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正史,只談蜀國
蜀國正史最強的武將就是劉備本人,個人認為強於二爺和丞相。
很多人覺得《三國演義》是一部吹捧了劉備的小說,實際上恰恰相反,《三國演義》實際吹捧的是關羽和諸葛亮,為了吹捧他們,劉備的形象被矮化得很嚴重
我就這麼說,正史中,整個蜀漢集團的基本盤(益州、漢中、荊州南部),都是先主親自統軍上陣打下來的。到了《演義》裡,為了塑造一個哆啦A夢一樣的諸葛亮,所以把劉備塑造成了一個事事無能的大雄:《演義》裡劉備幾乎每一場戰役,要麼靠著部將單挑,要麼就要喊著「哆啦A夢幫幫我」去找諸葛亮討主意
羅貫中筆下:正史上劉備打贏的仗,功勞都分給關羽諸葛亮;打輸的仗,依舊讓劉備自己背鍋。可以說,《演義》裡劉備的一生,就是被關羽和諸葛亮薅羊毛的一生,生生把一個梟雄寫成了一個大雄。
接下來我貼出《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對比,從小到大把先主被薅走的戰績都列出來,直接給大家看看演義為了捧諸葛亮關羽,把劉備矮化成什麼樣了。
1、打敗曹軍,殺蔡陽
《三國志》: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蔡陽的人頭在正史裡只在先主傳裡出現過,毫無疑問就是劉備的,三國演義真夠意思,不僅要把人頭給關羽,還要特地挑明了說在主臣聚義之前,告訴大家斬蔡陽時劉備不在,和劉備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2、攻殺徐州刺史車胄
《三國志》: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
《三國演義》: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這就更有意思了,首先不僅是《先主傳》裡說車胄是劉備的戰功,《關張馬黃趙傳》裡這裡還強調就是劉備的軍功了: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沒用,就算你關羽本傳裡都特地強調了,羅貫中還是要強行把劉備的軍功扯給別人。而且還和煮酒論英雄放同一回裡——你都把劉備軍功全分給關羽了,還舔著臉說人家英雄?當讀者傻?
3、博望坡火攻擊敗夏侯惇于禁
《三國志》: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三國演義》: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博望坡之戰是劉備集團對曹操集團的第一次大勝,打敗了夏侯惇于禁兩巨頭,而且博望坡之戰發生的時候,離諸葛亮出山還有好幾年!可沒辦法,如果說之前貶劉備還都可以忽視,從這裡開始演義為了捧諸葛亮算是不要臉了,羅貫中眼裡,劉備怎麼能有這麼強的軍事能力?不行,必須要穿越時空把諸葛亮搞出來,把劉備的功勞全撈走。
4、徵服荊州南部
《三國志》: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徵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
《三國演義》: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這是最最最不要臉的地方了,正史上劉備在這一時間段裡的軍事功績達到了頂峰,連戰連勝,吞併城池,降服將領,到了羅貫中那裡,估計羅貫中也覺得把這麼多軍功全分給諸葛亮或關羽某一個人未免太過了,可羅先生依舊連一點軍功都沒給先主留,一頓砍瓜切菜,什麼關張趙雲諸葛亮全來把劉備的軍功全禍禍完了。要不要臉啊?這些人本傳裡都沒有任何取荊州的記錄,羅大神為了凸顯劉備全靠部下的無能形象,就硬把他的功勞給部將身上貼啊?
5、攻取益州,打敗 名將張任、名臣李嚴 等人
《三國志》: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益部耆舊雜記曰: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皆破敗,退保綿竹。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正史裡明明白白地講了,是劉備先打爆了張任等人,又降服了李嚴,之後軍勢越來越大,才召諸葛亮等人入蜀來「分遣諸將平下屬縣」的(攻益州整個過程就是劉備個人軍事能力的體現,他沒有帶關張趙雲諸葛亮,而且三國志上明白說了「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劉備帶著幾千人,沒糧草沒補給,劉璋先後派了一堆將領帶著四五萬人先後來阻擋劉備,全被劉備打爆),「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已經是在先主打敗張任、降服李嚴之後的事了。到了三國演義裡,羅大神又來薅劉備的羊毛,張任?孔明活捉的;李嚴?孔明降服的。先主?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而且羅貫中自己都拎不清,演義裡面當你降服了敵人,這個人要麼赴死,要麼感謝對方的恩德投降。結果《演義》裡,先把正史上劉備降服李嚴的事改成是諸葛亮降服的,結果李嚴投降諸葛亮之後,又按正史把李嚴描寫成諸葛亮政敵,無語了
6、漢中之戰,大破夏侯淵、張郃、曹操
《三國志》: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軍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徵。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三國演義》: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的大規模正面對決,雙方集團首領——曹操劉備二人都親臨戰陣,也就是這一次大勝之後,劉備才有了進位漢中王的底氣。整個過程都是劉備從戰術到戰略上對曹操集團的完勝,戰術上劉備抓住時機斬殺曹操集團核心大將夏侯淵,戰略上料敵決勝千裡之外而擊敗曹操。打下了稱漢中王的物質基礎,而!且!整個漢中之戰裡,諸葛亮是在益州搞內政的,一線指揮和諸葛亮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諸葛亮傳》裡,有諸葛亮幾乎全部戰役的記錄,從荊州到益州到平南蠻到北伐,唯獨漢中之戰,半個字都沒提!結果到了羅貫中筆下!呵!又把諸葛亮從成都調到先主身邊,說是諸葛亮智取漢中,先主每件事都要聽諸葛亮如此如此,活脫脫的大雄一個。
上面列出的事件按著時間順序,先主的表現越來越強,取得的戰果越來越輝煌。但不變的是,先主的戰果再大,都要被諸葛亮和關羽兩個人薅羊毛薅走!到了最後的夷陵之戰了,劉備打輸了,羅貫中倒是把鍋全扣劉備頭上了。打完了,來一句「劉玄德不曉兵法」、「孔明看訖,拍案叫苦曰:『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斬此人!』」,我真服了,你偷了劉備那麼多戰績按別人腦袋上,完事了來一句劉備不懂兵法甩鍋?羅灌水真牛!
正史上劉備不說戰神,也算是一代名將!劉備一輩子軍功赫赫,荊州、益州、漢中都是先主親徵打下來的!結果到了羅貫中筆下,這些功勞全是關羽諸葛亮的,最後打輸了夷陵之戰(還是因為關羽丟了荊州發動),羅灌水倒是把鍋全扣劉備頭上了……把劉備薅羊毛薅成一個窩囊廢,然後說他不懂兵法,絕了!
我給大家列三個人
A:平南蠻,多次北伐在隴右擴張獲得了領土,鞠躬盡瘁,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B:攻打樊襄,殺敵斬將威震華夏,然後輸了,丟了荊州
C:南徵荊州,徵服四郡。攻打劉璋,兵不滿萬軍無輜重,而屢破蜀將,盡取益州。討伐漢中,斬殺夏侯淵,再敗曹操。整個國家95%的版圖都是他親徵打下來的,最終因B丟了荊州,而發動夷陵之戰,大敗。
這三個誰是蜀國第一名將?反正在羅貫中筆下,要麼是A要麼是B。至於C?不過是一個「不曉兵法」的、被A評價成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斬此人」的大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