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文/小田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前些年的民間小故事。這則故事的主題意在「懲惡揚善」,希望各位看官看過此故事後都有所啟發。
書歸正傳,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靠山村裡有兩個親兄弟。老大叫王強,老二叫王盛。兩個兒子皆已娶妻生子。
老父老母前後患病,已經離開了人世。按理說,這兩家人應該互幫互助,畢竟父母離世後他們可是世上最親的人了。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原因與那大兒媳婦李萍有關。
大嫂李萍,為人尖酸刻薄,心眼小,愛佔小便宜,常常欺負村民。老二兒媳婦叫張鳳,是個老實巴交、只會苦幹的柔弱婦女。
在二兒媳婦面前,大兒媳婦李萍可以用潑婦、母夜叉來形容,一點不誇張。
李萍常常因為一些小事、佔小便宜欺辱張鳳。張鳳不會說道,人性也老實,每次她都忍了。老二王盛曾為妻子受欺負的事兒找過大哥和大嫂,但大哥管不了大嫂李萍。
最後老二還被李萍臭卷了一通。
大人們受了委屈,倒也可以忍著。可老大家的兩個孩子在母親慫恿下也欺負老二家的一兒一女,張鳳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哭得是泣不成聲啊!
最後,老二王盛下了決定:帶著妻子和孩子遠走他鄉,逃離這個家!
一家人坐上了南下的列車。在那個臨近年關的寒冷冬天,王盛帶著家人離開了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
夫妻倆在南方一個溫暖的城市裡落了腳。憑著兩個人的吃苦勁兒,二人從蔬菜水果小門店做到了大超市。後又在這座城市裡開了多家分店,兒女也爭氣,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王盛夫妻倆在這座大城市裡買了樓房,有了自己溫馨的家。
多年後,王盛夫妻倆帶著孩子回鄉探望叔伯,也順道去了大哥王強家裡。
此時的王強因為前些年得了腦血栓,已經臥床不起。兩個孩子學習也不好,早早進了小工廠裡做了普通的操作工。
錢賺得不多,整天累得要命。
大嫂李萍因為家境本就貧寒,所有積蓄都給丈夫治病了。自己因為心眼小,腦袋得了一種怪病,時不時就會發作,變得神經兮兮的。
村裡人都可憐她家,但對於她之前做過的很多事兒也都恨之入骨,願意幫她的人並不多。
如今她家申請了困難戶指標,鎮上還沒有批下來。
張鳳看著之前飛揚跋扈的大嫂,現如今落了個如此下場,心裡又起了惻隱之心。
她和王盛商量後,給大嫂留下了4萬塊錢。李萍顫抖著雙手,接過了錢,眼淚隨即奪眶而出,她雙膝跪地向王盛夫妻倆哭訴著懺悔。
張鳳也哭了,抱著大嫂是哭成了一團。大嫂執意要做飯,留弟弟、弟媳吃飯,但兩個人還是推脫了,王盛帶著妻子和孩子,坐上了越野車,一腳油門離開了這個又愛又恨的熱土。
而大嫂李萍站在院門口,含淚目送著他們,直到那輛車消失不見。
此後,王盛和張鳳每月都會給大哥大嫂匯一些錢來,雖然不多,但也夠貼補家用了。
直到大哥王強離世,這匯款的事兒才算作罷。李萍後來的病越來越嚴重,發神經的概率越來越頻繁。
孩子怕母親到處亂跑,就將她鎖在了家裡。就在王強離世後的第六年,李萍也因疾病離開了人世。
這個曾經欺負過全村人的母夜叉終於受盡了折磨離開了人世。
村裡人不計前嫌,很多人都去給李萍送行。大家都希望李萍來世能做一個善良的人。
本故事完!
這人們都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惡事不能做的太多,不然遲早會遭報應。
這對於年輕人或者經歷的事兒少的人來說,不怎麼信這個理兒。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大和閱歷的豐富,這老道理自然也就信服了。
人們不也說嘛:不信抬頭看,這蒼天又饒過誰呢?看看那李萍,多深刻的教訓呀!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