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的若干法律知識

2020-09-18 天津司法

文章來源 | 延慶區人民檢察院


懸 疑

大樓夜晚突然停電,

妙齡女子離奇死亡,

相關人員各有說辭,

究竟兇手是誰?

今天延小檢就給大家說說

這個懸疑故事

《摩天大樓》改編自臺灣作家陳雪的小說,劇作結合現實熱點,懸疑色彩頗濃,從不同視角看待一起「兇殺案」的生成過程,看過的人幾乎都打出了四星五星的高分。

劇情簡介

被害人鍾美寶是一個咖啡店店長,卻不知何故死在了家中。楊子姍演的警隊新人楊蕊森、郭濤演的刑警隊長鍾敬國在偵查案件中,逐個排除摩天大樓裡的嫌疑人,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短短16集的電視劇,不斷牽動著大家看到了鍾美寶死因的種種可能性,從不同的嫌疑人口中,我們看到了多個狗血的版本,然而,在這些狗血劇情的背後,卻被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真相,這個真相直到最後20分鐘,才浮出水面。

鍾美寶到底怎麼死的?

可能是情殺,可能是自殺,可能是想跟惡人同歸於盡而意外死亡,然而,其實這些都不是真相。

法律 ·看點

為了保障不劇透的觀劇效果,延小檢僅僅說說其中幾個法律點

➤ 劇情從警察辦案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大樓內不同參與人的了解,逐漸揭示案件真相。要注意的是,訊問時要同時有兩名偵查人員在場,這是刑事訴訟程序的要求,為的是保障程序公正。兩名偵查人員相互見證,避免單獨會見可能存在的信息失衡、失真。若單獨訊問(詢問),就違反了法律規定

➤ 警方的訊問發生在偵查階段。拘留與逮捕都屬刑事強制措施,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是為了讓案件的辦理更順利。嫌疑人被拘留或逮捕後,被羈押於看守所。拘留或逮捕的條件不同,不存在「拘捕」這樣的說法

通緝令是指公安機關依法通緝本該逮捕而在逃的或者被拘留、逮捕後脫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從監獄中逃跑的罪犯而製作的法律文書。通緝令的發布要求嚴格,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片中提到的拐賣婦女、兒童罪,在刑法中屬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具體來說,該罪侵犯了女性、兒童的不可出賣性。本罪的主觀方面要求行為人具有故意心態,且有出賣的目的。是否賣出不影響本罪的認定。認定任何犯罪,都要求行為人具備主客觀相統一的犯罪構成,不能純客觀歸罪。若行為人未履行法律規定的收養手續收養兒童,既沒有現實出賣,也從沒準備出賣,就不構成本罪。

➤ 辦案人員會糾結於事實的不同面向。法律真實不等於客觀真實,「以事實為依據」不是說說就算的,一切要以證據說話。由於人們對真理的認識有其局限性,事件的不可回溯決定了任何案件事實都無法完全呈現原有狀態,司法官只能在事後進行推斷,由此得到的事實就是法律真實。有些案件的法律真實和客觀真實會出現偏差,這時只能選擇法律真實,以維護法秩序穩定,也維護效率。

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達到的證明標準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證據之間要相互印證,僅憑一方的口供不能定案

當「故事」被一人描述地無懈可擊,同樣也可能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情況。影像的力量就在於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讓人產生共情,當我們看到畫面,會以為這就是真實的,但實際上卻可能不是如此。案件的偵查同樣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事實真相的還原很艱難,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偵查手段不斷進步,「正義」的實現變得更加可能。看到、聽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司法工作者要保持理性的思維和清醒的頭腦,從陳述中抽取客觀的事實,這個過程非常艱巨。

相關焦點

  • 《摩天大樓》裡的「善」與「惡」,如何用法律考量?
    今天法報君帶大家一起來看這個「羅生門」式的懸疑故事——《摩天大樓》該劇改編自陳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楊穎飾)被害,兩個警察鍾敬國(郭濤飾)、楊蕊森本期【追劇普法】我們一起從法律的視角來解讀,劇中那些懸疑的「故事元素」。
  • 摩天大樓:律條不是擺設,而是最好的防衛武器
    電視劇《摩天大樓》改編自臺灣女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就兩者的區別來看,小說把人性的惡描述得更徹底摩天大樓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這棟摩天大樓裡,住著一位非常美麗的女性鍾美寶。她有多美呢?借用吳明月對美寶的描述是:象牙般無暇的肌膚,櫻花般嬌嫩的雙唇,纖長濃密的睫毛下是一雙溫柔乾淨的眼睛。她美麗善良,同時又勇敢獨立,這樣美好的女子,誰也無法想像她的童年會是那樣的艱辛。因母親愛上了有婦之夫,在17歲的時候便生下了鍾美寶,可是父親卻再也未出現在她們母子倆的生活中。
  •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
    與其討論該怎麼做,不如看看如何保護這裡的最大的受害者未成年人許子言,理性分析一下,有誰怎樣的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權益,觸犯了哪些法律。首先,木子媽媽在沒有經過許子言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就擅自把許子言從幼兒園帶到了自己的家中。
  • 從摩天大樓看女性困境:家暴,玻璃天花板,社會偏見,自我救贖
    該劇改編自臺灣小說家陳雪的同名小說《摩天大樓》,主要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兩個警察在抽絲剝繭之間聯手破案,發現正義與美好的故事。《摩天大樓》從開播到結束,豆瓣評分穩定在8分以上。與很多國產劇不一樣的是,《摩天大樓》塑造了一批真正真實有力量的女性形象,豐富了女性群體畫像。
  • 《摩天大樓》懸案四起,是誰殺死了當代女性?
    創作團隊成功趕上末班車,在《隱秘的角落》熱度褪去後,《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為今夏的懸疑劇市場添了最後一把火,且燒得十分熱烈。在女頻小說母題極為單一,絕大多數作者還在言情區揮灑汗水時,丁墨先人一步,憑藉所學犯罪心理學和傳統刑偵學知識,開創了獨特的「懸愛」題材。懸愛二字拆開,既有懸疑又有言情,本質上還是言情題材。
  • 《摩天大樓》大結局:鍾美寶自殺他殺連續反轉,養父顏永原終伏法
    這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網劇《摩天大樓》,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可能這些情節只能在我們鄰國的視頻裡才可以看到,如今更是出現在我們的《摩天大樓》裡。這個丁小玲的人物的反轉,真的應該是突破了絕大部分觀眾的認知,反轉的就是這麼狗血。丁小玲、李茉莉、鍾美寶她們三個人在特殊學校的相識成為朋友,應該是鍾美寶最大的幸運。
  • 我們在摩天大樓目擊白色月光
    電影質感之餘,《白色月光》和《摩天大樓》也為懸疑劇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摩天大樓》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兩個警察聯手破案,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劇本殺的設定,在貼合年輕受眾偏好的同時,也為國產懸疑劇帶來了新玩法。
  • 謀殺與孤單,所有人都與「摩天大樓」有關
    小說中的所有人都圍繞「摩天大樓」在運轉。生存和發展,逃避與宣洩,孤獨和疏離,鋼筋水泥與人相互異化。陳雪親身經歷過這麼一個階段,她在長達四年左右的時間裡一直在思考,人如何與城市化進程抗衡,直到2015年《摩天大樓》誕生。我們聯絡到了陳雪本人,她講述了小說《摩天大樓》誕生的全過程,也包括她的個人成長簡史。
  • 專訪|《摩天大樓》陳雪:無論貧富,我們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
    主要作品有《惡女書》《蝴蝶》《橋上的孩子》《陳春天》《附魔者》《戀愛課》《迷宮中的戀人》《摩天大樓》等。部分作品獲得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寫作計劃補助,並翻譯成英文與日文於海外發表。從鄉下逃到臺北的一座摩天大樓裡,在咖啡店做店長,還留存了一點點「土氣」,但已經是眾人眼中「水靈靈的美女」,連因意外車禍而陷入生活泥沼的保安都愛上了她。
  • 《摩天大樓》:純真少女被繼父侵害的背後,母親才是最可怕的推手
    這是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摩天大樓》中最讓人窒息的一句話,作家吳明月用這句話暗示女主人公鍾美寶的悲劇一生。《摩天大樓》改編自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作為一部懸疑劇,《摩天大樓》最大的看點自然要屬其中的劇情邏輯和案件推理。在劇中,單身貌美的咖啡店長鍾美寶在摩天大樓中離奇死亡,警方根據一系列線索抽絲剝繭,一個又一個嫌疑人逐漸浮出水面,一場明與暗的交鋒就此展開。
  • 《摩天大樓》真香!無劇透
    最近完結的《摩天大樓》你們看了嗎?是不是很多人一開始都因為有baby差點被勸退?但是只要接下去看,你絕對會「真香」!《摩天大樓》改編自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殺害,後兩個警察聯手破案。他們在抽絲剝繭的調查中,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永遠不要相信看到的表象。也是很多懸疑劇的通俗套路了,但是這劇走了從女性的角度講述了很多現代女性的生存問題。很多已經深入了人心的東西,在這部劇裡被拋出來。
  • 摩天大樓 | 高能劇本殺,所見所聞即真相?
    《摩天大樓》改編自陳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兩個警察聯手破案,在抽絲剝繭之間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永遠不要相信看到的表象。
  • 摩天大樓裡,人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反而更疏離
    留言隨意說說吧,我們抽選三位,送上原著小說《摩天大樓》。而且在《摩天大樓》裡,從個人、家庭走向社會的「惡女」,不再暗黑,開始變得溫柔。她用摩天大樓這個標誌著現代都市生活的建築,去構建整部小說。這個大樓有很多出租小套房,住著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其中,感覺那就像是城市的縮影,我就想有一天要來寫一座摩天大樓。後來陸續開始寫人物素描,寫了幾十個人,就先擱下了,那時感覺自己還捕捉不到摩天大樓真正的意涵。我跑去寫了另外幾本長篇。到了2010年,我搬到了一個四層樓的小公寓,才發現原來住在摩天大樓跟住公寓的差別竟是那麼大。我感覺我可以開始寫摩天大樓了。
  • 「她懸疑」短劇《摩天大樓》:講述女性故事必須「議題化」嗎?
    騰訊視頻自製電視劇《摩天大樓》改編自同名小說,以摩天大樓住戶鍾美寶意外身亡開篇,以一對警察師徒追查兇手為推動力,逐個串聯起與美寶聯繫密切的不同人物,並從中展露當代女性可能遭遇的多重困境。僅以2020年為時限,主打女性懸疑題材的已有《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同檔期還有優酷懸疑劇場推出的《白色月光》,但這三部劇的完成度與口碑都不及《摩天大樓》。那麼,《摩天大樓》到底是如何講述女性故事的,其中又有哪些經驗與不足呢?
  • 東方紅鄉司法所開展法律宣傳活動
    為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增強轄區群眾的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11月29日,東方紅鄉司法所工作人員到新一大集開展法律宣傳活動。活動現場,通過發放宣傳單形式,為群眾進行法律法規解讀,幫助群眾知法、懂法、用法,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的認識,增強了自我保護和抵制不良行為的自覺性,正確處理各種矛盾,依法維權,化解糾紛。
  • 鬼火-知識匱乏的年代
    70年代初,我小學階段,我們小村四面環山,幾乎與外界隔絕,僅有的消息來自於村廣播之聲,在那個知識匱乏的歲月,有諸多近似愚昧之事經常發生在憨厚樸實的村民身上。鬼事造成我很深的恐懼,留下的陰影若干年揮之不去,後來繼續讀了書,才知道所謂的鬼,是人骨頭裡含有磷,磷在空氣中形成磷化氫,磷化氫燃點很低,天氣乾燥時常在夜晚的山野或墓地出現綠色、藍色、或紅色的磷光,這個光就是村民口中的鬼。我時常在想,那些沒有讀書的小孩們是不是至今仍還相信世上有鬼?
  • 新刊提前看丨從〈人民的名義〉到法律的正義
    2020年12月1日出版封面聚焦 《從〈人民的名義〉到法律的正義而法律認定的抄襲有著特定的標準。身為創作者,如何判斷自己的作品被抄襲了?如何依法維權?借鑑的界限在哪裡?怎樣是借鑑,怎樣又是抄襲呢?關於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劉三田訴《人民的名義》侵權糾紛案的一審主審法官倪紅霞,聽聽她怎麼說。
  • 《摩天大樓》讀書筆記
    難道只是摩天大樓裡有這樣的人嗎?陽光照耀之下,總有背面。
  • 《摩天大樓》裡面那些真實又黑暗的事兒
    《摩天大樓》的第七集和第八集,通過美寶的鄰居,一個有懼曠恐懼症的女作家吳明月的視角,引起了關於她與美寶的相識,也由她的小說開始觸及到美寶真實生活的一面。
  • 摩天大樓鋼琴有漏洞,你發現了嗎?
    這是我在看摩天大樓的時候產生的思考跟疑問。摩天大樓確實是一部比較精短、值得一看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