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對於甄嬛與果郡王的這一段感情,其實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
他們兩人先天從身份上,便是不相匹配的,無論怎麼說,甄嬛都是果郡王的嫂子,是他哥哥的妃子。如果說,甘露寺兩人產生的感情,是同甘苦共患難得來的。那麼在甄嬛回宮之後,這段不應該存在的感情,就應該去釋然了。
果郡王在後期像是一個赤裸裸的戀愛腦,不依不饒的給甄嬛的後宮生活造成了無數麻煩。可甄嬛與果郡王這段感情,一直都藕斷絲連,難道真的僅僅只是果郡王的過錯嗎?
面對果郡王的重新回歸,甄嬛的內心是愧疚的,若知道果郡王並未遭遇到生命危險,或許甄嬛不會選擇與皇上重歸於好。可事情已經成為定局,甄嬛即便想要改變也沒有辦法。
只見甄嬛冷情的稱自己是狠心絕情,兩人之間的事情再說無益,讓果郡王請回吧。這裡甄嬛對於感情的處理非常恰當,既然兩人沒有了未來的可能,那麼儘快將這段感情處理乾淨,這樣對甄嬛和果郡王兩人都好。
如果兩人到此為止,或許甄嬛與果郡王未來可以各自安好,甄嬛在宮中繼續當自己嬪妃,果郡王也選擇他人娶妻,兩人最終也不會落得生死相隔的下場。
長河相約,是甄嬛對果郡王的邀約。
對於甄嬛和果郡王來說,長河是兩人情誼相守的地方,甄嬛將果郡王約到這裡,是以了卻你我的情意為理由。
可果郡王,本就難以按耐於對甄嬛的思念之情,這下甄嬛主動相約,還定在了兩人的定情之地。這不僅讓果郡王本已死寂的心又燃起了火花,特意的關懷,專門的訴衷情,這讓本應該在此事後,徹底分開的兩個人,演變成彼此傾訴對對方的情誼。
果郡王更是表示,嬛兒,我知道你的無奈,所以以後會用盡所有去保護你,對你必定不負此生。
可以說,甄嬛的這場長河分手,不僅沒有以分手告終。反而讓果郡王心中重燃了對甄嬛的感情,此時的果郡王是這麼告誡自己,甄嬛對自己情誼深厚,只是不得已之下,這才回宮,她從來都沒有背棄過兩人的感情。
弱水三千,果郡王只想要求娶甄嬛這一瓢水。苦苦追尋多年,終於得到甄嬛垂憐的果郡王,本準備好假死藥,想要帶著甄嬛遠走高飛。在經歷甄嬛突如其來的分手,告別,訴情後,內心不僅沒有一絲錯怪甄嬛的意思,更是對甄嬛掛念不已。可見,有些時候,果郡王展現的盲目和痴情,也不乏是甄嬛的誘導。
如果甄嬛能夠在最開始就言辭犀利的拒絕,沒有了後續一系列的事情,久而久之,果郡王知道無望,也會對甄嬛死心。現在的果郡王還總是期盼著甄嬛,能夠再看自己一眼,與其共處曾經的歡愉時光。
果郡王因情傷,離宮許久,本應該調整好心情,重新面對甄嬛。可這場宴會之上,不僅果郡王整個人的狀態不對,甄嬛更是表現得大驚失色。以他們兩人的這種表現,如果皇上絲毫沒有疑心,那才是不可能的。
宴會中途的離場,讓果郡王和甄嬛相遇,兩人不僅沒有徹底分開,反而開始了互相關懷。甄嬛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面對果郡王問她宮中的境況,只是表示一切都要自己擔著。既沒有正面說好,也沒有回應果郡王的話。
果郡王看到甄嬛這樣的表態,只會覺得,她在宮中的日子並不如意,自己的退出並未讓甄嬛得到幸福。這讓果郡王內心對甄嬛的愛意,更是無法抹消。
本質上來說,甄嬛在捨棄果郡王之後,就應該絕情和狠心。
果郡王看似是戀愛腦,可他也有著自己的原則,面對甄嬛的脆弱,很難不流露出愛意。如果甄嬛在果郡王重新見面後,從不表現出自己的脆弱,那麼果郡王很可能會從此選擇默默守護,不再成為甄嬛後宮生存之路的風險。、
感情這種事情,一直都是互相的,甄嬛若未給果郡王釋放出信號,果郡王也不會戀戀不捨這段感情。
世間的所有事情,哪有那麼多合理,甄嬛與果郡王這段不合適的感情,從最初誕生便預示最終的結局不會多麼美好。
一個身為王爺,本該低調行事,不參與進這些爭端。而另一個父母都在寧古塔受苦,卻與不應該的人,產生了一段錯誤的感情,甚至有想要遠走高飛,再也不顧及家中的想法。
只能夠說,甄嬛與果郡王的相遇與分手都是緣分,命運註定了兩人以悲慘告終。
甄嬛,她現在懷有身孕,雖然果郡王不清楚這個孩子的事實,可甄嬛心知肚明,腹中是果郡王的親生骨肉。女人在懷孕之際,總會脆弱,她又怎麼可能絲毫不想念果郡王。
畢竟,果郡王之於甄嬛,是絕境之中最大的依靠。因為果郡王,甄嬛才重新相信,原來真的會有一個英雄般的人物,他這一生是為你而來,是切切實實滿足了甄嬛一直以來期盼的願望。
最為重要的是,甄嬛的回宮,並非她所願,是因為情勢迫不得已,她需要保全腹中的孩子和自己的家人。
面對重新回歸的心上人,不依不饒地向自己表達愛意,訴說著思念之情,甄嬛的內心是複雜的。一方面,她是思念著果郡王,懷念著最美好的那段時光。另一方面,她也是內疚的,是自己率先背棄兩人的感情,約定成為一場空。
所以,果郡王回宮後的不依不饒,也不能夠完全將責任歸結到他的身上,甄嬛的不舍才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