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小說,基本上都會涉及到復仇。仙俠小說,玄幻小說,之所以能夠讓人看著很爽,就是因為它不會像寫實小說一樣,束手束腳,受限於法律、風俗等,最終,總是能夠痛痛快快地讓惡人付出慘痛的代價,讓壓抑的情緒得以宣洩!
可是,《權力的遊戲》就打破了這種套路。史塔克家族有兩大仇人:蘭尼斯特家族、席恩·葛雷喬伊。一個害得奈德·史塔克被屈辱殺害,一個害得史塔克家族失去了最後的家園。但是,小說寫到最後,雪諾仍然願意和瑟曦·蘭尼斯特合作對抗異鬼,最後殺死蘭尼斯特家族的,不是史塔克家族,而是龍媽。而對於席恩·葛雷喬伊,史塔克家族更是選擇了原諒。
玄幻小說《劍來》,種種跡象表明,主角陳平安的復仇,既不會像一般的小說「阻我道路者,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殺他個天翻地覆,圖個清清爽爽、情緒得以宣洩;也不會像《權力的遊戲》一樣當高高在上的道德聖人,只要惡人知錯認錯,就選擇原諒!
《劍來》這部小說的復仇方式,註定與以往所有的小說都不一樣,因為陳平安選擇的復仇方式,也是他要與這個世界講的那些道理。就像小說裡反覆出現的那句話:
我有一肚子的聖賢道理,想對這個世界講一講!
很多的小說、故事裡,都喜歡把主角塑造成道德楷模。
《大宅門》裡白家落難之時,只有二兒媳婦白文氏支撐整個家族,嘗試著復甦白家,而紈絝子弟白穎宇白三爺卻處處搗亂,聯合外人和白文氏作對。最後,白文氏總算成功了之後,對於白三爺也只是說了幾句重話而已,白穎宇也只是認了個錯罷了,就算是翻篇了。
正是因為白家這種以德報怨的家風,才會助紂為虐、養虎為患。還記得《大宅門》的大管家——太監王喜光嗎?這麼一個德行敗壞的人,白景琦就留在身邊重用。平時發現他欺負下人、作威作福,也只是說兩句罷了。等到後來,發現王喜光竟然買了他賣出去的汽車,才覺醒:王喜光一定背著他偷了很多他的財產。即使如此,白景琦也只是羞辱了他一番,把他趕出了白家而已。
結果如何呢?後來,王喜光搖身一變,成了漢奸頭頭了。恩將仇報的王喜光沒少讓白家遭受磨難。
這就是一般的小說套路:主角身處社會底層的時候,不得不要天天和惡人作鬥爭,最後,終於出人頭地之後,又開始以德報怨,開始包容那些惡人、惡行。
《劍來》在行文過程中已經很多次地暗示了陳平安的觀點: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小說開篇,蔡金簡害得陳平安斷了長生橋,命不久矣。當陳平安弄清楚自己被人害了之後,就憑著一片破瓷片,硬是把蔡金簡殺死了。而且陳平安殺人的時候,毫不拖泥帶水,殺完人之後仍然心安理得。這就是陳平安,仇恨從來就不會輕輕揭過。
如果人人都以德報怨,那麼,當壞人也太爽了點吧?
犯了錯,做了壞事,遇到比自己弱的人,該怎麼欺負他就怎麼欺負他,怎麼爽怎麼來;遇到了比自己強的人,趕緊裝孫子,別說承認錯誤,跪下來磕頭都不要緊。反正只要姿態夠低,好人都會以德報怨放過自己的。
以德報怨,本身就是對好人的最大不公平!
還記得書簡湖上,陳平安和顧璨剛剛重逢之時嗎?
顧璨抓住了試圖暗殺他的人,正在洋洋得意地說要誅殺他九族的時候,陳平安出現了,不由分說就是兩巴掌。
原本顧璨以為,陳平安是讀了書,要做那道德聖人,講究以德報怨,誤以為陳平安想要他放了那個試圖暗殺他的人。結果,陳平安說:
「這種人,我見一個殺一個,毫不手軟。如果你修為不夠,殺不了,我也一定會幫著你殺的。」
稀裡糊塗的,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一味地用善心感化,那麼,為善的好人,也太辛苦、太不公平了吧?
如果當好人,就要處處與人為善,即使遇到了壞人,也要以德報怨,用善心感化,豈不是過得太過委屈了?
如果當好人總是如此委屈,那麼,又有多少人乾脆就不再做好人,做一個清清爽爽的魔道中人不好嗎?
這也是為什麼武俠小說裡出現了很多類似於任我行、小魚兒這樣的魔道中人!
所以說,《劍來》裡,陳平安一定會報仇,絕不會做那種「以德報怨」的好好先生!
陳平安做事,很講究「公道」兩個字。
小說開始的時候,陳平安會找蔡金簡復仇,卻並不想殺害付南華。可是,付南華顯然並不想放過他,陳平安才會痛下殺手,試圖殺死他。幸虧齊靜春的出現,才救下了付南華一命。
還記得陳平安找正陽山搬山猿報仇嗎?
因為打死劉羨陽的人是那個搬山猿,所以,陳平安只會找搬山猿拼命,卻並未想著朝小姑娘陶紫出手。即使本可以用石子偷襲陶紫,他也只是打爛了鳥籠的食罐。
哪怕面對搬山猿是以卵擊石,可能會死;哪怕面對陶紫小姑娘是以石擊卵,很可能會得手。但是,有些事打死都要做,有些事打死都不能做。
這就是陳平安,誰的功過誰就擔著,絕不會讓你少擔一份,也絕不會殃及無辜。
再來看看書簡湖上,陳平安不是反對顧璨殺死試圖暗殺自己的人,而是反對顧璨濫殺無辜,非要去殺人九族,做那種喪心病狂的事情。
陳平安很善於做切割和圈定。什麼樣的先後順序,什麼樣的因導致什麼樣的果。這就是陳平安所講究的「公平」!
這也是為什麼在書簡湖上他過得那麼辛苦的重要原因?
因為做錯了事,就要認。不是說簡單地說一句「我錯了,對不起」就完了。認錯之後,還要改錯。所以,他才會把那些被顧璨濫殺了的無辜之人的靈魂,一個個找回來,先是要幫著完成心願,然後,再做周天大醮為他們積攢陰德。
所以,陳平安的報仇,一定是極有分寸的報仇,很值得期待!
一般而言,報仇無非就是殺人,或者就是折磨對方,讓對方生不如死。
可是,《劍來》裡的報仇,絕不會如此簡單!
殺一個人,那怎麼過癮呢?殺一類人,又怎麼過癮呢?
要殺得這一類壞人再也不敢作惡,再也不敢做這樣的一類壞人!
正陽山、清風城都是這樣的一副德行:
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喜歡將其視為螻蟻,喜歡不講規矩,肆意殺戮;
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又喜歡鑽規矩的空子,尋求規矩的庇護!
搬山猿面對陳平安、劉羨陽的時候,肆意殺戮,面對齊靜春的時候,又喜歡用大道理來講規矩。這種惡人,最是讓人噁心。
生活之中,也有很多人就是這樣!
自己家孩子在學校裡罵別人,打別人,就當沒看見;有老師來管教,略作處罰,罰孩子跑10圈,就一定要揭發老師施行體罰,最後害得老師被迫停職。
自己欺負別人的時候,會心安理得的很爽。別人對自己略作懲戒的時候,就一定要用各種各樣的道德綁架來維護自己。
記得有個明星的媽媽,反對自己兒子和另外一個女星在一起。在網上大肆宣傳那個女星的各種不好,試圖獲得網友的聲援,還會口口聲聲地說「兒子不孝」!可是,你為老不尊、倚老賣老地對兒子的生活指手畫腳,對他人缺乏尊重,為什麼就那麼心安理得呢?兒子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你就拿出「孝」這個道德利器來綁架自己的兒子。
陳平安的報仇,將會是與天下不講道理的人,堂堂正正地講一次道理!
這個世界上,多一兩個道德聖人,固然能夠讓我們看得到人性之善。但是,做道德聖人的難度太大,標準太高,很多平凡人不願意付出那麼多的代價去做,也不想過得那麼辛苦和委屈。
於是,道德聖人,就像是世道開出的一朵高貴的金色蓮花,很是美麗,很能點亮這個世道。但是,開出金蓮的難度太大,所以,很多人只會敬而遠之。
反倒是做一個與惡人斤斤計較、與好人和氣生財的俗人、好人,因為標準較低,人人可做,而且自己不僅僅可以在物質上過得舒服,在心理上也可以過得心安理得。這樣的一個俗人、好人,就像是世道開出來的野花,能點亮世界,也人人可學,人人願學。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
可是,《劍來》所塑造的主人翁,是個好人,但是,卻是一個願意磨惡人的好人,他會磨得惡人都膽戰心驚、怕到骨子裡。
陳平安即將和劉羨陽開始復仇了。他們這次復仇之後,會讓天底下那些喜歡漠視人間、喜歡欺負弱者、喜歡鑽規矩空子的人,從此以後,都要學會乖乖地呆在規矩之內,遇到任何人,無論強弱,都要講規矩、講道理!
這才是主角陳平安想看到的世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