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到陳忠實的《白鹿原》中郭舉人吃泡陰棗時,我內心就有種強烈的厭惡感。
那時候的人真的傻到這種地步嗎?用下體當藥爐泡出來的陰棗,也可以當做養生的藥材?越想越讓人頭皮發麻。
當我讀完整部小說,細細回想起來,才有所體會:泡陰棗的細節固然令人厭惡,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白鹿原》是部民族史詩巨著,甚至它在某種意義上折射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女性被偏見困擾的不爭事實。
何謂「陰棗」呢?
陰棗也叫「牝甘」,在古代正式稱呼為」陰棗「,在道教書中經常出現,封建迷信的產物在現代人看來難以置信,但在古人看來卻是甘之如飴的養生秘寶。
《白鹿原》中20多歲的田小娥在傳統婚姻束縛下,嫁(賣)給70多歲的郭舉人後,除了被正房太太折磨欺負外,主要的作用就是做活體藥爐,專門給郭舉人泡陰棗。
這種近乎變態的摧殘方式,既踐踏人心,也折磨身體。
《白鹿原》是否涉嫌誇大或杜撰呢?
答案是否定的。
紀實類文學的一大特點就是真實性,儘量的還原諸多歷史細節,從這一點上來說陳忠實完全做到了。
在寫《白鹿原》時,陳忠實在西北各歷史館查閱資料,翻閱《藍田縣誌》時,他發現一部二十多卷的縣誌,竟然有四、五個卷本,用來記載貞潔烈女的姓氏名字。
地方縣誌有一半用來記錄慘死的貞女,可以想像當時女性的生活糟糕到什麼程度。
這些女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被三綱五常捆死了。一生忍受男人的折磨,和群眾偏見的煎熬,若是反抗,等待你的就是田小娥的命運。
田小娥受不了郭舉人的虐待後,跟家裡的短工黑娃一起私奔,想要追逐自由和幸福。
可在到處都是偏見的世界裡,沒有一寸土地是自由的。
私奔後的田小娥,沒有任何人接受她,人見人罵,來佔她便宜的無賴都是一邊吃幹抹淨一邊嫌棄。在忍受饑荒與欺騙之後,田小娥最終死在了黑娃父親的長矛下。
從《白鹿原》來看:很長一段時間裡,有很多女性既沒有死在生老病死,有沒有死在幸福安樂,而是死於道德的偏見,與群氓的群暴。
陳忠實把這些摧殘人性的東西,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在小說《白鹿原》中,既是對那個時代女性遭遇的記錄與批判,也是對人文環境的思考。
隨著文明程度的增加,現在女性的地位也許比過去要好了很多,沒了買賣婦女和包辦婚姻,但依然有很多對女性的偏見,它們要麼變了種形式,要麼冷不丁的就會從一些陰暗的角落釋放出來。比如:
不結婚的女人就是不孝
不生孩子的女人就是原罪
漂亮的女人就該只做個花瓶
被騷擾的女性都是因為穿得太少
…..
等等的一切都說明,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依然存在,道德價值觀對女性的束縛依然存在。
但說來也許你不信,女性是最不該被歧視的,不必說道德是否正義,也不必說文明的進程這樣決定,光是從基因是否優秀的角度來說,女性都是該被尊重的那個群體。
萬維鋼在他的新書《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講了很多顛覆傳統世界觀的認知,其中一個就是關於女性和男性比誰更優秀的問題。
表面上看,世界各國領導人幾乎都是男性,各大公司的掌舵人也一般是男性,似乎我們總是會認為男性比女性更優秀,實則不然。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中國最近幾十年的高考成績,都是女生領先於男生。美國2014的一項研究關於過去100年的數據的大規模研究更是表明,女生的成績在哪個國家都比男生好。
有人還通過實驗證明過,一個團隊中女性越多,團隊的合作水平就越高,如果全是女的,合作水平就最高。
而之所以會出現男性比女性更優秀的現象,根據心理學家蘇珊.平克的調查,是因為女性自己選擇的問題,她們做的選擇既兼顧了自己的生活、家庭,也兼顧了業餘愛好。而那些在職場上表現出色的男性,大多是因為他們更極端,只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也就是說,以群體為單位來看,女性其實付出得更多,犧牲得更多。
所以,女性是不該被偏見歧視,不應該被群暴對待的。
可現實中若有若無的偏見,以及《白鹿原》中田小娥所折射的那代女性,卻都在闡述一個事實:偏見從未饒過女人。
不知道,你看到這是否對女性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呢?
其實,在得到「偏見未曾饒過女人」這個思考之前,我對看完的《白鹿原》的感觸是沒那麼深的。
它雖然作為中國民族史詩的一本名著,以近代中國為背景藍圖,描寫中國幾千年封建帝制結束後的混亂農村,但由於畫面太過宏大,需要一點一點解讀才能讀出東西,才能找到與現實相關聯的思考。
小說中人物故事線清晰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故事線,每個人物抽出來解讀都會得到一些新東西。
田小娥泡陰棗,追逐自由,遭遇pua,被公公陷害,每每看到這些情節,你都會在心裡升騰起很多東西,更是能在其中看到周圍人的影子。
《白鹿原》記錄了黃土高原上的一段民族記憶,有人物的興衰榮辱,鄉村的歷史變遷,社會的人間冷暖。
看過的人,也許會覺得《白鹿原》中一些關於性的露骨描寫略顯粗俗。甚至《白鹿原》在《當代》發表時,出版社內部對《白鹿原》中的露骨描寫也很顧忌。
其實就像我在 中說的一樣:真正牛掰的作者,真正牛掰的作品,永遠是文字露骨但讀之坦然而不做作。
所以,根本沒什麼。反倒是,這樣的紀實性與文學性兼具的作品,能讓人體察到最真實的人性,從而讓人關聯到現實生活中,得到一些直擊靈魂的思考。
想要縱觀全局感受複雜人性激發思考,或者想要了解《白鹿原》中田小娥故事的來龍去脈,強烈建議讀一讀無刪減版的《白鹿原》。
這部被文學圈高度認可的民族史詩作品,雖然其作者陳忠實已經離世,但文字中所記載的宏大畫卷依舊如新,傳遞的人性思考永不過時。
(點擊上方卡片即可了解無刪減典藏版,一起靠近經典,細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