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洛陽主題」影視劇《風起洛陽》在橫店開拍

2020-11-19 大河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祁思元 通訊員 周亞偉

11月18日,記者從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以古都洛陽為背景的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17日在橫店宣布正式開機,主演與主創人員共同出席開機儀式。

《風起洛陽》由愛奇藝、留白影視出品,改編自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作品《洛陽》。故事將筆觸落在十三朝古都洛陽,講述了武周時期一群出身不同階層的人為調查洛陽懸案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因各自使命不得不捆綁在一起,隨著案件調查不斷深入,一個驚天陰謀浮出水面。劇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也延續了馬伯庸一貫的風格,龐大的敘事結構及燒腦劇情令人期待。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十三朝古都、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無數王侯將相、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出品方介紹,《風起洛陽》將充分挖掘洛陽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隋唐洛陽城的風貌進行歷史還原和藝術展現。

《風起洛陽》官方微博發布的海報顯示,該劇布景及製作細緻考究:《風起洛陽》共復原場景100多處,佔地超過4萬平方米;前期籌備120餘天,預計拍攝150餘天;將動用群眾演員超過2.5萬人次,演職人員超過650人次;準備服裝5000多套,造型飾品5000多套,道具共超過1.5萬組,力求「GPS地圖式」展示盛唐時期洛陽的繁華景象。

出品方表示,該劇是愛奇藝本年度開機規模最大的S(英文「super」簡寫,意為重磅)級定製劇項目,陣容強大、明星匯聚,導演謝澤曾執導過《羋月傳》《遠大前程》等精品劇集,編劇青枚功底深厚,優秀的幕後團隊也為其品質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洛陽有關部門表示,該劇的製作和播出將全方位展示洛陽的城市魅力,進一步強化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河洛文化的國際表達,擦亮洛陽「古今輝映、詩和遠方」城市名片,推動洛陽加快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相關焦點

  • 洛陽又要火啦!《風起洛陽》開拍在即!更有…
    9月23日下午,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知名作家馬伯庸一行來到隋唐洛陽城應天門,與我市歷史領域專家開展交流學習活動,會議內容圍繞愛奇藝有關「洛陽主題劇組已進入橫店籌備活動現場,愛奇藝有關負責人表示,明年第四季度,真實再現古都洛陽盛景,並在劇情中實景展現洛陽知名景區面貌的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將與廣大觀眾見面。《風起洛陽》改編自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作品《洛陽》。
  • 登錄了,洛陽!
    馬伯庸一行來到隋唐洛陽城應天門,與我市歷史領域專家開展交流學習活動,會議內容圍繞愛奇藝有關「洛陽主題」的劇集、動漫、綜藝作品。 劇組已進入橫店籌備活動現場,愛奇藝有關負責人表示,明年第四季度,真實再現神都洛陽盛景,並在劇情中實景展現洛陽知名景區面貌的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將與廣大觀眾見面。《風起洛陽》改編自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作品《洛陽》。
  • 借《風起洛陽》東風,洛陽放了一個大招,或掀起新一輪旅遊熱潮
    借《風起洛陽》東風,洛陽放了一個大招,或掀起新一輪旅遊熱潮《風起洛陽》改編自馬伯庸的懸疑小說《洛陽》,講述的是武周時期一群出身不同階層的人,原本是為了調查洛陽懸案而相聚,又因各自使命不得不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隨著案件調查不斷逼近真相,不為人知的驚天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 2020年Q4預開機重點項目:20餘部IP劇、4部耽改
    由愛奇藝出品的《風起洛陽,拍攝地點是橫店,目前劇組已進入橫店籌備。 《柳葉摘星辰》是愛奇藝、睿星娛樂、萊可傳媒聯合出品的古裝劇,預計11月在橫店開機,播出平臺是愛奇藝獨播,由高小嫻編劇工作室擔任劇本編撰的工作,導演是《天舞紀》、《萌妻食神
  • 洛陽故事:湯魂
    洛陽有湯,湯品十二種,洛陽湯館林立,湯館兩千家,洛陽湯客眾多,芸芸數百萬,故洛陽號稱湯城,湯城已是當今之洛陽的又一張名片。清晨的洛陽,秋雨綿綿,溼潤涼爽,我驅車走在洛陽新區他爺爺1992年從拖廠出來,從1994年起開始賣湯,今年已經70多歲,家裡還有90多歲的老奶,而他大伯和叔叔都在外地,家裡總要有留一個人在家照顧,他父親才接了他爺爺的衣缽開起湯館,在翠雲路上一幹就是八年。小段在學校學的是無線電專業,父親開湯館人手不夠,就把他叫回來了。
  • 洛陽老陳哥:他曾經洛陽酒場叱詫風雲,如今江湖只剩他的傳說
    當採薇掂著啤酒恬不知恥地走回飯桌時,老陳哥露出鄙夷的眼神,採薇只裝沒看見,倒了一杯仰起脖子懟掉半杯,「得勁!」「美!」,我說。「大哥咋想起請我吃飯了?」,我一邊吃一邊問。「疫情這麼久了,一直沒見你,也沒坐過,這放開堂食了,給你打個電話,誰想到你正好在附近浪?」老陳哥淡然回答著。我對老陳哥的回答非常滿意。
  • 洛陽神話傳奇:醫聖張仲景治窮病
    他曾在當時的首都洛陽長期居住,為人治病療傷,洛陽至今還有關於他的傳說故事。這事傳到張仲景的耳朵裡,他不顧年邁多病,千裡迢迢從南陽來到洛陽行醫。無論官豪之家、庶民百姓,凡來求診的,他都熱情接待,細心診治,無不藥到病除。
  • 洛陽城裡王家公子【1】
    昨日的洛陽城好是熱鬧呢!:自然是聽說了。據說,是城裡王家那位公子生辰。聽說呀,那王家公子前些年剛出山,往些年也是摸爬滾打過,不過近些年聲名赫赫,天下皆知。昨日啊,便是那王家公子生辰,各路江湖豪傑均是送上賀禮祝福,可是熱鬧非凡呢!:是啊是啊,我也聽說了!
  • 洛陽女兒名莫愁,石頭城莫愁湖的故事。
    洛陽有女名莫愁,自幼聰明好學,和父親學了一手採藥治病的本領,常為窮人治病。後來父親在採藥途中不幸墜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貧寒,只得賣身葬父,家住建康石城湖的盧員外正巧在洛陽辦事,見小姑娘聰慧便買為兒媳,帶回建康。盧員外曾在梁朝為官。一日,梁武帝聞報水西門外盧家莊園牡丹花開,便著便服來員外家賞花,只見牡丹花交錯如錦,奪目如霞,又得知牡丹為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動,見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顛倒。
  • 洛陽故事:老杜和他的杜記鮮牛肉湯
    >秋日的早晨,洛陽有一位六十多歲的長者,他是附近一家駕校的教練,他說他是黑龍江人,11歲就隨著父母來到洛陽,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已經習慣了洛陽早上喝湯的飲食文化,他今天是專門過來喝湯的。他說,杜記鮮牛肉湯味道很正,一碗湯喝完很舒服,就是燒餅太大,他吃不完。過了一段時間,老杜過來陪我說話,我問他怎麼不盛湯了?
  • 洛陽發現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這是河南洛陽徐陽墓地標號為M15的墓葬出土的編鐘。這是河南洛陽徐陽墓地標號為M15的墓葬出土的編鐘。這是河南洛陽徐陽墓地標號為M15的墓葬出土的編磬。工作人員在清理河南洛陽徐陽墓地標號為M15的墓葬。徐陽墓地位於洛陽市伊川縣徐陽村,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根據史書記載,陸渾戎自公元前638年遷入洛陽伊川,公元前525年被滅。徐陽墓地自2013年發掘至今,共清理墓葬150座,其中大中型墓12座,大中型墓葬均有與之對應的陪葬車馬坑或馬牛羊頭蹄祭祀坑。
  • 居然拍起了青春偶像劇
    去年年底,在光谷開拍了一部青春創業影視劇《青春創業手冊》,而這部影視劇的出品方之一也是今古傳奇。而在光谷,「雙創」的氛圍一直很濃烈,湖北省文聯文學藝術院就想做一部關於光谷青春創業的影視劇,這一想就找到了今古傳奇。
  • 三國演義之孫堅攻洛陽
    孫堅坐陣中軍大營,一聲令下戰鼓聲響起,先是後排投石車發動了攻擊,頃刻間巨石如雨紛紛落在了洛陽城牆上,肉眼望去,只見那守城被砸的抱頭鼠竄。在孫堅的帶領下,江東兵馬很快就衝進了洛陽皇宮外圍,退入到皇宮裡面的西涼殘軍放火點燃了皇宮
  • 洛陽城裡王家公子【2】
    :說起這洛陽城裡王家,那在洛陽城算是人盡皆知了……因為他們家的公子出類拔萃,聲名在外,提起那位公子,男女老少都能說上幾句。:是的呀!我聽說,那位王公子13歲便離家,在海島拜師學藝,成人時才回來呢!先前不知道王公子為人,近些日子倒是了解了一些!:哦……?怎麼說呢?
  • 《洛陽陌》(小說,記李白和杜甫)
    正逢仲春初夏,四下都傳來蛐蛐聲,偶爾還會有一兩聲蟬叫,一縷薰風撲面而至,路旁螢草和著微風輕舞,樹上初生的嫩葉兒也在沙沙作響。「倒也妙極。」閉著眼感受著這一切,當即只覺得靜謐安恬,無限愁緒竟也去了大半,心情格外輕鬆。
  • 故事:洛陽洛寧韋振江——金山爺祈雨的傳說
    據說,有一次金山爺祈雨,上完香,擂起震天鼓,雷公爺不在家,那時我們村有個人在洛陽當差。不知道怎麼了?擂過震天鼓後,當差人從洛陽趕回,在第二天擂天鼓前到家,剛到家精神迷糊,雙腳磨破,還流著血,大家扶他回家,睡過一覺後,家人問怎麼回來了?有啥事?他很清醒的說到,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 洛陽農村蓋房為啥要插紅旗?這個傳說可信嗎?
    小說中父親的勤儉和辛勞讓我十分感動,對於房子的執念更是讓洛陽農村的我深有感觸。》一書,其中有一篇由郭自修講述、褚書智整理的《門樓上為啥要插小紅旗》,道出了洛陽農村蓋房插紅旗背後的民間傳說。洛陽一個山村的農民劉二家中只有幾間廈房,沒有上房和門樓,經常丟東西。勤儉節約十幾年終於攢夠了再蓋三間上房的錢。他覺得蓋房不容易,是大事,一定得結結實實地蓋好。於是,他從幾十裡地外請來了遠近聞名的張木匠。
  • 洛陽故事:十八盤山上棠梨花
    (登山梯田照片來自網絡)登山村的村頭也有一棵孤零零的棠梨樹,在拍攝小姑娘照片的前兩年的春天,我參加一個美術學習班曾經走過這裡,學習班裡有兩位從洛陽礦山機器廠 2020年8月 洛陽作者簡介: 段卓奇,原籍山西省沁源縣,出生於河南新鄉郊區西牧村,故筆名牧野;曾在汝陽縣及洛軸宣傳部工作;1993年參與創辦洛陽晚報,曾任攝影記者、文字記者,編輯,部門負責人;2019
  • 故事:古代故事——洛陽王某,青州朱氏,王生陶師兒
    洛陽王某王某,洛陽人,以倒賣木材為業。他和一個歌女唐玉簪相好。唐女能歌善舞,溫柔體貼,二人真心相好,王某每年給唐女百兩銀子。鼓樓東住著一個周郡王,愛好音樂,聽說唐女的名氣後,重金從鴇母那買下。【原文】王某,洛陽人,寓祥符,以販木為業,與妓者唐玉簪交狎。唐善歌舞雜劇,事其曲盡殷勤,為之迷戀,歲遺白金百兩。周府郡王者,人稱鼓樓東殿下,以居址得名。雅好音樂。聞玉簪名,召見,試其技而悅之。以厚價畀其姥,遂留之。某悲思成疾,賂府中出入之嫗,傳語妓云:「倘得一面,便死無恨,盍亦求之。」妓乘間為言,殿下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