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2020-07-18 金寶每日說法

引言故事

小宋從農村到大城市工作20多年了,戶口也從農村轉到了所在的城市,基本很少回農村。自從家裡老人去世後,就更少的回去了。老人在農村留下一套棟房子,小宋平時工作忙,疏於打理。在老家也沒有兄弟姐妹和朋友幫忙照看。前段時間聽說村子搞合村並鎮,有可能要徵收房屋,小宋連忙趕回去了解詳細情況,可是看到房子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由於常年不照料房屋,年久失修,房子已經倒掉了。

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問題

1.小宋已經把戶口遷去城市,老人留給他的房子可以繼承嗎?

2.如果可以繼承,現在房子已經沒有了,宅基地算誰的?

3.房子倒掉了,可以再建房嗎?

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法理分析

1.小宋雖然已經把戶口遷到城市去了,但是老人的房子是老人的遺產,小宋作為唯一繼承人,依據民法典繼承編當然可以合法繼承。

2.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倒掉了,物權就滅失了。也就是說,小宋失去了對房屋的物權所有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一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就發生效力

但是宅基地是屬於村集體所有,不屬於小宋所有,也就是說,房子下面那塊地也和小宋沒有關係了!

3.小宋不可以直接再次在原地建房的,如果想再建房,只有將自己戶口遷回村裡,然後再向村集體申請一塊宅基地,才可以在那塊申請到的宅基地上建房。


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小結

所以,小宋已經失去那套房房子的所有權了,宅基地也和自己沒有關係了,當然也不能再建房了。所以像小宋這種在大城市生活,在農村有房子的,一定要經常去照顧房子,有什麼破損要及時修補,以免倒塌,一旦倒塌這套房子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那麼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我是@金寶每日說法,歡迎關注留言!

相關焦點

  • 小說:兒子畢業留在大城市,母親進城見這一幕,果斷命令他回老家
    我小時候很喜歡和我的爺爺玩,他去過大城市,他總是會給我講很多關於大城市的事情,我覺得好好玩,一定比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好玩太多。有一次我問爺爺,我說:「那大城市那麼好玩,你為什麼還要回來呢?」爺爺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因為這裡才是家,祖祖輩輩都葬的地方,這裡才是我真正的家。」
  • 小說:女兒畢業留在大城市,父親進城見這一幕,果斷命令她回老家
    我小時候很喜歡和我的爺爺玩,他去過大城市,他總是會給我講很多關於大城市的事情,我覺得好好玩,一定比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好玩太多。有一次我問爺爺,我說:「那大城市那麼好玩,你為什麼還要回來呢?」爺爺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因為這裡才是家,祖祖輩輩都葬的地方,這裡才是我真正的家。」
  • 微小說:大城市的小房子
    「終於有我們自己的房子了。」關上門之後,素珍滿臉歡喜,她一會兒看看這裡,一會兒看看那裡,這房間裡的一分一毫都讓她喜上眉梢。站在陽臺上,大劉伸開雙臂,像站在一艘大輪船上一樣氣派,「這裡就是我們的家了。」,終於歷經風雨住進了這套五十多平方的小房子,雖然是二手房,但屋裡整體保持得還算不錯。
  • 石頭他娘去了大城市,將攢的七八萬塊錢給了兒子兒媳,回來瘋了
    她有個兒子,十幾年前外出打工去了,一般不回老家,我多年都沒見過他了。聽說在大城市裡娶了媳婦安了家了。印象裡的石頭他娘不是這樣子的,雖然農村苦點累點,但收入還行,尤其這些年種地不交公糧了,還有補貼,種點經濟作物也不少換錢。記得她也就六十來歲,怎麼看上去七十多歲的樣子?而且聽她說話好像有點神神道道的。「唉,你說人啊!」二哥嘆了口氣,說,「石頭他娘瘋了!」「怎麼瘋了?
  • 小說:兒子畢業留在大城市,母親進城見這一幕,你給我回家去
    我小時候很喜歡和我的爺爺玩,他去過大城市,他總是會給我講很多關於大城市的事情,我覺得好好玩,一定比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好玩太多。有一次我問爺爺,我說:「那大城市那麼好玩,你為什麼還要回來呢?」爺爺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因為這裡才是家,祖祖輩輩都葬的地方,這裡才是我真正的家。」
  • 農村亂象,為了房子,母子反目
    隨著我們這最後一批的棚改接近尾聲,農村現階段的改造計劃終於要畫上句號,但是在這國家任務將要完成的時候,村大隊那裡可是忙的不亦樂乎啊。我們村計劃是明年完成,現在我要說的是我同學家,隔壁村的故事了。他們村樓房要交鑰匙了。一天晚上,都已脫衣睡覺,突然大門急響。原來是他哥回家了。喝了點酒,站在院子裡對著家裡就是大罵,依我看是沒有喝多,罵人的話還是有尺寸的。
  • 爺爺的話:你們一定不會再種地了,但是一定要記得自己是個農民
    由於見過世面認過字,爺爺在鄉間有了說話的分量,很多村民碰到大情小事,都會來尋爺爺給拿個主意。哪怕是已經過了三代,年輕人都有了自己的見識再也不會來問爺爺的意見,可那份鄉間的尊重並沒有就此斷絕,完整的延續了下來。九十年代初期的老家,已經有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離開了祖祖輩輩勞作的土地,費盡心思的要去做那城裡人。
  • 城裡房子和鄉下房子
    今天鄰居三姐很不高興的過來了,我一看就是又有什麼要傾訴了。果然,她說起她農村老家的二姐,恨鐵不成鋼的說:想當年我苦口婆心的讓她買房她不買,非得要在農村蓋房現在兒子要娶媳婦了才想起來,晚了,還要打我那套房的主意…,於是滔滔不絕說了事情的原委。聽了半天我聽明白了。
  • 農村姑娘考上大學卻放棄去讀,說出原因令人心酸
    昨天午休時跟同事閒聊的時候,同事無意說起他老家的表妹,接連嘆氣。我說怎麼了這是,一直嘆氣還愁眉苦臉的。但是呢,家住農村且家裡窮,經濟來源主要靠爺爺奶奶外出打零工,表妹不想加重爺爺奶奶的負擔,想要放棄讀書打算去打工。我聽了之後特心疼同時也覺得好心酸,你說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枷鎖了,卻因為學費的問題困擾著她,誰不失落呢?每一個人都嚮往大學生活,也希望通過大學四年生活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我想同事表妹也不例外,因為對貧窮的大學生來說,沒有什麼比讀書更有出路。
  •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為什麼要回老家?逃離北上廣,丟人嗎?
    今天,就著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最後要回老家的劇情,王老師和大家聊一下關於「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每一句都是大實話。有人可能會說在大城市,平臺高,資源豐富,機會多,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些話籠統地說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年輕人的確應該出去闖一闖。事實上,你工作時領取的工資,就是社會對你價值和能力的一個基本判斷。
  • 小說:畢業後,兒子不肯回老家,母親前去探望,看見這幕後淚崩了
    我小時候很喜歡和我的爺爺玩,他去過大城市,他總是會給我講很多關於大城市的事情,我覺得好好玩,一定比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好玩太多。有一次我問爺爺,我說:「那大城市那麼好玩,你為什麼還要回來呢?」爺爺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因為這裡才是家,祖祖輩輩都葬的地方,這裡才是我真正的家。」
  • 農村老人都很有故事,偶然聽來的真人真事,聽著無聊卻很傳奇
    我說:「你說說你爺爺當時怎麼從鄒平東裕村到天津這種大城市去的」。他說:「這得從我爺爺小時候說起,那時候,我爺爺有個遠房親戚都是李家的,也是一個村的。這個人最先從我們村出去,然後跑到天津開了個打鐵鋪。「我爺爺在國營工廠當工人那會在天津是有房產的,也算是半個天津人,我爺爺重病快不行了,就回來老家了,那時候還沒有我爸爸,我大爺在天津跟我爺爺生活了又十幾年,那時候回老家,我大爺都操著一口天津話。」我說:「都在天津有房了,還回啥子老家?」
  • 故事:大舅倒賣宅基地賺幾萬塊,逢人便吹噓自己能幹,誰知買主挖出了寶
    因為重男輕女,我媽小時候一直被我大舅壓榨,比如背著柴火走一天山路,最後一口熱飯都沒有,而且這種事幾乎天天有。據說當時我媽學習還挺好,這件事成了她心裡的一個痛。那個年代雖然窮,但是當時我大舅我二舅我姥爺三個勞力,上初中還是綽綽有餘的,何況家境不如他們家的鄰居家的女兒也上了初中。
  • 老家葫蘆嬸的奇葩事,城裡人很少見
    雖說已是21世紀了,但在鄉野之地,還是藏著許多奇葩事!對於鄉村人來說早已是見怪不怪了,但若放到大城市來,倒是新鮮有趣極了。今天跟大家說說老家葫蘆嬸的那些奇葩事吧。這事後來還被村裡的小夥伴們取笑,說這麼大了還沒「戒奶」,後來懂事後,每每見到葫蘆嬸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如今,我也好陣子沒回老家了。
  • 鄉村建房節自帶圓夢性質而來,這是多少父母盼了30年的事
    即便我傾盡所有,也要在農村老家為父母蓋一棟新房,即便自己不常回去只有父母住很多人不解我為何如此執著。這個問題,在《平凡的世界》裡,我看到了最讓人感同身受和熱淚盈眶的答案。現在,我已經有能力至少讓父親活得體面。我要讓他挺著胸脯站到雙水村眾人的面前!」這是小說人物孫少平的願望,也是諸多從村裡、從舊時代走出來的人所立的畢生願望。身無饑寒 ,父母無愧於我;人無長進,我以何待父母。
  • 房子的變遷(五)原創:人約黃昏後50
    看得出來,他非常喜歡、丈夫是個石頭控,走到哪裡看到有石頭都瞅瞅,恨不得搬回家去,這次碰到自己中意的大石頭,更是迫不及待的買回家。我馬上開車回縣城銀行取錢;丈夫和司機一起把大石頭運回老家舊房子的大門外,新房子還沒開始蓋,丈夫就買好太湖石作影壁牆;還有更有意思的是緊接著丈夫去縣城賣大門的商店,提前訂購了一幅銅大門,以至於在房子蓋完之後,開始蓋大門,翻翻復復地修改尺寸,為的是要適應已經做好的大門。
  • 我在上海做鐘點工買了一套房,有了房子才把這婚離了!
    但靠著他自己的鑽研勁,家具打得有模有樣,就憑這一點村裡人還是挺佩服餘興文,也就慢慢淡忘了他打師傅這件事。同樣家裡沒一分錢支持,餘興文可以哄到一個黃花大閨女死心塌地跟自己,徐天香在沒有父母兄弟姐妹祝福,沒有任何結婚儀式,就跟比自己大五歲的餘興文過起了同居生活。
  • 大爺爺 黑大爺 爺爺 爸爸 我 戰爭就是一部六十年中國農村近代史
    ,二姐正端著一杯啤酒,停頓了一下,憤憤的說:&34;仰脖一飲而下,&34;二姐說的這件事我知道,從我小時候村裡好多在現場大娘奶奶們都反覆的告訴過我,最後還得罵黑大爺一句不是個東西,但從二姐嘴裡說出來這是第一次,我看到二姐眼裡的淚花,趕快和她碰了碰杯說好好幹了幹了,二姐已經五十多歲,離開家鄉三十多年,即使她長大當了村花,即使她已經當了外婆,年過半百,時至今日,她仍然是忘不了當年的委屈,可見對她的傷害有多大
  • 村口的孤獨老人走了,媽媽說:人啊,出去後記得走回來看看
    身邊有年長的老人說,一臉可惜地說:啊,平時看起來沒啥事的,怎麼說走就走了。享了幾年清福就不在了,真可惜。另一位老人說:有什麼福好享,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老人過了30年的單身生活,他也焦急,可惜沒人看上他。村裡有媒人婆說:有個姑娘,長得不漂亮,但人老實,你要不要?老人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姑娘臉上有塊胎痣,紅紅的。因為家裡窮,無錢治就一直耽擱了。長大後,東奔西跑也去不掉了。老人心裡想,有姑娘看上他已經是萬幸了,還那敢嫌棄人家。
  • 《安家》:寒門學子闖蕩大城市的艱辛與不易
    《安家》裡面,有兩個人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來到大城市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一路又來,跨過了重重險阻,才走到今天。他們就是房似錦和樓山關。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女生,原本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母親的不斷騷擾,周圍人的不理解,都給房似錦潑上了一盆冷水。但房似錦依然堅強地走下去了。即使沒有人理解她。她還是在努力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