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辮子哥」孫思仲時,他正結束一天的珠寶直播工作,準備到地鐵邊上的小吃攤買只雞腿當夜宵。
迎面走來的他一頭酷酷的髒辮,一身筆挺的西裝馬甲,面容乾淨清秀,想像不出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今天算是他下班比較早的了,有兩次他直接睡在公司。有時為了搶佔流量多賺點錢,他會在夜裡主播競爭較少的時間段開啟直播。
我們攝製組剛上前沒聊幾句,他就接到了太太從北京打來的視頻電話。畫面中,4歲的兒子和9歲的女兒依偎在媽媽身旁,跟他聊著家裡和學校最近發生的一些趣事,笑得很開心。掛斷時,一家人顯得依依不捨。
「我是出來為家人打江山的。」
像大多數中年男人一樣,今年35歲的辮子哥上有老下有小,肩負養家餬口的重任。他對自己非常節儉,唯獨家人的生活質量一點不能降低。支付孩子在北京上國際學校的學費、旅遊儲備基金,是眼下壓在他身上的兩座消費大山。
相比他在北京為一家六口租住的140多平米大房子,他在杭州只給自己租了個7平米的單間公寓,每月房租1280元。房間除了放下一張單人床、一個柜子、一張桌子,就沒有剩下太多空間了。
在杭州落腳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網上囤貨和淘二手家電。
衛生紙、豆奶、食物等多買多送,他愣是囤了好幾箱
更讓他心滿意足的是,二手的電飯煲、鍋具、烤箱三件套總共才花費260元,堪稱省錢小能手。
合租的五戶人家,雖然平時沒什麼往來,但有事大家都會互相幫忙。尤其鄰居秋雲姐主動借他一罐大米,還送給他很多閒置家具,讓身處異鄉的他感受到人情味的溫暖。
都說由奢入儉難,曾是大老闆的辮子哥,如今35歲卻一切歸零「淪落」為打工人,其中巨大的心理落差對他而言是一道不小的坎兒。
縱觀他的職業生涯,奮力跑過幾座城市,換過四份不同領域的工作,用《武林外傳》的一句臺詞來詮釋再恰當不過:有些人血裡有風,天生就註定要漂泊的。
年輕時的他玩樂隊,喜歡看Live,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青年。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架子鼓公司上班。期間還在北京後海,串酒吧演出,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當架子鼓老師。也出過專輯,演音樂節,全國巡演,身邊好友還上過《樂隊的夏天》。
但不問世事的少年終究要回歸到現實,他苦於玩樂隊掙不到什麼錢,不能就這樣一直過著吃餅就鹹菜的日子。
窮則思變,2009年他開啟自主創業,開了一間服裝批發店,一做就是10年。期間他還折騰各種副業,2010年太太生日那天,他臨時起意賣起了毛絨玩具,殊不知那是大夏天最熱的時候,銷量一片慘澹。
不過,「人生不設限」,是他的行事準則。性格堅韌的他屢敗屢戰,2015年他又做起了澳洲保健品和奶粉的代購。
後來他又考取營養師證書,空閒時會去幼兒園為孩子們開公益課堂,傳授健康均衡飲食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除了被童真治癒,這份工作也給他帶來很大的改變,原本160斤的他瘦到140斤,至今一直保持這個健康體態。
辮子哥日常吃的食物很養生
好景不長,加上疫情的衝擊,辮子哥一夜之間失業了。都說35歲是職場人的分水嶺,年輕一代能扛加班、薪資成本也不高,單一技能的中年人可替代性很強,要麼轉行要麼出國要麼創業來應對「職場危機」。
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是一直在吃老本,不敢接受輝煌不再的現實。有段時間他非常消沉,每天宅在家裡看小說、打遊戲逃避壓力。好在太太用激將法把他推了出去,他瞬間又活過來了。
他開始正視自己的失敗,在網上投遞很多份簡歷,在朋友的推薦下,最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來到杭州當一名主播,每月收入很可觀。
讓人動容的是,這些年來雖然他不斷為生活奔波,但他的臉上不僅沒有什麼滄桑感,還始終保持著一顆年輕的赤子之心。
在樂觀的他看來,職場危機未來不存在的。你想,按現代人七八十歲的平均壽命來看,35歲才工作10來年,我們如果工作到70歲,那不是還有一半時間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嗎?
因裝扮,辮子哥常常會被誤解成「夜店咖」,其實他是個懂得慎獨的人,將愛人和家人視作信仰一般。
孤身一人在外,他主動遠離誘惑,不混圈子。不工作的時候,他的日常愛好就是在屋裡練練字,看書學習,「保持持續輸入,才能有所輸出」。
每天不管多忙,他都會固定跟太太和孩子視頻電話,匯報一天做了哪些事。女兒是他行事的標杆,如果有些事想做,卻不能跟孩子說,那就堅決不能去做。
辮子哥和家人在一起
他很注重儀式感,擅於表達愛。對他而言,生活不是無數次大的高潮的快樂,而是一次小的快樂累積。每次出差回家,他都會給太太、兩個孩子、爸媽都帶禮物。尤其每次路過花店都不忘給太太買一束粉色玫瑰花,或才10塊錢一枝的玉蘭花,哪怕枯萎了,房間的一角仍在散發著香氣,快樂可以延續很久。
當然,沒有父母願意離開孩子,能躺著賺錢,誰還願意分隔兩地?
對他而言,生活中最大的盼頭,便是剛繳上杭州的社保,等未來交滿兩年時,他就可以把一家六口從北京接過來落戶定居。
苦惱的一點是,目前出租屋牆上自帶的畫他不喜歡,他想等發了工資後,託北京的朋友買幅預算1000元以內的畫,寄過來裝飾一下。有機會也把他的琴搬運過來,擁有屬於自己的藝術角落。
再有條件,他還想在杭州買個兩層小別墅,帶滑梯那種,可以讓孩子自由地玩耍。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他很喜歡的杭州靈隱寺內掛著的一幅對聯。
不求大富大貴,他只希望孩子長成」善良、勇敢、知足「的大人就夠了。
想到《樂隊的夏天》裡,刺蝟樂隊一首歌的歌詞: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雖然聽起來很悲傷,但它也隱含著冉冉升起的希望。哪怕喪到塵埃裡,也能頑強地開出花來。
辮子哥就是那個正年輕的人,末尾跟我們攝製組告別時,仍像個孩子一樣對著鏡頭比耶,「我30歲獲得新生,算起來我現在才5歲哦」。
從北漂到杭漂,從樂隊鼓手到珠寶主播,這個不曾向現實妥協的少年,等老了,還想做個酷酷的老頭,去全世界找各個樂手玩音樂。
撰稿|初胭 設計|維尼
不管幾歲都要保持年輕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