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是誰的(冉崇君)

2020-08-28 著名畫家冉崇君

這次我回達州是母親百日祭,在祭中我為母親送了一座紙房子。




母親走前的兩三年常問我們這房子是誰的,我們回答無數遍,是你三兒開發建的小區——鴻通花園,給你住的。



母親走前的1年,不斷問這房子是誰的?我們同樣回答了她,是你三兒的。


母親後來得知,三兒叫二兒給四兒帶口信,鳳凰大酒店從此開始收弟弟回達州住酒店費了,於是母親就常滿頭不語,母親可能後悔幾年前,不該打無數次電話給四兒說,你回達州不要再住別人酒店了,住你三哥大酒店,我給你三哥說過了,不然外人說你幾兄弟不團結。


(注,母親說了無數次後,三哥也打電話叫我回老家住他酒店,因我與三哥三觀不同常為老家事發生口角,見此我通過侄兒傳達三哥,我無償給酒店畫一批畫裱框都由我出,作為我沒白住,隨後履行,沒籤合同。幾年後的2019某日,為年邁92歲母親開會,我與三哥觀點不合再次發生口角,當晚三哥作出了以上決定,給酒店老總下了執行令!)


老母親,老大,老二,老四


母親得知此事後,無奈只能每天增加次數喊,我住這房子是誰的?我住這房子是誰的?我給帳房錢沒有?我給帳房錢沒有……母親在與三兒通電話中,只要母親問到這房子是誰的?母親隨即就聽到咚的一聲電話被放。


父母九二年重建的石橋老房子


母親是一位極聰明善說的女人,卻每天閉嘴地沉思,她心裡又清楚又繁亂。她可能在盤算,我二十多年前,我聽了三兒話賣了老家房,進城住三兒開發的房子,房子賣了12萬,這12萬如當時買這住房還剩4萬,今天這近100萬房子就是我的了。


賣老家房子的錢全借給了三兒,四兒也開口向我借過,我塞他嘴說:么兒,我是把錢借給農業銀行安全,還是借給農業合作社安全呢?這事幾個子女都說我做得不對,應給窮的四兒。


個院《汝珍池》紀念母親


三年前我把僅有20幾萬錢分給了4兒1女,三兒還訓我一頓。如今三兒開始收四兒帳房錢了,那收我這媽的帳房錢也應快了。母親這想法產生的緊迫感,使母親後悔以前該聽3個兒1女的話不該賣石橋老家的房子,這懸空無靠心理,使母親更加恐慌一天喊:我住這房子是誰的,這房子是誰的,我給帳房錢沒有……母親喊聲中有時擦淚水,在這種情況下我無數次叫母親到成都我那裡去住。母親以年齡太大拒絕無數次,有兩次同意,正行動前,她又拒絕了。


由於母親不斷喊這兩句話,三哥誤認為是幾姊妹在幕後策劃想佔這套房子,於是在母親走前家庭會上,三哥坐躺在沙發上,兩手拍沙發啪啪啪響後,大聲對兩位哥說:我給你們說清楚,我給你們說清楚,這房子是我的,是我的……人窮志短的兩個哥就低頭微聲回應:我們知道是你的,沒想你的房子,是媽自個在喊。見此我站起對三哥說:你又要幹啥子,我們三兄弟都有房子住,誰想你的房子,就算我們三兄弟沒房子住,也不會向你討……


個院《瑞琴亭》紀念父親


母親走後第二天,我和大哥分別取走了牆上櫃裡父母的照片和一些遺物作紀念,第三天我帶回了成都後給大哥電話,叫大哥最後一次去清掃父母住的屋間,1小時後大哥回電話說,老三把門鎖換了進不去。第四天大哥來電話說,老三安排人給物管和中介掛上了此房出售牌子。


聽到這閃電舉動的消息,我腦裡立馬迴響起母親不停喊的那句話:這房子是誰的,是誰的……我今天正確回答睡在地下的母親,那房子是別人的。


這就是我為啥在母親百日祭我給母親父親買個房子的舉動。


(此故事的深刻教訓是,父母的房子永遠是兒女們的,兒女的房子不是父母的。我母親陳汝珍用焦慮恐慌的喊聲,給我和讀者上了一節人生老來課)


2020.7.26於成都


附二哥在微信留言如下:



冉崇君作品

相關焦點

  • 嬌滴滴的呼聲(冉崇君)
    點擊藍字關注(一)冉老師,冉老師,冉老師,冉………這嬌滴滴的喊聲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我身旁擦過。這奔馳在自行車上的夫妻,年齡約60多歲,是我鄰居,我的乒友。(二)冉老師,冉老師。背後傳來這呼聲。摩託車停在我身旁婦女對我說:冉老師你去哪?我回應:去物管打桌球。你願不願坐我摩託車?你送水不順路。順路順路你上來。
  • 港商(冉崇君)
    (選自《半生瘋狂》)一天早上,一輛吉普車「哧」的一聲停在我門市外,車裡伸出一個頭,大聲對我說:「老同學,快上車。」 「什麼事?」「有大生意,跟我走。」我四步並成兩步奔出門跳進車。到了港商臨時租的辦公房的夥食團裡(開縣駐達辦事處),我坐在宴席上,見桌上已堆滿如塔的盤盞,菜品如農村的婚宴酒席九大碗,我懷疑的心一驚,但見這席上的各級領導,又見對面牆壁兩張紅紙用毛筆有序寫著香港、臺灣、廈門、澳門、福建等某某公司某某集團某某企業對明天的開張祝賀及贊助款項,有十萬、五十萬、一百萬等等。見此我不得不站起來拿起酒杯堆著笑臉向港商和港商的朋友不斷敬酒。
  • 故事:同學(畫家冉崇君)
    名落孫山的我站在這所大學門口一陣感慨,說不出的酸楚。攙著母親,在大學醫院門診室就坐,安頓好母親後,我速到學校院內,逢人就打聽考進這所學校的一個要好的同學。近一小時後,我在足球場上把他找到。只見他隨著那球,一會跑向東一會跑向西,我一直站在球場外。聽到那哨聲一響,我立即大吼一聲:某某同學,某某同學……他回過頭,像不認識我似的,走到我身邊說:「你怎麼來了?」
  • 故事:往事(畫家冉崇君)
    有的人罵道:「這半夜三更的你把我們引向何方?」每每在這關鍵時刻,我常常回過身,雙手合十,彎腰低頭:「求求你們最後一次相信我,就在前面那個燈旁,求求你們再走幾十步。」我每晚不停地這樣重複,但每次都有佔多數客人半路進入那些把門大大打開的旅館,這些旅館就不費吹灰之力,成功實施「搶劫」,只有那好心同情我的旅客,才會走到底。有時旅客在半路全飛,急得我淚往下流。
  • 《蟬聲》誕生的故事(冉崇君)
    這幅十年前的作品至今我認為是我作品精品的精品,它的誕生前還有一個傳奇故事,現講如下。我被這帶磁性的異性聲音而折服回應,是。這聲音一下變得如戰場的炮聲擊來:這麼多年了你作為家長也不與你兒子我這班主任打個照面,也不主動給我打個電話來關心你孩子學習情況……你在哪裡?在成都。你馬上過來。好。
  • 崇君後花園的故事(畫家冉崇君)
    (一)今天我在《崇君藝術館》後花園的蓮花埧村食店吃飯,在吃飯中我問唯一的服務員:「小妹,你是這店老闆的女兒吧?」,她點頭,我又說:「你還在讀書嗎?」,她又點頭答:「嗯!」」她不斷說:「謝謝」後來,要了我的電話號碼,加了我微信,她媽媽對我的眼神有種火光了,而有意靠近我想探聽這老東西給我女兒說的啥……唯有門口的小妹爸爸臉上喜露出花放,雙手把鍋和碗盤整得桌球響,他深知今天的生意如這灶的火很旺。
  • 兩姊妹(畫家冉崇君)
    「我把二十多平方的房子租出去了,準備住在父母家。」「需不需要我來幫忙。」「用不著,我一人能在一周內搬完。」聽到此話,我心裡一震,立馬對她說:「我馬上派單位的人來。」當晚八點後,我給楊秀打去電話,她說:「你安排的人,他們太好了,不但把家給我搬過來了,還在給我打掃衛生,真不好意思。你過來嘛,一起吃飯。」
  • 我家保姆的故事(畫家冉崇君)
    )  小龔(十多年前的事)  小龔從大城市回家不久,提著禮品專來看我們,她對我說:「冉叔叔,有件事情我至今不忘,你對我做錯的一件事的處理方法,我都用來作榜樣,來處理我家保姆做的錯。」  我家保姆(三)  二胡(十年前的事)   我女友小梅氣衝衝地來到屋頂花園,叉腰站在我和小保姆面前,臉拉得像馬臉長長的,眼如悟空的眼閃光,惡兇兇對我說:「你拉喲,怎麼不拉耶?」
  • 閃光人物一一汪美仁(冉崇君)
    這河成了鎮上男女老少戲水的天堂,這河成了女人們洗菜洗衣服咬舌根子說長道短之地。鎮上的閒人,也愛在這河裡河岸橋上消磨多餘時光。這熱鬧之地常出現一位閃光人物,名叫汪美仁,只要汪美仁一出現,就有小孩子大聲呼喊:「唐娃,汪美仁來了,九狗兒,九狗兒,汪美仁來了!」有的人飛奔回家告訴家人夥伴這一消息,此時的汪美仁在河邊脫衣脫褲。
  • 重頭再來(畫家冉崇君)
    人生豪邁,只不過是重頭再來……」他的手把我的手握得緊緊的……冉崇君作品
  • 故事:火車站「闖關」(畫家冉崇君)
    選自《半生瘋狂》八十年代末,我在成都訂購了一批掛曆,這批貨在當天必須上火車,用於次日下午,達州某企業年會後贈發。由於甲方延誤,我接到掛曆時,距開往達州的最後一班發車時間已經不多了。我看著手上的表一秒一秒滴答過去,如進不了站,我這一萬多的貨就將全部泡湯,損失慘重。我腦海裡突然閃過電影《渡江偵察記》的一兩個情節,我對後面的搬運工說:「大家請注意,看我手勢行動。」
  • 大廚王二白(冉崇君)
    大約是七十年代中期初冬的一天上午,這條街上便已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而合作社食店的門口更是擠滿了看稀奇的人群,個個都踮起腳望起頭朝合作社食店裡瞅。在王二白的左側四方桌上擺放了一個如土巴碗大小的鬧鐘,秒針發出「咔嚓,咔嚓」聲,這聲音此時突然比往常響亮,像似戰場的號角,像馬兒的蹄急。當手中的雞流盡最後一滴血,王二白已迅速把雞丟進了側邊,裝有一大滾燙開水的大鐵鍋,並迅速將雞在滾燙的開水中翻攪兩下提了起來,兩隻手如一位一生沒摸過女人的色狼,閃電般把女人褲垮下來回幾下就把雞毛扯得一乾二淨。
  • 黎麼姑(冉崇君)
    黎么姑有三兒一女,二兒三十幾歲離開世界,丟下兩女,這件事我沒聽見黎么姑像鎮上其他人一樣對離去的親人哭得稀裡譁啦,淚流縱橫,她像毛失去兒子的度量,把悲痛藏在心裡,淚流在肚裡,看淡生生死死,相信佛教的輪迴,沒多久臉上悲痛的痕跡一絲不存,就很快恢復了平常。
  • 故事:皮夾克上的包(畫家冉崇君)
    近十一點,紀樂敲門進屋了,吃飯喝酒品茶聊天中,我對愛人說,給紀兄弄點禮品帶回去,不然他又到處傷我說,冉崇君在外面什麼禮品都接紀樂雙手拍衣服所有包說,「為了衣服鼓起好看,我這皮夾克衣上六個包就裝了六個袋子,你這全部禮品我都裝得下,」愛人笑中對我說,「你看紀大師為了自己形象,衣服長年裝六個布袋子,你要學紀大師,畫價都會提升,」我說,「我一定學,買這種夾克衣服穿,在外地,粉絲們送我禮品如找不到袋子,我順手從包裡取出一個大布袋來
  • 故事:誰住了我的房子(小小說)
    收發室的老唐,這兩天很鬱悶,他的房子被別人住了,住了一個多月他才知道。 原來前幾年,兒子出國後,女兒也嫁人了,老兩口手頭還有點積蓄,怕現金貶值,又不會投資,就買房保值。市區房子貴,買不起,就買了郊區一套毛坯房。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租客,房子就空著,鎖著。然而昨天,女兒打電話給老唐,問是不是缺錢,怎麼不聲不響就把房子租出去了?
  • 房子的變遷(五)原創:人約黃昏後50
    (這是剛剛蓋好不久的新房)人就是不能讓自己閒著。我們離開農村到縣城住後,農村的四間土坯房曾經幾次整修,由公婆居住,直到兩位老人去世。(完)(牆邊上的大樹就是三十年的冬青樹)(小院的蔬菜)(竹子上的小鳥窩)
  • 一間白房子(一)
    一間通體潔白的房子,一張原木的雙人床,一面牆的落地窗。白的鵝絨大枕頭,白的蟬絲被靜靜的躺在床上,白色的窗簾在朝陽的照耀下閃著絲絲金黃。早春時節,窗外的白玉蘭擎著清瘦的枝在春風中微微顫動。過不了幾天,她枝頭便會開出碩大的白花,仿佛那花不曾屬於過那棵白玉蘭。
  • 一間白房子(二)
    太陽透過玻璃照耀著整間房子,此時的明仿佛是置身天國一般美好。看著太陽升得很高了。明伸了伸懶腰,翻身起來。他起身來到落地窗前,伸開修長的雙臂,美美的打了幾個哈欠。看著窗外玉蘭樹上的幾隻小雀歡奔亂跳的嬉鬧著,明笑了。原來春天到了,連這些小傢伙也開始變得躁動不安起來。怨不得前幾晚上一直可以聽到幽怨的叫春聲。估計鄰居家的阿爾塔夏也和窗外的小雀一樣春心萌動了吧。
  • 烏黑的發一天白一根(冉祟君)
    冉哥,你太可愛了,(哈哈哈哈)你太可愛了,冉哥。林娟美女坐在我對面,對我行為如此連笑說好幾次。 三十年前林美女與閨蜜在我開的門市對面行署的司法局上班,她倆常穿一身白色連衣裙,頭戴一頂乳米黃色草帽,帽沿白絲帶花邊,花邊遇風來與連衣裙邊向上緩緩飄起,十幾歲少女的美麗使那時青年的我不得不站遠欣賞這兩道風景。如今這風景林美女親自來拜訪我,我心有一種成就感,臉有一絲自傲感。
  • 一間白房子(十八)
    明依舊喜歡這金黃的花海,有增無減。明默默摘下一束油菜花,緩緩向那條熟悉的山路走去。這條路他再熟悉不過了。自從柔走了之後,明每年都會回來婺源一次。 柔走的時候說過,她年輕時為愛跟隨明遠走他鄉。等她終老時,她一定要葉落歸根,她要明把她葬在他們年輕時走過的那條山路旁,她要在那條兒時經常走過的山路上等著父親母親。明實兌現了對柔的許諾,她已經長眠於此十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