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西遊記》被拍過無數個版本,但最深入人心的,仍是86年央視的那一版。劇組在簡陋的條件下,最大可能地還原了小說裡的奇幻世界,令人深深著迷。
小時候看《西遊記》,無非看個熱鬧,看唐僧師徒牽著白馬,一路翻山涉水、降妖除魔。但經歷多少年歲月變遷,劇中的師徒何在?白馬何在?真叫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是一個亮眼的存在,它通體雪白,風姿俊美。
在書中和劇裡,白龍馬來歷不凡,它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犯錯被流放到鷹愁澗,吃了唐僧的馬,結果因緣際會,被觀音點化,馱著唐僧西行取經修得正果。
小白龍既是唐僧的坐騎,又是唐僧的弟子。他犯了什麼錯呢?新婚之夜,他撞見妻子萬聖公主與九頭蟲的私情。
說來這萬聖公主也奇怪,放著英俊瀟灑前途無量的龍王三太子不要,偏去和一個來歷不明的醜妖怪勾搭,這口惡氣叫小白龍如何咽得下?不過他發洩的方式,也不過在一怒之下,縱火燒了殿上明珠。
而這個時候,西海龍王不替憋屈的兒子出頭,反而大義滅親。他以忤逆罪將小白龍告上天庭,害他被吊在空中受刑,若不是觀音菩薩出面求情,小命也會沒了。
網上有人說西海龍王這是施苦肉計,用這法子為兒子博個好前程。那這苦肉計未免太苦了,也太險了。
要知道玉皇大帝給小白龍的判決是「不日遭誅」,西海龍王如何能算到觀音會搭救,還會把小白龍塞進取經團隊呢?
大概率來說,還是西海龍王畏罪,畢竟殿上明珠是玉帝賞的,燒了它是大不敬,可能整個龍族都要受牽連,只好犧牲兒子了,就和李靖上報天庭犧牲惹禍的哪吒,是一個道理。
小白龍的出場真夠悲催的,妻子背叛、生父拋棄,而觀音給他安排的好差事,不過是從龍降為馬,充當西行路上的腳力。
取經路上,白龍馬同樣是唐僧的弟子,同樣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卻沒有任何出頭露臉的機會,不能開口說話,不能上桌吃飯,師徒四人明明知道他是小白龍所變,但只把他當尋常畜牲看待。
那麼,觀音許諾小白龍的金身正果是什麼呢?最後到達雷音寺,如來叫小白龍去化龍池恢復龍身,被封為「八部天龍馬」,還是和馬扯不清關係。
八部天龍在佛教中是一種蛇神,地位不高,小白龍最後的歸宿,是盤在擎天華表柱上,成了山門前的看門龍。比起取經團隊其他人的風光場面,世界對他,依舊是涼薄的。
如果說劇中白龍馬的命運令人唏噓,那麼出演這個角色的真白馬的故事,更是叫人掬一把淚。
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時,所有演員到齊,但劇中不可或缺的白馬,卻遲遲沒有找到。無奈之下,劇組想了個招,用白油漆將一匹棕色馬染色,勉強進行拍攝。
但一逢到下雨天就露餡了,雨水將油漆衝得東一道西一道,馬毛變得灰不溜秋,一點精神也沒有,根本拍不了近景。
在張家界拍攝時,有人告訴楊潔導演:找到白馬啦!楊潔喜出望外,連夜託人去接白馬,一見面卻傻眼了,馬是白馬不錯,但又瘦又小,沒辦法騎,只能讓豬八戒牽著。
楊潔一籌莫展,她一心想把《西遊記》拍成經典,沒有像樣的白馬怎麼行呢?
直到來內蒙古大草原取景時,眾馬奔騰之間,楊潔和心中的白龍馬相遇了。這匹馬是內蒙古錫林浩特騎兵團團長桑吉扎布的坐騎,通體雪白,性情溫順。
它飛馳而來時,楊潔眼前一亮,心想:就是它了。
楊潔提出買馬,劇組的人並不支持,因為要增添很多麻煩。但楊潔力排眾議並申報了上級部門,最終得到許可,花了800元將它買了下來。因為是軍馬,部隊還給它辦了退伍手續。
白馬從蒼茫的草原而來,那裡水草豐美,是它的家鄉,有它的主人和夥伴們。它應該是戀主的,卻被迫背井離鄉,踏上原不屬於自己的取經之路。
《西遊記》拍了幾年,白馬就跟了幾年,天南海北,各地輾轉。翻高山、下河溝、踏冰層,走過泥濘不堪的羊腸小道、穿過荊棘叢生的樹林,多次遇難,險些喪命。
劇中有個經典場景,師徒一行人走在大瀑布上,視覺效果極為壯觀。
當時,被水浸泡的石頭又溼又滑,白馬一腳踏空,摔在旁邊的亂石溝裡,身上背著重重的馬鞍,動彈不得。
湍急的水流又嗆入咽喉中,情況極為危險,幸好有一個熟悉水性的人跳了下去,把馬鞍解開,救了白馬。
劇組經費緊張,每次轉移場地時,白馬只能和道具一起被塞進卡車廂,車廂黑漆漆的,密不透風,白馬苦苦捱著,上下車時好幾次滑倒受傷。
它和參加拍攝《西遊記》的演員們一樣辛苦。如果不是來到劇組,它應該還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可昔日那些撒著歡奔跑的場景,已成為夢中一去不返的回憶。
整部《西遊記》,白馬作為配角存在,但若沒有它,這部劇就不完整。它在劇中的表現充滿了靈氣,非常出彩。
寶象國遇險這一集,唐僧前腳把孫悟空逐出師門,後腳就被黃袍怪變作老虎關在鐵籠裡。沒了大師兄坐陣,沙僧被捉,八戒六神無主。小白龍擔心師父安危,化作一個宮女模樣,去黃袍怪面前唱曲舞劍,藉機刺殺他。
順帶說一句,這個宮女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周濤扮演的,當時的模樣還很青澀,卻也嬌美動人。
說回白龍馬,小白龍行刺失敗回來,見到一臉挫敗的口口聲聲要「散夥」的豬八戒,便勸他去找孫悟空求援。
一豬一馬有一段對話,在劇中,白馬的表現真實自然,點頭搖頭,嘴巴張合,配上畫外音天衣無縫,簡直讓觀劇的我們相信它真的會開口說話。
《西遊記》拍完,紅遍全國,演員們都開啟新的人生,而勞苦功高的白馬呢?它被送去了無錫影視基地。在這個商業時代,它的命運可想而知。
它被圈養起來,每天供遊客拍照騎行,由於《西遊記》白龍馬的名頭,遊客絡繹不絕。
楊潔導演去看它時,它每天忙得疲憊不堪,卻只能棲身在一個陰暗潮溼、臭氣燻天的馬廄裡,吃著髒兮兮的乾草果腹。而這,還是工作人員說的單間待遇。
它一天天的老了,毛色不再鮮亮,精神日益頹敗,利用價值也越來越小。
1996年,楊潔再去看時,它瘦得皮毛骨頭,單間也沒有了,被其它正值壯年的馬擠在一邊受欺負,吃也吃不飽。第二年,它就死了,屍骨也不知遺落何處。
楊潔為它落了淚,並將白馬的故事寫進自傳裡,名為白駒悲歌。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哪怕曾朝夕相處,哪怕曾共過患難,哪怕做出巨大貢獻,也不能保證能得到關照與回報。
觀音把小白龍帶到取經路,改變了小白龍的命運。
楊潔把白馬帶到《西遊記》劇組,同樣改變了白馬的命運。
但對他和它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作者:玲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