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天地不限人,人自限於天地

2020-09-14 聚光燈娃娃

閻真的《滄浪之水》是一部對於我來說少有的很想一口氣讀完的小說,人們稱它是一部現代的「官場現形記」,也是一部理想與現實無法調和的矛盾之書,它清晰地表現出一位知識分子在現實世界裡的無奈與妥協。

《滄浪之水》是我繼豆豆的小說之後,推薦最多的一本書。因為看完之後真的有一種震撼心靈的感受,同時又有著每個人都會在現實中體會到的「深深的無力感」。

書中的主人公池大為研究生畢業以後被分配到了中醫研究院,卻由於不通人情世故、清高、不會察言觀色而受到排擠,幾年之後依然在辦公室裡「打雜」,眼看著身邊不如他的大學生丁小槐上位了,而他依然還守在一個可有可無的崗位浪費著生命,所學無所用,一顆金子就這樣被埋葬在煤炭堆裡,發不出那金燦燦的光。

婚前一個人可以得過且過,自視清高,不求別人,但婚後有妻有兒便無法獨享清歡了。

老婆要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兒子要上好學校,受好的教育,人要生病,要活面子,爭口硬氣,哪裡來的這些「底氣」?守著以前的心氣,不思進取,放不下面子,拿什麼和別人競爭,提供好的條件給家人。

池大為一直守著他那點自視為「好人」的真理活在自己理想的世界裡:

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別人的眼都是雪亮的,有這點雪亮,這點理解,做個好人就並不吃虧,人間自有公道。

那我也是個人吧,我也有順心不順心的事,不順自己的心去順別人的眼,那我成了個什麼?

可是,外在的壓力讓他迫於改變,內心的自尊又讓他無法屈服,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折磨著他,撕扯著他的自尊心,同時又在內心無數次的懷疑著以前的認知與所受到的教育,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人生應該偏向於哪一邊?

今天才知道世界上的道理可以像捏軟泥一樣捏成人們願意的形狀,就看誰來捏了。可人們都按自己的利益來捏,公正又在哪裡?

但是,人總不能一輩子活在理想當中,理想終歸要服從於現實,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不接地氣的人除非遠離塵世做個清淨修為的和尚道士,或者守著清貧一個人過一生倒也罷了,但若是凡人娶妻生子以後便由不得自己了。

池大為在無數的現實面前不得不低下他那顆高貴的頭,去求他曾經看不起的丁主任,去做違心的阿諛奉承之事,學會在官場裡的站隊拍馬屁,甚至還要低聲下氣地求別人辦事,這些都是他曾經最鄙夷,最不屑於去做的事

人的改變總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想求什麼,你求財,自會讓自己趨炎附勢,唯利是圖;你求名,自會讓自己端正作風,成為典範;你若想名利雙收,便只能遊走於「灰色地帶」,正人君子的作派之下又有著一顆不安分的心。

池大為在「貴人」的點撥之下與家庭的現狀與逼迫下,終是對現實做出了妥協。過來人的經驗之談總是要聽的,人生的彎路走得太多了,有的人自己亂竄迷茫一生,一輩子也找不到好的出口,結果只能掉進萬丈深淵;有的人遇上貴人,經人點撥,像按下了清醒鍵一般,突然大悟,從此人生順遂,走向巔峰;還有的人,卻是無論你怎麼敲打,也無法將其打醒拉上來,只有一生活在夢裡,半夢半醒之間,糊塗地過一輩子。安份倒也罷了,怕就怕在還傷人害己。

想得通要想通,想不通碰破了頭還是要想通,我一輩子的經驗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long子,該聽到的信息要聽到,但是要做啞巴,看到了聽到了心中有數就行了,可千萬別張口說什麼。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了便是你的錯!

池大為從決心改變,到低頭付諸於實踐的那一刻,他的人生才開始走上坡路,他發現,原來改變之後的自己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壞,只要還堅守著自己做人的底線,雖然在內心裡感覺失去了一些什麼,但跟得到的相比,名利、地位、態度等等,總是值得的,他後悔自己浪費了近十年的光陰,悟得太晚了,但總算也學到了精髓,在屬於他的,以前看不上的「灰色地帶」遊刃有餘。

人生並沒有什麼最好的選擇,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全部的問題是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

書中有非常多的人物心理描寫,這是一個人的矛盾思想的糾結,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戰鬥的過程,最終哪一方戰勝了,那麼一個人總是會在行動上有所改變的。這些複雜的人物內心世界,卻又是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代表了眾多的你、我、他,人人都糾結過,又人人都妥協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又處處充滿了無力感。

說到底在物質生活中是找不到歸宿的,可是反正找不到還不如把這邊的事辦好,沒有方向總得給自己找個方向,不然活著就灰暗了。首先是活著,然後是怎麼活。

池大為最終憑著自己的「修煉」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分到了最好的房子,得到了人人都羨慕的眼光,將以前看不起自己的人都踩在了腳下,老婆從嫌棄他到以他為傲,跟著分到了最好的工作,孩子也受到優待,生活裡一切都變了模樣,現實裡活得更有尊嚴。

原來,他以為的心裡的尊嚴與清高,卻在現實中毫無是處,被人踐踏,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而現實中得到的尊嚴才足以讓他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活出真正的質量。他明白了:放棄小自由,才能得到大自由。

以前的池大為,活在自我設定的真空世界裡太久,已經忘記自己還是一個社會型的生物,還有養家的責任,還有將一生所學有用武之地的需求與義務,這也是一個知識分子與丈夫、父親的職責。

做一個好人是我做人的原則,可意義已經渺茫。為什麼要做個好人,我找不到堅實的理由回答自己。我動了一點腦筋,用了一點能人的手段,就把問題解決了。其實,也許,很多事情都沒有自己設想的那麼難,問題是自己臉要放得下來,把手伸出去,要做得出,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可如果不是被逼到絕路上,我又怎麼做得出那一種姿態?

開竅的人生,終會迎來屬於他的新世界。人性的盲點就在於,一切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一切都以主觀的方式去思考,這樣想自己與別人。所有的態度都是與情感和利益有關的,哪能做到完全的客觀。

迫使一個人做出改變的能動了,也依然是主觀的,像池大為一樣,若不是偶然的一件事情刺激了他的生存狀態,要想讓一個人徹底做出改變,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正如《天道》裡的丁元英這樣說過一句話: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

所以,只要是人,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決定與評判一件事情的。人要想客觀地看待問題,除非置身事外,事不關己,否則很難真正做到客觀。

以上帝的視角去思考,要麼此人是聖人,要麼便是盡力將自己從「當局者」中脫離出來,不以自我的意志為轉移地去分析問題,但這樣,卻又在眾人眼裡顯得是多麼冷血呀。

生活中有兩種邏輯:良知的邏輯和生存的邏輯。盡良知的責任就是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這本書當然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叫《歲月》,由劉江導演,梅婷和胡軍主演。只是電視劇總會有所改編,也無法從作者的語言中讀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所以,我總是選擇看書,很少去看改編的電視劇。

​《滄浪之水》是閻真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書中講述的除了官場上的很多生存法則以外,更多的是探討的人性:究竟人應該怎麼活,才算是活出了價值與成功?

正如書中所說,也是我最欣賞的一句話: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天地不限人,人自限於天地!

人最大的束縛是自己的內心,如何突破自我,才是人們要思考的終極。

相關焦點

  • 從《滄浪之水》到《活著之上》
    初讀《滄浪之水》應是在10年前,具體時間不記得了,但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雖然也讀過不少類似的小說,如劉震雲的《一地雞毛》、《單位》等,《一地雞毛》、《單位》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生活在體制類的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王朔說,劉震雲的這類小說是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的真實狀況——茫茫天地間,人或許不過就是一顆草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最終卻不得不為生活所困,掙扎於這堆雞毛之中。
  • 《滄浪之水》與《歲月》
    閻真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早在大二時就被綜英老師推薦,後來讀了好幾遍電子書,還做了紅字標註,結合自己境遇,感觸良多。後來,在論壇中得知已被拍成電視劇《歲月》,看了之後,對小說更有了深刻體會。就像《歲月》中,許曉曼當初希望梁致遠成為她所期望的人,而當梁致遠真的成為她所期望的人時,她卻倍感陌生了。共享一下小說《滄浪之水》和電視劇《歲月》,也許有很多與主人公很相像的人,初出校園,初入江湖,書生意氣很濃,處處碰壁,甚至頭破血流。然而,時間不等人,年少時期不頓悟,醒悟已到中年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就是捷徑。
  • 從《滄浪之水》到《歲月》:為何一身傲骨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何評價《滄浪之水》這本書?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實際上在一種更高的真實中迷失了,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也是最大的輸家。甚至很多圍繞《滄浪之水》的提問都是:「對你幫助最大的書是什麼?」其中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滄浪之水》這本小說。當然,它再偉大也比不上四大名著,可是,它的平凡就在於,《滄浪之水》讓人明白了入世和清高該如何抉擇?總有一天,你會向現實低頭。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是一本官場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叫做池大為的年輕人,在走出校園之後如何經歷成長的陣痛,艱難而曲折地走向成熟。或者說,如何一步步變成自己當初最反感的人。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句話出現在小說的中部。當時池大為的兒子池一波被開水燙傷,需要2000元做手術,池大為拿不出這麼多錢,無論如何低聲下氣跪求,醫生都不願意先做手術,最後丁處長一個電話搞定了醫生。
  • 七本經典的官場小說力薦,《滄浪之水》可穩居榜首
    我之前那段時間讀的官場小說主要有以下幾本:張平的《國家幹部》《抉擇》,張潔的《沉重的翅膀》,黃曉陽的《二號首長》,小橋老樹的《侯衛東官場筆記》《侯海洋官場筆記》,閻真的《滄浪之水》。《國家幹部》對好市長夏中民的描述可以說是清正廉潔的典範。官場的秩序融匯在每一次的升遷調動之中。官員的妥協和勾結都成了這本書描寫的底色。而底層民眾對清官的呼喚也充斥在整本書之中。
  • 第九十六集地仙之祖,第二種天地靈根人參果樹
    這一日,師徒幾人來到一座大山腳下,此山巍峨雄壯,大氣磅礴,根接崑崙,頭頂霄漢,不是蓬萊,勝似蓬萊。唐僧歷盡這些路,見過這多山,都不及此山龐大。他說此山高大,恐有妖魔作祟,必須小心。悟空睜火眼金睛觀看,此山果然雄壯異常,景色優美,又見半空中並無黑光妖氣出現,遂斷定此山絕不是妖魔之所
  • 《一丈天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粉墨登場
    影片《一丈天地》將於10月16日全國公映!該電影由青年導演鄧國慶編劇並執導,張華製片,張又升、羅彥、毛藝舟聯合編劇,陳亮、陳淋領銜主演。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藉助社會變遷中深山古老獵戶的去留問題引申出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的巨大現實意義。日前,該影片預告片曝光,打獵人用生命保護動物,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開始上演!
  • 天地會簡史:洪門組織的前身
    小說中的天地會幫眾大多身懷武功,頗具俠義之心,這是最初對天地會的認知。正史中的天地會大多數都是商販、農民、小手工業者以及無業游民這樣的下層百姓,其中也不乏明末反清志士、遊蕩江湖的俠客以及僧侶和尚。不過後者通常比下層百姓能耐大一些,比如會功夫、熟讀四書五經、會寫字知佛法等,擁有一技之長的他們自然而然脫穎而出,成為天地會的高層領導及骨幹。
  • 祖符這種天地神物,天地間無人不想擁有,你真的想好了嗎,林動?
    祖符有靈,生於天地。八大祖符,各掌一方。符師以精神力凝結本命靈符。但是傳聞天地間最強大的八個靈符乃是天地自然降生,號稱「祖符」。在這裡,林動找到了兩枚祖符的位置信息,而且還獲得了化生符陣。但是小貂告訴他,他現在的實力還太弱了,還沒到去尋找祖符的時刻。
  • 《滄浪之水》經典原文及解析
    《滄浪之水》雖然只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是這部小說卻是建立在作者真實的社會經歷之上,對現實職場的映照非常真切,對於那些涉世未深的職場小白來說,具有非常強的借鑑意義。最近,一直在看這本小說,發現裡面的很多話都非常經典,對照池大為的人生經歷,回想自己在體制內的工作,反覆體悟,感覺收穫很大。下面,就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理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同進步。
  • 《滄浪之水》:體制裡有鮮花,有掌聲,有虛偽的尊嚴和真實的利益
    看懂這本書,你就看懂了體制社會前段周末吃飯的時候想看個電視劇或者電影什麼的,無意中點開了以前標註未看的電視劇《歲月》,搜了下評價還不錯,原來是小說《滄浪之水》改編的。大學時候想著看幾部官場小說,就搜到了這本書,但是一直也沒看,依稀記得室友床頭有這本書。
  • 鹿鼎記:風際中之後,天地會中還有康熙的線人,這人究竟是誰
    而天地會中的風際中叛徒身份的揭露,很有些讓人猝不及防,也是說不出的精彩神秘。最為隱秘傳奇的是,風際中之後,天地會中仍有康熙的線人存在,康熙也毫不掩飾地告訴了韋小寶這個事實,但是韋小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個線人究竟是誰。下面就做一下推測,看看這個神秘線人到底是哪一個?
  • 故事:天地廟求子
    一直幹到晌午,找到一顆大樹,在樹底下一塊大石頭上坐下,吃點乾糧喝點水,吃飽了就躺石頭上睡著了。我們以前故事講過,滿洲民風古樸,人煙也稀少,走到的哪,都可以就地借宿,過去滿洲人都非常好客,好吃好待遇,臨行還給準備路上吃的乾糧。這老太太就在他家借宿,家裡老兩口就問這老太太,是否聽說有一座天地廟?老太太說真有這麼一座廟,而且求子非常靈,那廟只有每年的三月十五才開廟門,沒孩子的人都到那求子。
  • 擁有書房天地寬
    是啊,我很清楚,搬入新居,至少,我有了一處安身之所。其實,都是父母的功勞,特別是媽媽,居功至偉。而搬入新居,最讓我高興的是,我終於正式有了自己的一間夢寐以求的書房——一個安放自我的小天地,雖不足10平米,我已是相當滿足了。2005年,在父母再三催促下,簡單裝修,我特意打制了兩個書櫃,滿屋子胡亂堆放的10多個,大大的化肥編織袋圖書,總算有了良好歸宿。書,一天天積攢多了實在放不開。
  • 唯一一次天地大對決,二郎神和孫悟空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原本素不相識的二郎神和孫悟空,憑生有了唯一一次的天地大對決。二郎神,瑤姬仙子之子,玉皇大帝的外甥,是少有的幾位肉身成聖​的神仙之一。二郎神清高,傲氣。他以「聽調不聽宣」為擋箭牌,脫離天庭的仙界羈絆,在下界灌州灌江口安享人間香火。
  •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首先:見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五嶽劍派,本來在江湖中也不見得多麼厲害了得。但總的來說,還是個稱得上名堂的武林門派。令狐衝身為華山派首席徒弟,當時意氣風發得不要不要的。其次:見天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並非是習武之人的更高境界。
  • 人焉?狗焉?——長篇小說《滄浪之水》片段賞析
    丁小懷這裡說的是肺腑之言,剖心瀝膽之言。把拍馬逢迎者比作狗並不新鮮,難得的是讓他們自己來這麼比喻,來作自我剖析,且比喻得那麼形象,剖析得那麼透徹!應該承認,現實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奉行這種做人(狗)之道,甚至堂而皇之的在奉行它。這段話的後半部分也道出了其中一部分人的無奈——這或許可以算作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吧。整段話字裡行間湧動著一種另類的真情。
  • 遮天:一些人本應守護天地,卻為自己獨活成為白眼狼
    也無論哪個時代這天地之間都會出現一些默默無聞的守護者奉獻一切,完美得時代,聖墟的時代亦是如此,遮天的大世更不用說,雖然遮天的時代的整體戰力不如聖墟完美,但是這些有血有肉的護道者卻令人敬佩,有的只留一縷殘魂也要逆天守護這片天地,完美之中的孟天正也是如此,本身將成末法時代的第一位真仙,卻為了人族未來犧牲自己,聖墟時代也是如此,天帝一脈忍受世間冷漠,就算被殺,被褥,仍舊默默守護陽間,但是卻架不住一些只為自己獨活的白眼狼
  • 故事:終極鬥羅:青衣男子化一方天地,唐舞麟被震驚到,這才是天驕
    "青衣男子語氣有點認慫的開口道:"今日是我敗了,來日我自當會再次前來討教回來的。'說完,他便準備離開這裡。"我讓你離開了嗎?"見此,唐舞麟嘴角勾起了一抹微弱冷笑,不過在轉瞬之間卻是再次消失無蹤,同時微微揮手,將神陣給散去了。青衣男子腳步不由得一頓, 感受著那種恐怖無比的殺機消失。
  • 枕上書番外117:東華鳳九對著八荒六合拜天地,又要吃紫薯餅了
    他想起白真說從前鳳九為他傷情,總是把酒當成水喝,便在她額頭上親了一下:「是我對不起你,小白,沒有在一開始就認出你來。」沒想到鳳九還反駁道:「胡說,誰說親一口就是你的人了,至少……至少要對著八荒六合拜過天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