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噹情感
作為一個男人,唐晶是夢寐以求的結婚對象;作為一個女人,不願意成為下一個唐晶。
唐晶的好讓人無可挑剔,可是、就是這樣好人,卻遭到與之相反的待遇。
唐晶為了羅子君可謂煞費苦心、掏心掏肺,卻換來羅子君一句「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暫且相信羅子君是無心的,可是、若是有人搶我愛人,我一定跟她拼命,不是愛人有多優秀,而是我的東西,在我沒有丟棄之前別人休想妄動。
冤有頭債有主,羅子君頂多算是從犯,賀涵才是系鈴之人,唐晶對賀涵的愛,可以用執著來形容,為了賀涵唐晶可以捨棄一切改變自我,唐晶為了薇薇安與賀涵捕風捉影的事情,幾年的時間無法平衡,足見唐晶愛賀涵有多深。
如果賀涵一開始對唐晶無心,那麼賀涵讓唐晶無可救藥愛上自己就是他最大的錯,如果賀涵愛過唐晶,那麼傷害一個對自己痴情、執著的人就是故意縱容,故意罪不可赦,然而讓唐晶最不能容忍就是賀涵愛上的人正是自己最好的閨蜜羅子君,求唐晶心理陰影面積。
面對情感上打擊,工作是唐晶的驕傲和依託,唐晶利用工作麻痺自己忘卻羅子君與賀涵,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凌玲的釜底抽薪,陷害唐晶與不義,迫使唐晶陷入無可奈何的絕望。
陳俊生明知真相卻故意隱瞞,變成壓倒事實真相的最後一根稻草,賀涵的圍魏救趙表面看犧牲了自己,保全了唐晶,但是賀涵這樣只會讓唐晶愧疚不安,在唐晶的骨子裡,不想欠別人,尤其是賀涵。
《我的前半生》拋去那些打醬油的,羅子君、賀涵、陳俊生、凌玲,每個人都直接或者變相傷害過唐晶,組團報復不過如此。
我原本挺喜歡薛甄珠,為了兒女幸福視財如命,貪點小便宜也是情理之中的理所應當,當薛甄珠為了把女兒羅子君與賀涵撮合在一起,不惜三番兩次用誅心的言語傷害唐晶,不是用一句「為了女兒羅子君,迫不得已的不善良」就可以洗刷一切。
為什麼《我的前半生》人人都要與唐晶作對,難道善良的人就該忍讓妥協嗎?若如此人生還有什麼公平可言。
現實生活常有同樣的事情,一個家庭往往脾氣好的那個人將要忍受更多的委屈,一份工作往往不善言語的人將會受到更多不公平待遇,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註定外在氣質和舉止言談,因為如今這些變成一個人立足之根本。
人生不必刻意在乎別人的眼光,若是為別人想太多,必定委屈自己縱容他人,不傷害他人同時保全自己不受傷害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對於那些來者不善要堅決抵制,強烈反擊不留一絲仁慈之心,你若仁慈不令他心生敬畏,自己必定遭到反噬。
原著、唐晶學校畢業投入社會,十年時間嘗遍各種酸甜苦辣,受盡各種委屈,因此積累一些較為實用的社會經驗,加上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些社會關係,有了呼風喚雨的本領。然而愛折騰的唐晶不喜歡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女強人的「帽子」,於是唐晶選擇了急流勇退,嫁給賀涵般的男人莫家謙,從此浪跡天涯。
原著羅子君並非電視劇那樣叱吒風雲唯我獨尊,原著羅子君愛上唐晶的男友莫家謙,遭到唐晶的鄙視,羅子君迎難而上卻發現莫家謙與唐晶無懈可擊。不過後來羅子君遇到與莫家謙同一類型的男人翟有道,羅子君算是有後福之人。
原著唐晶還是一如既往的善良,縱觀羅子君不仁不義,唐晶選擇不計前嫌,小說的結局唐晶與羅子君重歸於好,比電視劇要「善良」許多。
《我的前半生》無論是小說原著還是電視劇版本,羅子君的主角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相比原著亦舒雖然偏袒羅子君,但是並沒有讓羅子君囂張跋扈、任意妄為、唯我獨尊,唐晶並沒有落魄到孤身一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結局我倒是認為合情合理。
靠自己太累,又不一定會有好的結局,靠別人害怕看走眼,又擔心被拋棄,糾結是每個女人前半生必經之路。
唐晶很好,但是唐晶的路不是誰都走的通,即便是男人也常常半途而廢,所以當你想要成為第二個唐晶,那麼就要學習唐晶的四要素:1.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2.無數次重複失敗的毅力;3.良師益友的幫襯;4.要有足夠的天賦。
前三要素很好理解,重點解釋一下天賦。
天賦:天賦不是靠勤奮就可以有的,這就好比籃球運動員,天賦異稟的人明日之星指日可待,有多少熱愛籃球的人打了多年籃球,連個職業選手的門檻都摸不到,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天賦決定高度,所以天賦很重要,看清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重中之重。
羅子君並非外表看起來那樣胸無大志、心無城府,其實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恰到好處,與老金的模糊相處,遇到賀涵對老金的斬釘截鐵,對待唐晶破釜沉舟下狠手,陳俊生的不遠不近,就連對付賀涵也是欲擒故縱,拿捏的恰到好處,所以說羅子君的浴火重生絕非運氣,而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
相比唐晶的獨斷專行,羅子君的得道多助更容易複製,但是若是按部就班,苦苦哀求裝可憐,心安理得的強取豪奪,即便不勞而獲也必將遭到鄙視。
入骨三分取之精華,吸取唐晶的執著毅力,羅子君的陰柔,做一個外柔內剛的女人,既不因為成全別人而委屈自己,也不因為心想事成而瞻前顧後,客觀的看清自己,及時豐富自己的內心,才能來之慶幸,失之不惜。
結語:圈子塑造人生,圈子決定高度,「機器人」唐晶只是進錯了朋友圈,在《我的前半生》「小人得志」的圈子裡,唐晶註定是個失敗者。
人挪活,樹挪死。當你發現所處圈子不適合自己,又無力改變現狀,那麼唯有離開圈子,尋找適合自己的圈子,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否則委曲求全卻並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