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未央》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截止今日已經收穫了超過400萬的讀者,收費章節平均訂閱超過3000,是頭條上成績最好的傳統歷史小說。
所謂傳統歷史小說,指的是書中的絕大部分人物和情節都來自歷史記載,還沒有穿越橋段。
這個成績看起來還不錯,但作為作者,我是不太滿意的。
寫作這本書時,我最初的想法是寫一部關於西漢前期三位太后的故事,分別是漢文帝朝的薄太后、漢景帝朝的竇太后和漢武帝朝的王太后。
所以,它最初的書名是《大漢太后》,重點在於後宮。
可是,隨著寫作的深入,我並不滿足於只是寫宮鬥,想要加入更為豐富的內容。於是,在王娡駕崩後,這本小說的情節依然在繼續。
如此一來,小說的整體結構就變得很奇怪,前半部分側重於後宮,後半部分側重於朝堂,這在小說上是大忌。
究其原因,還是創作態度的不嚴謹,創作之初缺乏完整的布局。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長樂未央》的後半部分涉及的人物越來越多,情節越來越複雜,逐漸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
最終,我選擇在漢武帝人生巔峰處完結了這本小說,雖有小遺憾,卻也是對創作的尊重,不能為了字數強行往下寫。
回過頭來看,這本小說有太多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對衛子夫的描寫過弱,有些情節顯得冗餘,過於平鋪直敘。
但是,這部小說畢竟得到了400多萬讀者的認可,我如果將其貶得一無是處,既是對讀者的冒犯,也會顯得很矯情。
總體而言,作為我人生的第一本書,《長樂未央》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我最滿意的可能是對人物的塑造,無論是王娡,還是漢武帝,亦或是衛青、霍去病,都儘量接近歷史真實,有血有肉。
文筆上,我採取了一種白描的手法,著重展示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沒有停留在環境描寫,以及大量的心理描寫。
一本書完成以後,就不再是屬於作者一個人的。我的看法或許和讀者的觀感不統一,這是無法避免的,我接受批評,也感謝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