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特彩虹
一
元末明初時期,鎮江府有一個遠近聞名的中醫,名叫李浩源。李浩源從小就有一個毛病,說話磕巴,所以他有一個外號,大家都叫他「磕巴李」。
儘管李浩源說話磕巴,但找他看病的人卻絡繹不絕,因為他醫術高明,這些年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所以大家又在他的外號前面加了兩個字,叫他「神醫磕巴李」。
這些年「神醫磕巴李」的名頭越叫越響,在鎮江府如果你問李浩源是誰,可能有人不知道,但你要說「神醫磕巴李」,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說起這「神醫磕巴李」的學醫經歷,那可是既坎坷又離奇。
二
李浩源小時候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靠種地維持一家三口生活。母親秦氏身體不好常年有病,不能出力幹活,只能在家中做一些洗洗涮涮的家務。
正是因為母親常年有病,李浩源在很小的時候,便立志學醫,他想做一名醫生,醫治好母親身上的病。
有了志向,李浩源也付出了行動,當時鎮江府有幾個比較有名的醫生,李浩源就想找他們磕頭拜師。
那個年代,醫生收徒不收學費,當然也沒有工資,只是徒弟學成後,要免費給師傅幹三年,以回報師恩。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成,有很多人堅持不下來都放棄了。所以那時醫生收徒弟,第一個目的,其實都是想給自己找個小工,幫自己幹活而已。其次才是在這些徒弟裡中,物色一些天資聰慧,人品好的加以教導。
可李浩源天生是個磕巴,說話費勁,所有醫生都嫌棄他,不肯收他為徒。這讓李浩源信心受挫,自尊心大受打擊。
李浩源回到家,將這件事告訴了父母,父親嘆了口氣沒說什麼,母親則安慰他說:「磕巴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學成。」。
李浩源聽了母親的話,心情好了許多,他對母親說:「娘,你放心,我一定要當一個有本事的醫生,一定要治好娘的病。」。
有一天,李浩源的父親回到家對他說:「隔壁村的孫郎中,願意收你為徒,你可願意?」,李浩源趕忙拼命點頭,高興得手舞足蹈。
隔壁村的孫郎中,是個民間赤腳醫生,雖然醫術一般,但收費很低,對於一些頭疼腦熱的小病也還是可以的。
李浩源家裡窮,父親沒有錢給母親請鎮江府知名的大夫,就經常找孫郎中給母親抓藥看病,這一來二去,就比較熟了。
這天早上,父親找孫郎中抓藥,就順便說了一下兒子想學醫的願望,沒想到孫郎中竟願意讓李浩源跟他學醫。
李浩源父親心想,雖然孫郎中醫術一般,是個赤腳醫生,但畢竟有人肯收李浩源為徒了。而且孫郎中心地善良,是個大好人,有這樣一個人帶他入門教導他,一定錯不了。
從那之後,李浩源便成為了赤腳醫生孫郎中唯一的徒弟,每天幫父親幹完活後,便跑去鄰村跟孫郎中學醫。李浩源磕巴,孫郎中也不在意,非常有耐心的教他認草藥、認字、讀醫書。
三
孫郎中這一教就是十年,李浩源雖然磕巴,但人很聰明,又勤奮,在孫郎中的教導下,如今的李浩源,已經成了一名大夫,雖然水平一般,但也能治一些小病了。
李浩源給人看病,只收很少的錢,遇到沒錢的人,他分文不取。所以很多窮苦之人,都找他看病 ,大家都說,孫郎中教出來一個好徒弟。
有一天,李浩源出診,在給一個人病人看完病之後天就黑了。李浩源趕夜路回家,路過一座大山,由於山路漆黑,李浩源不知不覺就迷路了。
李浩源越走越不對,怎麼走也走不出這大山,正在他焦急之時,突然見前方有一戶人家,房內還亮著燈,李浩源便上前敲門問路。
李浩源拍打院門,不一會從屋內走出來一個白髮老人。李浩源告訴老人,自己是一名大夫,如今迷路了,請老人為他指路。
老人聽後哈哈大笑說:「這麼巧,我也是一名大夫,既然有緣,公子就在老朽這裡住上一晚,明日一早再下山也不遲,況且山路漆黑,我就是告訴你下山的路,恐怕你也找不到。」,李浩源一聽,也是這個道理,便對老人說:「那便打擾了」,便隨老人進了屋。
老人備了酒菜,與李浩源把酒言歡,言談間李浩源知道了老人姓孫,名叫孫濟民。老人與李浩源甚是投緣,喝酒聊天到深夜,老人向他講了很多疑難雜症,並給他看了對應治療的方劑,看得李浩源是連連稱奇。
李浩源與老人喝過酒後,便在老人家中住下了。第二天一早,當李浩源醒來時,他被嚇了一跳,原來自己竟然睡在了墳地裡,老人和房子都不見了,眼前只有一座墳墓,墓碑上刻著的名字正是孫濟民。
李浩源被嚇出一身冷汗,心想原來自己昨晚是遇見鬼了。他趕忙跪在墓碑前,磕了三個頭便跑下了山。
李浩源一口氣跑回家,此時師傅孫郎中正好也在,他便將這件事告訴給了孫郎中。
當孫郎中聽到「孫濟民」三個字時,被驚得從凳子上站了起來。孫郎中張大嘴,瞪著雙眼,直勾勾的看著李浩源,許久才問了一句:「名字真是孫濟民?」,李浩源忙答道:「絕對沒有看錯」。
就在這時,李浩源才發現,自己的藥箱落在了墳地。孫郎中隨李浩源回到了那片墳地,李浩源走到墓碑前,果然看見了自己的藥箱。
李浩源拿起藥箱,準備要走,但當他一回頭時,卻發現師傅孫郎中跪在了墳前。
原來孫濟民正是孫郎中的爺爺,孫濟民當年在世時,也曾是一位名醫,卻因兒子早逝,孫子年幼,醫術無人繼承,這一直是孫濟民的一個遺憾。
在孫郎中童年的時候,爺爺孫濟民便去世了,所以孫郎中沒有得到爺爺的真傳,這才導致他醫術平平。
昨天晚上,孫濟民見自己孫子的徒弟從此路過,這才施法相見。李浩源打開診箱,發現裡面多了一本泛黃的醫書,醫書中記錄了很多疑難雜症的治療方劑。
孫郎中將此書傳給了李浩源,他說:「這是爺爺是意思」,李浩源也沒有辜負孫郎中和孫濟民老爺子的期望,不但治好了母親的病,還成為了一代名醫。
李浩源成名後,遇到窮苦百姓看病,依然像以前一樣,施醫贈藥,分文不取。
大家好,我是,如果喜歡我的故事,請關注我,萬分感謝,我將為您分享更多經典民間老故事,期待您的點讚、評論、轉發。
講民間故事,看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感謝您的支持!
本故事純屬虛構,配圖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