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嬪中最諷刺的封號,不是賜給安陵容的鸝妃,而是賜給她的!

2020-11-05 孤單的橙光

安陵容生平最怨恨皇帝的一件事情,大致就是為她封妃時,為她賜封號為「鸝」。安陵容與之前的餘鶯兒不同,安陵容對於自己只是皇上心中圈養的鳥兒這件事情,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的。以至於到最後仍會在皇上面前,因為這個封號對自己的羞辱而「理論」。

餘鶯兒能夠承寵,本就是沾了當日在倚梅園許願的甄嬛的光。但是她仗著自己會唱幾首崑曲兒就敢在宮中跋扈囂張,這一點餘鶯兒遠遠不及安陵容。當皇上賜給餘鶯兒「妙音娘子」的封號時,餘鶯兒心中也只有對於皇上賞賜的雀躍,絲毫不在乎皇上僅將自己當作是卑賤的歌女。

在後宮之中沒有能夠倚仗的家世,也沒有自己的子嗣可以依靠,就連皇上也沒有半分對自己的真情。這一切都讓安陵容感到絕望,尤其是當她聽說內務府為她制定封號的人還被處罰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在宮中只能夠依靠皇后,但是皇后對她也並非真心相待,皇后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為了鞏固她的後位罷了。

雖說安陵容沒有念過多少書,但是安陵容也知道,「鸝」這個封號是皇上對自己的羞辱。實際上劇中最具諷刺意味的封號並不是安陵容的鸝妃,是曹琴默檢舉華妃的罪行之後,被晉封的「襄」嬪。

甄嬛曾對曹琴默說「襄者,助也」,實際上這是甄嬛故意誘導曹琴默,讓曹琴默以為皇上為其冊封這個封號,全然是因為檢舉華妃有功。加上皇上對於前朝年家的勢力有所忌憚,而一心想為溫宜爭個好前程的曹琴默,也一反常態地沒有用上她的聰慧和理智,進入了甄嬛的圈套。

皇上心中對於華妃,是十分鐘愛的。即便是皇上想要懲治年氏一族,他心中對於華妃也是再三原諒,即便是知道華妃做了這麼多的惡,心中念著的都是與年世蘭多年來的夫妻情分。用現代一點的話語來說,皇上就是一個非常「雙標」的人,畢竟華妃如此作惡多端、心狠手辣他都念及與華妃的夫妻情分,曹琴默不過是提議殺了華妃,他就認為曹琴默過於心狠。

曹琴默的封號,其實根本就不是因為她幫助皇家扳倒年氏一族以及華妃有功,而是她作為華妃多年的軍師,竟對華妃如此落井下石。如果說曹琴默以前跟從華妃是迫不得已,那麼華妃擁有溫宜的撫養權之後,華妃就是掌握住曹琴默的命脈了。

曹琴默不是一個會對華妃忠心的人,因為她的心思過於活絡,也只想一心往上爬。不過這一切都不是為了她自己,而是為了她的女兒溫宜。華妃最後之所以會被曹琴默背叛,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華妃為了爭寵不惜利用溫宜,所以曹琴默才會叛變的。

沒有了曹琴默的華妃,就像是沒有了利刃和尖牙的老虎,再兇猛也無濟於事了。只是曹琴默為了溫宜過於心急,所以才會中了甄嬛的計,最終被皇上和太后毒害而死。只是自從有了溫宜之後,曹琴默的一生就是為了溫宜而活,不能夠陪伴溫宜長大,也是曹琴默心中的遺憾吧。


相關焦點

  • 甄嬛傳:妃嬪中封號最諷刺的,不是安陵容和曹貴人,而是盛寵的她
    導語:甄嬛傳:妃嬪中封號最諷刺的,不是安陵容和曹貴人,而是盛寵的她而在宮裡,同品級的嬪妃之間,得了封號就相當於一步小晉升,就像現代職場上一個處級部門裡升了一個組長同樣的道理。而在賜封號的時候除了要挑選吉利字以外,還要符合這個人的身份和特點。比如年世蘭被賜為華妃,代表著雍容華貴的意思,跟她本身喜歡用各種奢華金器的特點比較符合。
  • 甄嬛傳:雍正賞的封號中,「鸝妃」不是最諷刺的,她的更難堪
    導語:甄嬛傳:雍正賞的封號中,「鸝妃」不是最諷刺的,她的更難堪!她們為了上位無所不用,而獲得皇上的寵愛後被封妃封嬪,有的賜予封號。劇中正如安陵容的「鸝」字,因為她的歌聲而得名;華妃的「華」字,更是非常符合她的形象;而最受大家關注的甄嬛,被賜予「莞」字,這個字本以為是寵愛的代表,沒想到竟充滿諷刺。
  • 甄嬛傳:比安陵容的「鸝妃」更諷刺的,是華妃的諡號和甄嬛的封號
    甄嬛在全力對付安陵容的節骨眼兒上恰遇安陵容強行懷上皇嗣,導致她不得不停止自己針對安比槐的計劃,反而還要被動地防止安陵容的碰瓷,著實令人不甘心,於是甄嬛便想著先從安陵容身上收點利息回來,在宜修皇后提議將安陵容晉升妃位的時候,順便請求皇帝給安陵容取個封號,事後就向皇帝建立了「鸝」這個字,說是符合安陵容的乖順溫柔的性情,皇帝聽後覺得有道理答應了。
  • 甄嬛傳:安陵容的封號,真的最諷刺?其實她才是,很多人卻忽略
    導語:「甄嬛傳:安陵容的封號,真的最諷刺?其實她才是,很多人卻忽略!」安陵容是所有妃子中最沒有資本爭寵的,她只是一個八品芝麻官的女人,娘家沒有勢力護她周全,就不用說扶她上位了。也多虧了這好嗓音,雍正注意到了她,而為了一直得到雍正的寵愛,她用盡的計謀。終於從一個答應升到了妃子,可雍正給她賜了「鸝」的封號。這不是說她只是雍正用來解悶的鳥嗎?因為唱歌好聽而成了他的玩具。多麼諷刺啊。
  • 《甄嬛傳》皇上為什麼同意封安陵容「鸝妃」,沒發現這是侮辱嗎?
    《甄嬛傳》中,安陵容,她的一生是可悲又可嘆的。苦苦求得皇上寵愛,卻在自己懷孕之際,被賜予了鸝妃的稱號。畢竟,一個妃嬪的稱號,是代表個人的美好品質,鸝,這個字,可謂是與美好品質沾不上絲毫關係。為什麼皇上會同意給安陵容這個侮辱性的封號呢?
  • 甄嬛傳:其實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鸝」字對安陵容來說有多諷刺
    講真的,其實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鸝」字對安陵容來說有多諷刺,畢竟他曾經是個取名小能手,甄嬛的「莞」和「熹」,沈眉莊的「惠」,葉瀾依的「寧」等等封號,都是皇帝自己想出來的,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鸝」字的真正意義呢?
  • 甄嬛傳:寵妃裡最諷刺的封號,安陵容只排第二,第一讓人心寒
    導語:甄嬛傳:寵妃裡最諷刺的封號,安陵容只排第二,第一讓人心寒!其中,華妃是最受寵的,她的封號也大氣,雍容華貴的華,正對了她這人的性格,凡事都要爭一個最好的,打扮也得是最華貴的。,華妃的結局卻不是很好,被帝王算計了一輩子的她撞死在了冷宮,死得也很轟轟烈烈。
  • 甄嬛傳:安陵容的苦杏仁是誰給的?她的解脫中還藏了一個秘密
    她成為皇后扎向甄嬛的暗箭,不僅傷到了甄嬛,更是間接推倒了甄氏家族,成為甄嬛被迫出宮的推手之一。而甄嬛回宮之後,她雖然依舊有皇帝的恩寵,卻在內部爭鬥中被弄傷了嗓子而失寵(小說中是胡蘊蓉動手皇后藉機徹底毀了安陵容的嗓子)。
  • 再看一遍《甄嬛傳》,原來害死安陵容的人是寶鵑
    《甄嬛傳》中關注度最高的一直是後宮那幾個主子,但今天想來聊一聊安陵容身邊的宮女寶鵑。她太會用忠心耿耿來隱藏身份了,甚至被失寵的安陵容連累到杖斃的下場也沒有暴露自己和皇后的關係。她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表現出了小人物該有的樣子,恪守宮中規矩,一心向著唯一的主子,沒有過越界的行為。
  • 雍正最愛的人是誰?不是純元也不是甄嬛,而是她!
    雍正最愛的人是誰?不是純元也不是甄嬛,而是她!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雍正是純元替身收集愛好者,純元皇后雖然一直貫穿了整部劇,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哪怕會議中也沒有她的樣貌,似乎只活在其他人的言論中。她是皇帝心目中的白月光,就連甄嬛最初受寵都是因為她與純元皇后長得像,但是就連雍正到死都不知道,其實他最愛的不是純元和甄嬛,而是她!
  • 安陵容被封「鸝」其實是種侮辱,華妃和甄嬛的封號更為諷刺
    《甄嬛傳》中的安陵容出身比較卑微,自從進宮之後,就不得皇上的寵愛,每次獲得寵愛都是有預謀的,並且都是在別人的幫助之下。第一次獲得寵愛,是在眉莊假孕風波之後,甄嬛幫助她獲得了皇上的寵愛,但終究因為甄嬛的存在,這寵愛一下就碎了。
  • 為什麼華妃可以賜夏冬春一丈紅卻沒有賜甄嬛一丈紅呢?
    《甄嬛傳》是大家很喜歡的一部電視劇,關於這部劇的討論也有很多,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說為什麼華妃可以賜夏冬春一丈紅卻沒有賜甄嬛一丈紅呢?因為如果賜給甄嬛一丈紅的話,華妃就不會結局那麼慘了,華妃本來可以很早就除掉甄嬛這個禍害,可是她為什麼沒有呢?
  • 《甄嬛傳》她要不是被幸運隔絕,又怎會可憐又可恨
    《甄嬛傳》她被幸運絕緣,可憐又可恨《甄嬛傳》裡的女子,在後宮鬥爭傾軋中,很多都是有起有落。有人說淳兒最可憐,對甄嬛姐妹情深,卻死的那樣慘;也有人說浣碧最可憐,私生女出身,在嫡姐身邊做丫鬟長大,好容易嫁了心上人果郡王,果郡王心裡又只有她的嫡姐,並為嫡姐死了,浣碧著實沒過兩天好日子,
  • 還珠:永琪跟小妾生下一女兒,乾隆賜一封號,卻怎麼也喊不出口
    導語:還珠:永琪跟小妾生下一女兒,乾隆賜一封號,卻怎麼也喊不出口還珠這部電視劇幾乎是陪伴這我們長大的,裡面的人物至今都讓人記憶尤深,實在是太過於經典了。裡面的人物跟劇情雖然大部分都是虛構的,可這五阿哥永琪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 她擁有甄嬛傳中最好聽的封號,為何最後被打入冷宮?女人得看清
    導語:「她擁有甄嬛傳中最好聽的封號,為何最後被打入冷宮?單從她的封號就可以看出,麗嬪早年在雍正心裡的地位,可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不免讓人唏噓。況且,華妃本來就是小氣吧啦的樣子,麗嬪要想靠著她,能比華妃還得寵?所以,長此以往,雍正也會慢慢忘記麗嬪這個人物,畢竟後宮的妃嬪不要太多!
  • 《後宮甄嬛傳》:小說中一筆代過的餘鶯兒,竟然是安陵容的替身?
    當然不是,小說中早已有伏筆,餘鶯兒其實是安陵容的「替身」!這個安排不是巧合,是編劇的暗示——餘鶯兒是安陵容的影子!編劇有意安排皇上「完璧歸趙」未開口唱歌時的安陵容,而由已唱崑曲兒的餘鶯兒來承寵,實是暗示安陵容得寵的關鍵在於「歌喉」,這個安排不是巧合,而是有意為之。因為小說中多次比較二人的唱功,安陵容的歌喉優美遠在餘鶯兒之上。
  • 害甄嬛差點滑胎的鵝卵石到底是祺嬪還是安陵容所為
    甄嬛懷著雙生子,被皇上用半副皇后儀仗的規格榮耀迎回宮中,賜鈕祜祿大姓,冊封為熹妃,對外宣稱是四阿哥的養母,以一己之力在甘露寺為國祈福,如今迎回宮中賜居永壽宮。皇上對甄嬛是妥妥的真愛了,抬旗賜大姓、送兒子上戶口……從寧貴人的團絨野貓戰隊到六稜石子路上的苔蘚鵝卵石,但凡是紫禁城裡的物件都能感受到熹妃如何風頭無兩寵冠六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