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34;。兩個勢均力敵的人在一起往往是不能共處的,因為他們之間很容易發生著各種糾紛和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少能看到兩個競爭對手相處得非常好,因為之前他們存在著競爭關係,他們一見面不是互相看不對眼就是拔刃相見。
而在《西遊記》中就有一個信奉道教的人在佛教地盤安居樂業,不僅如此,他還在佛教的地盤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道觀,他們之間沒有水火不容的狀態,有的只是和睦相處,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西遊記》之中,有著兩方勢力,一個是道家,一個是佛家,而在《西遊記》之中,道家也可謂是一家獨大,甚至連天庭都是道教的地盤,佛教和凡間只能往後靠,他們都必須要聽從玉皇大帝的命令。在這其中,雖然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創始人,但是他也受到玉皇大帝的管制,由此來說,玉皇大帝可謂是三界之中權利最大的人。
而佛教的創始人就是西天的首領——如來,而他雖為首領,但依然也要聽從玉皇大帝的命令,所以來說,在《西遊記》之中,道教的實力是遠遠大於佛教和其它勢力的。
按照一般的道理來說,佛教和道教的關係應該是處於水火不容的,但在《西遊記》中給人們展示的卻是兩教相處十分和諧,給人們一種和和美美的狀態,並且在當初玉皇大帝遇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在派來許多天兵天將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玉皇大帝還派人去請西天的如來幫助。
佛教和道教的關係雖然好,但是也各自有著各自的領土,地區總是要分明的。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佛教的地盤靈山之下,卻住著一個道教的人。
而這個道教的人不僅在佛教的地盤上安居樂業,還在佛教的腳下,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道觀,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佛教首領的如來並沒有阻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如來寬宏大量不與他人計較嗎?其實並不是,而是這位道士有著不一般的身份,即便是在自己腳下建立道觀,如來佛祖也只能自己忍著。
其實在靈山之下建立自己道觀的道士就是金頂大仙,而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一共有著兩次出場。一次是在如來佛祖開始實施他的&34;計劃中,如來佛祖讓觀音大士去尋找一位高僧,而在觀音大士尋找高僧的途中,到了靈山山腳下時就遇到了金頂大仙,金頂大仙邀請觀音大士前往院內喝茶,不過在最後觀音大士以此次尋找高僧任務繁重,拒絕了金頂大仙的邀請。
而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第二次的出場,是在唐僧師徒四人即將取得真經時,唐僧師徒四人在靈山腳下遇到了這位金頂大仙,在剛開始的時候,唐僧並不認識他,但是孫悟空卻認出來這位就是金頂大仙,金頂大仙把唐僧師徒四人請入道觀之後,還讓人給他們燒水,沐浴在觀中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的時候,金頂大仙親自護送唐僧師徒四人一段路程,並給他們指明了前往西天如來佛祖之出的路線。在《西遊記》之中,不論是剛開始觀音大士去尋找高僧的開始,還是到最後唐僧四人順利完成西天取經金頂大仙都能剛好出現,由此看來,這位金頂大仙也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人物。其實在天庭中還有著另外一個非常有名的仙人——赤腳大仙,雖然赤腳大仙與金頂大仙相比,赤腳大仙的名氣稍微多一些,但是同樣都為大仙,二人的資質實力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金頂大仙更是蟠桃宴會上的常客,而能參加蟠桃宴會的人,都是在天庭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官職的人,由此看來,金頂大仙是屬於著道教的人物,那麼身為道教的人物,為什麼會出現在屬於佛教的靈山腳下呢?
其實金頂大仙之所以能夠長期居住在靈山腳下,並且還在靈山腳下建立了自己的道觀,這一切原來是遵守玉皇大帝的命令。
通過《西遊記》,我們可以知道,靈山腳下是屬於靈山最為重要的位置,而想要去往西天的人都要從靈山腳下經過。想要掌握敵人,就必須要把握敵人重要的信息,而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去往西天必定要經過靈山腳下,但屬於道教的玉皇大帝和屬於佛教的如來佛祖二人之間都是保持著和和睦睦的狀態。
但後來隨著如來創立佛教道教的勢力也開始慢慢減弱,長期以往也形成了道教對佛教保持著忌憚的態度,而玉皇大帝想要掌握佛教的消息又不能太過於明顯,所以他就派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以此來監視著西天如來佛祖的動靜。
其實在金頂大仙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已經側面向人們表達了他真正居住在靈腳下的原因,當時觀音大士受如來佛祖的命令去尋找前往西天取經之人,在靈山腳下時,觀音大士遇到了金頂大仙,作為道教的金頂大仙是不應該過多詢問佛教之事,但他還是向觀音大士詢問了取經之人何時到來等一系列問題,而金頂大仙把事情問的這麼仔細的原因,也是因為他需要去回稟玉皇大帝。
後來當觀音大師來到東土大唐時,就曾直接下令命令當地的土地神不能洩露尋找高僧前往西天取經之事,並是直接恐嚇當地的土地,語氣是完全不客氣的。由此可以看出,觀音大士對待金頂大仙的態度是極好的。而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設立的玉清道觀其實也是玉皇大帝用來觀察如來佛祖的行動。
在西遊記之中,為了佛教和道教之間的友誼發展,如來佛祖即使再生氣也不能輕易的去動金頂大仙,因為在這時候道教的勢力是非常大的,如來佛祖想要將自己的佛教傳播出去,就不能與對方發生太多衝突,如來佛祖如此聰慧,怎能不知道金頂大仙居住在自己靈山腳下的意圖。
即使面對如此,他也是無可的何奈,只能任由著金頂大仙的存在。畢竟如果講道教的人得罪過多,可能會給佛教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