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氣燈下》揭露精神虐待的真相,教你如何認清心理操縱

2020-08-26 記憶的針眼

今天發現了一本心理學好書——《煤氣燈效應:如何讓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性控制》,甫一翻開,便發現書裡所講的這種煤氣燈操縱在我的生活中出現的很多,並且自己的抑鬱症興許也與此有關。

書裡提到了一部老電影,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地揭示作者的主題與基本觀點。

這是一部女主被PUA的電影,也很老,而且是黑白片,初看感覺十分不習慣,但隨著劇情的漸漸深入,電影的內涵也就慢慢顯現。

女主為了男主放棄了歌手的夢想,並跟他結婚,但是她不知道,這場婚姻居然是她噩夢的開始。

在婚後,男主就提議想要住進女主遇害死去的姨媽家裡,不顧女主的恐懼與反感。

搬去姨媽的家中之後,他開始限制女主的出行,並用各種話語操縱她,讓她懷疑自己的記憶和認知,如將一枚胸針送給女主,並且對她說是母親的遺物,而後又偷偷拿走,藉此攻擊女主的記憶力。

在一次次變換家裡物件的擺設然後冤枉女主是她健忘之後,女主慢慢接受了自己健忘的事實,並開始自我懷疑、自我責備

他一步步說服女主絕不能相信自己的認知,並刻意引導她變瘋,還跟她說她媽媽是精神病人,她也是。

在一次次的自我懷疑之下,她的精神變得恍惚,接近崩潰邊緣。

幸而,一位警官發現了她家的異常,追查並在她瀕臨崩潰的時候告訴她真相,她才得以維持正常。

在劇情的最後,她發現,她所深愛的丈夫,竟是殺害她姨媽的兇手,接近她只是為了獲得她姨媽留下來的珠寶。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發現情感操縱的極端危害性,嚴重被操縱還會導致嚴重的抑鬱症

一個原本年輕堅強的女性,到底是怎麼被經由心理操縱之後失去自我,進而瘋狂?

迫使你質疑自己的行為與動機,在你的意識裡播下懷疑的種子,進而把你變得脆弱而敏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認清並擺脫這種操縱呢?

當你在與一個人的相處過程中感受到極度不適,感覺到很不對勁的時候,你就應該開始警惕了,因為他很有可能在對你施加心理控制。

經常出現的操控人的方法有威脅、吼叫、貶低等等,也有的會是軟性控制,順從但不認同你的看法,然後慢慢用軟性手段去改變你的看法。

心理控制是建立在對你施壓並堅持要你同意一個你明知道是錯誤的觀點的基礎上,使你為了獲得對方的認可而無視自己的感受去努力說服自己認同對方的觀點。

這種情況最多出現在最親密的人之間,當你特別在乎對方的看法之時,對方也就有了操縱你的權利。

如果我們想要擺脫這種隱性的控制,最主要的還是要對自我擁有足夠的認知,並且堅持自己的看法,學會不去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以《你是好孩子》為例:解讀父母虐待心理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最近在頭條看了一部電影《你是好孩子》,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7.5分,整部片子從不同角度描述了孩子遭遇的家庭暴力,以及父母虐待心理和對孩子的影響。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不少關鍵性的話題,比如父親的缺位、孩子被母親虐待、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以及如何化解童年時被虐待的創傷等等。看到被媽媽虐待著瑟瑟發抖的孩子彩音,以及彩音對媽媽的依賴,還有同為全職太太的陽子對自我與水木太太的救贖,我不禁想:父母虐待孩子的原因是什麼?父母虐待孩子有什麼心理影響?
  • 老母親以精神虐待兒女取樂,欲擒故縱丟了命,《死亡約會》推薦
    在她的精神控制下,孩子們已經相信,自己永遠不可能脫離她的束縛。麻木的人在監獄裡待了很久,即使牢門打開也意識不到。大兒媳有自己的意志和個性,想拉大兒子走出泥潭,奈何家庭成員受精神控制太久帶不動,又放不下自己的丈夫,於是老夫人又多了一個可供驅使的對象,雖然她不好控制。長大成人的子女各有缺陷在這種長時間飽受精神折磨的成長環境中,大兒子徹底失去反抗的力量,如今年近三十,卻無一技之長,終日精神恍惚,鬱鬱寡歡。
  • 用生命設下謎局,只為揭露沉默的真相
    相信江陽存在,等於相信這個世界今天和明天會好的;反之,那你可能是一個睜著眼睛的悲觀主義者。誰來一唱天下白?毛主席有詩云:「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沉默的真相》裡是誰讓真相大白於天下的?是如何艱難坎坷把真相揭露出來的?在黑惡勢力面前,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是金。
  • 「致鬱」小說《引惡之名》:被操縱的她們,最終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互相影響,並最終反噬到自身。01 何謂「引惡之名」?純子依靠對對方心理需求的精準把握,成功地實現了精神控制。操縱者似乎總是有一種控制力,能夠誘發出被操縱者內在的脆弱,讓他們成為被操縱的棋子。而在這個過程中,被操縱的一方,似乎也很容易放棄自我,成為操縱者的傀儡,或者成為操縱者的影子,變成跟操縱者一樣的人。被操縱的人在內心抗拒或嫌惡,可無意間已經成為操縱者的同謀,並最終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究竟是什麼改變了像筱田淳子一樣的人?
  • 他(她)不是對你好,而是用情感,控制你、勒索你
    電影《煤氣燈下》就是用病態化進行勒索的典型。《煤氣燈下》講的是: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富家小姐寶拉和丈夫安東結婚之後,發生的故事。寶拉自以為找到了如意郎君,誰知道裝作溫柔體貼的安東和她結婚,只是為了謀求她的財富。
  • 《食罪者8》自殺不是遊戲,心理幹預真可怕
    僅僅是心理上的幹預和某種能量的暗示?通過心理暗示和各種行動的誘導,致使他人自己實施了自殺,這算不算兇殺呢?有時候作者會給出一些看似的真相,比如一些自殺名單,當看到下一個就是蔣雨馨的時候,我覺得那種驚悚感覺到了巔峰狀態。
  • 小說:你要是拎不清自己的身份,我可以教你怎麼認清本分
    「你要囚禁我到什麼事情,你明明說最恨那些破壞家庭的小三,現在你馬上就跟王麗莎結婚了,難道你要把你最厭惡的事情也做一遍。」讓她變成他們婚姻裡的小三。「我冷擎的婚姻裡不會存在第三者,所以婚禮推遲,等你生下孩子,在舉辦婚禮。」夏如初心裡燃起一絲希冀:「如果你只是要看孩子好好生下來,你放我離開,我可以發誓不會打掉孩子,好好的把他生下來。」
  • 慶餘年中神秘莫測的神廟是如何操縱世界的?
    在原著中我們也知道了,慶餘年的世界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這樣,離不開神廟在背後操縱。那麼原身只是一個博物館的神廟是如何實現對世間的掌控呢?而除了在背後操縱,推波助瀾外,神廟在必要的時候,也就是這些在現世有能力與神廟信條相違背時,會派出神廟使者予以清除,並將社會發展的軌跡搬回神廟認為的正道上。而在慶餘年手遊中少俠們就能與範閒一起探索神廟,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雲夢祠堂前揭露的真相太殘酷,誰比誰更痛
    雲夢祠堂前揭露的真相太殘酷,誰比誰更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陳情令:誰虧欠了誰?雲夢祠堂前揭露的真相太殘酷,誰比誰更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菊豆》:一段不倫之戀,封建禮教下的情慾覺醒,展現女性救贖
    但千百年來,在封建傳統禮教的統治下,對禁錮人性的主張仍然佔了主流,並由此催生無數文學作品歌頌自由和批判束縛。張藝謀經典之作《菊豆》,就是其中之一。它講述了青年女子菊豆因不堪承受無能丈夫的虐待,主動勾引長工楊天青並誕下一子,最終造成悲劇的故事。這是我國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內地電影,在眾多國際電影節更是獲獎無數。
  • 書單推薦 | 豆瓣8分以上的好書,你都看了嗎?
    毛姆曾指出,閱讀應當是享受的,不管學者們對一本書的評價如何,不管他們是多麼一致地對一本書盛讚,要是你對這本書不感興趣的話,你就不必去理會這本書。沒有人必須要去讀些詩歌、小說,以及那些被列為「純文學」的書籍,所以必須帶著愉悅去閱讀才行。(這裡的書不包含考試必看的書,或許工作中要用到的工具書。)
  • 看完《我,喜歡你》來文案研究館,教你如何狙擊讀者心
    看完《我,喜歡你》來文案研究館,教你如何狙擊讀者心!最近熱播劇《我,喜歡你》爆紅網絡,看的館主我全程姨母笑,真的是太甜了,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該劇講的是廚師顧勝男與霸總路晉的愛情故事。小蘿莉與大叔的互撩之路。
  • 《少年的你》: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們不容忽視
    《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改編的電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尹昉、周也為等主演的一部青春校園電影。  影片該片於2019年10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揭露社會現象校園暴力,讓隱藏在視野的盲角中的黑暗暴露,旨在從成人的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
  • 《三十而已》顧佳離婚了,中年女性太難,認清殘酷婚姻真相太重要
    認清殘酷婚姻的真相,你才可以遊刃有餘的處理,以後婚姻中可能出現的變故。婚姻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因為你不是唯一的,你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你愛的太滿了,那麼你在這段感情這段婚姻當中才是最卑微的。所以你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在一段感情中,一段婚姻中,你不能成為依附品。你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好的感情,好的婚姻是相對獨立的,兩個人彼此相互吸引,共同進步。退一萬步說,如果這段婚姻出現了問題沒有依附他的你,就能很快的說撤就撤。
  • 結婚3年,兒媳每月都離家出走,婆婆1句話揭露背後的羞恥真相
    結婚3年,兒媳每月都離家出走,婆婆1句話揭露背後的羞恥真相正文: 民歷二十三年,國商段府。 「這又是要去哪兒啊?」 提著木質行李箱子的南黛聞聲,回身看向坐在沙發上一身明豔的旗袍的女子。 宋詠琳,她丈夫段聞駿的小媽,在段老爺去世後,將段聞駿養大。 重要的是,她一向不喜歡自己。
  • 關於死亡的小說,教你如何更好地活著
    人生該如何抉擇,才不會孤獨地走向死亡?我們很可能花一輩子思索也無法透徹其中,但若真實地站在死亡面前,答案或許就會清晰可見。9本關於死亡的小說,有生命掙扎,有溫暖人情,更有震撼的人生體悟!這些小說將給你從未有過的生命力量,教你更好地活著1.
  • 從垃圾場到劍橋女博士,這部自傳中,她以親身經歷,教你如何逆襲
    塔拉於1986年出生在一個摩門教家庭。她認為所有的藥物都是毒藥,永遠不會被代謝出體外;她說過哪怕你現在只吃一次藥,十年後生的孩子也會是畸形。因此不要說她家裡沒有阿司匹林之類的常備藥,甚至七個孩子都沒打過疫苗。塔拉直至九歲才有了一張遲到的出生證明。而辦理證明的時候,父母親和祖母三個人所說的出生日期竟都不一樣。當然,他們認為這些不重要。父母的精神控制之外,塔拉還有一個隨時可能對其施以暴力的二哥肖恩。
  • 《沉默的真相》——找尋真相的路上,你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嗎?
    《沉默的真相》已結局,當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們或許沒有歡呼雀躍,反而淡定如初。我們永遠不擔心真相沉默,我們只是害怕沒有人會去挖掘真相。真相永遠不會自己發聲,但若是需要耗盡一切才能得到的真相,你是否能做到拼盡全力、一如既往? 我們總是把諳於世故叫做"懂事",把認清現實稱作"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