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點|新奕 圖/網絡
從戀愛到結婚,擁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是每個適婚男女的理想。但生活之所以又現實又殘酷,就在於,當人都對,但時空不對時,你夢想的航程,並不一定會朝著你預定的方向起航,有時候甚至連登機,都讓你抓狂!
追著看熱播劇《親愛的自己》,看到裡面的朱一龍飾演的陳一鳴的情感路程,就是這種感覺。這個男人既硬又倔,做事業和談戀愛都直奔目標,像極了一根筋!
整部劇中他端著自己的時候比讓自己自然快樂的時候,多了好幾十倍。講真,他和女主李思雨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擰巴:又深愛又不懂得妥協讓步!
本以為,已經被挫折失敗摔打的已經夠急人的他倆,經過分手後的冷靜和沉澱後,會在彼此新的人生段落裡重逢並重歸於好,但遺憾的是,他在辭職後的最落魄時刻,竟撲向了為錢不擇手段的王子茹。
日本著名情感理療家宗緣恆次說:從同情開始的戀愛,註定會以失敗收場。
確實是這樣。
很偶然的間隙,中午看了一檔《中國新相親》節目,一對相親對象成功牽手後,替補上來一個長相非常漂亮的女孩,然後四個男生瞬間開始搶著說,那姑娘是自己的心儀對象。
而女孩站到臺上後,在自我介紹的環節,有一段視頻呈現的是汶川大地震的情形。然後大家瞬間都被帶進了那個情境之中。看完視頻後才得知,那個姑娘是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她11歲的時候遇到汶川大地震。
因為家人都在那一場地震中遇難了,當時年僅11歲的她被養父收養,並培養長大。原本一場熱熱鬧鬧的相親節目,突然來了一個汶川大地震的回憶,很多人都同情的掉了眼淚。
這是主持人孟非特別大聲的強調說,我們的目標是尋找愛情,不是播撒同情。所以接下來請你選擇的時候收起你的同情!
主持人為什麼這樣強調呢?細細的認真想一想,其實就明白了:若愛始於同情,則出發點是可憐對方,因為覺察到對方需要自己的幫助;而愛始於心動的感覺,最後忠於彼此在感情裡互相的為愛擔當。
王子茹是不可能愛陳一鳴的,且不說她對陳一鳴沒有心動,兩個人無論價值觀還是人生追求,他們也都不匹配。
王子茹玩的是資本,要的是賺快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她甚至可以聯合綠寶公司的方總,不僅弄虛作假,而且把一心搞實業的潘總擠出綠寶!
從本質上來說,她就是借著8億投資用流氓手段,搶了別人的公司。這樣一個強悍的女人,對待感情也必定是目標明確的。即使真的想結婚,另一半也起碼是跟她在財力、手段上對等的,因為婚姻對她來說,跟任何一場投資不會有什麼區別。
而陳一鳴呢?不過是個她的下屬,遭遇失戀,然後又遭遇辭職催債,為了還錢幾乎無路可走了!對她來說,陳一鳴和她辦公室養的那兩缸魚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棋子一枚,需要的時候,利用;不需要的時候,放著觀賞、解悶而已!
所以,當陳一鳴的父母突襲,想見一見他的新女朋友時,王子茹避而不見,最後給到陳一鳴的理由說的也清楚冷酷:我只想和你有關係!至於其他人,我不想有任何關係!
我們都知道成年人的愛情,無論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都是兩個人的事;但婚姻從來都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事。對方的父母,怎麼能使其他人呢?
如果一次又一次誘惑式的深情和所謂的默默深愛,是這個樣子,陳一鳴真的不如繼續落魄單身,繼續靠自己努力奮鬥!
他最終被王子茹在公司門口的那一通表白感動,誤以為這個女人真的愛慘了自己。其實真的只能說陳一鳴還是太年輕了,做了那麼多年的策劃,竟然沒有認出王子茹的欲擒故縱術。
蘇岑說:「在愛情裡,懂你的人,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愛你。不懂你的人,會用他所需要的的方式去愛你。於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愛的自如,你受的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愛的吃力,你受的辛苦。兩個人的世界裡,懂比愛,更難做到!」
深以為然。
陳一鳴在上海打拼十年,卻沒有從黃浦江的碧水清流裡學會柔軟:和李思雨戀愛五年,合合分分的鬧彆扭無數次,每一次當李思雨不聽他的勸或者意見時,都氣呼呼的和女友對著幹。
這樣表面上看著實在為對方好,實則事事以自己的目標為中心的戀愛,其實真的很可怕。不怪李思雨恐婚,因為連戀愛都能冷戰,那走進婚姻會怎樣呢?這是讓李思雨的恐懼的地方之一。
因為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李思雨為了這段愛情,其實很努力也很用心。她就是希望陳一鳴能從心底裡尊重她的想法和顧慮,也欣賞她為夢奮鬥的骨氣,憑能力吃飯,不隨便認輸,這是李思雨身上特別寶貴的優點,也是她一直渴望陳一鳴看見的東西。
但奮鬥了十年的陳一鳴,格局和心胸真的太窄了,他實在太執拗於毫不保留的付出愛,就是為了結婚這個目標了!用他的好朋友雷浩文的話說,他是在用戰術的方法,攻打戰略的目標——根本沒找對接口!
他與李思雨戀愛,全情投入,也真情付出,但所有這一切都不是站在給李思雨最需要的東西的角度,而是站在拿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的角度——大白話一點說,其實這種愛,真的又自我又自私,挺要命的!
生活中,戀愛的時候,我們最初總是從互相欣賞對方開始的,但是在時間的年輪裡,轉的久了,最後都會遭遇愛情的岔路口——放棄吧,內心裡還愛著;繼續吧,一見面又都無法忍受對方。
鬧彆扭的時候,我們幾乎都曾問過相似的問題:
你怎麼就不能妥協一下呢?
你為啥不能改變一下呢?
你這人真是的,咋這樣呢?
你咋就非得這麼倔呢?
......
簡而言之,萬般無奈的走不通都匯成一句話:你怎麼就是不理解我呢?
走過愛情,走進婚姻,然後再回頭看看,無論兩顆心相愛時,緣起於什麼,行走在愛與被愛的羊腸小道上,要真正的理解和懂得一個人,真的何談容易呀!
在任何一段愛情關係中,我們都本能地在追求對方的理解,因為索取終究比付出容易。因此,很多時候,在愛的路上我們都忘了自己也應該要去理解和懂得對方。
假如陳一鳴能稍稍柔軟那麼一點點,不那麼又硬又倔的堅持自我,不那麼死板的執拗,或許李思雨也不至於和他鬧分手。
兩個已經戀愛了5年的人,天天在給自己的工作復盤,若能靜下來然後坐下來,給自己的愛情也復個盤,人生的奮鬥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畢竟,就像李宗盛的歌裡唱的:我們都是和時間賽跑的人,為了更好的未來拼命努力;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
未來和明天,我們的一切奮鬥,本質上都是在學習如何 懂得愛,和成長一樣,其實這也是個過程,需要修煉,而且值得。
張愛玲說:「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因為對李思雨的不聽話失望,又對王子茹最初的試探性表白驚恐,陳一鳴選擇了辭職。這個選擇直接導致了他人生整個的轉向——行走世間,人終究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擰巴的陳一鳴,因為選擇,他人生最悲慘的時刻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有句話說,上天若要你滅亡,必定先讓你膨脹。
不管情不情願,無論動沒動心,選擇了王子茹的陳一鳴,在愛情的路上已經沒有退路了。獨立倔強的李思雨不可能再次接受他,因為王子茹和李思雨見面時,跟李思雨坦白的那些話,把這條路堵死了!
作為棋子,王子茹不擇手段做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總要有一個人來承擔的,那會是誰呢?除了陳一鳴,沒有更好的人選了。
王子茹,從來都不是陳一鳴的什麼真愛,而是一個目標既定的陷阱,裝知心姐姐,跟他深情表白,都不過是達成目標的需要而已。
所以,從這些劇情來看,這個集冷硬倔和擰巴於一體的陳一鳴,其實本質上和堂而皇之的出軌打老婆的劉洋沒什麼區別,骨子裡都不尊重愛人,都太自以為是!
他們不了解愛人,更不了解自己。不會愛人,亦不會愛自己。所以才會把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搞丟掉——如果生活是個圓,自己是個中間的那個芯的話,他們都還在芯的邊緣徘徊!
人生只有找到了自己,學會自愛,才能真正懂得愛並學會愛人。我想劇名為《親愛的自己》,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收藏、轉發,品讀人生,修煉自己,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