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自尊,是因為自愛,若一個人的自尊心異乎尋常的強,那必定是因為,他有一顆極度自卑的心。
在看《第七個讀者》這部作品時,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吳涵,總是讓我不由自主想到那個叫馬加爵的年輕人。
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可謂轟動,僅僅因為打牌時同學懷疑他作弊,出言不遜,馬加爵就分三天時間,冷靜而有條理地殺死了四個同學。
《第七個讀者》,據作者雷米在序言中介紹,動筆於2006年,我不知道雷米寫這個故事,有沒有受到馬加爵事件的影響?
在我看來,故事中的吳涵跟現實中的馬加爵,太像太像了。
吳涵,一個來自偏遠貧窮山區的法學院男生,從來,他都是因學習成績優秀而成為同學羨慕的對象,心裡滿滿的優越感,一路開掛考入C市師大法學院後,他的優越感驀然消失了,能考入這所學校的,誰不是當年的尖子生?
當頭頂的光環消失,吳涵清晰看到自己和別的男生的不同,他的衣服那麼陳舊過時,他的手機那麼落後,當別的男生在玩遊戲打籃球的時候,他為籌集學費和生活費在打掃衛生、清理垃圾,他還得接受「愛心企業家」的助學獎金,可是他冷著臉拒絕成為他們拍照做秀的道具。
自尊是他為自己打造的護具,而心底的自卑,野草般瘋長。
他和宿管孫梅的不倫情,於他,是溫暖、是依戀、是青春期欲望的釋放,是沒有明天的今天,可一旦公之於眾,只有深深的恥辱吧?
因為害怕這種恥辱發生,他開始殺人;因為從殺人中品嘗到控制別人生死的愉悅,他開始有儀式感地殺人;因為方木堪為對手,他當著三千人的面砍下方木初戀女友的頭顱。
在全方位的「不如別人」之後,吳涵終於有機會成為掌控別人命運的「神」——他沉淪,他跌倒。你們一再嘲笑,須知,他跌倒在高於你們的上方。他樂極生悲,可他的強光緊接你們的黑暗。
瘋狂的尼採!
瘋狂的超人哲學!
吳涵是對現實中的自己有多不滿,才會躲在尼採超人的殼裡,把自己意淫為蓋世英雄?
吳涵從優秀生淪為殺人者,是他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嗎?似乎不是。在他的家鄉,他們家這種條件的比比皆是,並不比別人家差,相反因為他優秀生的光環,他們家還收穫了很多羨慕的目光。
使吳涵心理失衡的,是比較,是他永遠追不上的別人的起跑線,那麼圈子又繞回來了,還是有原生家庭的因素在。
象吳涵、馬加爵這樣的學生,如果安安穩穩從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那麼他們就會是人們口中的「鳳凰男」,他們的下一代,就會獲得相對高一些的起跑線。
而如果他們進入職場後不如意,還需要為城市裡的房租和高昂的生活費發愁,還需要面對相親市場裡有車有房、是否按揭的拷問,他們的內心,又將如何平衡?
一直把「鳳凰男」當作一個偏貶義的詞,原來對於吳涵們來講,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的攀爬,才能成為人們當作飯後談資的「鳳凰男」?
故事裡的吳涵輸了,現實中的馬加爵也輸了,他們都倒下在自己的起跑線之前,離「鳳凰男」這個階層,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