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自蒼雲嶺之戰後,名聲大噪,第二戰區長官無不對他讚許有加,楚雲飛有幸作為友軍來獨立團學習交流,在見識了李雲龍的風採之後,贈予他一把白朗寧手槍,李雲龍也貫徹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原則,事後也將襲擊日軍觀摩團所得的戰利品一把佐官刀回贈給楚雲飛,以表兩軍攜手殺敵之情誼。
期間李楚二人談文論武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楚雲飛看李雲龍練兵,覺得他的大刀隊似乎得到了他西北二九軍的刀法路數,李雲龍把一營營長張大彪介紹給了他,楚雲飛感嘆道雲龍兄真是能網羅天下之英才,雲龍兄想和楚雲飛較量一下,於是說你們358團也不是專收廢物的團吧,楚雲飛立即心領神會,讓他的貼身保鏢孫銘上尉展示了「二指禪」的功夫。
當時正處在天寒地凍之際,沙包都凍得硬邦邦的,孫銘用兩根手指戳穿沙袋,可見功夫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場人也紛紛喝彩。
李雲龍於是讓魏和尚代表獨立團和孫銘切磋一下武藝,魏和尚的外家功夫厲害之極,一個箭步衝上去,用了基本腿法中的後蹬腿踹倒了一堵土牆。
那時候軍人全靠一雙腿,比如李雲龍突圍得了瘧疾,和尚不大費勁背著他跑山路逃命。沒有車輛和馬騾一類交通工具,軍人只能自己背負乾糧和其他物資。 實際孫銘的大力金剛指也需要站馬步運氣才能練出來,難以想像金剛指高手腰腿軀幹會沒力氣。但顯然沒和尚那麼專業。
和尚是真正的武功高手,絕對不是只在少林寺幹過幾天粗活的和尚,孫銘上尉略的武功和和尚差不多,略低於和尚,和段鵬一個水平線,但是後兩者炮火滾了好多圈,而且格鬥經驗豐富,所以孫銘應該還差一點,不過對付山本一木及其隊員當中的任何一個還是綽綽有餘的。
魏和尚給獨立團長了臉,但是當他把牆踹倒之後,獨立團政委趙剛為什麼要掃大家的興、反過來批評他呢?為何不在踢到之前阻止?當和尚踢之前,誰知道他要做什麼呢?人家說不定是要展示輕功,跳過牆呢。
另一方面趙剛也是指桑罵槐。趙剛這是暗示楚雲飛要賠那兩個沙袋錢!同時也是宣揚了我軍的優良作風,老趙這知識分子也是夠滑的。
看看你們晉綏軍,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這一部分人除開中央軍部分人以外其餘大部分就是晉綏軍了,前方打得熱火朝天,晉綏軍在後面做生意。
晉綏軍這支部隊雖然進取不足,但守土還是沒得說,忻口會戰打得就不差嗎?晉綏軍什麼時候離開過山西?晉綏軍面對的是日軍鋼軍板垣徵四郎,川岸文三郎,還有龍山師團,然而打得並不差,陳長捷在忻口前線打得板垣徵四郎幾乎想自殺。
在軍閥裡面,三面兩刀的太多,諸如少帥,韓復榘之流恐怕是被老百姓不恥的吧,就連蔣不也是攘外必先安內,一眾軍閥中,閻錫山這種守土抗戰不遺餘力,放權給衛立煌,孫連仲,傅作義的恐怕我找不出第二個。至於閻錫山跟日本人的曖昧並沒有實質性的叛國,就如同張作霖當年在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的懷柔政策。如果晉綏軍逃跑了,閻錫山投敵了,那也不會山西沒丟了晉南地區保住陝西。