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名士孫子楚,文採極佳。只是為人有些呆氣,別人隨便開個玩笑,他便信以為真。再加上他天生六指,往往成為別人取笑捉弄的對象。
平時做詩文的朋友偶爾聚一下,喝點小酒,少不得叫一兩個歌妓助興。那孫子楚卻最怕與陌生女子相處,若是知道有女子同席,往往還沒到,就落荒而逃,以免尷尬。
朋友們知道他是這樣的性情,讓歌妓先躲起來。等到孫子楚就坐,大家一陣寒暄後,那歌妓就突然閃出,佯裝跌倒,一下就撲到在子楚懷中。一隻手勾著他的脖子,衣衫半垂,香肩微露,一雙媚眼盯著他。
孫子楚窘的心裡砰砰亂跳,又不敢多看那女子一眼。歌妓見他呆呆地坐著,一動不動,突然就在他臉上親了一口。孫名士頓時汗如雨下,臉都紅到了脖子。
眾人見狀,都哄堂大笑。又見那呆樣實在可愛,於是給他起了個外號叫&34;。
城中巨富沈翁,家資萬貫,富比王侯,親戚朋友都是世家大族。有一女,名叫阿寶,天生麗質,絕色無雙。
眼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無數公子王孫都來說親,卻都不合沈翁之意,不是才學不夠,就是人品相貌不佳,再或者就是家道中落。
朋友們聽說後,就慫恿孫子楚也去提親,說:&34;
孫子楚對自己的文採倒是頗為自信,也覺得兄弟們說的有些道理,果然就請了一個媒婆去沈家說親。
沈翁平素也曾聽聞孫子楚之名,知道他才學的確不錯,可是又覺得他出身過於寒微,於是就拒絕了。
媒婆準備回去,正好碰見阿寶。阿寶問她又在替誰說媒,答說:&34;
阿寶雖沒見過孫子楚,但也聽過她的呆名,心想:真是什麼人都敢來啊!於是抿著嘴,笑著說:&34;
媒婆回來,將阿寶的話告訴孫子楚。子楚說:&34;等媒婆走後,子楚找出一把斧子,將那支指砍了下來。頓時,血如泉湧、痛徹心扉,孫子楚大叫一聲就痛死過去了。
過了些天,孫子楚傷好了一些。就去找媒婆,把自己的手給她看。媒婆一看,大吃一驚,心想:果然是個呆子。但還是連忙去告訴阿寶。
阿寶一聽,也是吃驚不小,心想:&34;又開著玩笑說:&34;
媒婆又回去復命。孫子楚聽了媒婆的話,極力辯解自己並不呆,只恨自己不能親自向阿寶姑娘解釋。轉念一想:&34;
想到這裡,那想去提親的念頭頓時消了。
轉眼到了清明節,平時不大出門的太太小姐們這時都會出來踏青遊玩。只見郊外,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各富家大戶的太太小姐們在家人的陪伴下,看花的看花,放風箏的放風箏。一幫輕薄少年,也混雜在人群中,對著眾佳麗肆意調笑點評。
幾個詩文好友也拉著孫子楚一同去玩。一書生笑著說:&34;子楚知道他在笑話自己。不過一想到自己被阿寶捉弄的夠慘,也想看看她到底是什麼樣子,於是跟著大家一起去尋找阿寶。
不多久,遠遠地看見有一位少女在樹下休息,旁邊圍著一群少年郎。書生們說:&34;走近去一看,果然是了。
孫子楚看了,覺得簡直就是天上的仙子,人間哪曾見過。就連那身邊的丫鬟,也是國色天香,眾裡挑一。
慢慢地,人越聚越多。眾人神魂顛倒,喧鬧不已,又指指點點,評頭論足。也許是休息夠了,也或許是因為人群中有人出言粗鄙,阿寶就帶著丫鬟離開了。
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喊:&34;
阿寶轉過頭來,嫣然一笑。眾人再次癲狂不已。這個說,阿寶是對我笑。那個也說,是對我笑。大家爭論不休,險些動起手來。只有孫子楚呆呆地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看著阿寶遠去。
眾書生正往其他地方去,發現子楚並沒有跟來。回頭一看,發現他還站在那裡發呆,喊他也不答話,眼睛直直地盯著阿寶遠去的方向。
眾人走近,說:&34;還是不答話。大家知道他平時有那一股呆勁,因此並不覺得奇怪。於是生拉硬拽把他拖回家。
到了家就直挺挺得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不動,喊也喊不醒。家人擔心不已,到了次日還是那樣。家人們說:&34;於是到野外去招魂,還是不見好轉。
又拍又捶地喊他,只聽得子楚象說夢話一樣說:&34;再詳細問他,又不做聲了。家人們十分不解,但好在總算開口了。
原來,昨日見了阿寶,孫子楚就魂不守舍了。阿寶離去,其魂也不自覺的跟著一起去了。起初遠遠地跟著,慢慢的膽子大了地就走到了阿寶身邊,發現並沒有人呵斥自己,欣喜不已。
阿寶到了家,子楚也跟著大搖大擺一起進去了。阿寶到了閨房,他也跟進去。阿寶坐著,他就在旁邊站著。阿寶要喝茶,他連忙去倒,可是早就有人把茶倒好了。到了晚上,阿寶上床歇息,他也不客氣爬到床上。
半夜,阿寶夢見與人交頸而歡,那感覺妙不可言。及至香汗淋漓,走下床來,發現並非做夢。看看房中,除了自己,再無他人,可明明感覺剛才與人做那羞羞之事的啊?心中困惑不已。
早上,阿寶起床,梳洗完畢,想起昨晚之事,不覺雙頰泛起了紅暈。這一整天就總想著這事,總感覺奇奇怪怪的,可這事又不好跟別人談起。
晚上,阿寶脫衣上床,剛躺下,又感覺有人來抱,忙問是誰,那人說:&34;又問:&34;
剛問完,一張大嘴就吻下來了。阿寶頓時渾身酥軟了,那妙不可言的感覺又上來了。想呵斥他一番,可是等事辦完了,也沒有開口。
那孫痴在沈家呆了兩天,雖然無人理會,但那感覺真是好極了,只是覺得腹中飢餓無比。想要回去找點吃的再來,可那沈家太大了,無數庭廊,亭臺樓榭,轉了半天轉暈了,險些連阿寶的房間也找不到了。
這邊,家人見他氣息微弱,驚慌不已。忙託人到沈家,說要招魂。沈翁笑著說:&34;家人苦苦哀求,這才答應。
神婆拿著草蓆和子楚的舊衣服到了沈家,迎面就碰見阿寶。阿寶問明來意,驚恐不已,說感覺自己房中總是怪怪的,直接把她帶到自己房中。
神婆拿著衣服草蓆,晃了幾晃,口中念念有詞,又喊到:&34;只聽得阿寶毛骨悚然。
神婆招完魂,回到孫子楚家,看見他已經能動了。過不多時,就完全醒了,將阿寶房中家具樣式,陳設擺放,房門前幾盆花、幾盆草,一一說出,分毫不差。
阿寶聽說了,更加驚駭,內心深深感覺到他對自己用情之深。
孫子楚雖然能下床了,但總是茶不思、飯不想,無論站著還是坐著,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經常跑到阿寶家屋子附近轉悠,並時不時偷偷朝裡張望,希望再次遇到阿寶。
浴佛節快到,孫子楚打聽到阿寶要去水月寺上香。到了那天早上,就早早地站在路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過往行人,生怕錯過了阿寶。
快到中午時分,阿寶終於來了。看見車外有個人盯著自己的車子,似乎在哪裡見過,但又想不起來,於是掀開車簾,也盯著他看。孫痴見阿寶看著自己,激動不已,就跟著車子一起走。
阿寶讓丫鬟來問他姓名,子楚殷勤地告訴了她。想到阿寶總算知道自己了,孫痴又一陣激動。直到跟不上車子了,才戀戀不捨地回到家中。
回到家後,病又犯了。飯水不下,呢喃中就直喊著阿寶的名字,直恨自己的魂魄不能像以前那樣再到阿寶家中。
家中有一隻鸚鵡,突然間死了。親戚家一個小孩把它扔到子楚床上。子楚自言自語道:&34;
正這樣想著,就感覺自己飄飄然到半空,睜眼一看,發現自己已化身為鸚鵡了,於是直往阿寶家飛去。家人看了,都很納悶:&34;
阿寶正坐在房中,見一隻鸚鵡突然飛下來,感覺非常漂亮,就把它捉住。又拿紅繩將它的腳鎖住,並用芝麻餵它。
那鳥兒忽然開口說道:&34;阿寶嚇了一跳,急忙解開。那鳥兒也不離開。
阿寶嘆著氣說:&34;
鸚鵡說:&34;說完就飛到阿寶懷裡。
別人拿食物餵它,它不吃。非要阿寶喂,它才吃。阿寶坐著,它就飛到她的膝蓋上。阿寶睡覺,它就依偎在床頭。
象這樣過了三天,阿寶很可憐它,暗地裡讓人去探望孫子楚。派去的人回來說孫子楚已死了三天了,只是身子還沒有涼透。
阿寶對著鸚鵡,說:&34;
鸚鵡說:&34;於是阿寶向它發誓。
那鸚鵡歪著頭,做出不理她的樣子。阿寶見了,覺得好氣又好笑。
過了一會,阿寶覺得裹腳鬆了,就脫下繡鞋,緊一下裹腳布。那鸚鵡突然就叼著繡鞋飛走了。阿寶忙叫人去追,卻早已不見了蹤影。阿寶知道鞋子在孫子楚家,就讓一個傭婦去要。
子楚家人看到一隻鸚鵡叼著繡鞋飛進來,突然就掉在地上就死了。繼而又聽到子楚哼哼唧唧的聲音,過去一看,已經甦醒了,都驚奇不已。
孫痴剛醒,就連忙把地上的鞋子撿來,翻來覆去地看。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正好那傭婦到了,就向孫痴要鞋子。子楚說:&34;
傭婦回去復命。阿寶更覺得驚奇了,想到當初那樣捉弄他,現在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更要命的是,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已將心許給他了。
阿寶想跟母親說,但又不好開口,就讓一個丫鬟裝作不經意地跟母親漏了一下口風。於是,母親親自來問。阿寶羞紅著臉承認了。
母親說:&34;
阿寶說:&34;
夫人聽了,知道她心意已決,又認為她說的有道理,只好答應了她。而沈翁一向視她為掌上明珠,什麼事都慣著她,也只好答應了,但是要孫子楚入贅過來。
阿寶說:&34;
孫子楚知道消息後,高興壞了,那相思之病頓時完全好了。於是招呼人,將家中精心裝扮一番,弄得喜氣洋洋的,將阿寶迎進家門。新人相見,悲喜交加,猶如隔世的夫妻再次團聚一般。
沈翁疼愛女兒,陪送了許多的嫁妝。由是孫子楚既贏得了美人,又得到了錢財,家中也變得富裕起來了。那些平時捉弄孫子楚的朋友,看了既羨慕又嫉妒。
婚後,孫子楚繼續痴迷於文章詩書中,卻不擅打理家中各種事務。阿寶卻積善持家,也從不以那些雜事來打擾他讀書。三年後,日子更加富有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正當夫妻恩愛有加,家道日盛之時,孫子楚不幸得病死了。阿寶悲痛欲絕,每天哭的眼淚像下雨一樣。最後哭斷了氣,不睡覺也不吃飯,半夜裡,偷偷拿了白綢欲上吊自盡,幸虧被丫鬟發現,救了下來。但也還是不吃也不喝。
三天後,親友齊聚,打算將子楚下葬。忽然棺木中傳出響聲,於是打開棺蓋,發現他又活過來了。眾人知道他死而復生已不是第一次了,因而也並不覺得奇怪。阿寶也轉悲為喜。
眾人將他扶出來,問他是怎麼回事。子楚回憶道:&34;
&39;孫官人的夫人就要到了。&34;
&39;孫夫人陽壽未盡哪?&39;是哪個不懂事的把孫夫人勾來的?&34;
&39;三天三夜,未吃未喝,自尋短見。&34;
&39;想不到你夫人倒是這般節烈。你二人情真意切,連我都感動了,姑且送你還陽吧!&34;
自此,子楚的病也消了,夫妻倆相敬如賓,感情也更加真摯了。
這一年,正是鄉試會考之年。考試前,幾個朋友又打算捉弄孫子楚,擬了幾個生僻的題目,偷偷交給子楚,說:&34;
孫子楚深信不疑,晝夜揣摩,終於做成了七篇佳作,並牢記於心。眾人背地裡暗笑不已,都說他呆性不改,太好騙了。
考試那天,當值考官一反常態,認為以前的考題都太過熟悉,既難有新意,又容易讓人因循守舊,套用前人的話。於是就擬定了幾個新的題目,不曾想個個都與孫子楚做的文章相符。
子楚看到題目,大喜過望,一揮而就。出來考場,就去感謝幾位朋友,只見幾位正聚在一起垂頭嘆氣。
他們當初不過只是為了捉弄子楚而已,自己自然是沒有準備的,不曾想讓他倒撿了個便宜,心中自然不是滋味。但這事又不能說破,於是只好各自假意奉承了幾句,各自散了。
放榜那天,孫子楚果然高中第一。
第二年,會試又過了,接著殿試中了進士,官入翰林院。
天子對孫子楚的奇事很感興趣,就招他來問。子楚全部據實啟奏。天子又召見阿寶,見她漂亮、賢惠又能幹,大大地讚揚了一番,賞賜了許多財寶。
異史氏曰:但凡性情痴迷者,在旁人看來,他們多少都有些呆傻。然而,這樣的人往往執著而專注,因此痴於書者其文章必優美,痴於藝者其技能必優良。
那些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的人,都是些自認為聰明、不肯用痴迷之心去下笨功夫的人。
再者那些嫖賭成性,以至於傾家蕩產者,哪一個不是聰明人?這些人也可以算是痴吧,只是他們的痴專用於尋歡作樂和遊手好閒上。
由此看來,聰明過頭,把痴心用錯了地方才是真痴啊!而孫子楚,哪裡稱得上痴呢?
原著:蒲松齡
意譯:迪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