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宋江,真的是梁山覆滅的罪魁禍首嗎?

2020-09-10 徐無鬼

小的時候,看央視版《水滸傳》,產生了一個極大的錯覺。便是認為宋江為人自私、懦弱,是最後梁山覆滅,以及造成多位好漢慘死的罪魁禍首。



仔細研究其原因,還是被好漢們在對抗朝廷小部隊的,一場又一場局部勝利戰役,給爽昏了頭。


以為水泊梁山上的108條好漢,加上些小老弟,就能有推翻整個朝廷的實力。可事實證明,光一個浙江的方臘,就已經讓他們損失慘重。


因此我不得不發出一個疑問:小小的梁山泊,真能推翻一個諾大的趙宋王朝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正史中曾有記載:「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但最後的結局,是被一個叫張叔夜的官員打敗,後來投降了朝廷。方臘的起義軍,其實是被童貫帶人殲滅的。



施耐庵不管在他的書裡,怎麼樣神話108將,他最後也需要遵循歷史的大進程。


如此一來,咱們心平靜氣細細來想,似乎擺在這些好漢們面前,關於未來發展的道路,似乎只有三條。


第一條:保持原有的狀態,替天行道,攔路搶劫。


這一條粗看可行,但細看絕對不是持久之計。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朝廷是絕對不會讓好漢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肆意浪太久。它們一旦下定決心,全力剿匪,屆時靠這一群人,真的能守住水泊梁山嗎?



第二條:推翻趙官家的統治。


承接上一條的理由,梁山上的好漢們沒有這個實力。


第三條:受朝廷的招安


相比於前兩條,這一條無疑是最穩妥,也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不僅是對宋江個人,對於整個梁山泊兄弟們的未來和前景來說,招安都會是最好的一種選擇和出路。


假設在《水滸傳》的結尾,沒有高俅蔡京等人設計陷害,其實宋江這一批招安成功的人士,結局不會太差。但即便是被陷害了,好歹也存下了個「忠義之名」,遠比被扣上賊寇帽子遭人唾棄好的多。



其實,翻開原著小說通讀一番,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梁山好漢當中,有許多人打一開始,就有著被招安的想法。


且宋江在臨死前,曾召李逵同他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


可見宋江還是識大體,顧大局,為兄弟們的聲明前途做考慮的。許多人說宋江選擇招安,是自私,是為了自己能做官。


為自己做考慮,當然是有的。但筆者個人覺得,宋江更多,還是在為整個梁山和山上兄弟們,未來發展而做的考慮。


就好像,為朝廷戰死,還能落下個忠義之名。若是被朝廷戰死,那就是妥妥的反賊。


當然,我並非為宋江洗白,只是客觀陳述了自己的一點小看法。


畢竟人性不是簡簡單單幾句:「黑與白,正與反,邪與惡」,人性是複雜的。宋江這個人也是很複雜的。


最後給趙家做了冤魂,著實是可惜。靖康之難,是趙宋無道,是他們咎由自取,只不過苦了天下間的無辜百姓。


在此致敬《水滸傳》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大宋的良民,鄆城衙司,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及時雨,水泊梁山108將第一把交椅,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宋江宋公明。


相關焦點

  • 水滸傳:梁山眾人真的配得上「好漢」二字嗎?
    一提起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人們都會稱之為梁山好漢,他們一個個都嫉惡如仇,經常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可是在書中有很多情節並沒有展現出梁山好漢嫉惡如仇,仔細讀起來反倒有些違背人性,讓人感覺他們就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土匪,接下來就盤點一下梁山「好漢」的強盜行為。
  • 《水滸傳》被讀反了:梁山主張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晁蓋
    假若不是晁蓋對彭玘說了「招安」,天目將敢自作聰明,竟然出口就說「晁宋二頭領專等招安」這樣的話嗎?毫無疑問,梁山上「招安」的倡導者就是託塔天王晁蓋。至此,江湖上、梁山上第一個講出「招安」二字的人都是佛門中人,一個是行者,另一個則是天王級別的人物——佛家在《水滸傳》中主張招安,到了晁蓋這裡,便上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級別。晁蓋是寨主,「招安」也就成了梁山的行動指南。
  • 水滸傳:梁山政權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入宋江手中的
    水滸今說,了解不一樣的水滸傳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第一任梁山泊主是白衣秀士王倫,第二位是託塔天王晁蓋,最後一位才是及時雨而提起宋江,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黑短身材,紋面小吏的形象,往好點說就是出手大方外加孝順。可是他在梁山眾人中,文不如吳用、朱武之才,武不比林衝、盧俊義之勇,為什麼在晁蓋死後宋江會成為梁山之主呢?梁山政權是怎樣落入到宋江手中的呢?列位看官,且往下看。
  • 敬佩《水滸傳》裡面的宋江,他力排眾議去詔安,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水滸傳劇照《水滸傳》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梁山泊108將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幾百年來,大家對於宋江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們的管理水平真的很一般,因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即便是有關勝、呼延灼、盧俊義這樣的人才,但是在梁山泊這種土匪性質的團體裡面,他們的才華只會讓他們被嘲笑,甚至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負擔,畢竟他們都被梁山泊人馬擊敗過。
  • 《水滸傳》中的宋江是陰險至極,還是千古忠義?
    在《水滸傳》中,讀者對於宋江的評價,歷來都是爭議極大的。有人覺得他是陰險虛偽的小人,因他暗中架空晁蓋,陷害設計盧俊義,指使李逵殺扈三娘家人,甚至連小孩子都不放過。更甚竟然還嫁禍兄弟秦明,可謂是假仁到了極點。
  • 《水滸傳》宋江被迫上梁山:人生有太多的想不到
    很多人知道,在《水滸傳》中,卻很少人知道, 綠林好漢宋江是怎樣被迫上梁山的 故事。宋江原籍山東鄆城縣的押司,就相當於一個政府部門的辦公室主任,他拿著朝廷的俸祿,衣食無憂。又因為他喜歡救危濟貧,仗義疏財,所以在江湖上口碑非常好。綽號「及時雨」、呼保宋江義和孝義黑三郎。這樣一個人,本該生活得一帆風順、波瀾不驚才對。
  • 水滸傳中,晁蓋要是不做這件事,宋江就當不上梁山首領
    大家都知道,在《水滸傳》中,梁山經歷了3代首領,第一代首領是王倫。此人心胸比較狹隘,談不上江湖好漢,但是他能開闢出梁山這塊領地,說明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只不過不能發展壯大而已,或許人家壓根就不想發展壯大,只需要安安穩穩地在梁山過下去就行。
  •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而且,從《水滸傳》後來的故事中,也可以證實,九天玄女傳授天書並非宋江造假,也沒有拿三卷天書唬人,在梁山上使詐耍權術。施耐庵在這個故事中,賦予了深刻的寓意,揭示了《水滸傳》的主題,以及宋江、梁山好漢的終極命運。金聖歎先生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意志所作出的批點,恐怕有不解施耐庵曲筆深意之嫌了。
  • 《水滸傳》中宋江會武功嗎?事實證明,馭人之術比絕世武功更厲害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率領梁山泊眾好漢反抗暴政的故事,這部小說並不是完全虛構的,真實的歷史上是有宋江起義的事跡,據《東都事略侯蒙傳》中講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南宋時,宋江起義的事跡已經流傳開來,為此當時的文學家龔開專門做了一部《宋江36人贊並序》,使得宋江的故事更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加以文學誇張,直到元代,施耐庵在人們流傳的故事版本基礎上,構著了這部曠世文學經典《水滸傳》,值得一提的是著作由事實上的36人發展到了108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 《水滸傳》中晁蓋的悲劇,他是如何被宋江架空,最後慘死的
    《水滸傳》原叫《江湖豪客傳》,後被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改為《水滸傳》,直譯就是「水邊的故事」,一是對應水泊梁山;二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水滸」也象徵著「治外之地」,一個脫離朝廷,脫離體制的地方。
  • 水滸傳中,都是宋江的小弟,為何膽大包天的李逵卻不敢招惹武松?
    如果讀者真的這麼想的話,那你絕對是低估了武松,在水滸傳當中武松絕對是超一流的高手,這一點大家看4個細節就可以明白了。但是李逵雖然殺過四隻老虎,卻從來不敢招惹只打過一隻老虎的武松,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 水滸傳中,軍師吳用真的很沒用嗎?答案很明顯
    在《水滸傳》108位好漢中,梁山陣容派系眾多,林子也大,好人壞人,英雄,惡魔各類人都有。梁山上風雲變幻,他總是站在勝利者一方。挑撥離間,栽贓陷害,這些是他文人的本色。初上梁山,三言兩語挑動林衝火併王倫,幾句詩搞的盧俊義家破人亡不得不上梁山。沒什麼本事,從他出場幾次用計就能看出,如生辰綱,在他之前劫走生辰綱的人,始終沒被發現。吳用一出計,幾天被破案了。
  • 宋江的女人緣很差,《水滸傳》中同他有關聯的女人,最後都很悽慘
    電視劇《水滸傳》是一部以男人為主要故事對象的小說,故事中女性角色很少。因此,在故事中,出現的女性角色他們的命運往往都是十分的坎坷悲慘。首先一個就是在《水滸傳》中宋江接觸到的第一個女性,她就是後來成為宋江外宅小妾的閻婆惜。
  • 真實歷史中的宋江是真心想被招安嗎?
    說起宋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形象,再加上現代影視作品的宣傳,使得及時雨宋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小說和影視作品裡,宋江是急公好義的大好人,卻被腐朽的北宋王朝給逼上了梁山落草為寇,還最終排梁山108好漢中的龍頭老大成為起義軍首領。
  • 誰來鳳城買春色——揭秘《水滸傳》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預設的伏線表明,梁山好漢的招安過程,應當與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完全不一樣。其實,過程重要,結果更加重要,過程的不同,也將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從《水滸傳》文本中留下的蛛絲馬跡,探軼宋江及梁山好漢的招安過程,是一件十分有趣甚至有益的事情。至少,可以弄清楚宋江他們究竟為什麼要招安,招安之後又幹了些什麼,還梁山好漢們一個公道,還《水滸傳》一個清白。
  • 《水滸傳》:宋江堅持招安的真相,果然是大智慧
    這句話基本上表現了《水滸傳》的發展主線,官逼民反,時人以能與宋江結識為榮!其實宋江才是《水滸傳》裡的大智慧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因心繫天下!於是便想借了水泊梁山的勢而加入梁山。這或許才是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實體!
  • 宋江,真的是忠義黑三郎嗎?
    一本《水滸傳》,一百單八位水泊梁山好漢,忠義堂前排座次,北徵大遼,南滅方臘,看似忠君護國,但認真讀下來,宋江在梁山的做為,聽其言容易,觀其行不易,宋江好像還真不是我們一貫印象中的那個替天行道的人以上宋江題的《西江月》,宋江寫罷大喜大笑,感覺太過隱晦,於是又加了四句,並留下了「鄆城宋江」的大名,詩中「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已經直抒胸臆,造反的凌雲之志,已經呼之欲出。
  • 宋江為何一直是梁山老大?因為宋江身邊有一人,梁山好漢都怕他
    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街頭巷尾,大金鍊子小金表的幫派頭頭身邊往往都跟著一個憨頭憨腦但是虎背熊腰、武力值爆表的小弟,其實不僅是在影視劇和街頭巷尾,我們熟悉的水滸傳中,仔細想想,也存在著這樣的人。既沒有武力值又虛偽的宋江為什麼能夠坐穩了一把手的位置?除了他心機深重之外,還不是他身邊有個武力值爆表的「好兄弟」李逵。
  • 《水滸傳》宋江主張接受朝廷招安,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前言:《水滸傳》中的宋江是水泊梁山的領袖,偏偏在梁山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他卻主張率領108位等其他將士一起歸順朝廷,接受朝廷給的招安政策。今天再次細細品讀《水滸傳》,結合當時的情況分析,雖然宋江的主張非常令人意外,卻也是非常合理的決策,並且是唯一的出路。
  • 《水滸傳》揭秘,梁山扛把子宋江,起義軍剛熱身就被滅掉
    《水滸傳》一書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當下素質教育的號召下,《水滸傳》更是作為一本必讀書籍,分為多個版本到達廣大學子的手中。甚至有以圖畫為主要展示方法的版本,便於小學生閱讀。這一點真的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