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父母愛情》的人都知道,剛開始江德福和歐陽懿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倒是安泰一直對江德福很好。但為什麼後來江德福和歐陽懿的關係反而更好呢。
說來剛開始兩人的互看不順眼,也沒有任何的惡意。歐陽懿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公子哥,曾經家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現在卻要跟一個文盲大老粗做連襟,心理上多少有點不服氣。二來他也是為安傑不平,「我看這是趁火打劫」,在他看來,安傑嫁給江德福這樣的大老粗是下嫁,是形勢所迫,替她感到委屈。別說歐陽了,安傑一開始不也是這樣的心理嘛。三來他看大舅哥那樣討好江德福,心裡很不舒服,為自己,也為安泰。認識那麼多年了,他比江德福了解自己的大舅哥,知道那並不是他真心願意做的。歐陽懿這人說好聽了,就是真性情,說不好聽了,就是太自我。如安欣說的「你這張嘴啊,遲早有你吃虧的一天」,果然後面應了驗。
江德福是個高情商,重感情的人,誰對好他心裡清楚,安傑因為侄子學江吧唧嘴遭到嫂子的訓斥,而心裡難過,不想去參加大哥的生日。還是江德福好言相勸「你大哥可是對我不錯的,沒你大哥,我指不定娶不了你呢。只許你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江德福記得安泰前期對他娶安傑的支持,記掛著這份情。就是安泰後來去島上求他辦事,他都親自去接,給足面子。
但安泰來島上那次,離安欣那麼近,都沒有去看看,或者問問小妹有沒有去看看,大妹過得怎樣。讓江德福認識到,安泰是個利己主義者。當然對於我們外人看來,安泰也有他的苦衷,從安怡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房子就知道,安泰雖然沒有遭遇歐陽懿的被下放,青島的大房子也是早早的被收走的,他的沒有遭殃,還是在於他的謹言慎行。但在江德福這種重感情的人看來,就是涼薄,畢竟看一眼就能被劃成右派嗎?就像他對安傑說的「我有教你六親不認了嗎。政策是政策,親戚還是要認的」。估計也就是從那時起,江德福覺得安泰的過分謹慎是種自私和薄情。就如安傑不去接時說的「我要他有個當哥的樣兒」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仔細看幾遍的話,江德福和歐陽懿其實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重情義,江德福對歐陽懿的幫助,歐陽懿一輩子記掛在心上,拿出一個月工資請吃一頓飯,甚至還要拿出兩個月的。他們都有自己的驕傲,歐陽懿從來沒有主動求過江德福的幫助。並不是不屑,而是為對方考慮,不想因為自己讓對方受到牽連。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都有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和一個開闊的胸懷。老江去島上,他知道未來會發生動蕩嗎?當然不知道,他只是覺得和平年代待在大城市裡,他除了學習不用去領兵打仗,創造不出價值。歐陽也是,就算在漁村那個這輩子他都沒想過會去的地方,過那麼苦的日子。但在一段非人的日子之後,他還會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讀書識字,得到了漁民的擁護和愛戴。老江對安傑的包容和平時的為人處事,除了說明他的高情商,也看得出這是個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人,小事上很少計較,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含糊。歐陽也一樣,經歷過那段特殊的歲月,他選擇忘掉不好的,記住那些感動的,何嘗不是因為心胸寬廣。
當然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力是相互欣賞,通過那段苦日子,老歐發現老江是個很值得深交的朋友。而老江也漸漸發現老歐是個與時俱進的人,無論生活給了他多大的苦難,他會丟掉不好的,帶著好的繼續前進。他學老歐穿睡衣,戴禮帽,不僅是種欣賞,更是種認同,一種對人應該向前看的認同。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見人心,人生路上,多幾個志同道合,相互欣賞的人是種幸事。願珍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