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尚鬥蟒(民間故事)

2020-08-28 經典故事大全

仙臺鎮的人們每到初一、十五都會去鎮子西邊的仙斧廟燒香拜佛。這時,總會有一個老和尚在廟門外倚著牆根坐著,專注地打量每個來燒香的人。這個老和尚常年穿著一件髒得已看不出顏色的僧袍,左袖子比右袖子長出一大截。這樣一來,老和尚便只把右手露在外面,左手則藏在長長的袖筒裡,從來沒伸出來過。

有香客問他:「老師傅今年高壽了?」老和尚便從鼻子裡哼出一聲「九十九」。一聽他的回答,人們便會相視一笑,因為據鎮上的老人說,他們小時候跟著大人來廟裡上香,老和尚就在這坐著了,那時人們問他多大歲數,他就說自己「九十九」。這都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孩兒都鬍子一大把了,他卻還是九十九,一歲沒長!

老輩人還說,曾有人窺見過老和尚左袖子裡藏著的那隻「手」。那根本就不是人的手,而是黑乎乎的一坨,好像是個什麼動物的蹄子。

不管人們怎麼說,老和尚依然我行我素,每天一早默默地坐在廟門外,打量來上香的香客,一直到日落西山,他才失望地起身離去。有一次,一個小沙彌聽到老和尚一邊走一邊嘟囔:「你可該來了!」小沙彌很是奇怪,心想,他從不外出雲遊,也不與人結交,他在等誰呢?

而就在這時,仙臺鎮出了怪事。

仙臺鎮後有一座仙臺山,這幾天,人們發現仙臺山的上空飄來一片黑雲。起先是一小片,慢慢地,雲片越來越大,最後,黑雲竟遮住了半個天空。這天,整個鎮子的狗突然都不叫了,半夜裡,颳起了一陣旋風,風中帶著腥臭味。旋風過後,人們發現從沒斷過的更夫梆子突然不響了。等到天亮人們才知道,老更夫莫名其妙地不見了。大伙兒找遍了全鎮也沒找到,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人們在膽戰心驚中過了兩天,第三天,發生的事更嚇人了。半夜裡,外面又颳起一陣腥臭的旋風,一團黑霧向鎮子這邊飄來。突然,一個碩大的三角形腦袋「撲稜」一下從黑霧裡探了出來。不少老百姓都看見了,那是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可不是一般的蟒,它原是天界的一條草蛇,偷偷溜下界蟄伏於仙臺山,已修煉了千年。眼看千年修行圓滿,就能化龍升天,但因它是偷偷下界,藏匿起來陰修,體內缺少陽氣,所以要吃夠陽間百人才能增補所需的陽氣,老更夫就這樣命喪蛇口了。

出了妖孽,這太可怕了,立時仙臺鎮人心惶惶,人們蜂擁到仙斧廟燒香拜佛。倚坐在廟門外的老和尚此時也顯得有些焦灼,他嘴裡嘟囔著:「禍害現身了,你還不來?」

就在這時,廟外傳來一陣喧譁,人們一看,原來是鎮上李老漢的兒子李冒哭著喊著,要來廟裡當和尚。

葫蘆新娘

這可奇怪了,李冒是李老漢的獨子,今天是他的大喜之日,怎麼新郎官不當,來當和尚?

原來這李老漢早年喪妻,一個人拉扯大了兒子李冒。眼看李冒十八歲了,他便想請媒婆給兒子尋個好媳婦。李老漢請的這個媒婆,長著一雙半吊子眼,人們都叫她「半吊」。這半吊一聽李老漢要給兒子說媳婦,當下眉開眼笑。原來,半吊有一個娘家侄女,名叫大俊。想當初大俊一落生,連見多識廣的產婆都被唬了一跳,真沒見過這樣的長相:一張臉兩頭寬中間細,活像一個葫蘆!父母見孩子生得醜,就給起名叫「大俊」,為的是用「俊」來壓「醜」。可大俊長大後非但沒俊,還脾氣暴躁,食量大過兩個壯漢,全沒一點女孩樣。

大俊十九了,沒人來提親。大俊爹娘便讓半吊給大俊找個婆家。半吊眼光老辣,她看出李家一老一小是兩個老實疙瘩,於是眼珠一轉,兩手一拍,笑著說:「這真是好女兒多剩,好姻緣多碰。老婆子娘家有個侄女,雖說比您家令郎大上一歲,但那長相可是天下無雙,每天就知道不惜力……」

這一番抹了蜜的話,說得李老漢爺倆相當滿意,於是訂婚、完聘,很快到了迎娶的日子。李冒一進洞房,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秤桿去挑新娘的蓋頭,哪知蓋頭剛挑一半,露出了一張恐怖的葫蘆臉。李冒渾身一哆嗦,一害怕,把挑了一半的紅蓋頭又給蓋上了。紅蓋頭挑起再撂下,對新娘是莫大的侮辱,這一下惹惱了大俊,就見她「呼」的一下,自己把蓋頭扯下來,站起來揮巴掌就朝新郎扇了過去。

外邊的人聽到新房裡「咕咚」一聲,都忙來看究竟。只見李冒被打得趴在地上,他看看眾人,悲愴地從地上爬起來,二話不說,朝仙斧廟就跑。此時,仙斧廟門口亂成了一團,大伙兒你一嘴我一嘴地勸著李冒,只有老和尚平靜地看著這一切。就在這時,更猛烈的嘈雜聲從後邊響起,原來是大俊追來了!此時她一張臉已氣成了紫葫蘆,魚泡眼瞪得老大。忽然,一直安穩坐著的老和尚「騰」地站起來,他兩眼放光,盯著大俊,嘴裡喊了一聲:「師弟,你讓我好等啊!」

這一聲,讓所有人都愣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老和尚和大俊的前身本是一對師兄弟,法號分別叫慧覺和慧明。他倆苦修圓滿飛升後,師弟慧明卻因功德尚欠,需再次輪迴,平息仙臺山巨蟒之禍,以補其功德。慧明灑淚拜別師兄,登上了轉生輪,慧覺卻發現師弟落下了闢邪利器—黑驢蹄子。慧覺知道,沒有黑驢蹄子,師弟就會抵擋不了千年巨蟒,遭其吞噬。

慧覺決定偷偷下界給師弟送黑驢蹄子。他轉生後,死死拿著黑驢蹄子的左手化為了驢蹄。因為他不知道巨蟒何時出來禍世,所以來早了,一直在仙斧廟苦苦等著,又因修行之人,百年即會圓滿飛升,所以他一直說自己九十九歲,以避百年之期。

此時,老和尚一喊大俊「師弟」,不僅大夥愣了,就連剛才還暴躁異常的大俊突然間也安靜了。她呆立在那,直愣愣地看著老和尚。老和尚來到大俊跟前,用手拍了拍她頭頂的神聰穴,大俊就覺得一陣涼風直透印堂。她如夢方醒,雙手合十,面向老和尚,口稱:「師兄。」

老和尚伸出左手,露出環繞著一圈銀毛的黑驢蹄子。只見他右手刀光一閃,黑驢蹄子被當場斬下,遞到大俊跟前。大俊雙手接過,合十相拜。人們見了又驚又喜,驚的是一代高僧投胎後竟轉成了女兒身,喜的是天降吉人,來降服妖孽。

捨身除妖

當天夜裡,大俊悄悄躲在鎮口的一個土堆後,這裡是巨蟒下山的必經之路。三更天,一陣腥風颳起,巨蟒裹著黑霧來了。大俊盯著巨蟒,她手裡握著一把大斧子,這把大斧子是仙斧廟的鎮廟之寶,足有平常斧子的十倍大,斧頭有百斤,木柄三米多長。

巨蟒朝著大俊藏身的土堆來了,一口陰氣「呼」出,周圍空氣中的溼氣立刻凝結成片片霜冰。大俊的一張葫蘆臉氣得通紅,只見她手一揚,把黑驢蹄子一下扔進了巨蟒的大嘴裡。

黑驢蹄子一進巨蟒的肚子可就熱鬧了。巨蟒是陰修,陽氣太少,而帶著一圈銀毛的黑驢蹄子又是最陽之物,它在巨蟒肚子裡燒灼得巨蟒沒抓沒撓、異常難受。就見巨蟒扭動著大水缸一樣粗的身子,向一棵老槐樹滑去。大俊一愣,提著斧子也跟了過去,悄悄藏在了老槐樹對面的樹上。

老槐樹下是一口老井,原來,巨蟒要喝深井水來滅肚子裡的灼火。大俊一看,趕緊掂起了大斧子,她要等巨蟒喝水時一斧子砍死它!

哪知巨蟒並沒直接去喝水,而是順著老槐樹「呼」地盤了上去,然後把整個身子像一根大粗繩子一樣掛在了樹上。大俊明白了,巨蟒這是在做防備,防備喝水時被襲,先將自己掛起來,一有動靜便能借著掛在樹上的勁兒抬頭起身。

就見巨蟒朝老井裡伸進頭去,它身上鋥亮的厚鱗閃著亮光。大俊知道,必須抓住巨蟒吞咽的機會砍它,只有這時,它身上的蟒鱗才會上翹,順著上翹的鱗縫才能砍到巨蟒的身子。如果砍在厚厚的蟒鱗上,不僅傷不到巨蟒,反會被它吞噬。

巨蟒在喝水,只見它身上的鱗片微微閃動,「忽」一下便上翹了!說時遲那時快,大俊從樹上直撲過去,拼足了力氣,一斧子砍向巨蟒。

這一斧子把巨蟒齊刷刷地斬為兩截,大俊剛鬆了口氣,就見巨蟒懸進井裡的半截身子借著吊在樹上的力,一下抽了回來。大俊一愣的工夫,巨蟒的大腦袋已伸著紅信子過來了。大俊見狀,拔腿就跑,一心復仇的巨蟒兇狠地拖著半截身子在後邊狂追。

大俊沒往鎮子裡跑,而是帶著巨蟒一路奔仙臺山而去。這是她的慈悲心,她怕怒極了的巨蟒禍害鎮子裡的人們。巨蟒追著大俊,圍著仙臺山轉了九個來回,身子斷口處流出來的血繞著仙臺山劃出了一道血河,最後血盡而死。大俊也累極吐血倒地,死在了巨蟒的屍體前。

當人們找到大俊時,只見吐盡鮮血的大俊已沒了氣息,不禁痛哭失聲,跟李家父子一起把她抬回了家裡。一進李家院子,就見老和尚已站在那迎著了。他走過來,對著大俊的屍身叫了聲「師弟」,又用手輕輕一招。人們驚奇地發現,從大俊的身體裡竟飄然而出一個模糊的人影,他身著僧袍,雙手合十站在當地。老和尚面露欣慰之色,他面向眾人,用手一指大俊的屍體,說:「日飲一盅巨蟒血,連飲九日,便可救活女菩薩之命。」然後便與那個影子一起飄然不見了。

李家依老和尚之言,每天將一盅巨蟒血餵給大俊,到了第九天,大俊果然有了氣息,臉色也漸漸滋潤起來。滋潤起來的大俊一改原先的容貌,成了一個嬌俏的美人,跟李冒相敬如賓,日子過得甜甜美美。有人問她鬥巨蟒的事,她卻全然不知,可對親人又盡都相識,一直善奉照拂。

相關焦點

  • 三個和尚(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7期■李明廟不大,老和尚只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慧勤,一個慧儉。慧勤、慧儉每天打坐誦經,接待信眾。由於廟新,地處偏僻,香客有限,師徒三人倒是十分清閒。這一年春天,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旱情,眼看著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廟裡也沒有積蓄,老和尚安排兩徒弟下山化緣。
  • 巫溪民間文學 | 七蟒峽的傳說
    故事 ➤➤ 地方傳說七蟒峽的傳說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 民間故事:清海和尚
    廟裡只有一個年輕的僧人,他自稱清海,是個從外地逃難來的和尚。村子裡面的婦人們想不通,這麼一個年輕俊美的男人怎麼非要出家吃齋念佛呢?憑藉著這張臉再學幾句會哄人的話,那京城裡那些孤單寂寞又有錢的寡婦們,不是爭著搶著去養你?
  • 石鏡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燕壘生杭州北面的黃湖鎮,下轄一個青山村。在青山村的荷葉嶺上,有座古剎叫石泉寺,唐代始建,一直延續至今,正對山門的是一條石徑,盡用鵝卵石鋪成。竹筒一扣上石鼓,發出「咚咚」的聲音,正與鼓聲相類,和尚們全都目瞪口呆,雖覺德真投機取巧,但皆認為這大概是唯一的破解之道,於是德真就成了下一任住持。德祥一怒之下,離寺出走,誰也不知他的下落了。德真接位後,石泉寺蒸蒸日上,香火一日盛過一日。到了第一年年尾,大雪封山。
  • 故事:牛十萬和陳百萬「鬥富」,輸了一匹馬,氣得把老虎給偷走了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烏龍山北(今山東日照嵐山區中樓鎮一帶)3裡路有個河峪村,是個兩峪夾一河的山峪,因稱河峪。
  • 民間故事《和尚做生意》
    民間故事《和尚做生意》長安城裡有一座有名的寺院,這是唐睿宗李旦登上皇帝寶座後建成的,他還特意贈給寺院一顆寶珠,說是價值億萬錢,讓和尚們收藏在倉庫裡,留作家底。和尚們晃動著光禿禿的腦袋,連連唉聲嘆氣。和尚中忽然有人提議:「既然封條上寫著是顆寶珠,能值億萬錢,不妨拿到集市上試試看,到底能值多少錢?」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和尚們的贊同,他們派人把珠子拿到集市上去,委託一個珠寶商出售,又留下一個和尚監賣。第一天過去了,珠子根本無人問津。第二天,一個有錢人注意到了這顆珠子,但一聽價錢,嚇了一跳。
  • 陽穀民間故事------徐三鬥
    不知情的人聽了這個名字還以為這裡 有很「陡」的「山」呢,不然怎能叫「徐山陡(鬥)」呢?其實,這個村子根本就沒有山,更談不上「陡」了。它原來不叫」徐山鬥「,而叫」徐三鬥「。說起這個名字來,還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呢! 傳說宋代的時候,在這個村子裡住著一戶姓徐的人家。這戶人家家財萬貫,財運亨通。戶主為人和善,仗義疏財,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因此,大家都稱他為「徐老爺」。
  • 聊城民間歷史文化故事(9)
    停了一會兒,老紳士慨嘆道:「真是有心栽花(指華貴)花不開,無心插柳(指柳媛)柳成蔭。從今後,咱這個後花園就叫柳園吧!」魯仲連射書戰國時代,群雄相爭,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欲要治國安邦,則必須把體察民間疾苦,視作首要的大事,這才能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太子頓首悅服道:「太傅今日之教導,如讀十年聖賢書。我一定要謹遵師訓,把體察民情,當作以後治國安邦的大事。」  從此,穆太傅嚴教太子的故事,在朝中就傳為佳話。
  • 蝸牛講民間故事:大漢到少林寺比試武功 沒想到被小和尚給K.O.
    蝸牛講民間故事: 大漢到少林寺比試武功 沒想到被小和尚給K.O.人家都說少林拳功夫硬,武藝高超。可是,有一個會一手好拳術的山東大漢,偏偏不服氣。有一天,他從幾百裡以外來到少林寺,想和少林和尚比試比試。這個山東大漢來到少林寺山門外,見一個小和尚正在那兒練功。他就上前問道:「小師傅,你們師傅在家嗎?」小和尚看了他一眼說:「不在家。」說罷,又繼續練他的「金剛拳」。
  • 小說,靈異故事——大漢與蟒
    荷花寨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大漢與蟒的故事。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個時候,荷花寨的村民還是以種地為生。種地嘛,肯定就要澆地,每到需要澆地的時候,村民們就不分白天黑夜的忙活起來了,這天,輪到王壯來澆地了,也到了晚上了。話說這王壯,五大三粗的壯漢一個,啥也不怕,也是陽氣壯,從沒撞過邪。
  • 民心「稱」出好縣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光緒四年(1878年),暴式昭出任江蘇震澤縣(今屬江蘇蘇州)平望司巡檢,負責維護當地的治安。雖然只是一個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暴式昭立志要有一番作為,清廉持儉,兢兢業業地為百姓服務。
  • 故事:民間故事:漁夫打魚收養孩子,和尚一看,這不是人
    幾天前他們的兒子在家裡玩火時出意外去世了,夫妻兩悲痛萬分時,家裡來了個和尚,告訴他們是件好事。 張全氣不打一處來,家裡窮的吃不上飯,現在連養了多年的兒子都沒有了,這瞎和尚還專門跑到自己面前大笑,分明就是來看笑話的。 他氣的揮起拳頭,就要往和尚的臉上砸去。這時和尚伸出手,輕鬆的擋住他已經餓的無力的胳膊,然後開口說道:「於你而言這是件好事啊!這孩子本不是你們家的,如今失去也不可惜。何況他的並非善類,要是沒有今天的意外,我還要提醒你們小心這個孩子呢。」
  • 聊城故事(4)東昌城裡沒有和尚?原來還有這樣的緣故
    有兩句流行於民間的俗語:「東昌城裡沒和尚,濟南城裡沒油坊。」濟南城裡有沒有油坊我不知道,反正東昌城裡沒和尚是千真萬確的。據說北宋年間,東昌城裡是有和尚的。老和尚動員百姓拆屋,說服不了他們,只好動身到府裡打官司。由於他的錢財得之不易,還想留為建寺之用,捨不得拿出來打點官府,官司便打輸了。老方丈憂愁成疾,終至臥床不起。就在老和尚病得昏昏沉沉之際,夢見原來寺裡供奉的三世佛顯現在眼前。向他念了下面幾句話:淨業律宗,賴汝中興,勿羈舊地,可去城東,去休去休,無再滯留,今後城內,讓彼羽流。
  • 周口太康民間故事:陳老頭買窯貨
    戰國策上有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比這個成語,更有警示意義。太康縣南邊有個鄉鎮叫老冢(讀若中,上聲),據說得名源自名相謝安曾祖的墓在這裡。離路邊五步遠的草叢裡,一條長蟲(蛇)正在吃一隻蛤蟆,兩條腿都吸到嘴裡了,蛤蟆呱呱叫著掙扎著。覺得蛤蟆可憐,陳老頭就撿起路邊一塊碎磚頭,想砸蛇救蛤蟆。這時一陣風吹過,搖動樹枝,掉下來一個刀郎(螳螂),不偏不斜掉在長蟲頭上。長蟲一驚,把蛤蟆吐了出來,搖晃著頭把刀郎甩下來,竄進草叢跑了。蛤蟆蹦躂蹦躂,看到刀郎,跳起來,一吐舌頭,把刀郎沾到嘴裡。
  • 故事:瑤池仙女下凡塵,以身餵蟒救黎民(襄陽傳說)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仙女洞,湖北襄陽下面的南漳縣也不例外,在蓮花頂有一個仙女洞,然而有關「仙女洞」的傳說故事卻鮮為人知。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住著一個財主,名叫楊萬才,家裡富得流油,仗著舅官在衙門裡當差,在當地欺行霸市,無惡不作,依靠強取豪奪的卑劣手段,佔據八成以上的土地。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廚鬥(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6期■李錦選自《上海故事》2019.2
  • 民間故事——乾隆御封「大和尚」
    「大和尚」,據說這「大和尚」的名稱還是乾隆皇帝親口封的。說起來這裡邊有個故事傳聞。清朝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乘舟南巡,行至南旺分水龍王廟時,皇帝傳出口諭,要登岸赴廟,瞻仰拜謁。聖旨一下,手下官員們立即忙了起來,文官找地方官員轉達皇上旨意,武將則領軍士到廟內查看和布置護衛事宜。廟裡的和尚們在官員們的指點下,急忙打掃殿堂廟院,清除閒雜人員,更衣焚香。不多時,整個廟內煥然一新,只等皇上到來。
  • 故事:千年狐狸精學人形,沒想到被農民耍了,狐狸精卻樂得張牙舞爪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很久以前,在蟒棲山西橫山村住著一戶人家,父母年齡大,靠兒子練就的耕種活兒為生。
  • 故事:十裡修橋,百裡找妻,千裡尋母,因為一個和尚各有收穫
    老和尚找來了四塊石頭,拿起手中的扇子就開始在石頭上寫字,別人都以為他瘋了,但是現實卻打了所有人的臉。老和尚的扇子就好似一把刻刀一般,輕輕鬆鬆就將一塊石頭刻好,這讓周圍的百姓大呼稱奇,很顯然他們覺得這老和尚是個高人,因而更盡心盡力的幫著老和尚搬石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