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前幾年熱播軍旅大劇《亮劍》,其熱度至今未涼,仍被廣大網友津津樂道,街談巷議。實事求是地講,《亮劍》實質上仍未脫離抗日神劇的窠臼,甚至是神劇的祖宗。筆者為何膽大妄言,很簡單,《亮劍》整個劇情及人物塑造,明眼人一眼即看出,這是把八路軍抗戰中許多經典戰例串聯起來,集中體現在一部電視劇中,主人公李雲龍,也是我軍好幾位戰將的化身,當然最貼近主人公李雲龍的是五五中將王近山將軍。王近山最經典的戰例,那就是韓略村殲滅日本鬼子戰地觀摩團,殲敵一百八十人,主要為日冦軍官,其中大佐聯隊長十二名,少將一名,還有許多中下級軍官。此役給敵人沉重一擊,勝斬首十萬。但是劇中,把許多其它八路軍經典戰例,強加在李雲龍一人身上,難免牽強附會。特別是關家堖戰役,從戰略上講,八路軍犧牲兩千多人,未完全殲敵,中途被迫撤離戰場,是一敗仗。劇中改為李家坡之戰,李雲龍用土工作業,挖戰壕逼近敵陣地,用三千六百顆顆手榴彈,一舉蕩平山畸大隊,這在軍事上講,難以實現,不可全信。還有李雲龍多次戰鬥,多屬砍瓜摘菜型,日本鬼子真那麼好打,抗戰焉用十四年?
當然有人講,這是文藝作品,可以誇張,但作為一部抗戰正劇,誇張尺度稍大一些。即使這樣,瑕不掩瑜,筆者和廣大網友一樣,還是特別喜歡這部劇,這是一部讓人看了,熱血沸騰的男子漢戲,英雄戲!因為為我們男人世界,塑造了一位頂天立地,敢作敢為,同時充滿一定缺陷,有血有肉的男性精神圖騰形象!
前幾天,一位網友就《亮劍》中的一個橋段提出疑意。即劇中李雲龍瞞著上級,派付團長孔捷百裡奔襲萬家鎮,偷襲偽軍一個建制營,奪取一營軍馬及裝備的這個戰例,提出質疑,該網友認為在軍事上,不可能成功勝利。筆者反而認為恰恰相反,這在軍事戰例講,從兵法上講,完全可以相信!並與之交流一番。
先還原整個故事前前後後,關於奇襲萬家鎮的想法,是李雲龍的鐵桿戰友丁偉提出來的,並作為禮物送給李雲龍的。丁偉也是久經沙場悍將,極具戰略眼光,他不會送給李雲龍一個空心湯圓。李雲龍也並不傻,也是一個雞賊,從不做賠本買賣,得到這一情報,心裡暗喜,肯定一番盤算,肯定是派人偵查打探,摸清敵情,胸有成竹,這才瞞著政委趙剛以及上級,派孔捷去「牽"馬,好一個牽字,好象拿自個的東西,證明李雲龍一成竹在胸,此仗十拿九穩。
況且劇中已交待,萬家鎮的敵人是偽軍混成旅之騎兵營,距李雲龍所部不到五十公裡,偽軍防備鬆懈,作戰力低下。李雲龍派孔捷率一營,輕裝精銳上陣,長途奔襲,夜裡突襲,五十公裡有十小時趕到,趁敵睡覺之時,突然殺出,一個小時解決戰鬥,奪得戰馬裝備,取得勝利完全可能。《孫子兵法》對此戰術的解釋,雲「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當然取得勝利的前提是摸清敵情,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偷襲,一旦被敵發現,戰機瞬間消失。《亮劍》中也證明這一點,山本率領特攻分隊精銑八十餘人,偷襲八路軍總部,被發現後,立即撤出戰鬥,言一旦被敵發現,即戰機失去,也失去了戰鬥意義。打仗肯定是冒風險,甚至是賭一把,但高手大多十拿九穩!實際在抗戰中,長途奔襲,玩的最好的是傅作義所部,五原及包頭戰役是其力作。
中學課文中有一篇古文《李愬雪夜入蔡州》,講的就是中唐名將李塑,乘大雪之夜,親率九千人馬,冒著寒風凜冽,大雪滿天的夜裡,趁敵不備,突襲蔡州城,生擒叛匪吳元濟,取得輝煌勝利,為歷史上軍事家們所津津樂道,是一個長途奔襲的典型戰例,後進入軍事教科書。
綜上所述,雖然說《亮劍》中,李雲龍的許多戰例,有誇張過度之嫌,但百裡奔襲萬家鎮,奪取勝利,完全可以相信,這在軍事上,站得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