜,裡面分為了很多個教派,每個教派又各有不同的分支,對於只看過電視的人而言,完全是件十分難理解的事情。再有,除了人物關係外,還有一點是常人很難理解的,即裡面一些人的真實身份,疑慮多多,也讓人猜測多多。
  • 封神榜:陸壓道人和燃燈古佛,誰更厲害?陸壓其實不小心說漏過
    封神榜這部經典可謂集結了三界中各路數一數二的高手,先是道教兩大門派闡教與闡教的掌門人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再有就是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弟子師二金仙、三霄娘娘、多寶道人等,其實除了這些高手中,還有劇中只出現過寥寥幾次的燃燈道人與陸壓道人了,這兩位角色身份均很神秘,實力隱藏得很深,那麼也有很多觀眾會很好奇,陸壓道人與燃燈道人誰更厲害呢?
  • 陸壓為何要殺趙公明?趙公明究竟得罪了誰
    陸壓逢人總愛說自己閒遊五嶽,悶戲四海,乃是一位野人。在登場詩中更標榜不拜老子,不拜元始天尊,更不向昊天上帝稱臣,仿佛陸壓道人就是天地間一毫無師承、毫無背景、天生天養、自修得道的一位散仙。 在封神世界的確有不少散仙。一些散仙還達到了金仙中後期的高深境界。比如雲中子、石磯娘娘。不過,靠著自行修煉何其艱難。
  • 封神燃燈道人用定海珠能打翻通天教主,為何敵不過孔宣?
    可是,在萬仙陣中,通天教主卻丟了個大臉,竟然被晚自己一輩的燃燈道人一招打翻。  燃燈道人修為不凡,早在天皇年間就修成大羅金仙,妥妥的是準聖修為,在闡教中更有教主之下第一人的美譽,就算是十二金仙,見了燃燈道人,也要恭恭敬敬叫一聲老師。然而,燃燈道人修為再高,也還未跨入混元大羅金仙境界,準聖再強,終究不是聖人。  那麼,燃燈道人為什麼能將通天教主打翻呢?
  • 封神中,燃燈道人為破金鰲島十聖的十絕陣,一共送上了八個炮灰
    炮灰是一個漢語詞彙看了左右十二金仙,暗自懊惱,心想:「並無一人在劫先破此陣之人……」,燃燈道人這句話如何理解?第七、喬坤喬坤也是從天而降來試陣的神仙,他所試的是化血陣,然而喬坤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散人,道場在五夷山白雲洞。五夷山的散人,除了喬坤,還有另外兩個助西岐而死。
  • 封神中,燃燈道人為何能用定海珠殺死金靈聖母?
    斬殺金剛之身的餘元,自製鐵籠用懼留孫的捆仙繩沉到海底,最後還驚動了西崑侖的高人陸壓。文中還說用玉如意已招架了多時,更加有力的說明金靈聖母的能力,絕對在闡教十二金仙之上,可以和南極仙翁甚至燃燈道人相抗衡。可是,如此厲害的一個角色,最終卻被燃燈偷襲用定海珠打死。每次看到金靈聖母的結局時,心裡總為之抱打不平,感覺她的死有點冤也有些倉促。憑金靈聖母的修行能力,真的抵擋不住定海珠嗎?
  • 民間故事:聽聞修道成仙的道人都是以風洗手
    半路上遇到一個老翁,向葛道人拱手施禮,說:「你天生一副道骨,何不學道呢?」葛道人與老翁談得十分融洽。老翁說:「我是福建人,通曉天文,曾經在京城的欽天監做過官,我辭去官職已有二十年了。你如果不嫌棄,明年春天我一定在家裡恭候你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