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老話雖說:朋友妻,不可欺。但從古至今卻有很多人明知故犯。到頭來,兄弟反目,妻離子散,慘痛教訓卻未能敲醒世人的警鐘。
今兒咱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主題思想便與此有關,當然與筆者往期的故事一樣,這則故事同樣宣傳正能量:朋友妻,不可欺,還有就是做人要信守諾言,不可背信棄義!
閒言少敘,咱這就來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滕州人呂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漢。他年少時,曾夢想做一位成功商人,但時運不濟,終究還是淪落為了一個農民。
一天夜裡,呂先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白須老者給他指了條明路,要他前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一位叫蔚公的人。
第二日清早,呂先便收拾好了行囊。後找到自己的好兄弟李生,將妻子託付給了他。
李生與呂先情同手足,未加思索便應允了此事。妻子雖不舍,但呂先去意已決。無奈,妻子只得由他去了。
呂先用時三個月,這才走到夢中老者所說的地方。他幾經打聽,終於找到了蔚公。
蔚公乃是方圓百裡出了名的大商人。他常與外域商人打交道,玉石、金銀買賣皆做。
那蔚公聽門童說有一個叫呂先的人來訪,蔚公沒有遲疑,還盛情款待了呂先。
後又給了他一些本錢,介紹商人給他認識。呂先頭腦十分聰明,不到一年,呂先便在生意上小有所成。
後他依託著蔚公,又結識了很多大商人,慢慢地他也成了當地首屈一指的富人。
呂先雖腰纏萬貫,但他為人本分,很少花天酒地,也沒有納妾。
他常吩咐僕人回到家鄉,除了給妻子帶去銀兩外,還常常救濟貧窮村民,支援當地鎮子的建設。
全縣鄉民對呂先是感激不盡啊!縣令多次向朝廷寫公文表揚呂先。朝廷得知後曾多次嘉獎呂先。
呂先成了家鄉的一位名人、活菩薩。
不過,兩年未回家的呂先,甚是思念家中的妻子。一日,他坐上馬車便回了老家。
進了家門,妻子則被呂先突如其來的出現驚得發愣。二人閒聊片刻後呂先無意發現床下有端倪:那是一雙男人的布鞋。
他遲疑片刻,未敢聲張,隨後對妻子說道:「我還要去拜見友人,今晚就不在家裡睡了,你莫要等我了。」說完呂先便出門走了。
夜至三更,呂先卻見到一個男人進了院子。妻子打開了門後,倆人彼此相擁。呂先一看,那男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好兄弟—李生。
呂先稍等片刻,慢慢湊到了窗下。卻聽見房中傳來二人的嬉笑聲。呂先無法再忍,推門而入,妻子正與李生睡在一起。
他拔出長劍,但片刻後又收了回去。他對李生說道:「我念你我情同手足,當年才安心將嫂嫂託付給你。可你卻做出如此的醜事,實在讓我寒心!」
那二人聞言皆跪倒在地,請求呂先寬恕。
「既然嫂嫂對你有情分,我就不再阻攔。今日我將她給你,再送你們黃金百兩,你二人好自為之吧!」說完呂先便離開了。
呂先走後,這二人便大張旗鼓住在一起。李生家境一般,拿了那百兩黃金後,他平日裡出手越來越闊綽。
鄉民皆知呂先回家探望之事,縣令也與他約好促膝而談,可呂先卻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再無蹤影。
鄉民再看呂先妻子與李生同住一起,出手又如此闊綽,皆認為是這二人聯手將呂先殺害。
鄉民前去稟報縣令,縣令也覺得此事有蹊蹺。縣令隨即下令將那二人逮捕,後嚴加審問,那二人承認有染,但對於陷害呂先之事始終不招供。
縣令便將這二人關入了大牢。半年後,這二人便病死在了大牢中。李生背信棄義,婦人不守婦道,二人勾搭成奸,最終食了惡果。
而呂先後來被人發現在深山的一處山洞內。他身著道袍,早已離世。
作者感言:
既是好兄弟的囑託,理應信守承諾,怎能背信棄義做出勾搭兄嫂之醜事?古人言:朋友妻,不可欺,說的自然也是這個道理。萬事皆有因果,違背道德行事,只會給自己招來禍事,李生與那婦人便是典型的例子!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