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2020-07-28 思維歷史


俗話說:&34;。兩個勢均力敵的人在一起往往是不能共處的,因為他們之間很容易發生著各種糾紛和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少能看到兩個競爭對手相處得非常好,因為之前他們存在著競爭關係,他們一見面不是互相看不對眼就是拔刃相見。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而在《西遊記》中就有一個信奉道教的人在佛教地盤安居樂業,不僅如此,他還在佛教的地盤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道觀,他們之間沒有水火不容的狀態,有的只是和睦相處,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靈山腳下的道士

在《西遊記》之中,有著兩方勢力,一個是道家,一個是佛家,而在《西遊記》之中,道家也可謂是一家獨大,甚至連天庭都是道教的地盤,佛教和凡間只能往後靠,他們都必須要聽從玉皇大帝的命令。在這其中,雖然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創始人,但是他也受到玉皇大帝的管制,由此來說,玉皇大帝可謂是三界之中權利最大的人。

而佛教的創始人就是西天的首領——如來,而他雖為首領,但依然也要聽從玉皇大帝的命令,所以來說,在《西遊記》之中,道教的實力是遠遠大於佛教和其它勢力的。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按照一般的道理來說,佛教和道教的關係應該是處於水火不容的,但在《西遊記》中給人們展示的卻是兩教相處十分和諧,給人們一種和和美美的狀態,並且在當初玉皇大帝遇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在派來許多天兵天將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玉皇大帝還派人去請西天的如來幫助。

佛教和道教的關係雖然好,但是也各自有著各自的領土,地區總是要分明的。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佛教的地盤靈山之下,卻住著一個道教的人。

而這個道教的人不僅在佛教的地盤上安居樂業,還在佛教的腳下,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道觀,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佛教首領的如來並沒有阻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如來寬宏大量不與他人計較嗎?其實並不是,而是這位道士有著不一般的身份,即便是在自己腳下建立道觀,如來佛祖也只能自己忍著。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道士的真實身份

其實在靈山之下建立自己道觀的道士就是金頂大仙,而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一共有著兩次出場。一次是在如來佛祖開始實施他的&34;計劃中,如來佛祖讓觀音大士去尋找一位高僧,而在觀音大士尋找高僧的途中,到了靈山山腳下時就遇到了金頂大仙,金頂大仙邀請觀音大士前往院內喝茶,不過在最後觀音大士以此次尋找高僧任務繁重,拒絕了金頂大仙的邀請。

而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第二次的出場,是在唐僧師徒四人即將取得真經時,唐僧師徒四人在靈山腳下遇到了這位金頂大仙,在剛開始的時候,唐僧並不認識他,但是孫悟空卻認出來這位就是金頂大仙,金頂大仙把唐僧師徒四人請入道觀之後,還讓人給他們燒水,沐浴在觀中休息了一夜。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第二天的時候,金頂大仙親自護送唐僧師徒四人一段路程,並給他們指明了前往西天如來佛祖之出的路線。在《西遊記》之中,不論是剛開始觀音大士去尋找高僧的開始,還是到最後唐僧四人順利完成西天取經金頂大仙都能剛好出現,由此看來,這位金頂大仙也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人物。其實在天庭中還有著另外一個非常有名的仙人——赤腳大仙,雖然赤腳大仙與金頂大仙相比,赤腳大仙的名氣稍微多一些,但是同樣都為大仙,二人的資質實力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金頂大仙更是蟠桃宴會上的常客,而能參加蟠桃宴會的人,都是在天庭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官職的人,由此看來,金頂大仙是屬於著道教的人物,那麼身為道教的人物,為什麼會出現在屬於佛教的靈山腳下呢?

金頂大仙竟是玉帝安插的耳目

其實金頂大仙之所以能夠長期居住在靈山腳下,並且還在靈山腳下建立了自己的道觀,這一切原來是遵守玉皇大帝的命令。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通過《西遊記》,我們可以知道,靈山腳下是屬於靈山最為重要的位置,而想要去往西天的人都要從靈山腳下經過。想要掌握敵人,就必須要把握敵人重要的信息,而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去往西天必定要經過靈山腳下,但屬於道教的玉皇大帝和屬於佛教的如來佛祖二人之間都是保持著和和睦睦的狀態。

但後來隨著如來創立佛教道教的勢力也開始慢慢減弱,長期以往也形成了道教對佛教保持著忌憚的態度,而玉皇大帝想要掌握佛教的消息又不能太過於明顯,所以他就派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以此來監視著西天如來佛祖的動靜。

其實在金頂大仙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已經側面向人們表達了他真正居住在靈腳下的原因,當時觀音大士受如來佛祖的命令去尋找前往西天取經之人,在靈山腳下時,觀音大士遇到了金頂大仙,作為道教的金頂大仙是不應該過多詢問佛教之事,但他還是向觀音大士詢問了取經之人何時到來等一系列問題,而金頂大仙把事情問的這麼仔細的原因,也是因為他需要去回稟玉皇大帝。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後來當觀音大師來到東土大唐時,就曾直接下令命令當地的土地神不能洩露尋找高僧前往西天取經之事,並是直接恐嚇當地的土地,語氣是完全不客氣的。由此可以看出,觀音大士對待金頂大仙的態度是極好的。而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設立的玉清道觀其實也是玉皇大帝用來觀察如來佛祖的行動。

總結

在西遊記之中,為了佛教和道教之間的友誼發展,如來佛祖即使再生氣也不能輕易的去動金頂大仙,因為在這時候道教的勢力是非常大的,如來佛祖想要將自己的佛教傳播出去,就不能與對方發生太多衝突,如來佛祖如此聰慧,怎能不知道金頂大仙居住在自己靈山腳下的意圖。

靈山腳下為何住著一個道士?你看看他是誰的人,如來都不敢動

即使面對如此,他也是無可的何奈,只能任由著金頂大仙的存在。畢竟如果講道教的人得罪過多,可能會給佛教帶來殺身之禍。

相關焦點

  • 難怪豬八戒沒能成佛,你看靈山腳下,他對一個女妖做了什麼
    可見,豬八戒還是不喜歡淨壇使者,他或許想繼續向如來討要說法,但是,如來沒有給他機會,說完這段話後,如來立刻加封沙僧,把話題轉過去了。那麼,如來為何不讓豬八戒成佛呢?這個問題一直讓人津津樂道。很多人認為,豬八戒取經意志不堅定,多次嚷嚷著散夥,也沒有多少功勞可言,如來自然不會讓他成佛。其實,豬八戒就是嘴欠,取經途中的表現,並不會比孫悟空遜色多少。
  • 燃燈古佛多次使絆子,為何如來不敢算帳,你看他是如何當上佛祖的
    但是如來還是縮在自己的殼子裡,不敢和這位大佬面對面的打上一架,這是為何呢?,只是因為他的掌門人之位來的不容易,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燃燈古佛做的這些事也算是觸及到了 如來的底線,但是如來並不敢把他怎麼樣,這是為何呢?
  • 孫悟空大鬧天宮,觀音為何比如來佛先到?靈山的排行不簡單
    在許多人的意識裡,西遊記中天庭最強大的當然是玉皇大帝,而西天靈山最強大的則是如來佛,若是按照這樣一個說法,天庭眾仙聽從玉皇大帝的,是合情合理的,靈山眾佛陀聽從如來佛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當時似乎沒有誰能夠限制住孫悟空,玉皇大帝糾結派誰來捉拿這個可惡的跳脫的妖猴之時,突然出現了一個不應該出現在這裡的人物,那便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站出來舉薦了楊戩和孫悟空單挑。
  • 如來和觀音為何都不敢去這個地方?和悟空出生有關
    靈山的掌門人,觀音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兩個人在法術方面都是佼佼者,地位更是高出別人一大截,可以說天上地下都任憑他們去,但是,有一個地方是他們兩都不敢去的,若是去了可能會給靈山帶來災難。在原著中我們也沒有看到這裡面有豺狼虎豹啊,為何如來和觀音不敢來這裡做客呢?花果山都有誰做過客呢?
  • 為何如來要稱觀音為尊者,你看觀音的師父是誰?玉帝都不敢惹
    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天庭的眾神都拿他沒有辦法,太上老君,二郎神,赤腳大仙等等一眾在神話故事中擁有很高地位的神仙們,面對孫悟空無禮的折騰,都束手無策,後來是佛界最強的領導人如來到了凌霄寶殿後,用一隻手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這也是為什麼神界對佛界如此尊重的原因。
  • 豬八戒明明貪財好色,做和尚都不合格,如來為何還封他為菩薩?
    如來說:「我這不是看你是個吃貨嗎?你食腸寬大,能吃,而我佛教信奉者眾多,每天都有無數人貢獻祭品,我讓你負責品嘗這些祭品,不好嗎?」豬八戒眼前一亮,忙摸摸肚子,知足地退下——這是八六版《西遊記》中的情節。
  • 靈山化龍池為何能批量生產龍?你看裡面裝了啥?如來太壞了
    一聽就知道是非常貴重的玩意兒,可玉帝動不動就吃龍肝,哪兒提供食材呢?原材料到底是從哪兒來的?這就得說說龍以及靈山的化龍池了。唐僧的最小那個徒弟,名叫白龍馬。其實為小白龍,前身乃西海龍王之子,只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又被其父西海龍王檢舉,大義滅親的父親將自己兒子往火坑裡推,小白龍就被玉帝倒掛著,鞭打,最後還要遭受死刑之災苦。
  • 靈山實力有多強?如來一句話透露了關鍵信息
    我們先來看看如來是如何評價玉帝的——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龍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 彌勒佛是如來的小弟,可孫悟空為何不怕如來卻怕他?他背景不簡單
    可人在世,哪有那麼簡單呢,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所以常想一二,孫悟空逐漸體悟到了人生,感知到了生命的真諦,這才妥協開來,對級別比他高大的稱臣,對級別比他低微的卻也不擺架子,平平淡淡是真。但原著清晰可見,孫悟空對於彌勒佛卻是非常之怕,這是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怕,是裝不出來的。孫悟空尚且要在如來佛面前充老大,甚至是頂嘴, 擺架子,可彌勒佛是如來的小弟,孫悟空怎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 如來最強的法術是啥?根本不是如來神掌,難怪排第三也成靈山老大
    一個神掌下去,既不汙染環境又不殘害生靈,就降了孫悟空,鎮了他五百年。自那之後,如來佛聞名於三界,瞬時成了西遊世界裡的火爆人物。玉帝為他擺了宴席,請他座上賓,而像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這樣的大人物也紛紛獻出了自己的小禮品,好不風光!像三界的小羅羅,小神仙,乃至那些妖怪也都聞得了如來的英名,敬仰、崇拜如來佛。
  • 難怪如來敢看不起老君,你看佛祖師傅是誰?就算三清聯手也打不過
    難怪如來敢看不起老君,你看佛祖師傅是誰?就算三清聯手也打不過 在我國的歷史上,其實都是以道家為主,但是正如小說西遊記裡面說的一樣,佛家正是在唐朝那個時期才傳入東土,之後更是被發揚光大,所以後來的無論什麼什麼小說,都喜歡幫派分為修道和學佛的,西遊記因此也分為以道家為主的天庭和以佛法為主的靈山。
  • 三界中如來最不敢去的地方在哪裡?去了可能就有去無回
    ,作為靈山掌門人的他是相當有話語權的,三界之中沒人敢惹他,雖說算不上隻手遮天,卻能夠縱橫三界,然後我們就以為他哪裡都敢去,可是當這個地方擺在如來的面前時,他也會擺擺手表示不想去。如來用這麼幾句話把西遊中的四大洲都給我們訴說了一遍,這四個地方在他的嘴中是褒貶不一,著重批判的地方就是南贍部洲,所以他才會給唐僧派專門保鏢團隊,但是,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他有點厚此薄彼,為何其他地方沒有被如來相中呢?
  • 孫悟空壓在山下還在大罵如來,為何恢復自由後,卻不敢上門報仇?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從靈山趕往南瞻部洲尋找取經人。當觀音一路騰雲而去時,她也看到了眼前那五座峻峭的山嶺。觸目所及處,觀音想起了五百年前那一場廝殺,一個叫做齊天大聖的猴子在天庭大殺四方,最後被如來佛祖用計給壓在了這裡。
  • 孫悟空為何請不動真武大帝?答案就在李靖身上,連如來都很無奈
    孫悟空為何請不動真武大帝?答案就在李靖身上,連如來都很無奈!孫悟空心道,「有八戒的面子,這次請人肯定不費事」。他正在想入非非,卻被真武大帝啪啪地打臉。你看真武大帝怎麼回答?他先是客氣一番,表示取經團隊需要,我肯定全力以赴。聽得孫悟空心中竊喜。可孫悟空的笑容,還沒有維持1分鐘,真武大帝突然說出一個但字。誰都知道,但字是轉折,這後面才是真武大帝說話的重點。
  • 第八百五十一章 靈山腳下
    第八百五十一章 靈山腳下 方青山若是能夠得到五針松和青蓮寶色旗,對他的五行大道必定有著非同小可的增益,可以幫助他更快,更順利的突破。 至於說如此,就將孔宣和佛門,乃至鳳凰一族徹底得罪死了。 對此,老子只想說,他一點都不在乎。 區區孔宣,雖然不錯,但是和擁有永恆天舟的方青山相比不論是親疏還是潛力顯然差了不少。
  • 能分辨真假美猴王的,不只有如來佛,還有一人看破不敢說
    六耳獼猴從哪裡來,冒充孫悟空究竟想要做什麼,為什麼觀音和唐僧都分辨不出誰真誰假,如來佛就能夠分辨得出來,難道如來佛真的有這麼強大?不過在真假美猴王打上靈山,讓如來佛分辨之前,兩隻一模一樣的猴子來到的地方,是地府,按照孫悟空自己的想法,當年從方寸山回到花果山,剛從東海老龍王那裡拿到趁手的法寶金箍棒,就被地府的人抓去,沒有事先和孫悟空商量,直接就帶下去了。
  • 無天還有另一個身份,真相爆光後,就連如來、燃燈都十分忌憚
    文/歷史重演我們都知道西遊記後傳這部電視劇,無天統治了三界,趕走了靈山的如來佛祖,就連萬佛之祖的燃燈都不得不圓寂,這一切都是劫數,無人能逃。但孫悟空除外。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無天為何這麼厲害,就連佛界的兩位大佬都不敢正面與之抗衡,難道真的怕無天不成。
  • 看了幾十年的西遊記,觀音跟如來是什麼關係?說出來你都不信
    想必大家對西遊記這部小說都比較熟悉了,但能讀懂的人卻很少,都說看了幾十年的西遊記,竟然不知道觀音跟如來是什麼關係?說出來你都不信。哪觀音跟如來是什麼關係呢?在不少人印象中,大家都認為觀音是如來座下弟子,其實觀音得道的時間要比如來早很多。這一點就連如來自己也說過,他稱觀音早在無量劫時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
  • 無天不敢惹的三個神,一個能擋萬魔,一個前身玉帝,一個拯救靈山
    如來佛祖還要高,在無天當上大護法的時候,如來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出家人。這二人之間的實力對比,孰強孰弱,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不過,無天的實力雖然已經強大到了足以撼動三界的地步,但是他仍然還是有三個惹不起的大神。這三個大神,既不是佛教老大如來佛祖,也不是天庭老大玉皇大帝。這三個大仙,無天遇到了,也都是避之不及。
  • 滅法國國王公開屠殺僧人,如來為何不敢管?
    最為可氣的是,如來壓根不敢管這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師徒四人遇到這種難搞的任務目標時,不都是想方設法尋求觀音的幫助嗎?觀音倒是想幫助他們解決這個事端,奈何她心有餘而力不足,具體就體現在她出現在悟空面前時說的話,也是觀音的這句話暴露出如來的心思,我們仔細想一下,若是有件事是觀音都不敢管,那麼如來能管的機率是不是也很少?觀音都是知情者,比她還厲害的如來是不是也是知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