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軒飛揚
《甄嬛傳》中,華妃不但長得花容月貌,更是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娘家,哥哥年羹堯屢次為皇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正是因為這樣,華妃有足夠的底氣,也從來不吝嗇她的傲慢。
在後宮,華妃的飛揚跋扈是出了名的,也不缺人領教過華妃的手段。雖然大家心裡都有不滿,可明面上碰著了一個比一個恭敬謙卑,生怕一個不留神給自己招來禍患。
就像我們平日在工作中,頂頭上司再怎麼張狂討人嫌,背後可能都問候過他祖宗十八代,當面依然笑呵呵的完成了人家安排的所有任務。
可總有些頭腦簡單自以為是的人,自以為有點家世背景就了不起,沒搞清楚狀況就明裡暗裡諂媚奉承大領導,以為只要和大領導攀上關係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夏常在就是這樣的存在,愣頭愣腦只顧著自個得瑟,最後勉強留了一條性命,可人卻落得個殘廢了。
夏冬春選秀的時候眼睛就長在頭頂上,安陵容不小心碰到了她,她繞著安陵容一頓諷刺,從衣服到首飾到家世背景,言語苛刻毫不留情面,就連眼神裡都是滿溢的鄙視。
入宮前教引姑姑要教各位小主宮中規矩,有點類似新公司安排的入職指導人,按理應該虛心請教,趁早儘可能多的熟悉業務,業務學精了,以後工作起來才會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可夏常在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尊重教引姑姑,還給人摔了好大的臉色。這不是作死呢嘛,都這樣了,誰還願意掏心掏肺的指點你啊。
皇后雖然是六宮之主,可大家都知道後宮其實是華妃獨攬大權,皇后有名無實,徒有虛名而已。
夏常在自己不了解情況,還不好生待見教引姑姑,錯失了知曉後宮門派的機會,天真的以為巴結奉承皇后就對了。
為了巴結皇后,不但不把華妃的賞賜不當回事,還當著黃規全的面誇皇后賞的東西有多好,瞧不上華妃這邊送來的東西。
要知道皇后和華妃可是死對頭啊,後宮沒人不知道。明裡你好我好大家好,暗裡華妃不會放棄任何可以踩在皇后頭上的機會。
夏常在為了表示忠心,命人緊趕慢趕用皇后賞賜的布料做了衣服,穿著去給皇后請安,還當著所有嬪妃的面一頓讚美。
剛入宮就這麼迫不及待的諂媚皇后,也不問問華妃願意嗎?明擺著就是和華妃過不去,夏常在的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討好錯了方向,要麼對自己毫無作用,要麼就是將自己置於死地。夏冬春的做法不但對自己得寵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把手握大權的華妃徹底給得罪了。
後宮那麼多妃嬪,也就華妃是以飛揚跋扈出名的,更是見不得有人敢凌駕她之上,對她不敬。
其他人初入宮中,因為不了解宮裡的情況,都在刻意收斂鋒芒,靜觀其變,唯獨夏常在尾巴翹上了天,狂起來絲毫不輸華妃。
嬪妃們給皇后請安後,剛出皇后宮門,夏常在就急匆匆的攔著甄嬛和眉莊一頓笑話,不曾想卻被安陵容隱晦的諷刺了一通,而她自己竟毫無察覺。
等她聽出來安陵容話外的意思後,揚起手一巴掌就要呼過去了,後來的華妃把這一幕看得真真切切。
華妃怎麼能忍受後宮有這樣一位不識抬舉的人存在。原本就因為夏常在選秀當日被皇上一眼相中,早就注意到她了,再到後來夏常在站錯隊,還處處耀武揚威的張揚,心裡更是不滿。
華妃早就給她記了一筆,就差個機會收拾她了,可是她還渾然不覺,簡直蠢萌極了。
可憐夏常在,還沒見到皇上,皇后也才見了一面就被華妃賜了一丈紅,估計她到了都沒搞明白自己為何被華妃給收拾了?
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後宮那麼多女人,每個人身後又都代表了不同的勢力,生存環境險象環生。一旦惹惱了有權有勢的那一派,也許就會有性命之憂,夏常在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職場和後宮有一些相似之處,初到新的環境,有些禁忌千萬別輕易觸碰。
到了新的環境就是從頭開始,即便以前多麼厲害或者背景多麼強大,要真正能在公司待下去,最終靠的還是自身的業務能力。
因此初期的虛心求教很重要,指導人是自己的領路人,有他們提點,自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於自己而言,只要能儘可能多地了解公司學習業務,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
要是夏冬春當初能夠虛心接受教引姑姑的指點,她就會知道後宮實際掌權之人並不是皇后,就會對華妃有所忌憚,自己也不會那麼快就被收拾了。
夏常在什麼都不了解,單靠皇后頭銜高就去奉承皇后,大肆宣揚自己站隊皇后,無形之中給自己招來了許多敵人。
一個剛來的新人,很難清除這趟水有多深,聰明的人都是多觀察多聽,自己先弄明白再說,而不是憑自己的想像蒙頭直衝。
只有先搞清楚狀況,再慎重權衡利弊, 真有必要站隊,也要站對自己有幫助的。
夏常在喜提一丈紅,完全是她自己求來的。自己找茬反倒被安陵容諷刺潑辣,還想動手打人。一個新人竟敢稱替領導教訓下屬,果不其然被華妃收拾了。
在家哪怕你是掌上明珠,人人都把你捧在心尖尖,可出門在外什麼都不是,沒人會把你當回事。
何況教訓手下是領導的事情,一個新來小嘍囉哪來的權利教訓別人呢?再遇上華妃一樣小心眼的領導,後果可想而知。
初來乍到,小心駛得萬年船,低調做人總不會錯。
職場是門技術活,當你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韜光養晦,默默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是最好的選擇,否則就算機會來了也不一定抓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